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西泮在模拟养殖环境中的含量变化及累积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黄丽 高磊 +8 位作者 吴松 郝其睿 李晨辉 汤施展 白淑艳 陈中祥 杜宁宁 覃东立 王鹏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7,共10页
为探究地西泮(Diazepam,DZP)在模拟养殖环境中的降解特点及累积特征,设置2个浓度胁迫组(A、C组),并在2个浓度下添加蜈蚣草(Pteris vittata)作对照组(B、D组),共4个试验组;分析水体、底泥和蜈蚣草中DZ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探讨蜈蚣草... 为探究地西泮(Diazepam,DZP)在模拟养殖环境中的降解特点及累积特征,设置2个浓度胁迫组(A、C组),并在2个浓度下添加蜈蚣草(Pteris vittata)作对照组(B、D组),共4个试验组;分析水体、底泥和蜈蚣草中DZ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探讨蜈蚣草和底泥对水体中DZP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给药后4组水体中DZP的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A:(0.118±0.002)μg·L^(-1)、B:(0.117±0.004)μg·L^(-1)、C:(1.141±0.078)μg·L^(-1)和D:(1.142±0.039)μg·L^(-1),给药后第768小时水体中DZP质量浓度下降了29.71%~40.17%;DZP降解半衰期介于65.29~139.11 d。4组底泥中DZP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逐渐上升,给药768 h后4组底泥中DZP质量分数分别达到初始质量分数的17.99倍(1.384μg·kg^(-1))、14.81倍(0.918μg·kg^(-1))、4.77倍(7.848μg·kg^(-1))和5.30倍(7.763μg·kg^(-1)),富集系数介于9.79~18.80;B、D组蜈蚣草中DZP浓度峰值出现在给药后第216小时。蜈蚣草和底泥对水体中的DZP具有一定的吸附和富集作用,可明显缩短高浓度DZP在水中降解的半衰期,在低浓度DZP水体中添加蜈蚣草可抑制底泥对DZP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模拟养殖环境 累计特征 半衰期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技术对模拟养殖池塘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尹艳娥 沈新强 +2 位作者 晁敏 全为民 王云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27-1732,共6页
浙江奉化市池塘的底泥经过反复培养、驯化,从中筛选、分离出反硝化细菌,在模拟实验条件下,研究其对不同浓度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情况,讨论反硝化菌种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1、25、50mg·L-1的硝酸盐氮和亚硝... 浙江奉化市池塘的底泥经过反复培养、驯化,从中筛选、分离出反硝化细菌,在模拟实验条件下,研究其对不同浓度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情况,讨论反硝化菌种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1、25、50mg·L-1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模拟池塘中,随着实验的进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逐渐提高。其中在1mg·L-1的浓度组中,3d内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就分别达到了95.8%和90.2%;在25mg·L-1的浓度组中,第6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3.8%和87.8%;在50mg·L-1的浓度组中,第6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89.7%和78.7%。此外,反硝化菌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略优于亚硝酸盐氮,而且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越低,对其去除效果越好,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越短。在模拟池塘中,菌种的生长情况与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呈负相关,即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反硝化菌的生长情况越差。对反硝化菌的生态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其反硝化最适宜的pH值为6~7,温度为25~35℃;而且在同一pH值和温度条件下,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越低,反硝化菌对其去除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菌 模拟养殖池塘 生物修复 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益生菌复合制剂在鲤鱼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马同锁 《河北渔业》 2005年第4期14-16,共3页
以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和链球菌等制成的益生菌复合制剂,用于鲤鱼模拟养殖状态下,研究了它们对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鱼体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益生菌复合制剂的使用使水体的CODcr值呈现下降趋势,并最终稳定在270mg/L左... 以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和链球菌等制成的益生菌复合制剂,用于鲤鱼模拟养殖状态下,研究了它们对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鱼体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益生菌复合制剂的使用使水体的CODcr值呈现下降趋势,并最终稳定在270mg/L左右,污染物质的去除率70%以上;NH4—N先呈上升趋势,在第6d后由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加强出现下降趋势;NO2—N保持明显的低水平,维持在1.3mg/L;DO值维持5.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复合制剂 模拟养殖 水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池塘养殖底泥理化性质变化及营养沉积过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天才 余米 +3 位作者 江瑞 赵晴云 付梅 苏胜齐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159,共9页
为探讨紫色土池塘养殖进程中底泥理化性质变化及营养沉积过程,以重庆市铜梁区(N29.5130°,E106.4010°)采集的紫色土作为基础,覆水模拟紫色土池塘半年的养殖过程,定期测定底泥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理化指标和有机质、氮... 为探讨紫色土池塘养殖进程中底泥理化性质变化及营养沉积过程,以重庆市铜梁区(N29.5130°,E106.4010°)采集的紫色土作为基础,覆水模拟紫色土池塘半年的养殖过程,定期测定底泥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理化指标和有机质、氮、磷、钾、镁、硫等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石灰性紫色土pH值达8.5,碱性明显,营养总体偏低。建成池塘后底泥迅速向中性转化,养殖组pH值(7.1)明显低于对照组(7.3);养殖组底泥表现为还原性,氧化还原电位降至约-210.0 mV,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 mV)。养殖组底泥主要营养成分有机质、总氮、总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含量逐步升高,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束时沉积量分别达5.10 g/kg、0.13 g/kg、0.45 g/kg、78.88 mg/kg和88.50 mg/kg;其他营养成分也有不同量沉积,仅镁含量降低。养殖组底泥有机质不断累积并发生厌氧反应,但底泥p H值中后期较为稳定且仍处在宜渔区间,表现出石灰性紫色土作为池塘底泥的较强缓冲性。按照底泥有机质5.1 g/(kg·a)沉积和碳氮比升高的速度,养殖3 a后其将变为低渔产力池塘,故建议新建石灰性紫色土池塘养殖清淤年限不应超过3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紫色土 池塘底泥 模拟养殖 理化性质变化 营养元素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池滤料挂膜水处理效果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涛 罗海忠 +4 位作者 吴洪喜 柳敏海 彭志兰 油九菊 周朝生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445-447,共3页
在人工配制模拟养殖污水情况下,选择陶瓷环、生化球、生化环、毛刷、藤棉作为生物池滤料,研究其对NH+4,NO-2,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所选用的5种挂膜材料对模拟养殖污水都有一定程度的降解净化作用,能明显改善水质。总体来看,陶... 在人工配制模拟养殖污水情况下,选择陶瓷环、生化球、生化环、毛刷、藤棉作为生物池滤料,研究其对NH+4,NO-2,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所选用的5种挂膜材料对模拟养殖污水都有一定程度的降解净化作用,能明显改善水质。总体来看,陶瓷环对模拟养殖污水中NH+4,NO-2,COD的降解效果较好,且挂膜时间最短,是最理想的挂膜材料;生化环效果次之,也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养殖污水 挂膜材料 微生物 处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