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磁阻式线圈的模拟冰雹发射装置设计与仿真
1
作者 贾文霄 李贞晓 +1 位作者 弯港 石双慧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98,共8页
基于光伏板模拟冰雹撞击试验的实际需求,开展了磁阻型线圈发射装置与脉冲功率源之间的匹配性研究。通过理论对续流前置型和续流后置型两种基本脉冲放电电路进行了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续流前置型脉冲放电电路与发射装置具有更优的匹配... 基于光伏板模拟冰雹撞击试验的实际需求,开展了磁阻型线圈发射装置与脉冲功率源之间的匹配性研究。通过理论对续流前置型和续流后置型两种基本脉冲放电电路进行了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续流前置型脉冲放电电路与发射装置具有更优的匹配性。针对发射过程中剩余脉冲电流的反向制动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快速消除剩余脉冲电流的泄能电路,用于改进续流前置型脉冲放电电路的拓扑结构,进一步提高其适用性,并借助仿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泄能电路能快速消除剩余脉冲电流的反向拉力影响,使抛体的发射性能显著提高,抛体出口速度相比传统放电电路提升50.8%,系统发射效率提高127.5%。该项研究可为磁阻式线圈发射技术应用在模拟撞击试验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冰雹撞击试验 磁阻型线圈发射装置 脉冲功率源 匹配性研究 脉冲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雹对油菜灾损的模拟试验研究
2
作者 陈志龙 赵桂琼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105-111,共7页
为探究冰雹对油菜的灾损影响。本文通过在野外田间开展模拟试验,用5、10、25和30 mm不同尺度大小的钢球模拟不同尺寸的冰雹,探讨不同直径和相同直径不同密度冰雹对油菜的损害,并对不同直径冰雹对油菜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以及油菜冠层光... 为探究冰雹对油菜的灾损影响。本文通过在野外田间开展模拟试验,用5、10、25和30 mm不同尺度大小的钢球模拟不同尺寸的冰雹,探讨不同直径和相同直径不同密度冰雹对油菜的损害,并对不同直径冰雹对油菜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以及油菜冠层光谱进行测定,收集油菜在开花期、终花期的灾害损失情况,并对油菜产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模拟30 mm大直径冰雹对油菜的灾害损失影响最大;同一直径的模拟冰雹中,密度越大,造成的灾害损失越大;油菜受灾前后的光谱分析所得结论不明显,后续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为降低冰雹对油菜造成的损害、提高作物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模拟冰雹 油菜 地上部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雹云中累积区与冰雹的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5
3
作者 周玲 陈宝君 +4 位作者 李子华 黄美元 郭学良 肖辉 洪延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36-550,共15页
应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对陕西旬邑地区的一次降雹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冰雹云中存在过冷雨水的累积区,其出现在最大上升气流之上,其中累积的过冷雨水含量随着云的发展而变化。冰雹生长在此累积区内。催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过冷雨水的... 应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对陕西旬邑地区的一次降雹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冰雹云中存在过冷雨水的累积区,其出现在最大上升气流之上,其中累积的过冷雨水含量随着云的发展而变化。冰雹生长在此累积区内。催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过冷雨水的累积区内播撒AgI粒子能取得较好的防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模拟 含水量累积区 防雹效果 数值模拟 碘化银粒子 催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冰雹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4
作者 胡朝霞 齐彦斌 +1 位作者 郭学良 洪延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8,共12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和改进的三维冰雹云模式,对青藏高原东部甘肃省玛曲县的一例冰雹云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玛曲冰雹云中冰雹胚胎以霰胚为主;在地面降水中,固态降水占降水总量的46%,而霰占固态降水的65%,霰主要...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和改进的三维冰雹云模式,对青藏高原东部甘肃省玛曲县的一例冰雹云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玛曲冰雹云中冰雹胚胎以霰胚为主;在地面降水中,固态降水占降水总量的46%,而霰占固态降水的65%,霰主要靠撞冻雨水和云水增长;雹云中存在较弱的过冷雨水累积带,累积带的维持时间也很短,累积带中的过冷雨水有利于雹块的增长,但不起主要作用;雹块的增长主要是通过雹撞冻云水,其次是撞冻雨水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模拟 过冷雨水累积带 冰雹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大冰雹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5
作者 郭欣 郭学良 +4 位作者 陈宝君 何晖 马新成 田平 张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1-664,共14页
利用可模拟冰雹尺度的三维冰雹分档对流云模式,研究了2014年7月16日北京一次大冰雹的形成过程。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地面降雹最大尺度为7 cm,对流有效位能为1785.3 J·kg^-1,具有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条件。数值模拟的冰雹云顶高度达13... 利用可模拟冰雹尺度的三维冰雹分档对流云模式,研究了2014年7月16日北京一次大冰雹的形成过程。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地面降雹最大尺度为7 cm,对流有效位能为1785.3 J·kg^-1,具有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条件。数值模拟的冰雹云顶高度达13 km,与雷达观测比较一致,模拟的最大上升气流达30 m·s^-1。由于风切变较大,冰雹云出现明显倾斜垂直结构,使冰雹云持续时间较长。此次大冰雹形成的微物理过程具有明显特点,冰雹云中-35~^-10℃层存在含量达12~16 g·kg^-1的高过冷雨水累积区,冰雹胚胎主要通过受到冰晶接触扰动的过冷雨滴冻结产生,其产生率量级达10-2 g·kg^-1·s^-1,冰雹增长过程主要依靠雹胚撞冻过冷云水,其增长率的量级与冰雹胚胎产生率的量级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雨滴 累积带 冰雹形成 冰雹分档数值模拟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降雹过程的AgI系列催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楼小凤 师宇 卢广献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云数值模拟是研究降雹过程和人工防雹试验的重要手段。利用三维冰雹云AgI催化模式,对北京1996年6月10日的一次降雹过程进行AgI不同催化高度、催化剂量和催化时间的系列催化模拟试验,并优选催化方案,为外场防雹设计和作业提供依据。在催... 云数值模拟是研究降雹过程和人工防雹试验的重要手段。利用三维冰雹云AgI催化模式,对北京1996年6月10日的一次降雹过程进行AgI不同催化高度、催化剂量和催化时间的系列催化模拟试验,并优选催化方案,为外场防雹设计和作业提供依据。在催化系列模拟中发现,不同催化高度的催化剂均在上升到-5℃高度后开始核化。在2.1~4.9 km高度范围内催化,AgI成核率比较高,防雹效果较好。核化的人工冰晶有效弥补了该高度上自然冰晶的不足。小剂量催化,可在减雹的同时增加部分降雨量,而大剂量催化,在减雹的同时会减少降雨。在催化时间、剂量和高度的系列催化试验中得出,采用在模拟的第15分钟在5 km高度附近播撒AgI,连续4次以5×10~6 kg^(-1)的催化剂量进行催化,催化效果较好,可减少降雹量约60%,同时可避免降雨量的大幅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模拟 AgI催化 系列催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类天气现象仪检测实验室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7
作者 方海涛 张世国 +1 位作者 汪玮 王敏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19期22-27,共6页
我国气象部门已在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列装降水类天气现象仪2 300余台。针对在用设备的实验室测试需求,设计实现了不依赖于自然天气过程的模拟检测环境。在合理配置各类模拟设备运行参数和结构布局的基础上,可在实验室内程控模拟毛毛雨... 我国气象部门已在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列装降水类天气现象仪2 300余台。针对在用设备的实验室测试需求,设计实现了不依赖于自然天气过程的模拟检测环境。在合理配置各类模拟设备运行参数和结构布局的基础上,可在实验室内程控模拟毛毛雨、雨、雪、雨夹雪和冰雹5种降水类天气现象。实验室主要由降雨模拟器、降雪模拟器、冰雹模拟器、视频采集系统、遥控测试平台、制冷系统及控制软件等部分组成,并利用温度回升过程建立了检测流程。降水粒子谱的实测结果表明,我国气象部门已列装型号的降水类天气现象仪可在实验室内稳定观测到毛毛雨、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的发生。实验室模拟环境还可用于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雨量传感器、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等其他气象探测设备的测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类天气现象仪 降雨模拟 降雪模拟 冰雹模拟 多普勒降水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