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超高钢结构电视塔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何敏娟 梁峰 马人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0,共4页
通过对大型超高钢结构电视塔1/40整体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在8度多遇、8度基本以及8度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的阻尼比、频率变化和塔楼顶部位移,并根据试验结果和相似理论,分析了原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试... 通过对大型超高钢结构电视塔1/40整体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在8度多遇、8度基本以及8度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的阻尼比、频率变化和塔楼顶部位移,并根据试验结果和相似理论,分析了原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原型结构前三阶自振频率为0.303 Hz(X向平动)、0.317 Hz(Y向平动)和0.625 Hz(扭转),对应的振型周期依次为3.3 s、3.15 s和1.6 s,其扭转周期与前两阶平动周期的比值分别为0.48和0.51,且在8度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807和1/99,表明原型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较好,能够抵抗所在地区设防烈度下各水准地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电视塔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动力特性 动力反应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位转换框支剪力墙超限高层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栋 卢文胜 吕西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42-149,共8页
某高位转换框支剪力墙超限高层结构,在5层设箱式转换层,其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其上为剪力墙结构,因部分剪力墙结构不落地而形成竖向刚度不连续的结构体系。对该结构体系的特点、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方案的设定、材料的选取、动力相似关... 某高位转换框支剪力墙超限高层结构,在5层设箱式转换层,其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其上为剪力墙结构,因部分剪力墙结构不落地而形成竖向刚度不连续的结构体系。对该结构体系的特点、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方案的设定、材料的选取、动力相似关系的确定以及模型结构的简化设计进行了介绍。测试了1/20整体模型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在8度多遇、基本和罕遇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位移和应变反应等,研究了模型结构的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并根据试验结果,用相似关系原理得到了原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层间位移、楼层剪力等动力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前3阶振型频率分别为5.101 Hz(X向平动)、5.466 Hz(Y向平动)和7.652 Hz(整体扭转),原型结构对应的前3阶振型周期分别为1.456 s、1.362 s和0.970 s,扭转为主第一周期与平动为主第一周期之比为0.66。在8度罕遇水准地震作用下,原型结构框支层、转换层和转换层以上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1/805、1/317和1/145,框支柱及转换梁等构件完好,可见该结构布置合理,整体结构抗震性能较好,能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之抗震设防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高位转换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房屋新型隔震与抗震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曹万林 周中一 +2 位作者 王卿 董宏英 张建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9-213,共5页
为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减震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基础滑移隔震构造的砌体房屋和一种异形保温砌块带构造柱砌体房屋,并均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进行了4个农村房屋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模型包括:1个基础滑移隔震砌体房屋和... 为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减震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基础滑移隔震构造的砌体房屋和一种异形保温砌块带构造柱砌体房屋,并均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进行了4个农村房屋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模型包括:1个基础滑移隔震砌体房屋和1个对比的抗震房屋;1个异形保温砌块带构造柱砌体房屋和1个对比的普通保温砌块砌体房屋。通过试验,研究了基础滑移隔震结构的工作机制,分析了抗震结构的抗倒塌能力与墙体破坏过程。研究表明:提出的基础滑移隔震结构,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工作可靠,当峰值加速度为0.1g时滑移隔震系统便可启动,可显著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异形保温砌块带构造柱砌体房屋与普通保温砌块砌体房屋相比,其承载力高,刚度退化慢,延性较好,综合抗震能力显著提高。本文研发的新型基础滑移隔震砌体结构和异形保温砌块砌体结构,适于农村房屋的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房屋 基础滑移隔震 异形保温砌块 砌体结构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钢筋混凝土斜交网格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思凝 郭迅 刘红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132,共6页
为对高层钢筋混凝土斜交网格结构的破坏机理及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对一高层钢筋混凝土斜交网格建筑进行了1/25的模型模拟振动台试验。在试验中针对模型进入非线性后,相似关系中的弹性模量比并非定值的问题,采用了分级相似关系,使试验... 为对高层钢筋混凝土斜交网格结构的破坏机理及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对一高层钢筋混凝土斜交网格建筑进行了1/25的模型模拟振动台试验。在试验中针对模型进入非线性后,相似关系中的弹性模量比并非定值的问题,采用了分级相似关系,使试验结果能更贴近原型反应。研究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在不同地震烈度作用下的加速度反应及关键位置的应变变化情况,探究造成结构破坏的原因,找出模型结构破坏的薄弱环节。根据斜交网格结构的受力特点,结合模型破坏形态,总结高层钢筋混凝土斜交网格建筑的优缺点,并为高层斜交网格建筑的平面形式设计及材料选择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高层斜交网格结构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 分级相似关系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隔震墩框架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尚守平 罗惟贤 +1 位作者 王振 肖逸夫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43-2051,共9页
针对广大村镇地区多层框架房屋抗震需求的现状,根据隔震理论,提出一种新型钢隔震墩。以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钢隔震墩作为框架结构隔震装置,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通过在振动台台面及各层楼板布置拾振器测得各... 针对广大村镇地区多层框架房屋抗震需求的现状,根据隔震理论,提出一种新型钢隔震墩。以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钢隔震墩作为框架结构隔震装置,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通过在振动台台面及各层楼板布置拾振器测得各部分加速度及位移时程关系,分析上部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及隔震墩的隔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加速度峰值的地震波输入下,框架一层底板输出的加速度峰值较台面输入加速度峰值降低约50%~75%,2层顶板与1层底板的相对位移最大值为0.90mm。向钢隔震墩内灌注沥青油膏后,上部框架层间位移进一步减小。钢隔震墩用于框架结构时隔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隔震墩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 隔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滑板-复位橡胶免承压支座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武杰 赖正聪 +3 位作者 封云龙 白羽 周立超 张田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08-117,181,共11页
研发了一种新型自复位滑移摩擦隔震支座,该支座竖向支承和水平复位元件相互独立分离,摩擦耗能和自复位功能分别由刚性滑块和弹性橡胶完成。阐述了该支座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提出并检验了该型支座的理论恢复力模型。设计并制作了3层装配... 研发了一种新型自复位滑移摩擦隔震支座,该支座竖向支承和水平复位元件相互独立分离,摩擦耗能和自复位功能分别由刚性滑块和弹性橡胶完成。阐述了该支座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提出并检验了该型支座的理论恢复力模型。设计并制作了3层装配式钢框架足尺模型,选用2条天然波及1条人工波,对基础隔震及非隔震结构进行7度(0.15g)多遇、设防及罕遇地震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支座的各组成部分本构关系独立明确、传力路径清晰,便于组装更换;采用该支座的隔震结构在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明显小于非隔震结构,隔震效果随试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趋于显著;隔震层滞回曲线饱满,可有效吸收耗散地震能量,各支座始终保持较好的竖向稳定性,未出现倾覆提离现象,震后结构隔震层复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滑移摩擦支座 自复位 足尺模型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场地条件下某新型核电厂房的地震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永武 王涛 +1 位作者 戴君武 金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14-222,共9页
土-结构相互作用是准确模拟核电厂结构、附着系统和组件地震响应的重要因素。使用振动台多功能叠层剪切土箱模拟土体边界条件,对某新型核电厂房进行1:25缩尺模型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试验选取10组水平加速度地震动记录,按照运行安全地震... 土-结构相互作用是准确模拟核电厂结构、附着系统和组件地震响应的重要因素。使用振动台多功能叠层剪切土箱模拟土体边界条件,对某新型核电厂房进行1:25缩尺模型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试验选取10组水平加速度地震动记录,按照运行安全地震动(OBE)0.15g、极限安全地震动(SSE)0.30g和超设计基准地震动(ULE)0.75g作为输入,研究不同地震动强度引起的场地土非线性反应,以及对楼层加速度响应的影响规律;该模型土-结构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表明,尽管在基岩场地上,场地仍然对结构的地震效应造成明显的放大作用,在OBE、SSE和ULE工况下,场地动力效应放大倍数分别为3.13、2.1和1.19,由于土体逐渐进入了非线性状态,这种放大作用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强而变小。因此,建议对基岩场地的条件进行界定,并建议在任何条件下均需要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特别是在对核电厂设备、管道抗震设计和地震裕度评估时,不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将造成评估结果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核电厂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 地震动强度 楼层加速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桥梁结构地震台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8
作者 魏春莉 胡建新 +1 位作者 唐光武 张力 《公路交通技术》 2012年第2期48-51,共4页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测点多,加载工况多,采集到的数据量大,且受噪声等因素干扰,测试数据与真实信号间有一定的差别。只有将测试数据经过科学的处理、修正和分析,去伪存真,才能得出正确的试验结果和结论。简要介绍桩-土-桥梁结构相互作用...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测点多,加载工况多,采集到的数据量大,且受噪声等因素干扰,测试数据与真实信号间有一定的差别。只有将测试数据经过科学的处理、修正和分析,去伪存真,才能得出正确的试验结果和结论。简要介绍桩-土-桥梁结构相互作用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项目的概况,详细论述该试验数据的处理思路与方法,为以后相关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桥梁结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 数据处理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小振动台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常建军 卢滔 +1 位作者 刘英华 赵海康 《城市与减灾》 2018年第4期59-62,共4页
国内外大量地震灾害统计表明,地震中85%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在台湾集集地震中比例竟高达94%,建筑物倒塌是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在同一次地震中,有的建筑轰然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或被埋压,而有的建筑则岿然屹立,被公... 国内外大量地震灾害统计表明,地震中85%以上的人员伤亡是由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在台湾集集地震中比例竟高达94%,建筑物倒塌是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在同一次地震中,有的建筑轰然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或被埋压,而有的建筑则岿然屹立,被公众称为“楼坚强”。为什么建筑物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除了可能存在施工质量、场地条件等差异外,其根本原因是建筑抗震性能存在差异。结构抗震试验是建筑抗震性能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常用的实验室试验方法有拟静力试验、拟动力试验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其中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可以真实再现各种地震波,直观了解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状况及其过程,是目前研究结构抗震性能最直接的常用试验方法(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 演示系统 结构抗震性能 建筑物倒塌 设计 人员伤亡 台湾集集地震 结构抗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凯旋会B塔楼超高层住宅抗震安全性分析
10
作者 江毅 赖洪涛 《建筑技术开发》 2007年第4期15-16,14,共3页
从理论计算及模型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等几个方面对广州凯旋会 B 塔楼超高层住宅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构造加强措施。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抗震性能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 加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