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量格式的模态Pushover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邹中权 贺国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6-220,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能量增量直接获得模态Pushover分析中能力谱曲线的改进方法。基于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的能量平衡方程证明,模态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总输入能量全部转化为某阶单自由度系统的总能量,并推导了增量模态荷载作用下系统能量增量与谱位... 提出一种基于能量增量直接获得模态Pushover分析中能力谱曲线的改进方法。基于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的能量平衡方程证明,模态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总输入能量全部转化为某阶单自由度系统的总能量,并推导了增量模态荷载作用下系统能量增量与谱位移增量及谱加速度增量之间的关系,据此直接获得能力谱曲线。根据能力谱曲线得到各阶等效单自由度系统特性,结合弹塑性反应谱计算结构地震响应。运用该方法对一座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进行分析,并与常规Pushover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能力谱曲线稳定性好,避免了常规模态Pushover方法中能力谱曲线的多义性和扭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分析 模态pushover方法 能量方法 能力谱 连续刚构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环境下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安全存储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静 杨秀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67,共5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存储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提出一种云计算环境下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安全存储方法。采用编译套件部署多模态异构网络,利用后端编译模组生成网络的初始化配置,再利用前端编译模组分析与优化网络。针对多模态异构网络,构建... 为了快速、准确地存储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提出一种云计算环境下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安全存储方法。采用编译套件部署多模态异构网络,利用后端编译模组生成网络的初始化配置,再利用前端编译模组分析与优化网络。针对多模态异构网络,构建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端、云存储服务插件、元数据存储的私有云存储架构。私有云存储架构采用虚拟化加解密方式,运行基于匿名广播加密的数据加密算法,引入拉格朗日插值方法,利用数据对应的会话密钥实现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的安全存储。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高效地存储多模态异构网络数据,数据传输的吞吐量高于3 Mb/s,加解密耗时低,存储的完整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环境 模态 异构网络 数据安全 存储方法 匿名广播加密 云存储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被引量:36
3
作者 毛建猛 谢礼立 翟长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55,共6页
鉴于传统pushover方法不能考虑结构高阶振型的贡献,从而难以应用到高层结构中,有学者提出采用考虑多阶振型组合作用的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本文通过考虑结构屈服后地震作用发生变化这一特性,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 鉴于传统pushover方法不能考虑结构高阶振型的贡献,从而难以应用到高层结构中,有学者提出采用考虑多阶振型组合作用的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本文通过考虑结构屈服后地震作用发生变化这一特性,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改进的方法有很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pushover分析 侧向荷载模式 能力曲线 地震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力谱方法在模态Pushover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金龙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研究高阶振型以及结构非线性的影响,提高常规Pushover方法的分析精度,避免进行复杂时程分析的过程.方法将能力谱方法以及非线性反应谱引入到模态Pushover分析中,通过评估各阶模态的性能点,按一定规则组合后可以得到结构的总反应.结... 目的研究高阶振型以及结构非线性的影响,提高常规Pushover方法的分析精度,避免进行复杂时程分析的过程.方法将能力谱方法以及非线性反应谱引入到模态Pushover分析中,通过评估各阶模态的性能点,按一定规则组合后可以得到结构的总反应.结果避免了模态Pushover分析中各阶模态均需要进行时程分析的过程,同时因为非线性反应谱的引入,使得该方法在结构进入非线性阶段以后仍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推广了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的精度及广度,为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推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改良后的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分析精度以及简便快捷的操作性,数据表明随着所取模态数量的增加,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的精度会逐渐接近时程分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pushover分析 高阶振型 非线性反应谱 能力谱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析模态分析和输入整形的机器人末端振动实时抑制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成刚 汪晓鑫 +3 位作者 李自立 高萌 刘吉华 邓文彬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7-338,共12页
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连续工作过程中,由于运动状态突变及关节柔性会引起机器人末端振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解析模态分析(AMA)和输入整形的工业机器人末端振动实时抑振方法。首先,结合机器人控制方案,建立了考虑机器人关节柔... 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连续工作过程中,由于运动状态突变及关节柔性会引起机器人末端振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解析模态分析(AMA)和输入整形的工业机器人末端振动实时抑振方法。首先,结合机器人控制方案,建立了考虑机器人关节柔性的闭环动力学方程,并采用泰勒级数展开法推导出了机器人的线性化模态参数解析表达式,有效解析了机器人在振动状态下的模态参数;然后,依据机器人末端残余振动特性,采用级联法设计了双模态零振动微分(ZVD-ZVD)输入整形器,并提出了一种结合AMA和输入整形器的时变双模态抑振方法;最后,在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实验平台上,对AMA方法计算所得的解析模态参数与机器人实测模态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行了机器人的末端残余振动抑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AMA方法对固有频率的最大计算误差仅为5.18%,对阻尼比的最大计算误差为0.0122,证明了AMA方法在时变双模态输入整形抑振方案中的有效性;利用时变双模态输入整形抑振方法,将机器人的三处末端残余振动的最大振幅分别降低至整形前的17.3933%、11.6716%和12.1311%,同时减少了非时变输入整形抑振方案的过量延时(由不准确的模态参数而导致),在整体性能上优于传统的非时变双模态输入整形抑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 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残余振动 解析模态分析 输入整形 时变双模态抑振方法 模态零振动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虚拟筛选方法筛选靶向抑制冠状病毒Nsp5蛋白的天然分子药物
6
作者 王晨宇 许心怡 +2 位作者 张豪 胡海峰 吴建盛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6-784,共9页
为了从天然分子数据库中筛选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的Nsp5蛋白的潜在抑制剂,结合分子的一维、三维信息,开发了一种新的多模态虚拟筛选方法,筛选所得的候选化合物能够抑制Nsp5蛋白,可作为开发治疗冠状病毒病(COVID-... 为了从天然分子数据库中筛选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的Nsp5蛋白的潜在抑制剂,结合分子的一维、三维信息,开发了一种新的多模态虚拟筛选方法,筛选所得的候选化合物能够抑制Nsp5蛋白,可作为开发治疗冠状病毒病(COVID-19)药物的基础;通过带有随机失活机制的多加性回归树(DART)算法对SuperNatural数据库进行初步筛选,通过分子对接软件计算分子的对接得分,对得分排名前3位的分子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动态结合效果。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中候选分子具备多样性,相较于单模态方法,候选分子具有更高的对接得分;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所选择的对接得分高的分子在靶标蛋白的动态结合位点具有良好的动态对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虚拟筛选方法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Nsp5蛋白 天然分子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波转换和经验模态分解技术的矿井地震数据去噪方法
7
作者 刘党党 王兵 +3 位作者 宗培超 冯国轩 李志勇 孙瑞雪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9-188,共10页
针对井工煤矿地震透射数据随机噪音和相干噪音严重、地震数据波场信息复杂、频带过滤等常规方法去噪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以三道沟煤矿45206工作面为例,采用曲波转换阈值滤波方法和经验模态分解技术(EMD)相结合,对工作面地震透射数据进行... 针对井工煤矿地震透射数据随机噪音和相干噪音严重、地震数据波场信息复杂、频带过滤等常规方法去噪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以三道沟煤矿45206工作面为例,采用曲波转换阈值滤波方法和经验模态分解技术(EMD)相结合,对工作面地震透射数据进行去噪处理,运用曲波转换先消除部分随机噪音和相干噪音,再用EMD进一步去除高频干扰,提取有效信号,提高数据质量。通过对比去噪前后数据获得的工作面三维逆时偏移成像结果,验证了该去噪方法对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波转换方法 经验模态分解 矿井地震透射 数据去噪 相干噪音 随机噪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shover方法的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 被引量:9
8
作者 潘毅 杨成 +2 位作者 赵世春 林拥军 代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为了准确评估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结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和《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将Pushover方法用于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鉴定.以都江堰1栋遭遇"5.12"汶川地震破坏的框架结... 为了准确评估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结合《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和《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将Pushover方法用于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鉴定.以都江堰1栋遭遇"5.12"汶川地震破坏的框架结构为例,评定了该结构在预估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等级和地震破坏等级.结果表明,分析结果与实际震害基本吻合,证明采用Pushover方法能有效评估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结构 pushover方法 抗震性能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al Pushover的改进方法及误差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红 臧登科 +1 位作者 闻奇光 王志军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3,共7页
在对Modal Pushover方法的原理及误差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与整体目标位移延性系数相对应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刚度折减系数的合理取值,提出了Modal Pushover的改进方法。为考察高阶振型参与程度的影响规律,以10层和16层钢筋混凝土平... 在对Modal Pushover方法的原理及误差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与整体目标位移延性系数相对应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刚度折减系数的合理取值,提出了Modal Pushover的改进方法。为考察高阶振型参与程度的影响规律,以10层和16层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为例,将框架在7条地震动波不同峰值加速度作用下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统计结果作为对比基准点,研究ModalPushover方法、改进Modal Pushover方法的分析结果随框架周期、地震动强度增加的误差变化规律。研究表明,Modal Pushover方法、改进Modal Pushover方法的误差并不随着框架周期加大而增加,表明该方法能合理地考虑高振型参与反应的影响;框架非线性程度加深后,改进ModalPushover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MPA(Model Pushover Analysi)方法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超强 模态pushover 刚度折减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适应谱Pushover方法评价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柳春光 秦泗凤 +1 位作者 林皋 王会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44-1648,共5页
利用完全解耦的方法对适应谱Pushover方法进行简化,建立了更适于工程实际应用的改进的适应谱Pushover方法(IASPA法).利用该方法对四种典型地震动作用下的桥墩进行计算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倒三角分布模式、均匀分布模式的Pushover分析的... 利用完全解耦的方法对适应谱Pushover方法进行简化,建立了更适于工程实际应用的改进的适应谱Pushover方法(IASPA法).利用该方法对四种典型地震动作用下的桥墩进行计算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倒三角分布模式、均匀分布模式的Pushover分析的结果和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适应谱Pushover方法比其它两种Pushover方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pushover方法 抗震性能 非弹性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的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83
11
作者 刘晶波 刘祥庆 李彬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80,共8页
在借鉴地上结构抗震分析的Pushover方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地铁等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使用的Pushover分析方法。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基本功能与特点,给出适用于该方法的水平荷载分布形式与目标位移的确定方法。该方... 在借鉴地上结构抗震分析的Pushover方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地铁等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使用的Pushover分析方法。详细介绍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基本功能与特点,给出适用于该方法的水平荷载分布形式与目标位移的确定方法。该方法能够反映土-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进行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全过程分析,得到地下结构的能力曲线;目标位移求解原理简单,根据目标位移可以得到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而可以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与内力进行评估;计算得到的结构能力曲线与地震波的选取关系不大,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从而避免对土-结构整体模型进行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结合实际工程与基于黏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的静-动力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验证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与良好的模拟精度,可以用于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pushover分析方法 抗震分析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地面峰值相对位移 静-动力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支混凝土梁桥Pushover分析简化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草 包琦玮 李全旺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3期439-446,共8页
静力Pushover分析方法是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力学性能的非线性分析方法,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主要讨论了对于简支梁桥的简化Pushover分析方法。对于非高墩的规则桥梁,结构的重量主要来自于上部结构,因而可以把分析模型简化... 静力Pushover分析方法是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力学性能的非线性分析方法,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主要讨论了对于简支梁桥的简化Pushover分析方法。对于非高墩的规则桥梁,结构的重量主要来自于上部结构,因而可以把分析模型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当给定了墩柱潜在塑性铰区的弯矩-曲率关系曲线后,可以通过简单的运算得到其Pushover曲线,从而避免了有限元建模的麻烦。该方法对于工程运用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结合算例表明了该简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支梁桥 pushover分析 抗震评估 简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框架结构Pushover方法的保证率和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望喜 张颖波 +2 位作者 张勇 易伟建 肖岩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3,共5页
以7层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为例,通过统计分析不同地震烈度、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地震分组的平面框架在不同抗震设防水准条件下的Pushover分析性能点的概率分布,探讨Pushover分析方法的保证率和适用性.研究表明,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 以7层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为例,通过统计分析不同地震烈度、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地震分组的平面框架在不同抗震设防水准条件下的Pushover分析性能点的概率分布,探讨Pushover分析方法的保证率和适用性.研究表明,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种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不适用于结构弹性抗震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框架结构 pushover分析方法 概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力谱法的SSI体系抗震pushover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凤霞 欧进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94,共7页
本文首先经过2次等效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多自由度体系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并给出了修正反应谱和等价能力谱的确定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能力谱法考虑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效应的结构体系pushover分析方法(SSIPA);然后对3种不同高... 本文首先经过2次等效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多自由度体系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并给出了修正反应谱和等价能力谱的确定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能力谱法考虑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效应的结构体系pushover分析方法(SSIPA);然后对3种不同高度考虑SSI效应的结构体系在5条地震动作用下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算例分析,将结果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了本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最后,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反应谱相结合,对9层考虑SSI效应的钢结构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根据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抗震性能的评估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方法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 能力谱法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近场地震竖向效应的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
15
作者 尹犟 周先雁 +2 位作者 易伟建 陈伯望 段绍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43-149,共7页
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推导两种考虑近场地震竖向效应的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按合理方式在结构的每个集中质量处施加竖向地震力,并据结构屈服后动力特性对其水平加载模式及形状向量进行修正。采用两种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及两种传统Push... 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推导两种考虑近场地震竖向效应的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按合理方式在结构的每个集中质量处施加竖向地震力,并据结构屈服后动力特性对其水平加载模式及形状向量进行修正。采用两种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及两种传统Pushover分析方法,估计近场条件下两个框架结构顶点位移、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以算例结构在30组近场地震记录作用下的时程分析统计结果为基准,评估4种Pushover分析方法估计精度。结果表明,改进方法Ⅱ的精度最高,对算例框架最大顶点位移、最大楼层位移及最大层间位移估计结果均较准确,可用于近场条件下规则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及地震损伤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竖向效应 pushover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模态Pushover及高振型影响的对比评估
16
作者 王七林 闻奇光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5,71,共7页
以6层、10层和16层规则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为例,对框架输入3种不同加速度幅值的地震动,并将各框架在七条地震波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反应统计结果作为对比基准点,以层间侧移和梁、柱端部转角为考察对象,研究了4种常规Pushover及Modal Push... 以6层、10层和16层规则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为例,对框架输入3种不同加速度幅值的地震动,并将各框架在七条地震波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反应统计结果作为对比基准点,以层间侧移和梁、柱端部转角为考察对象,研究了4种常规Pushover及Modal Pushover的分析结果的误差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框架层数增加,Modal Pushover的层间侧移误差基本不变,常规Pushover的模拟误差明显增大,表明Modal Pushover能更合理地模拟高振型的影响。随非线性程度加深,Modal Pushover、常规Pushover分析的层间侧移误差均相应增大。Modal Pushover对上部楼层梁端转角和多数柱端转角的模拟误差明显比常规Pushover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 高振型 模态pushover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腔流动线谱辐射噪声的数值模拟研究——流动模态、声学模态、声振耦合和流声耦合
17
作者 张鹏 唐科范 王斌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11,共12页
孔腔流动的线谱辐射噪声严重破坏舰艇声隐声性,其形成机理涉及流动模态、声学模态、声振耦合和流声耦合效应。本文基于CFD/CHA混合方法,数值模拟简单方腔和典型孔腔的瞬态流场、等效声源场、声学近场和远场,并通过与水洞实测数据对比验... 孔腔流动的线谱辐射噪声严重破坏舰艇声隐声性,其形成机理涉及流动模态、声学模态、声振耦合和流声耦合效应。本文基于CFD/CHA混合方法,数值模拟简单方腔和典型孔腔的瞬态流场、等效声源场、声学近场和远场,并通过与水洞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数值方法适用性。本文归纳了孔腔流动模态和声学模态的特征规律,特别是定量计算了弹性壁面声振耦合效应和典型孔腔声腔复杂性对声学模态频率的影响;总结了远场辐射噪声频谱中,第一阶声学模态效应线谱成为“决定性线谱”的重要规律;分析了实际孔腔的声学模态频率大幅向低频偏移的趋势,从而显示了采取措施避免流声共振的必要性;通过解析求解,定量建立了相关水洞声学实验的截面积比必要条件,对实验模型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腔流动辐射噪声 声学模态 声振耦合 流声耦合 CFD/CHA混合方法 线谱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施工机器人定位的多模态数据融合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佳益 马智亮 +1 位作者 陈礼杰 季鑫霖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1-23,共13页
施工机器人的定位数据源种类繁多,融合多模态数据不仅有助于提升建筑项目中施工机器人的定位性能,同时也方便施工机器人的协同作业。数据融合方法旨在通过不同数据源的优势互补,改进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等,实现施工机器人的定位和数据共... 施工机器人的定位数据源种类繁多,融合多模态数据不仅有助于提升建筑项目中施工机器人的定位性能,同时也方便施工机器人的协同作业。数据融合方法旨在通过不同数据源的优势互补,改进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等,实现施工机器人的定位和数据共享,支持施工机器人定位精度、实时性或鲁棒性等的提高,从而提高整体建筑施工效率和项目管理水平。已有不少针对特定场景探索施工机器人定位的数据融合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但尚无针对施工机器人定位的数据融合方法相关研究综述。经系统的检索,首先,按照是否与先验数据融合,将其分为先验数据与传感器实时数据融合和多种传感器数据融合两类进行分析;然后,对数据融合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总结和展望了施工机器人多模态数据融合方法的未来研究方向。从研究结果分析,现阶段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施工机器人定位的数据源选择差异性较大,定位效果差异也很大。该综述可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机器人 定位 数据融合方法 模态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故事绘本的多模态视觉叙事方法与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婷 李雷 王伊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22-429,共8页
目的以多模态视觉叙事理论为基础,展开红色故事绘本的视觉叙事方法研究,为红色文化绘本的设计创作提供设计参考和依据,以指导相关红色故事绘本的设计与实践,推动红色文化和精神的现代化传播。方法以红色绘本的叙事构建与设计为侧重点,... 目的以多模态视觉叙事理论为基础,展开红色故事绘本的视觉叙事方法研究,为红色文化绘本的设计创作提供设计参考和依据,以指导相关红色故事绘本的设计与实践,推动红色文化和精神的现代化传播。方法以红色绘本的叙事构建与设计为侧重点,围绕红色绘本的叙事逻辑、叙事线索、叙事场域、叙事路径进一步阐释多模态视觉叙事设计方法与原则,结合“中国好人”叶连平老师的相关事迹进行了绘本叙事设计与实践。结论红色故事绘本的多模态视觉叙事重在挖掘叙事内容和叙事方法,不仅包括视觉层面的符号、图形、色彩、构图、文字等的识别和传达,更重要的是通过视觉信息承载故事内容的情感、氛围和联想,帮助读者建立有效的情感沟通、空间联想、氛围感知渠道,进而传达红色文化内涵,引发深层次的思考与联想,达到传递红色文化精神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模态视觉叙事 叙事方法 叙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现实研旅产品的多模态具身参与度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雪 高颂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50-159,212,共11页
目的针对目前身体参与认知过程时体验维度的单一性、获取用户交互数据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增强现实研学旅游产品评价的复杂性等问题,构建增强现实研学旅游产品多模态具身参与评价方法。方法综合文献研究法和逻辑推演法对用户和环境两个维... 目的针对目前身体参与认知过程时体验维度的单一性、获取用户交互数据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增强现实研学旅游产品评价的复杂性等问题,构建增强现实研学旅游产品多模态具身参与评价方法。方法综合文献研究法和逻辑推演法对用户和环境两个维度构成的具身参与度评价方法进行探讨。依据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图像数据、文本数据及心理数据,构建“双维四模态”的系统化具身参与度评价方法及多模态数据表征的评价指标。结果该评价方法可以有效评价不同交互任务下的认知、行为和情感参与模态,以及环境引导模态,且不同模态数据的互补性与互证性可以提高具身参与度评价的全面性与准确性。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双维四模态”系统化具身参与度评价方法,可以为产品的设计与改进提供更科学的评价依据,促进产品设计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游产品 增强现实 模态 具身参与度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