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试验模态的台钻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永会 姜旭 +1 位作者 李海虹 张学良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台钻的整体动态特性研究对于其设计和制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试验中使用丹麦B&K的PULSE-3560C采集系统和ME'Scope软件,采用变时基采样方法并且结合增强频域分解技术对台钻进行整体试验模态分析,得到台钻模态参数。由此分析台钻... 台钻的整体动态特性研究对于其设计和制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试验中使用丹麦B&K的PULSE-3560C采集系统和ME'Scope软件,采用变时基采样方法并且结合增强频域分解技术对台钻进行整体试验模态分析,得到台钻模态参数。由此分析台钻的动态特性,对其整体设计提出了修改的建议,最后的试验数据可为进一步的动态修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模态分析 台钻 动态特性 增强频域分解技术 模态置信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群自适应蜣螂优化算法的输电铁塔传感器优化布置
2
作者 谢从珍 梁国龙 +1 位作者 王纪港 杨挺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4,共10页
山区输电铁塔易受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面临着倾斜甚至倒塌的风险,线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解决现有铁塔传感器布置方案实施可行性低、监测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种群自适应蜣螂优化算法的加速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首先,基于模态... 山区输电铁塔易受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面临着倾斜甚至倒塌的风险,线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解决现有铁塔传感器布置方案实施可行性低、监测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种群自适应蜣螂优化算法的加速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首先,基于模态置信准则构造目标函数,并考虑铁塔传感器安装实际需求,设置塔身与塔腿区域约束条件;其次,基于蜣螂优化算法构建优化布置模型,并引入种群自适应蜣螂比例调整策略,以提高算法全局搜索能力。以某干字型和某猫头型铁塔为例进行算法验证,提出传感器最佳布点方案,并结合有限元仿真对其合理性进行论证。结果显示,种群自适应蜣螂优化算法的寻优效果较原蜣螂优化算法有明显提升,所得测点数据可精确识别铁塔固有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铁塔 状态监测 传感器优化布置 种群自适应蜣螂优化算法 模态置信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确认的非线性转子支承系统建模方法
3
作者 杨稀 闫述 +1 位作者 王浩然 赵永刚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7,共7页
为了建立能够准确反映转子支承系统真实结构的数学模型,提出基于模型确认辨识转子系统非线性支承刚度参数,并建立转子支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方法。采用自由状态下的转子模态测试数据对转子模型进行修正与确认,建立准确的转子模... 为了建立能够准确反映转子支承系统真实结构的数学模型,提出基于模型确认辨识转子系统非线性支承刚度参数,并建立转子支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方法。采用自由状态下的转子模态测试数据对转子模型进行修正与确认,建立准确的转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转子支承系统开展低幅值激励的模态测试,辨识其线性支承刚度参数,从而建立转子支承系统的底层线性模型。对转子支承系统开展不同激励水平下的恒位移振动测试,确定支承非线性刚度的函数形式,并进一步识别支承非线性刚度参数,最终建立转子支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设计加工了考虑非线性支承因素的转子系统,采用该方法建立的转子支承系统底层线性模型,与实际结构的模态频差在5%以内,模态置信准则(MAC)值在0.89以上,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进一步建立转子支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将模型预测的响应与转动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基本准确地反映真实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支承系统 非线性支承 振动测试 非线性参数识别 非线性建模 模态置信准则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试验分析的复杂箱体结构试验模态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喜清 项昌乐 +1 位作者 刘辉 陈福忠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9-112,149,共5页
论述了预试验分析原理和模态测试理论,在此基础上,以某型复杂变速箱箱体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进行预试验分析,优化结构模态试验的响应测点数目及位置、激励位置及方向;并进行了锤击模态试验,识别出表征箱体动力学特性的各阶模... 论述了预试验分析原理和模态测试理论,在此基础上,以某型复杂变速箱箱体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进行预试验分析,优化结构模态试验的响应测点数目及位置、激励位置及方向;并进行了锤击模态试验,识别出表征箱体动力学特性的各阶模态参数;通过分析试验所得频响函数和模态置信判据准则(MAC),与预试验分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预试验确定的测点和激励点是合理的,模态试验所识别模态参数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试验分析 模态测试 变速箱箱体 模态置信判据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筏筏架模态测试及模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柳瑞锋 王强 +1 位作者 周璞 冯海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4,共3页
用有限元法计算浮筏隔振系统的中间筏架其前五阶模态,并通过模态测试测得其模态,再采用LMSVirtual lab对此筏架有限元模型和测试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分析得到的模态置信度可以看出用有限元法计算的模态基本准确。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筏架 有限元 模态测试 模态置信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风机叶片模态局部化产生机理及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永朋 李东升 郭鑫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1,共9页
在摄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失谐度、模态密集度以及模态置信准则对模态局部化的产生机理做了定量描述,并用26自由度弹簧质点结构验证了其可行性。其次,用ANSYS建立了风机叶片模型,并通过改变材料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模拟了四种失谐情况,发现... 在摄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失谐度、模态密集度以及模态置信准则对模态局部化的产生机理做了定量描述,并用26自由度弹簧质点结构验证了其可行性。其次,用ANSYS建立了风机叶片模型,并通过改变材料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模拟了四种失谐情况,发现风机叶片刚度和质量的小量失谐也会对其模态振型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通过定义新的模态局部因子来定量描述风机叶片结构的模态局部化程度。最后,对风机叶片失谐振型中谐调振型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其成分越复杂,模态局部化程度也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叶片 模态局部化 失谐 局部因子 失谐度 模态密集度 模态置信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U形轨道梁模态试验研究
7
作者 吴梦笛 李培刚 +3 位作者 刘丹 李俊奇 赵雄 林晓波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37,共6页
为了探索不同材料钢筋骨架的高速磁浮列车U形轨道梁在相同工况下抗冲击性能,预制5块不同材料钢筋骨架轨道梁试验模型进行试验研究,使用激振锤激振轨道梁并拾取加速度信号,通过数值模态分析判断不同材料结构的抗冲击能力。采用模态置信... 为了探索不同材料钢筋骨架的高速磁浮列车U形轨道梁在相同工况下抗冲击性能,预制5块不同材料钢筋骨架轨道梁试验模型进行试验研究,使用激振锤激振轨道梁并拾取加速度信号,通过数值模态分析判断不同材料结构的抗冲击能力。采用模态置信判据准则(MAC)分析各阶模态振型相关性。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将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试验结果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轨道梁固有频率大小随钢筋骨架力学性能增加而提高,但模态阻尼比对材料变化不敏感;玄武岩+土工格栅材质轨道梁整体抗冲击性能较好,不锈钢复合筋轨道梁最低;5片轨道梁的1阶固有频率为27.34~39.37 Hz,其高低顺序为:玄武岩复合筋>土工格栅+玄武岩复合筋>玻璃纤维复合筋>土工格栅+玻璃纤维复合筋>不锈钢复合筋,其中玄武岩复合筋材质的1阶固有频率最高,为39.37 Hz,抗冲击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轨道梁 冲击试验 固有频率 阻尼比 模态置信判据准则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鲸鱼算法的桥梁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成武 高博 李泽山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3,91,共6页
为解决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鲸鱼优化算法的传感器布置方法。通过Fisher信息阵二范数变化率和模态有效参与质量提取模态,有效避免模态冗余。引入Kent映射生成初始测点,以模态置信准则为适应度函数... 为解决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鲸鱼优化算法的传感器布置方法。通过Fisher信息阵二范数变化率和模态有效参与质量提取模态,有效避免模态冗余。引入Kent映射生成初始测点,以模态置信准则为适应度函数。针对鲸鱼算法中参数既控制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又控制算法的搜索步长,且其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将鲸鱼算法中的参数A分解为决策因子A1和衰减因子A2。通过决策因子A1控制鲸鱼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增强算法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通过衰减因子A2动态调整算法的搜索步长,提升鲸鱼算法搜索效率和精度。通过哈齐大桥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鲸鱼算法的模态置信矩阵精度相比粒子群算法提升8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模态分析 鲸鱼优化算法 传感器优化布置 模态置信准则 整数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独立的改进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刘伟 高维成 +1 位作者 李惠 孙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62,共9页
随着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日趋突出。综合考虑有效独立法和模态动能法的优缺点,分别以平均加速度幅值和模态动能修正有效独立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结果,提出了两种基于有效独立的改进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有效独... 随着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日趋突出。综合考虑有效独立法和模态动能法的优缺点,分别以平均加速度幅值和模态动能修正有效独立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结果,提出了两种基于有效独立的改进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有效独立-平均加速度幅值法(EI-AAA)和有效独立-模态动能法(EI-MKE)。运用模态动能准则、平均加速度幅值准则、Fisher信息矩阵准则、截断模态矩阵条件数准则、模态置信准则评价并比较上述两种方法及有效独立法、模态动能法、有效独立驱动点留数法和有效独立驱动点残差法。实际钢井字梁采光顶结构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有效独立-平均加速度幅值法(EI-AAA)和有效独立-模态动能法(EI-MKE)在考虑截断模态线性独立的同时都能自动选择具有较高平均动态响应和模态动能的测点位置,有较强的抗噪声性能,在六种方法中布置结果最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优化布置 有效独立 模态动能 平均加速度幅值 模态置信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行波超声电机定子的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超 曾劲松 +1 位作者 朱华 赵淳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8-572,共5页
建立微型行波超声电机定子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在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设计变量,设定了可反映电机输出性能的目标函数(由速度因子以及径向运动分量构成),并采用模态置信准则(Modal Assurance Criteria)自动识别出定子的工作模态,实现... 建立微型行波超声电机定子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在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设计变量,设定了可反映电机输出性能的目标函数(由速度因子以及径向运动分量构成),并采用模态置信准则(Modal Assurance Criteria)自动识别出定子的工作模态,实现了对电机定子的参数优化设计。将该方法用于12mm行波型旋转超声电机定子的结构设计,最后根据设计方案加工得到样机,通过试验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超声电机(TRUM) 有限元 模态置信准则(MAC) 参数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接触界面切向静弹性刚度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田红亮 方子帆 +1 位作者 朱大林 秦红玲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8-464,552,共7页
根据两球体单峰同时受法向、切向载荷时微滑切向应力的分布以及MB模型,给出了界面的总切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法向载荷的解析解。将切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的解析解嵌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获得了整机的理论模态。以一款八四七厂... 根据两球体单峰同时受法向、切向载荷时微滑切向应力的分布以及MB模型,给出了界面的总切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法向载荷的解析解。将切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的解析解嵌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获得了整机的理论模态。以一款八四七厂华中工学院XHK5140型自动换刀计算机数控立式镗铣床上的结合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对解析解进行了定量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理论振型与实验振型一致的条件下,界面模型的相对误差在-19.2%~16.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协调表面 等效材料 微滑区 粘附区 切向刚度 模态置信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斜拉桥基于结构模拟的环境振动测点优化布置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正华 李兆霞 +1 位作者 陈鸿天 韩晓林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1-417,共7页
首先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润扬斜拉桥面向SHM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然后以模态置信准则(MAC)矩阵的非对角元为目标函数,增加或减少测点自由度使目标函数最小化,从而确定斜拉桥振动测点的最优布点位置.最后,运用现... 首先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润扬斜拉桥面向SHM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然后以模态置信准则(MAC)矩阵的非对角元为目标函数,增加或减少测点自由度使目标函数最小化,从而确定斜拉桥振动测点的最优布点位置.最后,运用现场环境振动测试的数据对根据FEM计算得出的布点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由环境振动实测数据得出的测点布置和有限元计算得出的测点布置结果是一致的,说明由有限元分析得出的测点布置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桥梁 有限元模型 动力特性 测点布置 模态置信准则(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布式狼群算法进行三维传感器优化布置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伊廷华 王传伟 李宏男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8-675,共8页
考虑传感器优化布置中的模态置信准则MAC只能对三维传感器的某一方向进行优化,而不能确保在三个方向同时实现优化布置的问题,提出将节点的三个平动自由度作为一个单元,通过节点的Fisher信息阵来获取结构所布置传感器的Fisher信息阵,并... 考虑传感器优化布置中的模态置信准则MAC只能对三维传感器的某一方向进行优化,而不能确保在三个方向同时实现优化布置的问题,提出将节点的三个平动自由度作为一个单元,通过节点的Fisher信息阵来获取结构所布置传感器的Fisher信息阵,并借鉴传统一维模态置信准则的思想,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三维模态置信准则TMAC。为提高算法的求解效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狼群算法,采用双重编码方式,克服原狼群算法只能求解连续变量优化的问题;采用狼群分组的方法,通过组内狼个体的信息交流,提高了算法的搜索效率。文末以中佛罗里达大学建立的基准模型为例,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以及三维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案的选择,结果表明:分布式狼群算法的搜索能力较原狼群算法有了大幅提高,能较好地解决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优化布置 模态置信准则 狼群算法 双重编码 基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铁塔双轴加速度传感器多目标优化布置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剑 王璋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7-285,共9页
输电铁塔传感器优化布置有助于采用较少的传感器获得更精确的结构模态信息。建立铁塔顺线路方向和横线路方向上的目标函数,分别为MAC矩阵非主对角元最大值、奇异值比值最大值以及测点模态动能最小值的倒数,将输电铁塔传感器优化布置问... 输电铁塔传感器优化布置有助于采用较少的传感器获得更精确的结构模态信息。建立铁塔顺线路方向和横线路方向上的目标函数,分别为MAC矩阵非主对角元最大值、奇异值比值最大值以及测点模态动能最小值的倒数,将输电铁塔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转换为多目标优化Pareto问题,对各目标值进行最小化处理可以获得较优的传感器布置方案。采用结合非支配遗传算法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该多目标问题寻优,并与二维有效独立法对比,结果显示本文所提多目标优化兼顾各目标值,可获得较好的布置效果。对一基猫头输电塔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布置传感器能够获得较好的测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铁塔 传感器优化布置 多目标优化 双轴加速度传感器 模态置信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铁塔双轴加速度传感器优化布置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璋奇 王剑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00-2209,共10页
研究输电铁塔结构振动测量用双轴加速度传感器的优化布置问题。以三维模态置信准则(TMAC)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考虑减小冗余度的二维模态置信准则法(RRBMAC法),以实现双轴加速度传感器优化布置,该方法基于改进的二维列主元QR分解获得传... 研究输电铁塔结构振动测量用双轴加速度传感器的优化布置问题。以三维模态置信准则(TMAC)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考虑减小冗余度的二维模态置信准则法(RRBMAC法),以实现双轴加速度传感器优化布置,该方法基于改进的二维列主元QR分解获得传感器初始布点,再结合BMAC矩阵非对角元最大值和测点冗余度建立目标函数进行寻优。采用EFI2法和RRBMAC法对钢管塔进行传感器优化布置,采用两个水平方向的模态置信准则和最大奇异值比值对布点方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优化效果均首先随传感器数量增加而增强,而后趋于平稳,RRBMAC法较EFI2法能够获得更好的布置效果,且在传感器数目较少的情况下,RRBMAC法即表现出较好的优化能力。另外,采用EFI2法和RRBMAC法对一基格构式输电铁塔进行传感器优化布置,对比分析结果显示RRBMAC法能够获得较好的布置方案。采用优化的传感器布置方式对铁塔进行风振响应实测,并采用NEx T-ERA方法识别铁塔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与模态分析结果对比显示NEx T-ERA方法能够提取得到较精确的频率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优化布置 双轴加速度传感器 输电铁塔 有效独立法 模态置信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优化策略的风力机叶片传感器布置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宇 顾桂梅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18,共5页
针对叶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不合理的测点布置影响传感器数据采集的有效性,降低监测系统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运用多种优化策略组合布设的方法。首先为了提高收敛速度,利用QR分解法筛选初始测点群;其次基于模态置信准则(MAC准则)建立... 针对叶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不合理的测点布置影响传感器数据采集的有效性,降低监测系统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运用多种优化策略组合布设的方法。首先为了提高收敛速度,利用QR分解法筛选初始测点群;其次基于模态置信准则(MAC准则)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并提出了通过MAC最大非对角元素设定阀值作为确定最佳测点数量的方法;最后为解决传统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将模拟退火算法作为一个算子加入遗传算法中,把两种成熟的智能算法有机地结合到Memetic框架下,利用互补优势形成Memetic算法实现传感器的优化布设。以2MW级风机叶片为例,利用该算法进行传感器优化布置并与传统QR分解法和标准遗传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叶片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并较QR分解法和遗传算法有更好的收敛性能和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叶片 健康监测 传感器优化布置 模态置信准则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传感器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田莉 陈换过 +2 位作者 祝俊 张利绍 陈文华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8-243,共6页
针对传感器优化配置组合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置信度准则MAC的优化算法——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以模态置信度MAC矩阵的最大非对角元的值极小为目标函数,针对满足传感器数量不变的约束条件问题,提出了二重结构编码遗传算法,... 针对传感器优化配置组合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置信度准则MAC的优化算法——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以模态置信度MAC矩阵的最大非对角元的值极小为目标函数,针对满足传感器数量不变的约束条件问题,提出了二重结构编码遗传算法,并将传统的模拟退火算法改良后,作为一个独立的算子置于遗传算法进化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过早收敛的现象,引入了自适应交叉和变异概率。算例结果表明该混合算法对传感器数目与位置同时实现了优化,得到了满足不同精度要求的传感器优化配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优化配置 模态置信准则 二重结构编码 模拟退火遗传算法 自适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I及MAC混合算法的斜拉桥传感器优化布置 被引量:33
18
作者 袁爱民 戴航 孙大松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9,共5页
提出一种传感器优化布置算法,结合有效独立法和模态置信保证准则(Modal Assurance Criterion,简称MAC法)的优点,解决了采用MAC法进行传感器优化布置时所遇到的问题。首先,利用列主元QR分解技术得到MAC法确定传感器位置的初始测点,然后... 提出一种传感器优化布置算法,结合有效独立法和模态置信保证准则(Modal Assurance Criterion,简称MAC法)的优点,解决了采用MAC法进行传感器优化布置时所遇到的问题。首先,利用列主元QR分解技术得到MAC法确定传感器位置的初始测点,然后用有效独立法确定侯选添加测点的范围,避免了添加测点的盲目性,从侯选测点中选择满足MAC矩阵非对角元素最小的测点,添加到初始测点中,不断循环直至达到要求,上述算法采用matlab7.0编制程序实现。最后,以五河口大桥为研究对象,运用程序对五河口大桥主梁作了不同数目测点方案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算法不仅保证了所测向量的MAC矩阵非对角元素值较小,而且具有较好的线性独立性和空间交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独立法 模态置信保证准则 QR分解 传感器优化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桥梁索塔环境振动测点布置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正华 李兆霞 +2 位作者 韩晓林 李爱群 赵翔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年第3期88-94,87,共8页
本文探讨了大跨桥梁索塔有限元模型在传感器振动测点布置方面的应用,首先对索塔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采用以MAC矩阵的非对角元素为目标函数,通过增加或减少测点自由度使MAC矩阵的非对角元素趋于最小来确定索塔环境振动测点位置的最... 本文探讨了大跨桥梁索塔有限元模型在传感器振动测点布置方面的应用,首先对索塔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采用以MAC矩阵的非对角元素为目标函数,通过增加或减少测点自由度使MAC矩阵的非对角元素趋于最小来确定索塔环境振动测点位置的最优布置。然后,运用试验室斜拉桥缩尺模型索塔不同布点方案的测试结果来验证索塔振动测点布置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由缩尺模型桥的索塔不同布点方案测得的试验数据得出的测点布置和有限元计算得出的测点布置结果是一致的,因此,从模型试验的角度验证了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出的索塔环境振动测点布置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模态分析 测点布置 模态置信准则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桥传感器布置优化方法应用研究
20
作者 彭卫 李凡 査支祥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3-16,18,共5页
根据模态置信度准则,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提取出斜拉桥有限元模型的动力分析数据,得到了主梁加速度传感器的优化布设方案,并根据此优化方案在实际桥梁上进行了现场动力特性测试实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由现场实验测得的自振频率、振型位移... 根据模态置信度准则,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提取出斜拉桥有限元模型的动力分析数据,得到了主梁加速度传感器的优化布设方案,并根据此优化方案在实际桥梁上进行了现场动力特性测试实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由现场实验测得的自振频率、振型位移与ANSYS理论计算出的结果十分接近,从而验证了基于MAC准则的模拟退火算法在斜拉桥加速度传感器优化布设方面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模态置信准则 模拟退火算法 传感器优化布置 Fisher信息矩阵 现场动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