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力作用下柔性带钢模态灵敏度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兴东 胡朝阳 +4 位作者 郑帅 吴宗武 唐伟 李小白 鲁光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13-323,共11页
卷到卷工艺的产品正向薄和宽的方向发展,其柔性特征导致的振动特性变化需深入研究。针对弹性支撑的运动带钢,建立了面外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模态频率灵敏度影响因子;搭建了试验平台,针对柔性带模态试验提出了力锤的选择方法。开展... 卷到卷工艺的产品正向薄和宽的方向发展,其柔性特征导致的振动特性变化需深入研究。针对弹性支撑的运动带钢,建立了面外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模态频率灵敏度影响因子;搭建了试验平台,针对柔性带模态试验提出了力锤的选择方法。开展了张力作用下的不同宽厚比带钢模态试验,并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有限元与试验结果对比说明了有限元模型有效性。定量分析了不同张力下宽度、厚度对带钢模态灵敏度的影响,及张力对不同带钢模态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宽度、厚度变化m=2阶模态灵敏度影响较大且随宽度、厚度增大而增大,其余四阶模态灵敏度接近于0;不同张力下n=3阶的模态灵敏度是n=2阶的两倍均随张力的增大而增大,更薄更宽带钢的(2,2)和(2,3)阶模态频率对张力变化的灵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带钢 模态灵敏度 弹性支撑 面张力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波谐振模态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仰彩霞 刘开培 +2 位作者 李建奇 郑雪 王东旭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07-212,共6页
串联和并联谐波谐振共同组成谐波谐振,由于串并联谐波谐振与网络回路阻抗矩阵或网络节点导纳矩阵的奇异性有关,而这种奇异性是由于网络回路阻抗矩阵或节点导纳矩阵的一个特征根趋于零造成,在矩阵的最小特征根处,意味着谐波谐振发生。本... 串联和并联谐波谐振共同组成谐波谐振,由于串并联谐波谐振与网络回路阻抗矩阵或网络节点导纳矩阵的奇异性有关,而这种奇异性是由于网络回路阻抗矩阵或节点导纳矩阵的一个特征根趋于零造成,在矩阵的最小特征根处,意味着谐波谐振发生。本文根据特征根理论和模态灵敏度分析法来确定参与谐波谐振最大的元件,算例分析表明了此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不仅有利于谐波谐振的治理,也为元件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析 并联谐波谐振 串谐谐波谐振 网络元件 模态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度与模态灵敏度分析的轿车前副车架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29
3
作者 郑松林 赵德彪 +1 位作者 冯金芝 王有涛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2-96,共5页
根据轿车前副车架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前副车架有限元模型。在转弯、制动、垂向冲击和倒车4种工况下对前副车架进行强度分析,然后分析与前副车架有关的各种扰动激励频率对前副车架振动特性的影响。根据长期研究,提出了前副车架结构模态评... 根据轿车前副车架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前副车架有限元模型。在转弯、制动、垂向冲击和倒车4种工况下对前副车架进行强度分析,然后分析与前副车架有关的各种扰动激励频率对前副车架振动特性的影响。根据长期研究,提出了前副车架结构模态评价原则,依据此原则,得到前6阶的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最后确定出轻量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 模态灵敏度分析 前副车架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灵敏度分析的商用车驾驶室结构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崔岸 王登峰 +3 位作者 陈海潮 荣安琪 曾庆洋 卜绍先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539,共5页
建立某商用车驾驶室壳单元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与实验模态计算及相关性分析。为提高驾驶室整体1阶扭转频率,结合门框区域的梁单元模型,建立驾驶室梁壳混合有限元模型;进行基于梁截面力学特性的模态灵敏度分析,获得灵敏梁单元组件,进而... 建立某商用车驾驶室壳单元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与实验模态计算及相关性分析。为提高驾驶室整体1阶扭转频率,结合门框区域的梁单元模型,建立驾驶室梁壳混合有限元模型;进行基于梁截面力学特性的模态灵敏度分析,获得灵敏梁单元组件,进而找出壳单元有限元模型的对应灵敏区域,对其进行形貌优化,借以指导构件截面尺寸优化,获得结构最优方案,该方案提高了驾驶室的1阶扭转频率。对比分析表明,优化结果及优化分析方法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用车驾驶室 模态分析 模态灵敏度分析 有限元分析 形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边界条件下足尺定向刨花板的模态灵敏度和振动模态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管成 辛振波 +4 位作者 刘晋浩 张厚江 周建徽 李焕 柳苏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5-115,共11页
【目的】研究完全自由、四节点支承和两对边简支3种边界条件下足尺定向刨花板的模态灵敏度和振动模态,为开展3种边界条件下足尺定向刨花板弹性常数振动检测结果的对比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4种厚度的足尺定向刨花板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研究完全自由、四节点支承和两对边简支3种边界条件下足尺定向刨花板的模态灵敏度和振动模态,为开展3种边界条件下足尺定向刨花板弹性常数振动检测结果的对比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4种厚度的足尺定向刨花板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完全自由、四节点支承和两对边简支的足尺定向刨花板进行了模态灵敏度分析,分别确定这3种边界条件下对其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弹性模量与面内剪切模量这3个弹性常数灵敏度最高的模态;通过试验模态分析测得足尺定向刨花板在这3种边界条件下的前9阶振动模态参数,并对比和分析其在这3种边界条件下的振动模态参数检测结果。【结果】计算和试验模态分析得到的这3种边界条件下足尺定向刨花板的前9阶模态振型形状和阶次分别是相同的;足尺定向刨花板在这3种边界条件下的前9阶模态中,除模态(m,0)、(0,2)和(1,1)外,其余模态均为单一方向的弯曲和扭转或不同方向弯曲的叠加模态;用于计算足尺定向刨花板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弹性模量与面内剪切模量的最高灵敏度模态,在完全自由下为模态(2,0)、(0,2)和(1,1),对应阶次分别为第2、4和1阶;在四节点支承下为模态(2,0)、(0,2)和(2,1),对应阶次分别为第1、4和3阶;在两对边简支下为模态(2,0)、(2,2)和(2,1),对应阶次分别为第1、5和2阶。【结论】从振型角度说明基于计算模态分析方法和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分别进行3种边界条件下足尺定向刨花板的模态灵敏度分析和振动模态测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条件 足尺定向刨花板 模态灵敏度 振动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某汽车驱动桥壳预应力模态灵敏度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军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51-956,共6页
针对货车驱动桥壳低阶模态频率过高的问题,以某货车驱动桥壳为研究对象,以桥壳主要关键尺寸为设计变量,对驱动桥壳做了预应力模态分析,获得了结构的前六阶固有频率和振型。通过灵敏度分析方法获得了桥壳各设计变量对低阶模态频率的影响... 针对货车驱动桥壳低阶模态频率过高的问题,以某货车驱动桥壳为研究对象,以桥壳主要关键尺寸为设计变量,对驱动桥壳做了预应力模态分析,获得了结构的前六阶固有频率和振型。通过灵敏度分析方法获得了桥壳各设计变量对低阶模态频率的影响规律,基于灵敏度合理选择设计变量,以提高模态低阶频率为目标,整体结构质量不大于65 kg为约束条件,对桥壳做了优化分析,优化后模态低阶频率提高了约10 Hz;再次对优化后的模型做了强度与刚度分析校核;最后,利用台架对驱动桥壳做了垂直弯曲强度和弯曲刚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设计变量对模态灵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来指导设计变量取值,从而提高驱动桥壳的低阶模态频率;经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桥壳 模态灵敏度 频率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别电力系统密集振荡模式的模态灵敏度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奕欣 马燕峰 赵书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6-111,共6页
密集振荡模式可能会对电力系统动态特性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这种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而识别密集振荡模式是进行相关研究的基础。在分析机械力学领域密集模式判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识别电力系统密集振荡模式的模态灵敏度方法。该方法... 密集振荡模式可能会对电力系统动态特性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这种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而识别密集振荡模式是进行相关研究的基础。在分析机械力学领域密集模式判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识别电力系统密集振荡模式的模态灵敏度方法。该方法计算简单,能有效识别密集振荡模式,根据模态灵敏度信息还可以判断振荡模态的变化趋势。采用10机和24机两个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密集振荡模式 模态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频率灵敏度在叶片修频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孔卫凯 王学林 +1 位作者 叶松涛 张家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77,共3页
当汽轮机叶片静频测量结果不符合工艺要求时,需要对叶片表面修整打磨(修型)来调整叶片固有频率。原始修频工艺采用试验的方法,即打磨叶片表面不同区域并记录频率变化,这种方法报废率高且增加了时间成本。提出了在模态分析理论基础上,建... 当汽轮机叶片静频测量结果不符合工艺要求时,需要对叶片表面修整打磨(修型)来调整叶片固有频率。原始修频工艺采用试验的方法,即打磨叶片表面不同区域并记录频率变化,这种方法报废率高且增加了时间成本。提出了在模态分析理论基础上,建立一种适合工程应用的叶片频率灵敏度计算方法,此方法概念清晰、操作简便。以某一型号叶片为例,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对叶片抛磨后的结果与预期进行了对比。实验证明,此方法能快速准确的预测抛磨区域、抛磨量对叶片固有频率的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叶片 叶片频率 磨削 模态灵敏度分析 有限元 复杂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模态参数灵敏度法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佑发 赵忠华 徐典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5-100,共6页
推导了模态参数对于损伤构件的一阶和二阶灵敏度矩阵,并对在推导一阶和二阶振型灵敏度的过程中产生的模态截尾误差进行了改进。根据泰勒级数展开的原理分别建立了一阶和二阶的灵敏度方程。考虑到一阶灵敏度方程求解速度快和二阶灵敏度... 推导了模态参数对于损伤构件的一阶和二阶灵敏度矩阵,并对在推导一阶和二阶振型灵敏度的过程中产生的模态截尾误差进行了改进。根据泰勒级数展开的原理分别建立了一阶和二阶的灵敏度方程。考虑到一阶灵敏度方程求解速度快和二阶灵敏度方程求解精度高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结构损伤识别的混合迭代算法,该算法用二阶非线性的解析解作为算法的第一次迭代值,用一阶灵敏度方程的求解值对该算法的第一次迭代值进行关于泰勒级数截尾误差的修正。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混合迭代算法由于采用了精确度较高的二阶非线性解析解作为迭代修正的初值,因此,迭代修正精度更高,收敛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模态参数灵敏度 一阶迭代算法 混合迭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换流器系统离散状态空间模型的模态分析法
10
作者 费思媛 高晨祥 +2 位作者 汪可友 徐晋 秦世耀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9-68,共10页
基于连续频域的模态分析可定位影响系统弱阻尼模态的主导节点。随着换流器数量的增加,待研究系统呈现出高阶动态特性,给系统模态辨识及其定量分析带来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状态空间模型的稳定性量化评估方法。首先,参考电磁暂... 基于连续频域的模态分析可定位影响系统弱阻尼模态的主导节点。随着换流器数量的增加,待研究系统呈现出高阶动态特性,给系统模态辨识及其定量分析带来挑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状态空间模型的稳定性量化评估方法。首先,参考电磁暂态仿真建模思想,建立系统离散域等效电路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建模分析,规避了连续频域分析因涉及符号变量运算而产生的计算负担。其次,由等效电路得到离散时域模型求解系统模态,并根据离散节点导纳频域模型进行节点参与因子分析,定位系统薄弱点。最后,进一步结合链式法则,量化系统模态对换流器参数的灵敏度,从而实现针对性参数优化调整以提升系统性能。研究表明,该分析流程为复杂系统的稳定性评估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灵敏度 节点导纳矩阵 离散域 小信号稳定 多换流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力作用下部分浸液带钢振动特性研究
11
作者 王兴东 张祖锋 +3 位作者 吕成 胡朝阳 吴宗武 杨芃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8-157,共10页
热镀锌带钢正向薄和宽方向发展,沉没辊和塔顶辊间带钢处于部分浸液,振动特性复杂,需研究其柔性特征与流固耦合效应的振动机理。针对弹性支撑的部分浸没带钢,建立了面外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模态频率灵敏度影响因子;搭建试验平台,开... 热镀锌带钢正向薄和宽方向发展,沉没辊和塔顶辊间带钢处于部分浸液,振动特性复杂,需研究其柔性特征与流固耦合效应的振动机理。针对弹性支撑的部分浸没带钢,建立了面外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模态频率灵敏度影响因子;搭建试验平台,开展了计及张力的不同浸没深度带钢模态试验,建立并验证了部分浸没带钢的有限元模型有效性。依据部分浸没带钢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其振型特性,定量分析了不同厚度、液体、张力及浸没深度对带钢模态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张力和浸没深度增大,各阶模态频率值及宽度方向振型节线分别增大和减小,灵敏度变化与之相反,振型节线更趋向于浸没部分;液体A中频率为液体B中的2.47倍~2.53倍;n=3阶模态灵敏度较大,浸没更深带钢的(0,3)阶模态频率对张力变化的灵敏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带钢 流固耦合 振型畸变 试验研究 模态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保守系统复模态的规范正交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于澜 张淼 +1 位作者 鞠伟 谷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24,共4页
通过非保守系统的状态空间形式,研究其状态向量的规范正交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规范化技术,并转化为模态空间形式.在结构优化的灵敏度分析中应用这种正交规范化条件,推导出系统模态的灵敏度表达式,排除了奇异性对求解非保守系统模态灵敏度... 通过非保守系统的状态空间形式,研究其状态向量的规范正交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规范化技术,并转化为模态空间形式.在结构优化的灵敏度分析中应用这种正交规范化条件,推导出系统模态的灵敏度表达式,排除了奇异性对求解非保守系统模态灵敏度系数的影响,公式简洁紧凑,易于实施.并以数值算例说明了它的正确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保守系统 模态灵敏度 正交性 规范性 状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自由结构振动模态的一阶导数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中生 陈塑寰 赵又群 《宇航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5-41,共7页
空间飞行器和车辆等一大类结构属于自由-自由结构。本文讨论这类结构的振动模态一阶导数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截尾模态展开法,将未知模态对模态导数的贡献用已知模态和系统矩阵来表达。针对刚度阵奇异问题,提出了移位措施,通... 空间飞行器和车辆等一大类结构属于自由-自由结构。本文讨论这类结构的振动模态一阶导数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截尾模态展开法,将未知模态对模态导数的贡献用已知模态和系统矩阵来表达。针对刚度阵奇异问题,提出了移位措施,通过选择合适的移位系数,不仅解决了奇异问题,而且加速了算法的收敛速度。给出了一个数值例子,算例表明本文方法十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结构 模态灵敏度 模态迭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实时控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中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6,共5页
提出小干扰稳定实时控制的概念,即在某种运行方式下,由于某种故障场景的诱因,小干扰稳定的预防控制措施已经失效,低频振荡已经发生时,基于控制措施(切机、切负荷)对运行方式进行调整,以有效抑制和平息振荡。首先比较了小干扰稳定实时控... 提出小干扰稳定实时控制的概念,即在某种运行方式下,由于某种故障场景的诱因,小干扰稳定的预防控制措施已经失效,低频振荡已经发生时,基于控制措施(切机、切负荷)对运行方式进行调整,以有效抑制和平息振荡。首先比较了小干扰稳定实时控制和紧急控制的不同点,指出故障特征和事件特征的差异决定了小干扰实时控制的特殊性和可行性;小干扰稳定实时控制的核心是在线控制决策的生成,基于模态对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灵敏度,对控制措施和控制效果进行量化,以确定最优控制措施,包括控制地点的选择和控制量的确定。最后基于某大规模互联电网,在低阻尼模态已经起振时,通过小干扰稳定实时控制实时增加系统阻尼,有效地抑制了系统振荡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稳定性 低频振荡 模态灵敏度 运行方式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扰动比的高速列车车体模型修正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飞力 张立民 张卫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35,共6页
铝合金车体的设计可以预测、规划整车的模态匹配,进而改善高速列车的运行性能,但铝合金车体的有限元设计模型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为确保车体设计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车体仿真模态与实测值间的相对误差,建立了车体模型的精度判定准则和多... 铝合金车体的设计可以预测、规划整车的模态匹配,进而改善高速列车的运行性能,但铝合金车体的有限元设计模型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为确保车体设计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车体仿真模态与实测值间的相对误差,建立了车体模型的精度判定准则和多目标修正方法,并推导了模型修正的正则化算法。同时,利用参数扰动比改进了模态灵敏度,确立了修正参数的选择依据。根据提出的修正方法完成了某铝合金车体的模型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模型的模态与实测值一致,能够为后续的车体设计和优化提供正确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车体 模型精度判定 多目标方法 模态灵敏度 模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rmonic Impedance Modeling and Oscillation Analysis of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16
作者 Wang Yuhong Chen Wensheng +2 位作者 Gao Shilin Liao Jianquan Cheng Yangfan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55-2770,共16页
To facilitate rapid analysis of the oscillation stability mechanism i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systems and streamline the simulation process for determining MMC impedanc... To facilitate rapid analysis of the oscillation stability mechanism i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MMC-HVDC)systems and streamline the simulation process for determining MMC impedance characteristics,a simplified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model for MMC closed-loop impedance is developed using the harmonic state space method.This model considers various control strategies and includes both AC-side and DC-side impedance models.By applying a Nyquist criterion-based impedance analysis method,the stability mechanisms on the AC and DC sides of the MMC are examined.In addition,a data-driven oscillation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is also proposed,leveraging a global sensitivity algorithm based on fast model results to identify key parameters influencing MMC oscillation stability.Based on sensitivity analysis results,a parameter adjustment strategy for oscillation suppression is propos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the MATLAB/Simulinkbased MMC model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impedance modeling harmonic state space global sensitivity impedanc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直流馈入城市输电网谐波放大特性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金祖洋 杨洪耕 潘爱强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57-3864,共8页
针对多直流馈入城市输电网直流落点谐波交互作用过程中出现的谐波放大问题,提出基于模态分析法的谐波放大解耦方法进行研究。考虑到谐波放大对节点的影响与系统结构参数和谐波源扰动相关,提出节点观测因子确定易受谐波放大影响的节点;... 针对多直流馈入城市输电网直流落点谐波交互作用过程中出现的谐波放大问题,提出基于模态分析法的谐波放大解耦方法进行研究。考虑到谐波放大对节点的影响与系统结构参数和谐波源扰动相关,提出节点观测因子确定易受谐波放大影响的节点;注意到各直流落点谐波源对谐波放大激励程度的不同,引入谐波源激励因子评价其作用;关注到城市输电网高压长电缆的使用,电缆对地分布电容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提出元件模态灵敏度评估其与系统感性元件的感容耦合作用。应用所提方法对某多直流馈入城市输电网进行分析,确定了易受谐波放大影响的区域和各直流落点谐波源贡献,揭示了主要作用电缆长度对谐波放大的影响规律,为城市输电网电缆规划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容耦合 谐波放大 模态分析 节点观测因子 谐波源激励因子 元件模态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系统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阶导数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中生 陈塑寰 赵又群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6-102,共7页
本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频率集聚时,如何计算特征值(固有频率的平方)和特征向量(振型)的一阶导数,(2)如果仅获得了少数的低阶模态,如何改进已有的模态展开法,使其能用于计算低阶特征向量的一阶导数。
关键词 固有振动 模态灵敏度 频率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扰动源输出原副边特性的直流配电网谐振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莹鑫 徐永海 +2 位作者 陶顺 徐少博 秦本双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23-1736,共14页
现有阻抗和模态分析法均忽略了扰动源经换流器传递对系统谐振特性的影响,容易造成分析结果的偏差和谐振点的遗漏。为此,该文首先定义扰动源传递函数为换流器输入侧扰动源与输出侧等效电流源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系统尺度提出了计及扰动源... 现有阻抗和模态分析法均忽略了扰动源经换流器传递对系统谐振特性的影响,容易造成分析结果的偏差和谐振点的遗漏。为此,该文首先定义扰动源传递函数为换流器输入侧扰动源与输出侧等效电流源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系统尺度提出了计及扰动源传递函数的系统阻抗修正模型,揭示扰动源输出特性对直流配电网谐振特性的影响机理,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然后,基于修正的系统阻抗模型,从元器件参数尺度提出计及扰动源传递函数的换流器模态灵敏度计算方法,量化扰动源输出特性对谐振的影响程度,拓展了灵敏度分析的应用场景,实现了直流配电网全局元器件灵敏度分析;最后,通过PSCAD/EMTDC搭建了直流配电网仿真模型,验证了两种尺度下所提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谐振特性 模态灵敏度 分布式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