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外模拟发酵研究麦麸结合酚与游离酚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1
作者 何颖 赵文红 关二旗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76-184,共9页
为探究麦麸中结合酚与游离酚在体外胃肠消化和结肠发酵过程中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粪便滤液对结合酚和游离酚进行体外发酵,评价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 为探究麦麸中结合酚与游离酚在体外胃肠消化和结肠发酵过程中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粪便滤液对结合酚和游离酚进行体外发酵,评价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游离酚相比,结合酚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增加SCFAs的产量;进一步通过体外粪便发酵分析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结合酚和游离酚的添加均能降低肠道菌群中有害菌大肠杆菌的相对丰度;同时,与游离酚相比,结合酚可显著增加肠道菌群中有益菌(如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麦麸结合酚显著可提升发酵液的抗氧化能力,促进SCFAs的产生,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有利于人体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 结合酚 游离酚 体外模拟发酵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选择性分离丁二酸模拟发酵液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昊 姜岷 +3 位作者 韦萍 高超 杨高 雷丹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51,共6页
生物法制备的丁二酸发酵液中含有残留的底物(葡萄糖)、甲酸、乙酸及二价无机离子(Mg2+、SO42-)等杂质,不利于分离纯化.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纳滤膜LNG-NF-016对丁二酸模拟发酵液进行分离,考察了pH、操作压力、MgSO4浓度、丁二酸... 生物法制备的丁二酸发酵液中含有残留的底物(葡萄糖)、甲酸、乙酸及二价无机离子(Mg2+、SO42-)等杂质,不利于分离纯化.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纳滤膜LNG-NF-016对丁二酸模拟发酵液进行分离,考察了pH、操作压力、MgSO4浓度、丁二酸浓度、葡萄糖浓度、料液体积流量、操作温度等因素对纳滤分离性能的影响.纳滤分离的选择性由丁二酸的解离状态决定:模拟发酵液调节至pH 3.0,丁二酸未解离,可将其与葡萄糖、MgSO4分离,丁二酸的透过率达98%,葡萄糖、MgSO4的截留率均>85%.随后将透过液调节至pH 6.0,丁二酸形成二价阴离子,可将其与单价的甲酸盐、乙酸盐分离,丁二酸截留率达90%,丁二酸被浓缩至121 g/L,而膜截留液中的甲酸、乙酸浓度均<5 g/L.同一型号纳滤膜可实现模拟发酵液中丁二酸与副产一元有机酸、底物及多价无机离子的选择性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 纳滤 选择性分离 模拟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拉米模拟发酵过程中猪肉肌红蛋白存在形式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寒友 邹昊 +3 位作者 李家鹏 周彤 杨君娜 乔晓玲 《肉类研究》 2012年第11期1-5,共5页
为实现萨拉米色泽的精确控制技术,用480~640nm的扫描图谱分析了萨拉米模拟发酵过程中温度、pH值、亚硝酸钠添加量、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对猪肉肌红蛋白存在形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4h以内,随着发酵温度的上升,氧合肌红蛋白含量显著... 为实现萨拉米色泽的精确控制技术,用480~640nm的扫描图谱分析了萨拉米模拟发酵过程中温度、pH值、亚硝酸钠添加量、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对猪肉肌红蛋白存在形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4h以内,随着发酵温度的上升,氧合肌红蛋白含量显著减少;随着pH值的降低,高铁肌红蛋白显著减少,氧合肌红蛋白含量显著增多,脱氧肌红蛋白显著减少;在同一时间段,随着亚硝酸钠添加量的增加,高铁肌红蛋白显著增加,氧合肌红蛋白显著减少;随着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的增加,肌红蛋白3种形式的比例均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拉米 模拟发酵过程 猪肉 肌红蛋白存在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酱白点物质组成及模拟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闵世豪 单万祥 +5 位作者 钮成拓 赵佳迪 郑飞云 刘春凤 王金晶 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9-93,共5页
在豆酱发酵及储存过程中,表面会出现酪氨酸结晶形成的白点物质,对白点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是由40.96%游离氨基酸及37.94%富含酪氨酸的短肽组成。为找到合适的发酵条件来控制酪氨酸含量,设计酱醅模拟培养基并接种米曲霉3.042... 在豆酱发酵及储存过程中,表面会出现酪氨酸结晶形成的白点物质,对白点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是由40.96%游离氨基酸及37.94%富含酪氨酸的短肽组成。为找到合适的发酵条件来控制酪氨酸含量,设计酱醅模拟培养基并接种米曲霉3.042进行发酵,并对酪氨酸含量及蛋白分解程度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在模拟发酵70 h,30℃和100 g/L(盐的质量浓度)下,发酵液中酪氨酸含量较少而蛋白分解程度较大,这对于豆酱生产过程中白点物质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酱 白点 酪氨酸 模拟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发酵探究KGM和KOS与不同胃肠段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琪 孙瑞 +2 位作者 贾晓倩 张阳 钟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32,共8页
不同胃肠段微环境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与膳食纤维的相互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文为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glucomannan,KGM)和魔芋葡甘低聚糖(konjac oligosaccharides,KOS)与不同胃肠段微环境的影响,分别以KGM和KOS为碳源,采用YCF... 不同胃肠段微环境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与膳食纤维的相互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文为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glucomannan,KGM)和魔芋葡甘低聚糖(konjac oligosaccharides,KOS)与不同胃肠段微环境的影响,分别以KGM和KOS为碳源,采用YCFA培养基培养不同胃肠段微生物,同时做葡萄糖(glucose)和不加碳源的空白对照,测定不同发酵液pH值、黏度、菌落总数、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datty acids,SCFAs)、总糖及还原糖含量。与对照相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添加KGM和KOS的发酵液pH降低,SCFAs含量增加,菌落总数增加;KGM显著增加胃及小肠发酵液黏度,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略有降低,大肠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先增加后减少。KGM和KOS可调节不同胃肠段发酵液环境,增加微生物数量及代谢产物含量,从而更有利于机体健康,为KGM和KOS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胃肠段微环境 魔芋葡甘聚糖 魔芋葡甘低聚糖 体外模拟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全株油菜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乐 高帅 +3 位作者 张秀敏 王敏 郑琛 王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63-3372,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全株油菜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总产气、氢气、甲烷和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全株油菜青贮分别以0(对照)、25%、50%、75%和100%的比例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并选择3只装...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全株油菜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总产气、氢气、甲烷和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全株油菜青贮分别以0(对照)、25%、50%、75%和100%的比例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并选择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开展72 h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结果表明:1)有机物降解率、每克底物的产气量、降解每克底物的产气量、潜在最大产气量、产气速率和起始底物降解速率,甲烷的每克底物的产气量、降解每克底物的产气量、潜在最大产气量和产气速率,以及氢气的消耗速率、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丙酸比例均随全株油菜青贮替代比例的提高呈线性降低(P<0.05);氢气的每克底物的产气量、降解每克底物的产气量、潜在最大产气量和产生速率,pH、氨态氮含量以及乙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比例和乙酸/丙酸比值均随全株油菜青贮替代比例的提高呈线性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当全株油菜青贮替代比例≥50%时,有机物降解率、每克底物的产气量、降解每克底物的产气量和产气速率,甲烷的每克底物的产气量、潜在最大产气量和产气速率以及丙酸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氢气的降解每克底物的产气量、潜在最大产气量和产气速率,pH、氨态氮含量以及乙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比例和乙酸/丙酸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全株油菜青贮替代玉米青贮虽然会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甲烷生成产生抑制作用,但是当替代比例为50%时,发酵底物的有机物降解率显著降低,这说明全株油菜青贮替代玉米青贮的比例不宜超过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模拟瘤胃发酵 全株油菜青贮 全株玉米青贮 甲烷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异山梨酯对奶牛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甲烷产量、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付帅旗 杜兴杰 +4 位作者 姚朝辉 王世伟 张岩 虎业浩 高腾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61-3069,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硝酸异山梨酯(ISDN)对奶牛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甲烷产量、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2个平行批次,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各组底物中ISDN添加水平分别为0(A组,作为对照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硝酸异山梨酯(ISDN)对奶牛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甲烷产量、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2个平行批次,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各组底物中ISDN添加水平分别为0(A组,作为对照组)、0.1%(B组)、0.2%(C组)、0.4%(D组)、0.6%(E组)。试验所用底物为全混合日粮(TMR),瘤胃液供体为5头体况相近的成年健康荷斯坦公牛。发酵24和48 h时,测量发酵甲烷产量、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1)发酵24和48 h时,D组、E组的产气量、甲烷产量和甲烷比例均显著低于A组(P<0.05)。2)发酵24 h时,D组、E组的瘤胃pH显著低于A组(P<0.05)。发酵24和48 h时,各组之间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D组和E组的瘤胃乙酸比例、乙酸/丙酸显著低于A组(P<0.05),瘤胃丙酸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5)。3)发酵24 h时,E组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NF)降解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D组的NDF降解率也显著低于A组(P<0.05);发酵48 h时,各组之间营养物质降解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添加0.4%的ISDN可以有效降低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过程中甲烷产量,且对于营养物质降解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模拟瘤胃发酵 甲烷 硝酸异山梨酯 瘤胃发酵参数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胞外酶处理对模拟葡萄汁发酵过程中辛酸乙酯和乙酸苯乙酯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爱华 汪兴杰 +1 位作者 刘浩 陶永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48,65,共8页
分析两株优选非酿酒酵母胞外酶处理对酒精发酵过程中辛酸乙酯和乙酸苯乙酯生成的影响,旨在揭示其增香酿造的应用潜力。提取葡萄汁有孢汉逊和发酵毕赤两株酵母胞外酶,以模拟葡萄汁为发酵基质,添加目标香气成分对应糖苷底物,按照β-D-葡... 分析两株优选非酿酒酵母胞外酶处理对酒精发酵过程中辛酸乙酯和乙酸苯乙酯生成的影响,旨在揭示其增香酿造的应用潜力。提取葡萄汁有孢汉逊和发酵毕赤两株酵母胞外酶,以模拟葡萄汁为发酵基质,添加目标香气成分对应糖苷底物,按照β-D-葡萄糖苷酶活5U/L的标准添加酵母胞外酶、AR2000酶和果胶酶制剂,酿酒酵母启动酒精发酵,每隔24h取样进行目标香气物质的GC-MS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株酵母胞外酶均表现出较高的风味酶活性,葡萄汁有孢汉逊胞外酶中α-L-阿拉伯糖苷酶、α-L-鼠李糖苷酶和β-D-半乳糖苷酶活性较高,发酵毕赤胞外酶中β-D-葡萄糖苷酶、酯酶和蛋白酶活性较高。发酵过程中辛酸与辛酸乙酯的最大生成区间是发酵的第4~8天,而后趋于下降,而苯乙醇和乙酸苯乙酯的最大生成区间是发酵的第6~14天,之后趋于平稳。相比于商业糖苷酶和果胶酶,葡萄汁有孢汉逊和发酵毕赤胞外酶促进辛酸乙酯和乙酸苯乙酯生成的效果更好,其中促进辛酸乙酯的生成量接近对应糖苷水解最大生成量的3倍;葡萄汁有孢汉逊和发酵毕赤酵母胞外酶促进苯乙醇的生成量远大于糖苷最大生成量,发酵结束时促进乙酸苯乙酯的生成量接近空白对照生成量的2倍。葡萄汁发酵过程中,优选酵母胞外酶处理主要是从促进酵母酯代谢的角度促进辛酸乙酯和乙酸苯乙酯的生成,且促进生成量远高于对应糖苷的水解生成量,因此有利于葡萄酒相关酯类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模拟发酵 酵母胞外酶 辛酸乙酯 乙酸苯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玉米抗性淀粉的模拟肠道发酵产酸与外源乳酸菌关联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朱翠兰 赵新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2,共6页
在模拟大肠环境(厌氧和37℃)下,利用健康成人粪便提取物发酵粗玉米抗性淀粉,研究短链脂肪酸的产生情况,并剖析外源乳酸菌对产酸模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粪便提取物单独发酵抗性淀粉时,短链脂肪酸含量随发酵时间增加而呈增加趋势;粪便... 在模拟大肠环境(厌氧和37℃)下,利用健康成人粪便提取物发酵粗玉米抗性淀粉,研究短链脂肪酸的产生情况,并剖析外源乳酸菌对产酸模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粪便提取物单独发酵抗性淀粉时,短链脂肪酸含量随发酵时间增加而呈增加趋势;粪便提取物和2株乳酸杆菌共同发酵粗玉米抗性淀粉时,发酵产物中乙酸含量增加,丙酸和丁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当粪便提取物和2株乳酸球菌共同发酵粗玉米抗性淀粉时,发酵产物中丙酸和丁酸含量明显增加,乙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性乳酸菌影响粗玉米抗性淀粉的模拟肠道发酵产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抗性淀粉 模拟发酵 外源乳酸菌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窖泥微生物群落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风味代谢物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毛凤娇 黄均 +2 位作者 周荣清 张宿义 秦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本研究以无窖泥酒醅的小型模拟发酵体系为对照,比较窖泥组和无窖泥发酵酒醅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组分的异同。结果表明,窖泥显著提高酒醅中丁酸、己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等浓香型白酒骨架风味化合物的含量,降低乳酸和乳酸乙酯... 本研究以无窖泥酒醅的小型模拟发酵体系为对照,比较窖泥组和无窖泥发酵酒醅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组分的异同。结果表明,窖泥显著提高酒醅中丁酸、己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等浓香型白酒骨架风味化合物的含量,降低乳酸和乳酸乙酯等组分的含量。在起始阶段,两组酒醅上层和下层的优势菌之一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都显著增高,结束时仅略有差异。窖泥组Lactobacillus的衰减期较对照组提前了约15 d。Lactobacillus降低的同时,对照组中Rhodococcus及窖泥组中Kroppenstedtia、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和Acetobacter的相对丰度增高。发酵过程中糖酵解途径中大多数酶以及己酸合成酶(EC 1.3.1.38、EC 2.3.1.16、EC 6.2.1.1)和丁酸合成酶(EC 2.3.1.9、EC 2.8.3.8)的丰度增加,且下层酒醅这些酶的丰度显著高于上层。以乳酸为底物的乳酸脱氢酶(EC 1.1.1.27)丰度在窖泥组中增加。这些结果揭示了窖泥对酒醅微生物群落及代谢组分的贡献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发酵 强化窖泥 酒醅 微生物群落 风味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浆水优势发酵菌株鉴定及其发酵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斯雅 贠建民 +4 位作者 郭伟红 屈玉玲 张紊玮 艾对元 赵风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2-111,共10页
为充分挖掘自然发酵浆水中的优质微生物资源,该试验通过经典的平板分离培养法对兰州浆水中的微生物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生长特性与产酸性能测定筛选出优势发酵菌株,并对其进行浆水的模拟发酵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从自然发酵浆水中分... 为充分挖掘自然发酵浆水中的优质微生物资源,该试验通过经典的平板分离培养法对兰州浆水中的微生物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生长特性与产酸性能测定筛选出优势发酵菌株,并对其进行浆水的模拟发酵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从自然发酵浆水中分离出的7株乳酸菌中,M6的生长特性与产酸性能最佳,其在MRS培养液中48 h产酸量为22.6 g/L;分离出的3株酵母菌中,J2的产酯能力最强,其在豆芽汁培养液中48 h产乙酸乙酯含量为263.77μg/mL。经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M6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J2为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模拟浆水发酵试验表明,混合菌株发酵浆水口感酸爽,且风味接近于原有浆水;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样品中共检出挥发性物质87种,其中,乙酸乙酯、双戊烯、乙醇、苯乙醇、乙酸等兰州浆水的主体呈味物质较原浆水均有所提供。说明筛出的2株菌株M6和J2是兰州浆水中的典型优势菌株,其对浆水发酵过程形成独特风味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水 优势菌株 筛选 模拟发酵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酶酵母发酵仿真模拟实验软件的开发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晶 梁彦龙 +1 位作者 殷涌光 贺连宾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044-2046,共3页
依据对一株产植酸酶酵母Candida KruseiWZ-4的研究数据,构建了发酵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isual Basic程序语言、Flash、Photoshop、Access等工具软件,开发出了植酸酶酵母发酵模拟仿真实验的软件,用作实验辅助教学软件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VISUAL Basic FLASH 发酵模拟 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麸曲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固态发酵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安玲 张小娜 李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54,共8页
为提升清香型白酒中酯类物质的含量,该研究将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应用于麸曲制作中,对酵母麸曲的制作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于白酒固态发酵实验,对酒体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以麸曲的酵母活菌数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酵母麸曲的培... 为提升清香型白酒中酯类物质的含量,该研究将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应用于麸曲制作中,对酵母麸曲的制作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于白酒固态发酵实验,对酒体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以麸曲的酵母活菌数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酵母麸曲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38 h、培养温度32℃、水料比1.10∶1、接种量10%,麸曲酵母活菌数为(7.25±0.04)×10^(9)CFU/g。将优化后所得的酵母麸曲应用于模拟固态发酵白酒工艺中,以不同大曲麸曲比例作为自变量,采用相同生产工艺酿造白酒。结果表明,酵母麸曲组的乙酸乙酯含量较大曲组有明显增加,是大曲组的6.52倍。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麸曲酿造的白酒与仅使用大曲酿造的白酒的香气成分具有明显区别。该工艺制作的酵母麸曲可有效提高白酒中酯类物质含量,增加白酒香气成分,对白酒的酿造生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威克汉姆酵母 麸曲 大曲 模拟固态发酵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香醋醋醅微生物Bacillus circulans发酵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宗敏 陆震鸣 +2 位作者 朱青 史劲松 许正宏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28,共5页
对镇江香醋醋醅中分离的功能微生物——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耐醇性实验发现这株环状芽孢杆菌可以耐受6%的乙醇,在乙醇含量大于6%时菌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通过耐酸性实验发现该菌在pH大于4时菌... 对镇江香醋醋醅中分离的功能微生物——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耐醇性实验发现这株环状芽孢杆菌可以耐受6%的乙醇,在乙醇含量大于6%时菌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通过耐酸性实验发现该菌在pH大于4时菌体基本正常生长,但是pH小于4时菌体生长明显受抑制。通过对醋醅环境的模拟发酵试验发现,当醋醅浸取液的比例在20%~40%时,环状芽孢杆菌生长良好,并能促进酸性物质的产生,同时也能促进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物质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功能微生物 环状芽孢杆菌 原位模拟发酵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露梅与珠芽蓼草粉对模拟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15
作者 薛世魁 金珍 王雪郦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2期63-68,共6页
以6头体重35 kg左右、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羯羊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持续人工瘤胃装置(RUSITEC),基础日粮混合料为底物进行体外发酵试验,研究添加富含植物次生代谢物的金露梅与珠芽蓼草粉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以筛选天然饲料添加剂。... 以6头体重35 kg左右、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羯羊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持续人工瘤胃装置(RUSITEC),基础日粮混合料为底物进行体外发酵试验,研究添加富含植物次生代谢物的金露梅与珠芽蓼草粉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以筛选天然饲料添加剂。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10%金露梅和10%珠芽蓼草粉与普通基础日粮之间,发酵液pH、甲烷、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量及干物质消失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有降低甲烷产量、提高干物质消化率的趋势。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0%金露梅和10%珠芽蓼草粉对瘤胃发酵的作用不显著,不适合做饲料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次生代谢物 体外模拟瘤胃发酵 金露梅 珠芽蓼 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S法监控葡萄酒发酵进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春晓 江璐 刘延琳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9期24-27,共4页
研究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对葡萄酒发酵醪中还原糖的检测效果,以期为葡萄酒发酵过程的监控提供新的方法依据。以直接滴定法为对照,比较了DNS法对Triple M、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发酵醪中还原糖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DNS能够准确指示葡... 研究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对葡萄酒发酵醪中还原糖的检测效果,以期为葡萄酒发酵过程的监控提供新的方法依据。以直接滴定法为对照,比较了DNS法对Triple M、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发酵醪中还原糖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DNS能够准确指示葡萄酒发酵醪中还原糖的消耗趋势,对发酵中后期还原糖的测定和发酵终点的判断与直接滴定法一致,同时检测过程快速简便,因此适用于实时监控批量红、白葡萄酒及模拟汁的发酵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硝基水杨酸(DNS) 葡萄酒 TripleM模拟发酵 还原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培养基对不同方法测量透明质酸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兴秀 何义国 +2 位作者 邹伟 张静 赵长青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0,共4页
根据透明质酸(HA)发酵过程中基质的变化情况,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研究稀释后的发酵培养基对不同方法测定HA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对Bitter-Muir法、CTAB浊度法和CTAB法的测定结果均有影响,其中对CTAB浊度法的影... 根据透明质酸(HA)发酵过程中基质的变化情况,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研究稀释后的发酵培养基对不同方法测定HA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对Bitter-Muir法、CTAB浊度法和CTAB法的测定结果均有影响,其中对CTAB浊度法的影响最为显著,根据发酵培养基对HA测定的影响对结果进行校正,发现经过校正的试验数据更能真实反应发酵过程中HA的生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培养基 透明质酸 测定方法 模拟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白酒模拟酿造体系的不同种类大米酿造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祝云飞 林培 +5 位作者 吴生文 曾婷婷 彭辉 刘小琴 熊秋萍 黎清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5,共6页
设计制作实验室模拟发酵与蒸馏装置,构建固态法白酒模拟酿造体系。基于该体系,以籼米、粳米、糯米为原料,进行模拟发酵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种类大米酿造特香型白酒的差异。结果表明,糯米、粳米浸泡吸水率分别高于籼米15.6%、3.0%;发酵过程... 设计制作实验室模拟发酵与蒸馏装置,构建固态法白酒模拟酿造体系。基于该体系,以籼米、粳米、糯米为原料,进行模拟发酵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种类大米酿造特香型白酒的差异。结果表明,糯米、粳米浸泡吸水率分别高于籼米15.6%、3.0%;发酵过程中,前期快速升温阶段,籼米、粳米、糯米的日均升温分别为0.9℃/d、1.1℃/d和1.5℃/d,总升温幅度分别达到了9.7℃、12.3℃和11.8℃;糯米、粳米出酒率分别高于籼米19.8%、12.2%;粳米基酒总酸、总酯含量最高;籼米、粳米、糯米酿造基酒的乳酸乙酯/乙酸乙酯比值分别为1.4、0.7和1.0;糯米、粳米基酒闻香更好,其中糯米基酒还具有较好的绵甜感。三种大米对特香型白酒的酿造具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香型白酒 模拟发酵 籼米 粳米 糯米 酿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糖片球菌产蛋白酶对发酵鲢鱼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戴梦婕 许艳顺 +1 位作者 姜启兴 夏文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21,共5页
对选用的戊糖片球菌产生的蛋白酶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葡萄糖酸内酯(GDL)和抗生素建立模拟发酵体系,以鱼糜蛋白质降解、肌动球蛋白聚集和鱼糜凝胶强度为指标研究了戊糖片球菌产蛋白酶对发酵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戊糖片球菌产蛋白... 对选用的戊糖片球菌产生的蛋白酶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葡萄糖酸内酯(GDL)和抗生素建立模拟发酵体系,以鱼糜蛋白质降解、肌动球蛋白聚集和鱼糜凝胶强度为指标研究了戊糖片球菌产蛋白酶对发酵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戊糖片球菌产蛋白酶的添加导致了鱼糜蛋白质非蛋白氮含量和TCA-溶解肽含量增加,两种pH下肌动球蛋白浊度降低,粒径变小,且在pH 4.5条件下更为显著。同时,加酶组鱼糜样品的凝胶强度明显小于空白组鱼糜样品的凝胶强度。综上,戊糖片球菌产蛋白酶对发酵鱼糜中蛋白质有降解作用,影响了肌动球蛋白的聚集性,对凝胶性能产生劣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糖片球菌 蛋白酶 发酵鱼糜 凝胶性能 模拟发酵酸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发酵床垫料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婷 赵芳芳 +4 位作者 刘天宝 余炜 封洋 姜天团 滚双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6-68,77,共4页
发酵床养殖技术的核心在于发酵垫料的配比和管理。为筛选获得生物发酵床最优垫料,替代传统原料稻壳和锯末,进行了以土著微生物为菌种,稻壳、锯末、玉米秸秆、玉米芯不同添加比例为垫料的发酵床模拟试验。按照总重量相同原则,试验设8个... 发酵床养殖技术的核心在于发酵垫料的配比和管理。为筛选获得生物发酵床最优垫料,替代传统原料稻壳和锯末,进行了以土著微生物为菌种,稻壳、锯末、玉米秸秆、玉米芯不同添加比例为垫料的发酵床模拟试验。按照总重量相同原则,试验设8个处理。试验期60 d,每5 d对垫料发酵过程中温度、全氮、有机质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发酵最高温度均超过35℃,全氮、有机质含量均为降低趋势。其中添加30%玉米秸秆+30%玉米芯+40%对照的AB处理发酵效果较好,高温期和降温期的温度值均超过其他处理,其全氮、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了44.27%、19.87%。结合成本投入综合计算筛选出最优垫料为AB处理,建议在西北地区发酵床养殖中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发酵 温度 全氮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