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对AZ31镁合金在模拟体液中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乃华 华振虎 蓝永庭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在生物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镁合金耐蚀性较差成为制约其推广应用的瓶颈。针对石墨烯纳米片(Graphene Nanoplatelets, GNPs)增强镁合金AZ31+xGNPs(x=0%、0.1%、0.3%、0.6%),开展了金相... 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在生物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镁合金耐蚀性较差成为制约其推广应用的瓶颈。针对石墨烯纳米片(Graphene Nanoplatelets, GNPs)增强镁合金AZ31+xGNPs(x=0%、0.1%、0.3%、0.6%),开展了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能谱(EDS)、失重和电化学测试等实验,以探索石墨烯对镁合金AZ31在模拟体液(Simulate bodily fluids, SBF)中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GNPs)的添加并未改变原有镁合金的物相,且细化AZ31镁合金晶粒,改善晶粒大小分布的不均匀性。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AZ31镁合金在SBF模拟体液中的重量损失减少,腐蚀速率降低,腐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密度降低。分析表明,石墨烯增强镁合金AZ31在SBF模拟体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得到增强,且随着石墨烯(GNPs)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石墨烯 晶粒细化 腐蚀 模拟体液(sb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骨磷灰石的结构分析与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董利民 王晨 +2 位作者 田杰谟 昝青峰 李兆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397-2400,共4页
采用在模拟体液(SBF)中浸泡材料的方法,在致密羟基磷灰石(HA)表面形成类骨磷灰石层,利用XRD和FT-IR分析表面相结构,SEM观察表面形貌,X光电子能谱分析表面化学组成及其价态.结果表明,表面新生相为含PO43-、CO32-和OH-的低结晶度的类骨磷... 采用在模拟体液(SBF)中浸泡材料的方法,在致密羟基磷灰石(HA)表面形成类骨磷灰石层,利用XRD和FT-IR分析表面相结构,SEM观察表面形貌,X光电子能谱分析表面化学组成及其价态.结果表明,表面新生相为含PO43-、CO32-和OH-的低结晶度的类骨磷灰石微晶.其形成机制属于溶解-沉淀型,HA陶瓷浸泡与SBF液中,首先产生表面溶解,使表面附近Ca2+、PO43-等离子浓度升高,然后通过静电吸引,在其表面吸附、成核、长大,形成类骨磷灰石新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体液(sbf) 羟基磷灰石(HA) 类骨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元素存在形式与钛表面生物学活性体外矿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曦 周磊 +3 位作者 丁祥龙 贾芳 刘伟珍 丁婧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1-455,共5页
目的:研究氢元素存在形式与钛表面生物学活性相关关系。方法:用硫酸和盐酸对喷砂钛表面进行酸蚀(酸蚀组,SLA,n=3),并对其进行加热处理(450℃)(酸蚀加热组,SLA+HT,n=3),分析其表面形貌、粗糙度、亲水性、表面晶体结构差异。将酸蚀组及加... 目的:研究氢元素存在形式与钛表面生物学活性相关关系。方法:用硫酸和盐酸对喷砂钛表面进行酸蚀(酸蚀组,SLA,n=3),并对其进行加热处理(450℃)(酸蚀加热组,SLA+HT,n=3),分析其表面形貌、粗糙度、亲水性、表面晶体结构差异。将酸蚀组及加热组钛片浸泡于标准模拟体液中3 d,比较其体外矿化能力。结果:酸蚀后钛表面形成氢化钛,加热至450℃时钛表面形貌及粗糙度没有明显改变,氢化钛分解。模拟体液实验结果示喷砂酸蚀组于第3天无明显羟基磷灰石沉积,加热组钛表面有大量羟基磷灰石沉积。结论:喷砂酸蚀后氢与钛形成的氢化钛对钛表面生物活性无明显促进作用;加热后氢化钛分解,矿化能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氢化钛 羟基 亲水性 模拟体液(sb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骨用微晶玻璃生物活性的电镜研究
4
作者 张晓凯 陈晓峰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92-94,共3页
观察和分析了在SBF中浸泡不同时间后微晶玻璃表面的变化。浸泡20天后,微晶玻璃表面形成的是富含钙磷的无定形含水薄膜。浸泡45天后,沉积在微晶玻璃表面的无定形富钙磷含水层可通过氟磷灰石晶体表面的外延生长及CO^(2-)_3,F^-的掺杂而转... 观察和分析了在SBF中浸泡不同时间后微晶玻璃表面的变化。浸泡20天后,微晶玻璃表面形成的是富含钙磷的无定形含水薄膜。浸泡45天后,沉积在微晶玻璃表面的无定形富钙磷含水层可通过氟磷灰石晶体表面的外延生长及CO^(2-)_3,F^-的掺杂而转变成晶态磷灰石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 微晶玻璃 模拟体液(sb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SiO_2/PAA复合膜的制备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5
作者 项兴 李晓宏 倪似愚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5,82,共6页
以四水合硝酸钙为钙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按CaO/SiO2摩尔比1∶1),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CaO-SiO2生物玻璃溶胶.采用压力诱导的方法将CaO-SiO2溶胶注入多孔阳极氧化铝(PAA)的纳米孔道中,经550℃热处理,得到CaO-SiO2/PAA复合膜.所得样品... 以四水合硝酸钙为钙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按CaO/SiO2摩尔比1∶1),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CaO-SiO2生物玻璃溶胶.采用压力诱导的方法将CaO-SiO2溶胶注入多孔阳极氧化铝(PAA)的纳米孔道中,经550℃热处理,得到CaO-SiO2/PAA复合膜.所得样品在模拟体液(SBF)中分别浸泡1和7d,观察其表面诱导形成类骨磷灰石的能力.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傅里叶变换红外衍射仪(FTIR)对浸泡前后样品的微观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钙硅基生物活性材料能够装载在PAA的纳米孔道中,并且装载有钙硅基材料的PAA在SBF中浸泡后能诱导类骨磷灰石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SiO2 多孔阳极氧化铝(PAA) 模拟体液(sbf) 类骨磷灰石 CaO-SiO2 porous anodic alumina (PAA) simulated body fluid (sb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在聚酰亚胺酸薄膜表面的生长
6
作者 杨鹏飞 山田敏郎 李光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48,共4页
采用自行合成的聚酰亚胺酸(PAA)作为基体,分别采用模拟体液(SBF)浸泡、交互浸渍在CaCl2和K2HPO4·3H2O溶液中的两种方法,研究了羟基磷灰石的形成和生长.PAA薄膜在SBF中长时间的浸泡,难以促使磷灰石在其表面生成.而采用交互浸渍法,... 采用自行合成的聚酰亚胺酸(PAA)作为基体,分别采用模拟体液(SBF)浸泡、交互浸渍在CaCl2和K2HPO4·3H2O溶液中的两种方法,研究了羟基磷灰石的形成和生长.PAA薄膜在SBF中长时间的浸泡,难以促使磷灰石在其表面生成.而采用交互浸渍法,羟基磷灰石可以沉积在PAA薄膜的表面.所生成的羟基磷灰石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作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聚酰亚胺酸(PAA) 模拟体液(sb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