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旋预混火焰中热声振荡多模态转换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1
作者 陆世康 季晨振 +2 位作者 王萌铭 潘登 朱彤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2,共13页
为研究弱旋预混火焰在当量比变化过程中热声不稳定的频率迁移、模态转换特征及内在机理,通过傅里叶变换、相空间重构、OH*时序及平均火焰图像等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极限环、拍振、间歇性振荡等典型燃烧不稳定状态进行分析;结合低阶热声... 为研究弱旋预混火焰在当量比变化过程中热声不稳定的频率迁移、模态转换特征及内在机理,通过傅里叶变换、相空间重构、OH*时序及平均火焰图像等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极限环、拍振、间歇性振荡等典型燃烧不稳定状态进行分析;结合低阶热声网络与n-τ模型,对热声振荡过程中发生的模态转换现象进行模拟,其中延迟时间τ使用了对流延迟时间进行近似,其基于未燃混合物长度计算得到。实验结果表明,在当量比φ=0.5~0.7内,随着当量比的增加,一阶振荡频率向更高频率迁移;在φ=0.8时,振荡主频从一阶模态转换到二阶模态;φ=0.9~1.2内,一阶振荡频率降低,变化幅度最高达41.48%;并且当φ=1.1时,振荡主频从二阶模态转换回一阶模态;在整个当量比区间内,二阶振荡频率变化幅度小于5%。计算结果显示,振荡频率的预测值与实验值整体吻合良好,尤其是当φ=0.8时,二阶频率的增长率大于一阶频率的增长率,对应实验中发生的一阶模态到二阶模态的转换。同时在部分工况下,预测的振荡频率与实验值也有偏移,其原因是增益的增加导致偏离增大,一阶频率的最大误差为26.4%,二阶频率的最大误差小于12%。本研究表明,对流延迟时间与振荡主频的分布存在反比关系,对流延迟时间的缩短会使得一阶频率向高频迁移,过程中振荡模态会由一阶转换到二阶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燃烧室 燃烧不稳定 热声振荡 热声耦合 对流延迟时间 低阶热声网络 模态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番茄场景单目RGB模态向深度模态转换模型研究
2
作者 高旺 邓寒冰 +1 位作者 邢志鸿 朱彦强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9-508,574,共11页
在温室场景下,针对番茄的表型解析、自主采摘、多模态联合分割等任务,快速、高精度、低成本地获取场景深度信息对农机视觉系统至关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嵌入注意力机制的RGB模态向深度模态转换的单目深度估计网络(RGB to depth conver... 在温室场景下,针对番茄的表型解析、自主采摘、多模态联合分割等任务,快速、高精度、低成本地获取场景深度信息对农机视觉系统至关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嵌入注意力机制的RGB模态向深度模态转换的单目深度估计网络(RGB to depth conversion network,RDCN),以解决传统算法无法充分挖掘编码器的特征提取能力、深度估计精度低以及边界模糊问题。首先以ResNext101替换原来的ResNet101骨干网络,提取各个不同层级的特征图并将其融合到拉普拉斯金字塔分支,强调特征的尺度差异性并强化特征融合的深入与广泛性;同时为了增强模型获取全局信息以及上下文信息交互的能力,引入了置换注意力模块(Shuffle attention module,SAM),以减少下采样过程造成的局部细节信息丢失;其次,为了改善预测深度图的边界模糊问题,嵌入深度细化模块(Depth refinement module,DRM),感知预测特征图物体附近的深度变化;实现了温室场景下番茄植株图像深度信息的精准预测。试验结果表明,RDCN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对数均方根误差、对数平均误差相比于基准模型分别降低了20.5%、10.3%、8.3%、21.8%,在1.25、1.25~2、1.25~3阈值下的准确率分别提高3.2%、1.2%和1.0%;并且网络生成的深度图像视觉上全局完整清晰且有较多的纹理细节;研究表明,RDCN在温室场景下能够基于RGB信息获得高质量的深度信息,可为基于单目传感器的温室场景农机导航以及深度图像在多模态任务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番茄图像 单目视觉 深度估计 拉普拉斯金字塔 模态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出口马赫数的组合进气道模态转换反压控制研究
3
作者 乔文友 舒鹏 +3 位作者 陈咸刚 黄俊 桂丰 车杰先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5,共16页
在组合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如何根据发动机工作特性确定出口反压动态变化规律是整个推进系统能否实现推力平稳过渡的关键。本文根据冲压和涡轮发动机对入口马赫数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出口马赫数的反压控制方法,开展了三维非定常数值模... 在组合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如何根据发动机工作特性确定出口反压动态变化规律是整个推进系统能否实现推力平稳过渡的关键。本文根据冲压和涡轮发动机对入口马赫数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出口马赫数的反压控制方法,开展了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采用基于单点定常合理反压拟合的控制规律,验证传统反压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然后采用基于组合进气道出口马赫数的反压控制方法,分析模态转换过程中反压控制规律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模态转换过程中,基于单点定常合理反压拟合的控制规律进行非定常计算得到的冲压和涡轮通道出口最大马赫数分别为0.323,0.812,超过了冲压和涡轮发动机入口马赫数不大于0.3和0.5的要求;基于出口马赫数的反压控制方法得到的进气道冲压和涡轮通道出口最大马赫数分别为0.267,0.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进气道 模态转换 非定常数值模拟 反压控制方法 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RE发动机模态转换过程的进/发匹配闭环主动抗扰控制
4
作者 王艺超 王晨 +3 位作者 杜宪 聂聆聪 孙希明 刘坤志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5-256,共12页
针对涡轮辅助火箭增强冲压组合循环(TRRE)发动机模态转换过程中低速通道的流量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进/发一体化多变量闭环控制方法。以TRRE发动机一体化部件模型为被控对象,基于河马算法自辨识参数的主动抗扰控制策略,设计了以进气系统... 针对涡轮辅助火箭增强冲压组合循环(TRRE)发动机模态转换过程中低速通道的流量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进/发一体化多变量闭环控制方法。以TRRE发动机一体化部件模型为被控对象,基于河马算法自辨识参数的主动抗扰控制策略,设计了以进气系统出口反压、涡轮机高压转子转速、落压比为被控量,以进气系统低速通道喉口面积、主燃油流量、尾喷管面积为控制量的控制系统,实现了进气系统喉口面积随涡轮机降转速工况变化的动态调节。仿真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喉口面积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将进气系统出口反压的波动幅度从5.2%降低至0.3%,实现了模态转换过程中可调进气系统与涡轮机需求流量的精确匹配。另外,通过硬件在环试验平台,验证了该方案在EEC中的实时性与可行性,以满足实际发动机高低速通道平稳接力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循环发动机 模态转换 进/发匹配 进气道闭环控制 主动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马赫数下的内并联式TBCC模态转换控制
5
作者 于华锋 郭迎清 王佳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56-3462,共7页
随着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越来越受到重视。模态转换是制约TBCC发动机投入实用的障碍之一,有必要对这个过程中的控制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模型综合方式,实现一维进气道、冲压发动机及涡轮发动机的综合迭代,... 随着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越来越受到重视。模态转换是制约TBCC发动机投入实用的障碍之一,有必要对这个过程中的控制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模型综合方式,实现一维进气道、冲压发动机及涡轮发动机的综合迭代,基于MATLAB/Simulink环境构建了适用于控制系统设计的TBCC模型。对单模态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在最小改动原则上提出模态转换控制器架构;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工具给出控制器设计方法。给出变马赫数仿真的意义,通过2.5~3马赫数下的模态转换仿真验证了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可以保证TBCC发动机处于安全状态,变马赫数模态转换阶段推力波动小于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模态转换 变马赫数 控制系统设计 多变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TBCC排气系统稳态与模态转换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光韬 葛建辉 +3 位作者 马钊 王恒 吕郑 徐惊雷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6,共11页
涡轮基组合循环排气系统在稳态工作与模态转换动态过程中性能参数和流场结构的变化规律会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总体性能产生巨大影响。为此开展了稳态与动态风洞模型实验研究,测量了喷管模型的流量、六分量力、壁面压力,并拍摄了典型的流场... 涡轮基组合循环排气系统在稳态工作与模态转换动态过程中性能参数和流场结构的变化规律会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总体性能产生巨大影响。为此开展了稳态与动态风洞模型实验研究,测量了喷管模型的流量、六分量力、壁面压力,并拍摄了典型的流场结构纹影照片。采用核密度估计的方法确定了稳态推力系数的测量结果;采用中值滤波结合平滑函数处理的方法获得了模态转换过程的推力系数和矢量角。稳态实验分别固定涡轮通道和冲压通道压比,调节另一通道压比,由于被调节的通道随压比增大从过膨胀逐渐转变为欠膨胀,所以推力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双通道喷流干扰产生的桶型激波撞击在涡轮通道上壁面上,改变了壁面压力分布。模态转换动态实验模拟了冲压发动机点火后双通道共同工作加速爬升的过程。在此期间推力系数逐渐减小,矢量角不断增大,且变化趋势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双通道喷流干扰显著改变了冲压通道射流方向。无论是稳态实验还是动态实验,测力结果、测压结果、流场结构纹影照片以及理论分析结果都能互相印证,佐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 排气系统 实验 稳态 模态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模态转换的磁瓦内部缺陷检测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卢后洪 谢罗峰 +3 位作者 朱杨洋 殷鸣 杜波 殷国富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7,共6页
针对人工检测磁瓦内部缺陷过程中需要成熟的经验知识,检测过程不稳定且效率较低等问题,设计一套智能化检测系统。受人工检测的启发,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模态转换的磁瓦内部缺陷检测方法。将时域信号转换为时-频域语谱图,利用卷... 针对人工检测磁瓦内部缺陷过程中需要成熟的经验知识,检测过程不稳定且效率较低等问题,设计一套智能化检测系统。受人工检测的启发,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模态转换的磁瓦内部缺陷检测方法。将时域信号转换为时-频域语谱图,利用卷积神经对语谱图提取特征并分类。为更精准地强调重要信息而抑制无关信息,将坐标注意力机制引入到卷积神经网络中。提出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模态转换的预测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8.4%,证明提出的检测方法对于磁瓦内部缺陷检方法是有效的。实验结果表明,模态转换和坐标注意力机制能提升模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瓦 卷积神经网络(CNN) 内部缺陷 模态转换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转换对变循环发动机多维度耦合模型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承熙 周莉 +1 位作者 张晓博 王占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6,共13页
为研究模态转换过程中模态选择阀(Mode Select Valve,MSV)与发动机总体之间的耦合作用,以典型的双涵道变循环发动机(Variable Cycle Engine,VCE)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三维MSV模型的数值仿真,建立具有通用性的MSV高保真度特性图;随后在... 为研究模态转换过程中模态选择阀(Mode Select Valve,MSV)与发动机总体之间的耦合作用,以典型的双涵道变循环发动机(Variable Cycle Engine,VCE)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三维MSV模型的数值仿真,建立具有通用性的MSV高保真度特性图;随后在基于部件的发动机零维整机气动性能计算程序的基础上,将该高保真度特性图耦合进入发动机性能计算程序,建立了多维度耦合模型,研究模态转换过程中MSV对总体性能以及部件的耦合影响;并对比了多维度耦合模型和零维模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相比零维模型,多维度耦合模型的推力最大时高出3.98%,单位推力耗油率高出0.79%;风扇压比最大时高出9.86%,风扇效率高出0.75%。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多维度耦合模型正确地评估了MSV在非线性工作段的节流损失,该损失向后传递并影响到前可变面积涵道引射器(Front Variable Area Bypass Injector,FVABI)的掺混总压损失,依靠参与求解共同工作方程组显著地减少了外涵的流量,使得涵道比迅速减小,在发动机部件共同工作规律的约束和影响下,引起发动机低压涡轮落压比增加和低压轴转速增加,发动机性能参数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相较于零维模形,多维度耦合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模态转换时MSV对VCE性能参数以及其他部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循环发动机 模态选择阀 维度缩放 模态转换 多维度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伸段压强分布对双钟形喷管模态转换速率的影响机理
9
作者 刘亚洲 李钰航 +1 位作者 胡海峰 杨建文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为揭示延伸段压强分布对双钟形喷管模态转换过程的影响机理,采用仿真、试验和理论分析并举的方法,对不同延伸段压强分布的双钟形喷管的模态转换过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实际工作落压比大于最大理论分离落压比时,分离点在非负压强梯... 为揭示延伸段压强分布对双钟形喷管模态转换过程的影响机理,采用仿真、试验和理论分析并举的方法,对不同延伸段压强分布的双钟形喷管的模态转换过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实际工作落压比大于最大理论分离落压比时,分离点在非负压强梯度的延伸段型面上稳定存在的落压比平衡条件被打破,故其模态转换过程随分离点的移动快速进行。同时,因落压比失衡机制的存在,快速模态转换构型在正/逆转换间存在迟滞现象。顺压梯度延伸段型面则能够满足分离点稳定存在所需的工况平衡条件,故模态转换过程缓慢,且在此过程中并无迟滞现象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钟形喷管 延伸段型面 流动分离 模态转换 迟滞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陶瓷板预混火焰热声振荡多模态转换实验研究
10
作者 王阿彪 季晨振 +3 位作者 宋秀阳 王萌铭 潘登 朱彤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9-618,共10页
针对多孔陶瓷板甲烷-空气预混火焰,搭建了两端开口的Rijke管实验台,研究了当量比对多模态转换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自激振荡模态下火焰的不稳定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当量比的变化会引起自激振荡模态转换.当燃烧功率固定为0.96 kW,增加空气流... 针对多孔陶瓷板甲烷-空气预混火焰,搭建了两端开口的Rijke管实验台,研究了当量比对多模态转换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自激振荡模态下火焰的不稳定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当量比的变化会引起自激振荡模态转换.当燃烧功率固定为0.96 kW,增加空气流量,当量比从1.17降低到0.71时,管内压力振荡主频由163 Hz迁移至355 Hz.利用格林函数法计算Rijke管的声学特征频率,表明实验测试的两组自激振荡频率分别为Rijke管的一阶和二阶声学特征频率.不同当量比下火焰平均热释放率图像表明,高当量比火焰更易与系统低阶振荡频率耦合,这是因为此时火焰长度较高,且预混气体流速较慢,对应对流延迟时间较长.使用相平均和本征正交分解方法得到了不同振荡频率下的振荡模态,低频振荡以轴向振荡为主,高频振荡以频闪振荡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不稳定 热声振荡 模态转换 格林函数法 POD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中的模态转换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岩 朱韶华 +2 位作者 刘刚 李轩 徐旭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19-1728,共10页
在以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为推进装置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加速过程中,燃烧室内的释热量及其分布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发动机从亚燃模态转换为超燃模态。在模态转换过程中,由于燃烧室下游边界条件突然从热力壅塞状态变为无壅塞状态,其壁面... 在以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为推进装置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加速过程中,燃烧室内的释热量及其分布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发动机从亚燃模态转换为超燃模态。在模态转换过程中,由于燃烧室下游边界条件突然从热力壅塞状态变为无壅塞状态,其壁面压力分布会发生明显改变。这将使作用在飞行器上的推力和动量发生突然变化,可能会导致飞行器失去控制。因此,如何实现不同燃烧模态的平稳转换,是燃烧室设计中的技术难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中不同燃烧模态的定义和判定准则、模态转换的实现方式、模态转换的机理,以及在模态转换时可能存在的激波反射结构转换迟滞和火焰结构转换迟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冲压发动机 超燃模态 亚燃模态 模态转换 迟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转换时间对模态转换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琳 孙波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0-45,共6页
利用动网格技术对外并联TBCC进气道在Ma2. 1定马赫数下的不同模态转换时间(50 ms,100 ms,1 s)的模态转换过程进行了非稳态数值模拟,得到了正向模态转换(涡轮通道由开到闭)和反向模态转换(涡轮通道由闭到开)中进气道冲压通道的起动特性... 利用动网格技术对外并联TBCC进气道在Ma2. 1定马赫数下的不同模态转换时间(50 ms,100 ms,1 s)的模态转换过程进行了非稳态数值模拟,得到了正向模态转换(涡轮通道由开到闭)和反向模态转换(涡轮通道由闭到开)中进气道冲压通道的起动特性以及起动状态与不起动状态的相互转换过程。结果表明:正向模态转换过程中,模态转换时间越短,冲压通道由起动状态变不起动状态时涡轮通道关闭越多;反向模态转换过程,模态转换时间越长,冲压通道越容易由不起动变起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并联 非稳态数值模拟 模态转换 模态转换时间 起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4一级内并联式TBCC发动机模态转换性能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明阳 王占学 +1 位作者 刘增文 张晓博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5-322,共8页
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是未来远程高速飞行器和可重复使用双级入轨(TSTO)飞行器第一级运载器的理想动力,而模态转换是实现TBCC发动机工程实用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Ma4一级内并联式TBCC发动机,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发展了相... 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是未来远程高速飞行器和可重复使用双级入轨(TSTO)飞行器第一级运载器的理想动力,而模态转换是实现TBCC发动机工程实用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Ma4一级内并联式TBCC发动机,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发展了相应的总体性能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进气道与发动机的流量匹配关系,改进了发动机模型的迭代求解方法。通过对比涡轮模态与冲压模态的净推力、单位燃油消耗率沿飞行轨迹的变化规律,确定模态转换马赫数为3.0。根据模态转换期间发动机推力、空气流量连续变化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一种根据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分三阶段进行的模态转换策略,确定了模态转换过程的参数调节规律。模态转换动态性能模拟结果表明,基本实现了涡轮模态至冲压模态的平稳转换,但在涡轮发动机加力关闭时,为保证发动机空气流量连续变化,发动机总推力将出现短暂的下降,降幅约为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并联式TBCC 模态转换策略 动态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模态转换多变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聂聆聪 李岩 +3 位作者 戴冬红 姜渭宇 侯营东 吴智锋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8-974,共7页
为解决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在涡轮模态与冲压模态转换过程中的推力及流量连续控制问题,在基于EKF的在线发动机实时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推力控制的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控制规律。通过发动机内推力、总空气流量、风扇空气流... 为解决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在涡轮模态与冲压模态转换过程中的推力及流量连续控制问题,在基于EKF的在线发动机实时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推力控制的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控制规律。通过发动机内推力、总空气流量、风扇空气流量、风扇喘振裕度等多参数的闭环控制,实现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的稳定模态转换。仿真分析表明,模态转换过程中推力稳态控制误差不超过2.1%,流量稳态控制误差不超过3%,模态转换过程中推力瞬态波动不超过9%,空气流量瞬态波动不超过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 模态转换 多变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槽式纵扭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在不同摩擦副下的负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淋 丁庆军 +1 位作者 黄卫清 赵淳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94-98,共5页
研究斜槽式纵扭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在各种类型摩擦副下的负载特性。实验中定/转子接触面分别采用多种材料,形成硬/软、软/硬以及硬/硬搭配的各种摩擦副。当采用软/硬摩擦副时,电机转速慢、转矩小、效率低,而采用硬/软摩擦副时,电机负载... 研究斜槽式纵扭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在各种类型摩擦副下的负载特性。实验中定/转子接触面分别采用多种材料,形成硬/软、软/硬以及硬/硬搭配的各种摩擦副。当采用软/硬摩擦副时,电机转速慢、转矩小、效率低,而采用硬/软摩擦副时,电机负载特性明显提高。研究定子摩擦面开齿对电机的影响,实验显示定子摩擦面开齿能显著改善定转子摩擦面磨损情况,使电机运行平稳,电机负载特性较不开齿有所提高。实际研制的直径为15mm的样机,堵转力矩可达0.32N·m,空载转速最高达1325r/min,效率达到了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电机 模态转换 斜槽 负载特性 摩擦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槽式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振动分析及性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淋 赵淳生 +1 位作者 张建辉 黄卫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70-875,共6页
针对一种新型的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提出了通过改变工作频率实现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正/反向转动的方法.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电机定子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仿真结果揭示了电机在不同工作频率下实现正/反向转动的原理以... 针对一种新型的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提出了通过改变工作频率实现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正/反向转动的方法.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电机定子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仿真结果揭示了电机在不同工作频率下实现正/反向转动的原理以及影响电机正/反转的主要结构参数.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制作的模态转换超声电机原理型样机可实现正/反转,正转频率为53150Hz,空载转速为852r/min,堵转力矩为0.2N·m;反转频率为60345Hz,空载转速为100r/min,堵转力矩为0.04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转换 超声电机 斜槽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孔式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淋 金家楣 赵淳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3-136,共4页
针对斜槽式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工艺复杂,成本太高,研制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孔式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利用振动理论分析了电机的模态转换原理及工作机理。利用ANSYS软件对电机定子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了电机定子的工作模态和谐响应。制造了... 针对斜槽式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工艺复杂,成本太高,研制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孔式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利用振动理论分析了电机的模态转换原理及工作机理。利用ANSYS软件对电机定子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了电机定子的工作模态和谐响应。制造了一台原理型样机,测量了样机的工作频率、振型、转速、转矩等。结果表明,这种电机的工作频率约为57.5kHz,空载转速可达1000r/min,最大转矩可达0.15N.m,其性能与所研制的斜槽式原理样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转换 超声电机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DE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过程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晓博 王占学 周红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2,共9页
为对带FLADE(Fan on Blade)的变循环发动机总体性能进行评估,发展了FLADE部件计算方法以及带FLADE的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稳态性能计算模型,加入反映转子惯性效应和部件容积效应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变循环发动机过渡态性能计算模型。分析... 为对带FLADE(Fan on Blade)的变循环发动机总体性能进行评估,发展了FLADE部件计算方法以及带FLADE的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稳态性能计算模型,加入反映转子惯性效应和部件容积效应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变循环发动机过渡态性能计算模型。分析了FLADE变循环发动机在双外涵与单外涵模式之间的模态转换过渡态特性,重点研究了几何参数调节及其不同组合形式对FLADE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带FLADE的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的模态转换过程只与FLADE导叶角度和FLADE喷管面积有关,且两者应同时放大或关小;FLADE的开/关对风扇外涵气流及核心机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循环发动机 模态转换 过渡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并联式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君 袁化成 郭荣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1-469,共9页
针对组合动力(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非定常气动现象,采用稳态/非稳态数值模拟方法对相关流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与流动机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向冲压发动机工作模态转换过程中,进气道内出现结尾激波沿... 针对组合动力(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非定常气动现象,采用稳态/非稳态数值模拟方法对相关流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与流动机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向冲压发动机工作模态转换过程中,进气道内出现结尾激波沿流向前后振荡现象,振荡频率约为130 Hz;当冲压流道反压引起的激波未前传至模态转换分流板前时,冲压发动机工作状态对结尾激波振荡不产生影响。在相同的发动机工作状态下,随着模态转换速度的增加,结尾激波振荡频率逐渐增大。文中研究的进气道内结尾激波振荡现象可通过亚声速管道内波的传播理论进行解释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 组合动力进气道 进气道模态转换 激波振荡 非稳态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转换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潘余 李大鹏 +1 位作者 刘卫东 王振国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3-297,共5页
在模拟飞行高度为25 km、来流马赫数为6的情况下,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转换进行了直连式试验。根据燃烧室壁面压力分布和一维模型分析表明。燃料喷射位置和当量比的动态改变.实现了燃烧室内燃烧模态的动态转换。... 在模拟飞行高度为25 km、来流马赫数为6的情况下,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转换进行了直连式试验。根据燃烧室壁面压力分布和一维模型分析表明。燃料喷射位置和当量比的动态改变.实现了燃烧室内燃烧模态的动态转换。不同燃料喷射位置切换顺序比较表明,燃烧室内燃烧状态的改变受燃料分布所决定,但是燃烧室自身具有一定的抗波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 模态转换 超声速燃烧 热壅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