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分布参数模型的模态电流差动保护算法 被引量:17
1
作者 邵庆祝 赵晓东 +1 位作者 赵创业 平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71-179,共9页
高压直流输电传输线分布电容电流会造成电流差动保护无法立即区分区内外故障,为避免保护误动作需要增加保护时间延迟和阈值,大大降低了电流差动保护的动作速度和灵敏性。为了使电流差动保护不受传输线分布电容电流影响,在基于传输线分... 高压直流输电传输线分布电容电流会造成电流差动保护无法立即区分区内外故障,为避免保护误动作需要增加保护时间延迟和阈值,大大降低了电流差动保护的动作速度和灵敏性。为了使电流差动保护不受传输线分布电容电流影响,在基于传输线分布参数模型上考虑了正负极线路耦合特性,提出了适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模态电流差动保护算法。该算法以共模补偿电流作为故障识别依据,以差模补偿电流作为故障选极依据。该模态电流差动保护算法在故障期间可以进行故障选区和故障判极,且灵敏度高、动作速度快。最后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该保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差动保护 分布参数模型 模态电流 耦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电流注入方法抑制次同步谐振的阻尼控制策略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鹏 毕天姝 贺静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011-6017,共7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电流注入方法抑制次同步谐振的阻尼控制策略,包括最大转矩控制和最大阻尼控制两部分内容。该方法采用轴系扭振转速偏差作为输入信号,通过派克逆变换得到定子侧对应的次同步和超同步频率分量。在同步坐标下分析、...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电流注入方法抑制次同步谐振的阻尼控制策略,包括最大转矩控制和最大阻尼控制两部分内容。该方法采用轴系扭振转速偏差作为输入信号,通过派克逆变换得到定子侧对应的次同步和超同步频率分量。在同步坐标下分析、对比了次同步频率和超同步频率注入电流的分流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大转矩控制方法,实现注入电流在转子侧形成的总转矩最大。提出了最大阻尼控制方法,满足最大转矩能够起到最大阻尼的作用。采用时域仿真方法对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谐振 模态电流注入 同步坐标 最大转矩控制 最大阻尼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次同步谐振抑制的注入模态电流的分流规律及补偿装置位置对阻尼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鹏 许涛 +1 位作者 毕天姝 王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6313-6319,共7页
该文研究用于次同步谐振抑制的注入模态电流的分流规律,并分析了补偿装置安装位置对阻尼效果的影响。首先在同步坐标下,采用运算参数计算了从电流注入点到发电机支路和无穷大电源支路的频率阻抗,从而得到注入电流中流入发电机定子分量... 该文研究用于次同步谐振抑制的注入模态电流的分流规律,并分析了补偿装置安装位置对阻尼效果的影响。首先在同步坐标下,采用运算参数计算了从电流注入点到发电机支路和无穷大电源支路的频率阻抗,从而得到注入电流中流入发电机定子分量的分流系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位置注入电流的分流系数,分析了补偿装置安装位置对阻尼效果的影响。采用仿真方法对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谐振 注入模态电流 分流规律 运算参数 阻尼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续电流模态隔离型高压开关电路 被引量:4
4
作者 章治国 周林 +1 位作者 杨明 郭珂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8,共6页
针对传统工频倍压整流电路在输出高压时带载能力差、升压变压器绕组匝数多以及体积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增益比升压开关电路。该电路工作于断续电流模态(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一个开关周期内有3个工作模态,通过将多个... 针对传统工频倍压整流电路在输出高压时带载能力差、升压变压器绕组匝数多以及体积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增益比升压开关电路。该电路工作于断续电流模态(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一个开关周期内有3个工作模态,通过将多个电容虚拟成一个电容以及结合稳态平均的分析方法,推导出该开关电路稳态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的增益特性。该电路继承了倍压电路和反激变换器各自优点,特别适合小体积、高变换比和小功率的高压应用场合。详细分析了该电路的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电路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压整流 断续电流模态 反激变换器 高压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动态负荷电流幅度域典型游程波形模态与特征提取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学伟 刘建平 +2 位作者 袁瑞铭 李文文 王国兴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97-2502,共6页
针对复杂动态电能信号幅度域特征认识不足、波形域特征不清楚、信号样本不足、不能综合表征复杂动态电能信号的强随机特征的问题,对于实际电网中的3种典型复杂动态电能信号,首先,建立离散数学模型;然后,提出对电能表大误差敏感的幅度域... 针对复杂动态电能信号幅度域特征认识不足、波形域特征不清楚、信号样本不足、不能综合表征复杂动态电能信号的强随机特征的问题,对于实际电网中的3种典型复杂动态电能信号,首先,建立离散数学模型;然后,提出对电能表大误差敏感的幅度域重要特征参量及表征算法;其次,采用全遍历与电流幅度域游程波形模态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6类典型游程波形模态,据此,构建复杂动态负荷电流特征波形样本库;最后,提出补充国际和国内标准试验点的建议,为解决目前国际和国内标准试验点不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表动态误差 负荷电流幅度域特征 负荷电流幅度域波形模态 波形模态特征参量 动态电流特征波形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动态电能信号幅度域游程波形样本库的构建
6
作者 袁瑞铭 李文文 +2 位作者 王国兴 刘建平 王学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98,共7页
针对复杂动态电能信号的快速变化对电能表误差造成的影响,目前公开发表的论文仅提取了少数波形样本进行分析,无法反映多种电流变化的波形模态,也未更深入挖掘电能信号的特征及其表征问题。因此,提取了3类典型复杂动态电能信号的基波幅... 针对复杂动态电能信号的快速变化对电能表误差造成的影响,目前公开发表的论文仅提取了少数波形样本进行分析,无法反映多种电流变化的波形模态,也未更深入挖掘电能信号的特征及其表征问题。因此,提取了3类典型复杂动态电能信号的基波幅度波形;提出了游程特征参量及其表征方式;在分析幅度域典型特征的基础上,对电流幅度的多游程特征展开分析,提取出28个典型游程波形,建立了电流特征波形样本库;根据典型游程波形的游程长度,提出了补充国际和国内标准试验点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动态电能信号 电能表误差 电流波形模态 游程特征参量 电流特征波形样本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界模态的DCM-LCC谐振变换器的归一化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洪寅 童朝南 王泽庭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15,共13页
为了研究电感电流断续模态(DCM)下LCC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的增益特性,通过谐振回路增益和串并联谐振电容比两个参数,建立了不同工作模态下LCC谐振回路的归一化模型。通过引入能量守恒原理及临界电流模态(CRM),推导了一种基于临界模态的归... 为了研究电感电流断续模态(DCM)下LCC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的增益特性,通过谐振回路增益和串并联谐振电容比两个参数,建立了不同工作模态下LCC谐振回路的归一化模型。通过引入能量守恒原理及临界电流模态(CRM),推导了一种基于临界模态的归一化谐振元件参数设计模型。该模型准确简单,简化了谐振参数的设计。根据推导结果得到不同工作模态下的LCC谐振回路的频率-增益特性曲线,便于对谐振回路的输出特性进行预判。最后以一台额定输出6 kW/6 kV的高压电源样机为例,详细给出了参数设计过程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谐振元件的归一化设计模型的准确性。谐振回路的增益特性曲线的计算、仿真及实验结果对应良好,证明了所述的谐振回路的频率-增益特性曲线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C串并联谐振 临界模态 电流断续模态 软开关 归一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大负载和变电压输入条件下大功率DC/DC变换器的新型控制策略(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Seyed Reza Hadian Amrei 徐殿国 郭德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58,共6页
由于DC/DC开关变换器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近年来得到了许多应用。基于变结构控制的滑模控制方式可被应用于各种开关变换器的控制,电流模式控制方式只是特定地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控制。然而,在大负载电流和输入电压波动的情况下,这些控... 由于DC/DC开关变换器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近年来得到了许多应用。基于变结构控制的滑模控制方式可被应用于各种开关变换器的控制,电流模式控制方式只是特定地应用于DC/DC变换器的控制。然而,在大负载电流和输入电压波动的情况下,这些控制方式的补偿能力明显不足。文章综合这两种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和获得动态参考电流的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证明,这种动态参考电流的获得方法能够减轻大负载电流和输入电压波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模态 电流模态 升压变换器 降压变换器 DC/DC变换器 输入电压波动 电力电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el predictive model for metallic structure corrosion status in presence of stray current in DC mass transit systems 被引量:8
9
作者 许少毅 李威 +1 位作者 邢方方 王禹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956-962,共7页
The novel method to analyze metallic structure corrosion status was proposed in the presence of stray current in DC mass transit systems. Firstly,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and the influence parameters for the corr... The novel method to analyze metallic structure corrosion status was proposed in the presence of stray current in DC mass transit systems. Firstly,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and the influence parameters for the corrosion status were determined. Secondly, an experimental system was established for simulating the corrosion process within the stray current interference. Then, a predictive model for the corrosion status was built, using a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data. The data were divided into two sets, including training set and testing set. The training set was used to generate the SVM model and the testing se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performance of the SVM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and the influence parameters is nonlinear and the SVM model is suitable for predicting the corrosion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 mass transit systems stray current CORROS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simulation of drum level sloshing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10
作者 曹小玲 皮正仁 +2 位作者 蒋绍坚 杨卫宏 B.Wlodzimerz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413-423,共11页
Drum level sloshing is the latest discovery in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HRSG) in combined cycle, and shows certain negative influence on drum level controlling. In order to improve drum level ... Drum level sloshing is the latest discovery in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HRSG) in combined cycle, and shows certain negative influence on drum level controlling. In order to improve drum level controlling,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drum level sloshing were investigated. Firstly, drum sub-modules were developed using the method of modularization modeling, and then the model of drum level sloshing was set up as wel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experimental rig, and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using the obtai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Dynamic simulation was made based on the model to get a 3-D graph of drum level sloshing, which shows a vivid procedure of drum level sloshing. The effect of feed-water flow rate, main-steam flow rate and heating quantity on the drum level sloshing was analy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ignals with frequency higher than 0.05 Hz are that of drum level sloshing, the signals with frequency of 0.0-0.05 Hz are that of drum level trendy and "false water level", and variation of the feed-water flow rates, main-steam flow rates and heating quantities can change the frequency of drum level sloshing, i.e., the frequency of sloshing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eed-water flow rate, or the decrease of the main-steam flow rate and the heating quantity. This research work is fundamental to improve signal-to-noise ratio of drum level signal and precise controlling of drum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ed cycle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false level drum level sloshing model modularization mod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