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态阻尼指标的空间杆系结构作动器位置优化
1
作者 万华平 马强 +3 位作者 薛宇 胡鹏华 葛荟斌 罗尧治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针对空间杆系结构作动器的位置优化问题,本文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LQR),建立了空间杆系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系统,提出了目标控制模态的模态阻尼最大化的作动器位置优化准则.采用四角锥网架结构和Levy型索穹顶结构来验证本文方法... 针对空间杆系结构作动器的位置优化问题,本文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LQR),建立了空间杆系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系统,提出了目标控制模态的模态阻尼最大化的作动器位置优化准则.采用四角锥网架结构和Levy型索穹顶结构来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并在控制效果和控制能量输入两方面与常用的模态控制力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作动器数量的增加,本文方法的控制效果和控制能量输入比模态控制力方法提升更快;在作动器数量相同或控制能量输入相同时,本文方法对外界激励的控制效果优于模态控制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杆系结构 模态阻尼 主动振动控制 作动器位置优化 序列前向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震结构基于模态阻尼耗能的附加有效阻尼比计算 被引量:39
2
作者 翁大根 李超 +2 位作者 胡岫岩 罗浩 张瑞甫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9-24,31,共7页
快速准确估计附加有效阻尼比对于减震结构的设计过程具有提高工效意义。提出一种基于有效模态阻尼耗能概念的附加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其物理意义明确,充分考虑了有效阻尼比的时变特性,且具有计算简单、精度高等优点。结合实际工程案例,... 快速准确估计附加有效阻尼比对于减震结构的设计过程具有提高工效意义。提出一种基于有效模态阻尼耗能概念的附加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其物理意义明确,充分考虑了有效阻尼比的时变特性,且具有计算简单、精度高等优点。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该方法计算值的精确性进行了验证,并与国家"抗规"方法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震 有效模态阻尼 附加阻尼 时变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补输电系统中次同步谐振的模态阻尼推导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东辉 谢小荣 +1 位作者 刘世宇 杨庭志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共4页
串补输电系统中次同步谐振的模态阻尼分析主要采用复转矩系数法和特征根分析方法,但都需要复杂建模,且只能从大量计算结果中得到次同步谐振发生的规律,不能给出直观的机理解释。文中在系统等效为单机无穷大系统的情况下,推导出多模式次... 串补输电系统中次同步谐振的模态阻尼分析主要采用复转矩系数法和特征根分析方法,但都需要复杂建模,且只能从大量计算结果中得到次同步谐振发生的规律,不能给出直观的机理解释。文中在系统等效为单机无穷大系统的情况下,推导出多模式次同步谐振各扭振模式阻尼的显式表达式。经验证,可以较精确地近似特征根分析的结果。该表达式在理论上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次同步谐振的机理和系统参数对次同步谐振的影响,在工程应用上可用于快速、方便地分析各种运行条件下次同步谐振的风险及其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次同步谐振 特征值分析 模态阻尼 串补输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别结构模态阻尼比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方林 何旭辉 +2 位作者 陈政清 高赞明 倪一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23,31,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由结构自由振动响应识别结构阻尼比的方法。对于单自由度振动系统 ,推导出响应历程与时轴所围各面积之间的确定性关系后 ,利用各面积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自由衰减振动的阻尼比系数。与传统的对数衰减率法比较 ,它具有抗噪声干... 提出一种新的由结构自由振动响应识别结构阻尼比的方法。对于单自由度振动系统 ,推导出响应历程与时轴所围各面积之间的确定性关系后 ,利用各面积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自由衰减振动的阻尼比系数。与传统的对数衰减率法比较 ,它具有抗噪声干扰能力强、精度高、稳定性好及简便实用等特点。对于多自由度振动系统 ,先将结构上某测点的自由振动响应表达为一理论解析式x (t) ,以eat相乘x (t) ,预给a初值范围 ,通过牛顿二分法(或黄金分割法 )搜索a值 ,直至eatx (t)做等幅振荡 ,则该阶模态的各模态参数得以确定。从总响应中扣除该阶模态对总响应的贡献后 ,重复这一过程 ,则可识别出响应信号中各阶模态的模态阻尼比。仿真计算与岳阳洞庭湖斜拉桥拉索实测试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阻尼 参数识别 斜拉桥 拉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参数对次同步模态阻尼影响机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武晖 黄杰 +4 位作者 陈金猛 李正明 汪旎 孙欣 谭伦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9-164,共6页
以往研究TCSC对次同步谐振抑制机制,通常认为TCSC对次同步电流分量呈电阻特性,这实质上是假设电阻特性对次同步谐振有抑制作用。针对这一假设,详细推导了同时考虑超同步、次同步电流分量及磁链变化的次同步模态电气阻尼计算公式,应用该... 以往研究TCSC对次同步谐振抑制机制,通常认为TCSC对次同步电流分量呈电阻特性,这实质上是假设电阻特性对次同步谐振有抑制作用。针对这一假设,详细推导了同时考虑超同步、次同步电流分量及磁链变化的次同步模态电气阻尼计算公式,应用该公式分析了电阻参数对次同步模态阻尼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次同步电流的阻性分量产生了次同步模态电气负阻尼,电阻参数对次同步模态阻尼的影响机制可以分为2类:随电阻参数变大,互补次同步电流阻性分量及次同步模态电气负阻尼减小,而非互补次同步电流阻性分量及次同步模态电气负阻尼则增加,电阻特性并不能很好地解释TCSC对次同步谐振的抑制作用。并以IEEE第一标准模型为算例,应用特征值法验证了上述电阻参数对次同步模态电气阻尼影响机制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动态 次同步谐振 次同步模态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子系统模态阻尼测定的相位匹配法 被引量:5
6
作者 郑龙席 刘钢旗 +2 位作者 梅庆 李晓丰 刘继华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8-222,392-393,共5页
模态阻尼是转子系统达到每一阶模态振型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系统阻尼,是研究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分析模态阻尼传统测量法——半功率法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模态阻尼测量方法——相位匹配法。相位匹配法的原理是... 模态阻尼是转子系统达到每一阶模态振型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系统阻尼,是研究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分析模态阻尼传统测量法——半功率法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模态阻尼测量方法——相位匹配法。相位匹配法的原理是:建立目标函数,利用数值计算,对试验获得的相位随转速变化的数据进行最小距离估计,从而确定出转子振动系统的阻尼系数。在转子试验器上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得了系统的模态阻尼系数,其大小与半功率法测量结果接近。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半功率法,相位匹配法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 模态阻尼 半功率法 相位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阻尼结构的模态阻尼优化设计 被引量:15
7
作者 韦勇 陈国平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3-437,共5页
研究了一般阻尼结构的模态阻尼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在给定阻尼器个数和系数的条件下,研究如何找到最佳的安装位置,使结构的某几阶模态阻尼比达到最大;另一方面是在给定某几阶模态阻尼比的目标值的条件下... 研究了一般阻尼结构的模态阻尼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在给定阻尼器个数和系数的条件下,研究如何找到最佳的安装位置,使结构的某几阶模态阻尼比达到最大;另一方面是在给定某几阶模态阻尼比的目标值的条件下,确定最佳安装位置和阻尼器系数,使结构的模态阻尼比达到指定的目标值。从模态阻尼与结构参数的关系式出发,利用类似于kronecker积展开的方法,导出模态阻尼比对于附加阻尼器的位置灵敏度表达式,从而确定阻尼器的最佳安装位置。对于第二类问题,通过拟牛顿法中的Broyden方法进行迭代,最终确定阻尼器的系数。本文方法简单,易于与有限元方法结合应用到工程实际结构。文中的算例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结构 模态阻尼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混合结构模态阻尼比计算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黄维 钱江 周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3-18,共6页
竖向混合结构因各子结构提供的能量损失机制不同,导致结构阻尼矩阵为非比例阻尼矩阵。基于复阻尼理论,推导了竖向混合结构的模态阻尼比计算公式。以一个12层竖向混合框架结构试验为例,将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模态阻尼比与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 竖向混合结构因各子结构提供的能量损失机制不同,导致结构阻尼矩阵为非比例阻尼矩阵。基于复阻尼理论,推导了竖向混合结构的模态阻尼比计算公式。以一个12层竖向混合框架结构试验为例,将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模态阻尼比与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采用不同材料阻尼比对该混合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弹性时程分析,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效率高。最后采用该方法和模态应变能法研究了竖向混合结构各子结构自特性对整体阻尼比的影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混合结构 非比例阻尼矩阵 模态阻尼 阻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励下船舶结构谐振响应预报及其模态阻尼参数识别 被引量:7
9
作者 唐宇航 陈志坚 梅志远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87,共9页
从模态识别基本原理出发,对脉冲激励下的时-频域响应、谐振激励下的时域响应的表达式进行推导,找到了其时-频域下的幅值关系,认为一定条件下谐振响应中伴随自由振动成分短时间内难以衰减,指出谐振激励力幅值与脉冲力幅值相等时,脉冲响... 从模态识别基本原理出发,对脉冲激励下的时-频域响应、谐振激励下的时域响应的表达式进行推导,找到了其时-频域下的幅值关系,认为一定条件下谐振响应中伴随自由振动成分短时间内难以衰减,指出谐振激励力幅值与脉冲力幅值相等时,脉冲响应频谱对应频率下的幅频与谐振下的强迫振动幅值相等。在建立响应等价关系的基础上,推导了仅通过脉冲响应频谱上有限个谱线信息所确定的某阶模态阻尼比的计算公式。利用船体梁模型验证了响应预报及阻尼比估算的准确性。完成了2块不同材料典型船体板单元模型的前8阶模态阻尼比测试,通过数值计算结合试验响应频谱验证了方法的快速性、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励 谐振激励 响应频谱 模态阻尼 伴随自由振动 快速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识别结构模态阻尼比的方法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慧 刘正士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1-202,169,共3页
提出一种由结构自由振动响应识别结构模态阻尼比的方法。根据悬臂梁在脉冲激励下的实测加速度响应记录,探讨了结合经验模态分解(EMD)及时域对数衰减率法的结构模态阻尼比的识别方法。将实测记录EMD后,得到一系列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再... 提出一种由结构自由振动响应识别结构模态阻尼比的方法。根据悬臂梁在脉冲激励下的实测加速度响应记录,探讨了结合经验模态分解(EMD)及时域对数衰减率法的结构模态阻尼比的识别方法。将实测记录EMD后,得到一系列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再用时域对数衰减率法识别各阶阻尼比。将结果分别与用半功率带宽法以及频率细化法得到的各阶阻尼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阻尼 参数识别 悬臂梁 经验模态分解 时域衰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分析的模态阻尼系数获取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建强 周苏枫 王纯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4-259,499,共7页
结构模态阻尼系数是影响振动疲劳特性的主要因素,获取模态阻尼系数对于结构振动疲劳的分析和仿真计算有重要作用,对于揭示金属材料振动疲劳损伤形成机理有直接意义。本研究针对2024-O铝合金,进行了大量的元件级试件的振动疲劳仿真分析... 结构模态阻尼系数是影响振动疲劳特性的主要因素,获取模态阻尼系数对于结构振动疲劳的分析和仿真计算有重要作用,对于揭示金属材料振动疲劳损伤形成机理有直接意义。本研究针对2024-O铝合金,进行了大量的元件级试件的振动疲劳仿真分析、试验研究以及数值分析计算,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分析的快速获取结构模态阻尼系数的方法,适合于获取试验件振动疲劳试验过程中的模态阻尼系数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不中断试件疲劳试验的情况下,本文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试验件在整个振动疲劳历程中的模态阻尼系数,固有频率的相对偏差小于0.06%,模态阻尼系数的相对偏差小于1%。为进一步揭示金属材料振动疲劳损伤的形成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疲劳 模态阻尼系数 金属材料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计算结合试验测定模态阻尼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宇航 陈志坚 +1 位作者 梅志远 孙建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40,共9页
任一种分布的激励必将引起多个模态的响应,试验中要激出单一模态振动是很难的,传统阻尼比估算方法所采用的信号处理手段不能有效分离叠加模态,以致测试阻尼比往往误差较大。从多自由度叠加法动响应分析入手,指出模态混叠现象是制约精确... 任一种分布的激励必将引起多个模态的响应,试验中要激出单一模态振动是很难的,传统阻尼比估算方法所采用的信号处理手段不能有效分离叠加模态,以致测试阻尼比往往误差较大。从多自由度叠加法动响应分析入手,指出模态混叠现象是制约精确阻尼比测试的重要因素,在阻尼较大、刚度较低时模态更密集、叠加效应更显著,提出通过数值计算进行模态截断以实现"纯模态"提取的方案,推导了共振激励下试验与数值仿真结果中频响峰值谱线表达式,找出二者间的关系,用纯模态计算结果修正测试阻尼比。通过对4块不同板单元进行前8阶试验模态分析与数值计算参数修正,结合频响函数验证了修正阻尼比的数据可靠性,得出了不同结构、材料间阻尼比差异的部分规律。结果表明,模型试验对复合材料板的阻尼比识别准确性要低于钢板,其阻尼性能往往被低估且修正幅度较大,该方法为模态参数识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计算 模态阻尼比识别 频响曲线 模态截断 模态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缆索支承桥梁模态阻尼特性及理论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震山 陈艾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在广泛收集国内大跨缆索支承桥梁的模态阻尼实测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对收集到的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了两种缆索支承桥梁 :斜拉桥和悬索桥的模态阻尼特性 .在现有的基于能量耗散的模态阻尼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缆索支承桥梁... 在广泛收集国内大跨缆索支承桥梁的模态阻尼实测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对收集到的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了两种缆索支承桥梁 :斜拉桥和悬索桥的模态阻尼特性 .在现有的基于能量耗散的模态阻尼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缆索支承桥梁模态阻尼计算方法 ;利用模态阻尼实测数据得到了结合梁斜拉桥、混凝土斜拉桥和钢悬索桥子结构的损失系数 ,然后利用这一方法计算了南浦大桥、武汉长江二桥和虎门大桥的模态阻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缆索支承桥梁 模态阻尼 理论分析 损失系数 能量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动力有限元的模态阻尼比单元阻尼建模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淡丹辉 孙利民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8年第2期100-103,共4页
针对工程结构动力学建模过程中几种已有的阻尼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阻尼比的单元阻尼建模法,以实现对具有分布式阻尼特性的复杂工程结构的精准动力建模,并提出了一种统一的阻尼模型的定量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通过标准测试案... 针对工程结构动力学建模过程中几种已有的阻尼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阻尼比的单元阻尼建模法,以实现对具有分布式阻尼特性的复杂工程结构的精准动力建模,并提出了一种统一的阻尼模型的定量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通过标准测试案例的数值测试,比较了这些阻尼建模法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阻尼特性单元化比总体考虑的阻尼特性更趋合理,而单元化阻尼比法则在控制结构总体模态阻尼比方面具有优势,适用于非经典和复杂阻尼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分析 阻尼模型 单元阻尼特性 整体阻尼特性 模态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飞轮支承系统进动模态阻尼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戴兴建 卫海岗 沈祖培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8-101,共4页
高速运转的储能飞轮支承系统存在多个低频进动模态 ,这些模态的衰减指数对飞轮的安全运转具有决定意义。为提高模态阻尼 ,设计了引入外部阻尼的上、下阻尼器 ,具有恰当参数的阻尼器可以有效地改善飞轮转子支承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求解飞... 高速运转的储能飞轮支承系统存在多个低频进动模态 ,这些模态的衰减指数对飞轮的安全运转具有决定意义。为提高模态阻尼 ,设计了引入外部阻尼的上、下阻尼器 ,具有恰当参数的阻尼器可以有效地改善飞轮转子支承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求解飞轮转子支承系统的复特征值问题 ,分析了模态频率和模态阻尼比随转速的变化规律 ,对比了上、下阻尼器的功能 ,并讨论了下阻尼器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动力学 阻尼 模态阻尼 储能飞轮 支承系统 进动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阶跃激励响应的自功率谱估算模态阻尼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文德 萧龙翔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1996年第4期39-42,共4页
对于一个实际的振动系统,经常采用测量的方法来估算它的阻尼系数,例如,既可用振动系统的自由衰减振动的时间历程、也可用振动系统的频响函数(或传递函数)来估算,不过,自由衰减振动估算阻尼系数的方法只能得到该系统的最低阶的阻尼系数;... 对于一个实际的振动系统,经常采用测量的方法来估算它的阻尼系数,例如,既可用振动系统的自由衰减振动的时间历程、也可用振动系统的频响函数(或传递函数)来估算,不过,自由衰减振动估算阻尼系数的方法只能得到该系统的最低阶的阻尼系数;频响曲线估算阻尼系数的方法,必须同时测量该系统的振动响应和对应的激励力的时间历程。在某些情况下(例如阶跃激励、自激励等等),测量激励力的时间历程是不大可能的,给估算系统的各阶阻尼系数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跃激励响应 自功率谱 模态阻尼 计算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翼系统模态阻尼数值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华明 王安武 +1 位作者 何瑞恒 王浩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8-311,共4页
首先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旋翼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旋翼的振频和振型,然后对稳定悬停状态下的桨叶进行某阶模态的激励,并在旋翼重新达到稳定状态后停止激励,截取旋翼系统自由振动信号,用移动矩形窗法计算旋翼系统的模态阻尼。这种计算... 首先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旋翼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旋翼的振频和振型,然后对稳定悬停状态下的桨叶进行某阶模态的激励,并在旋翼重新达到稳定状态后停止激励,截取旋翼系统自由振动信号,用移动矩形窗法计算旋翼系统的模态阻尼。这种计算系统模态阻尼的数值方法能够对旋翼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各阶模态阻尼进行仿真,而且在仿真过程中可以根据桨叶振型将激励按相同相位施加于各自由度上,使桨叶只按该阶振型振动。使用该方法可以突破旋翼动力学试验中激振位置、激振频率与相位的限制,获得旋翼系统更全面的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移动矩形窗法 模态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模态阻尼比的阻尼板渐进法减振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贺红林 周楠兰 袁维东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1-358,364,共9页
研究阻尼板黏弹减振优化方法,为阻尼板设计奠定一定基础.建立了阻尼板运动方程及其求解模型,推导出模态阻尼比敏度算式;构建了以多模态复合模态阻尼比最大、黏弹材料用量及频率变动最小为约束的阻尼板优化模型,采用拓扑渐进法求解优化模... 研究阻尼板黏弹减振优化方法,为阻尼板设计奠定一定基础.建立了阻尼板运动方程及其求解模型,推导出模态阻尼比敏度算式;构建了以多模态复合模态阻尼比最大、黏弹材料用量及频率变动最小为约束的阻尼板优化模型,采用拓扑渐进法求解优化模型;引入绕单元敏度均化技术解决优化迭代中的棋盘格问题;在引入虚拟单元及逻辑删除技术基础上,编程实现了渐进优化算法;对任意四边形板进行了优化仿真,实现了该板复合阻尼比最大化设计;引入阻尼比体积密度评析拓扑优化效能.研究表明,在阻尼板设计时若实现其多模态阻尼比最大化,则能使板获得良好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 模态阻尼 渐进法优化 减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系扭振分布参数模型模态阻尼的解析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达仁 王西田 鲍文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39-344,364,共7页
基于叠加原理和模态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求解有阻尼轴系扭振的解析方法,利用该方法获得了轴系扭振的分布参数模态模型,并导出了模态阻尼的解析表达。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组 轴系扭振 分布参数模型 模态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激励技术和FT时移特性的模态阻尼比识别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建平 张鸿宇 安鹏强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26,共8页
基于环境激励下结构动力响应信号分析与处理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是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诊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为止,要得到较为可靠的识别结果仍有一定困难,尤其是模态阻尼比。基于自然激励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的时移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 基于环境激励下结构动力响应信号分析与处理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是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诊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为止,要得到较为可靠的识别结果仍有一定困难,尤其是模态阻尼比。基于自然激励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的时移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模态阻尼比估算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而利用一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在环境激励下的动力测试数据,通过该方法对其阻尼比进行了识别,并将识别结果与数据驱动随机子空间法的识别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减轻噪声影响,得到可接受的识别结果,可为大型工程结构阻尼比的识别提供一个方便和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阻尼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 自然激励技术 傅里叶变换 随机子空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