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模态柔度曲率差识别框架的损伤 被引量:25
1
作者 曹晖 张新亮 李英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6-120,124,共6页
采用结构模态参数进行损伤识别是研究较早,应用较多的无损探伤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称为模态柔度曲率差的损伤检测指标。该指标利用模态柔度,不仅比频率和振型更敏感,而且对高阶模态的依赖大为减小。此外,曲率的采用也增加了其对损伤的... 采用结构模态参数进行损伤识别是研究较早,应用较多的无损探伤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称为模态柔度曲率差的损伤检测指标。该指标利用模态柔度,不仅比频率和振型更敏感,而且对高阶模态的依赖大为减小。此外,曲率的采用也增加了其对损伤的敏感程度。对两个框架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分析,详细比较了该指标和振型曲率改变率等其它一些指标在不同的损伤分布和损伤程度下的损伤识别效果,发现模态柔度曲率差识别效果最好,结果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框架 模态柔度 振型曲率 模态柔度曲率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24
2
作者 姚京川 杨宜谦 王澜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57,共7页
在以往模态柔度损伤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MFCI(aver)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损伤前后的模态柔度矩阵各列元素进行代数平均,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作为模态柔度向量{fu}和{fd}的元素,然后利用差分法求出... 在以往模态柔度损伤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MFCI(aver)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损伤前后的模态柔度矩阵各列元素进行代数平均,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作为模态柔度向量{fu}和{fd}的元素,然后利用差分法求出模态柔度曲率,最后将损伤前后的模态柔度曲率差值按损伤前的模态柔度曲率值进行归一化,从而得到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指标。对简支梁和连续梁,采用MF,MFC,MFCI(aver),MFCI(max)4种结构损伤指标进行损伤识别效果比较的结果表明: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在识别过程中,由于用模态柔度列向量代替模态柔度矩阵,避免了大型矩阵运算,明显提高了识别速度;对数据进行平均处理,明显改善了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损伤 损伤识别 模态柔度矩阵 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 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柔度理论的结构损伤诊断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云 蒋运忠 +2 位作者 易伟建 谢利民 贾凡丁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45,共10页
利用多参考点脉冲锤击法的输入输出动力信号获取结构的模态柔度,可以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设计了一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一块钢-混凝土组合板的静动力试验.对不同损伤状态下的简支梁和组合板进行了动力测试,得到其模态柔度矩阵,并用来预... 利用多参考点脉冲锤击法的输入输出动力信号获取结构的模态柔度,可以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设计了一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一块钢-混凝土组合板的静动力试验.对不同损伤状态下的简支梁和组合板进行了动力测试,得到其模态柔度矩阵,并用来预测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简支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损伤程度的加深,结构自振频率降低,阻尼比增大,柔度增大,但自振频率只能判断结构损伤的出现,模态柔度则能够综合全面地反映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组合板试验表明,在线弹性状态下,动力测试与静力测试获得的模态柔度矩阵相差很小.设计了支座刚度变化、连接件损伤和横向支撑破坏这3种损伤工况,并用这3种工况来模拟实际桥梁结构可能出现的损伤状况.通过对比结构损伤前后的模态柔度位移信息,成功实现了组合板的损伤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考点脉冲锤击法 模态柔度 损伤识别 简支梁 组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影响下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模态柔度的结构异常检测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苗 黄天立 任伟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87,共5页
在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识别中,很多结构动力学的参数可用作损伤特征参数,如共振频率、振型、模态柔度等。结构损伤会引起损伤特征参数发生改变,但环境因素和运营条件的影响也会使这些特征参数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往往会掩盖结构自身损... 在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识别中,很多结构动力学的参数可用作损伤特征参数,如共振频率、振型、模态柔度等。结构损伤会引起损伤特征参数发生改变,但环境因素和运营条件的影响也会使这些特征参数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往往会掩盖结构自身损伤所引起的特征参数变化。如何剔除或减少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得到结构本身的真实状况(有损或无损),成为了桥梁损伤检测和健康监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选用对结构损伤较为敏感的模态柔度作为损伤特征参数,通过数值模拟算例对比分析了结构局部损伤和温度变化对模态柔度的影响;对结构在不同状态下的模态柔度进行主成分分析,用残差建立其统计分布模式,用统计模式识别的方法识别模式差异,实现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构异常检测。结果表明,若不考虑温度对模态柔度的影响,易对桥梁结构的健康状况产生误判;运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结构异常检测方法可有效剔除温度对模态柔度的影响,实现结构异常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异常检测 影响 模态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结构及模态柔度曲率差的某框架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6
5
作者 马立元 李世龙 +1 位作者 李永军 王天辉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26,共6页
基于子结构思想,通过对框架结构中子结构的边界施加虚拟的数值支座,限制子结构边界的位移,把子结构从整体结构中隔离出来。运用提出的模态柔度曲率差方法对子结构进行了损伤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仅需低阶模态参数即可进行损伤识别,不... 基于子结构思想,通过对框架结构中子结构的边界施加虚拟的数值支座,限制子结构边界的位移,把子结构从整体结构中隔离出来。运用提出的模态柔度曲率差方法对子结构进行了损伤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仅需低阶模态参数即可进行损伤识别,不论对单一位置损伤,还是多种共存的损伤,均具有损伤定位的能力,并能定性反映损伤程度。与已有的柔度差、柔度差值曲率两种柔度指标的数值模拟比较结果证明了该方法检测损伤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子结构 矩阵 模态柔度曲率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柔度的机床结合部动态刚度正交优化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孙明楠 殷国富 胡腾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0-96,共7页
针对合理分配机床结合部动态刚度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模态柔度理论的机床结合部动态刚度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机床各阶模态柔度比判定对机床动态特性影响显著的薄弱模态,建立以几个薄弱模态的最小模态柔度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优化模... 针对合理分配机床结合部动态刚度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模态柔度理论的机床结合部动态刚度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机床各阶模态柔度比判定对机床动态特性影响显著的薄弱模态,建立以几个薄弱模态的最小模态柔度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为提高优化计算效率,引入了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法与正交试验设计。以1台精密卧式加工中心为例,将该方法应用于立柱-主轴系统分布的直线导轨、滚珠丝杠和螺栓结合部动态刚度的优化设计,识别出X向直线导轨结合部动态刚度对机床动态特性影响最为显著,并确定了1组结合部动态刚度的最优解。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柔度 结合部 动态刚 正交试验 灰关联分析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柔度矩阵的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19
7
作者 邱飞力 张立民 张卫华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5年第4期101-106,共6页
基于模型修正技术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无需事先知晓结构的损伤位置,比仪器直接探测更具优势。模型修正大多以模态频率和振型为修正目标。然而,结构损伤对系统的模态频率和振型影响较小,采用模态频率和振型为目标的传统修正方法,难以识... 基于模型修正技术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无需事先知晓结构的损伤位置,比仪器直接探测更具优势。模型修正大多以模态频率和振型为修正目标。然而,结构损伤对系统的模态频率和振型影响较小,采用模态频率和振型为目标的传统修正方法,难以识别出结构的损伤。为此,引入对结构损伤极为灵敏的模态柔度矩阵,研究以模态柔度矩阵为目标函数的损伤识别方法。选取某带孔的矩形长铁片为研究对象,沿其纵向等分为31块,计算模态柔度矩阵关于各等效模量相对量的灵敏度。结合灵敏度矩阵,利用实测和有限元模型间的柔度矩阵残差建立目标函数,并引入正则化方法求解目标函数的超定方程组。经过9次迭代目标函数收敛,损伤识别结果与实际值保持高度一致,从而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结构损伤 模态柔度 模量灵敏 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柔度差曲率的梁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胡生 宋子收 +1 位作者 周奎 刘潇轶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75-80,共6页
对于梁式结构的损伤识别,模态柔度比结构的频率和位移模态更加灵敏,通过结构的前几阶模态就可以容易计算得到。文中提出了基于柔度差曲率的损伤识别方法,通过3种方式计算所提指标,将得到的指标进行损伤敏感性对比,在简支梁设置一处、多... 对于梁式结构的损伤识别,模态柔度比结构的频率和位移模态更加灵敏,通过结构的前几阶模态就可以容易计算得到。文中提出了基于柔度差曲率的损伤识别方法,通过3种方式计算所提指标,将得到的指标进行损伤敏感性对比,在简支梁设置一处、多处和支座处的损伤工况,在两跨连续梁设置多个和支座处的损伤,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模态柔度行均值计算的柔度差曲率最好,柔度列最大元素计算的指标次之,柔度对角元素计算的指标可以进行简支梁1处损伤,但对多处损伤有些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柔度 差曲率 行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模态柔度曲率差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马立元 李世龙 +1 位作者 王天辉 王钢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6-141,共6页
针对柔度曲率差指标识别模糊和错误定位的问题,将灰色系统理论与柔度矩阵相结合,提出灰并联模态柔度曲率差指标,并提出损伤程度的判定方法,提高了指标对损伤的敏感性。采用变化柔度矩阵降低了噪声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在一个直管结构... 针对柔度曲率差指标识别模糊和错误定位的问题,将灰色系统理论与柔度矩阵相结合,提出灰并联模态柔度曲率差指标,并提出损伤程度的判定方法,提高了指标对损伤的敏感性。采用变化柔度矩阵降低了噪声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在一个直管结构上进行损伤识别应用,通过与柔度曲率差指标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和实验验证,表明该指标在直管损伤识别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矩阵 模态柔度曲率差 灰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柔度与有限元模型修正的海洋平台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闫天红 周国强 +1 位作者 吴泽民 王维刚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21,共8页
结构模态特征的改变直接揭示了结构的损伤,基于模态柔度较频率、振型对结构损伤的识别更为敏感的特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柔度和有限元模型修正相结合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文中以某海上导管架平台为例,在设定的3个损伤样本下建立了... 结构模态特征的改变直接揭示了结构的损伤,基于模态柔度较频率、振型对结构损伤的识别更为敏感的特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柔度和有限元模型修正相结合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文中以某海上导管架平台为例,在设定的3个损伤样本下建立了导管架21-DOF测试模型,获得该模型低阶结构模态参数,通过模态柔度差的方法进行结构损伤层定位;然后通过21-DOF测试模型与2454-DOF导管架有限元模型的自由度匹配,采用贝叶斯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对某导管架结构损伤层中具体损伤杆件的损伤程度、损伤位置进行识别。其识别结果与原设定的3个损伤样本基本一致,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应用于海上导管架结构损伤检测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柔度 有限元模型修正 海洋平台 结构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柔度矩阵变化指标的结构损伤预警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玲 李爱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9-1053,共5页
根据结构损伤后其柔度增大的特征,在与实测自由度相应的柔度矩阵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态柔度矩阵变化的损伤预警指标FI以及运用该指标对实际结构进行损伤预警或异常检测的步骤.损伤预警指标的敏感性分析包括不含噪声和含噪声情况.该指标... 根据结构损伤后其柔度增大的特征,在与实测自由度相应的柔度矩阵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态柔度矩阵变化的损伤预警指标FI以及运用该指标对实际结构进行损伤预警或异常检测的步骤.损伤预警指标的敏感性分析包括不含噪声和含噪声情况.该指标的损伤报警阈值可依据结构在无损状态时由健康监测系统或定期检测所得到的实测模态数据以及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模态分析结果计算得到.以润扬长江大桥斜拉桥为背景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有无噪声的影响,指标FI都随着斜拉桥拉索或主梁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大于相应的损伤报警阈值.在工程结构的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测数据长期、连续地计算并观察指标FI的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在FI值超过报警阈值时给出报警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柔度 损伤预警指标 斜拉桥 拉索损伤 主梁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柔度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锦辉 任伟新 万华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06-111,共6页
以各阶模态柔度矩阵中各元素相对变化作为指标,提出了基于模态柔度灵敏度解析表达式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推导了模态柔度灵敏度解析表达式,结构严谨,编程方便。以一平面简支梁为例,考虑运用不同的模态阶数、测点自由度及测试误差,利用T... 以各阶模态柔度矩阵中各元素相对变化作为指标,提出了基于模态柔度灵敏度解析表达式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推导了模态柔度灵敏度解析表达式,结构严谨,编程方便。以一平面简支梁为例,考虑运用不同的模态阶数、测点自由度及测试误差,利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进行模型修正,通过多次模拟计算,分析了相关因素对模型修正结果的影响。实例计算表明,当噪声较小时,修正效果很好,但随着测试噪声水平的增加,修正结果稳定性变得相对较差;利用较高阶模态修正结果比利用较低阶模态修正后结果要好;同时测试自由度不完整性也是模型修正结果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柔度 灵敏 有限元模型修正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并联模态柔度曲率差的梁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天辉 马立元 +1 位作者 贾继文 李世龙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90-793,共4页
运用提出的灰并联模态柔度曲率差方法对子结构进行了损伤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仅需低阶模态参数即可进行损伤识别,不论对单一位置损伤,还是多种损伤共存,均具有损伤定位的能力,并能定性反映损伤程度。与已有的柔度差、柔度差值曲率两... 运用提出的灰并联模态柔度曲率差方法对子结构进行了损伤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仅需低阶模态参数即可进行损伤识别,不论对单一位置损伤,还是多种损伤共存,均具有损伤定位的能力,并能定性反映损伤程度。与已有的柔度差、柔度差值曲率两种柔度指标的数值模拟进行比较,显示了该指标检测损伤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矩阵 模态柔度曲率差 灰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数算法的模态柔度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颜王吉 任伟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7-41,共5页
代数方法解析推导出无阻尼线性系统模态柔度一阶灵敏度的解析表达式,该表达式简洁紧凑,便于编程,而且在计算阶模态柔度的灵敏度时,只需一阶模态信息,具有显著的优点。通过数值模拟算例,并对模态柔度灵敏度进行了参数和模态截断误差分析... 代数方法解析推导出无阻尼线性系统模态柔度一阶灵敏度的解析表达式,该表达式简洁紧凑,便于编程,而且在计算阶模态柔度的灵敏度时,只需一阶模态信息,具有显著的优点。通过数值模拟算例,并对模态柔度灵敏度进行了参数和模态截断误差分析,着重考查模态柔度对损伤参数的灵敏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损伤前后模态柔度矩阵的列最大变化值来判定损伤是合理的,而以对角元素变化值进行损伤识别可能出现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值 特征矢量 模态柔度 灵敏 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柔度的复合材料梁层间损伤识别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涛 于湛卉 +1 位作者 牛雪娟 杜宇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5-590,共6页
利用复合材料梁的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MFCI)来探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采用锤击法测量计算出复合材料梁的前三阶固有频率和加速度幅值,并采用频谱转换法将加速度幅值转换成振型位移幅值,计算出复合材料梁的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MFCI)... 利用复合材料梁的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MFCI)来探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采用锤击法测量计算出复合材料梁的前三阶固有频率和加速度幅值,并采用频谱转换法将加速度幅值转换成振型位移幅值,计算出复合材料梁的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MFCI)值,进而检测出复合材料梁的损伤位置。以损伤的大小、位置、层为要素制作了4组不同工况的对比试件。实验结果表明,损伤单元MFCI的值5.200 6明显高于各无损伤单元MFCI的平均值0.720 5,并且它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值反映出损伤位置,发生突变单元的间距反映出损伤的大小;3个不同层上损伤MFCI的值分别为5.200 6、5.982 8、6.883 0,可间接反映出损伤发生在不同的层间位置上。多损伤的情况下,损伤MFCI的平均值为1.192也能识别出损伤位置,但比单损伤MFCI的平均值5.294小很多,说明复合多损伤互相干扰,消弱了损伤识别的效率。通过实验证明了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法对判断复合材料梁的层间损伤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梁 层间损伤 模态柔度曲率改变率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管结构模态柔度曲率差法损伤识别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利 张瑞刚 +1 位作者 李永军 王天辉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79,共5页
对弯管结构进行损伤识别,采用模态柔度比结构的频率或位移模态更灵敏,且模态柔度仅需结构的低阶频率和振型就可准确地计算。采用有限元方法,以一弯管为仿真算例,以结构模型的单元刚度的下降来模拟损伤。结果表明:弯管结构的模态柔度具... 对弯管结构进行损伤识别,采用模态柔度比结构的频率或位移模态更灵敏,且模态柔度仅需结构的低阶频率和振型就可准确地计算。采用有限元方法,以一弯管为仿真算例,以结构模型的单元刚度的下降来模拟损伤。结果表明:弯管结构的模态柔度具有方向性,弯管所在平面x、y方向柔度求解的模态柔度曲率差不能对弯管进行频率损伤识别,垂直弯管所在平面z方向柔度不仅可以对弯管进行单处、多处的损伤定位,而且可以对同一位置的损伤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管结构 方向 模态柔度曲率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柔度的天馈伺系统动态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亮 段勇军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4,共5页
提出了基于模态柔度的系统动态优化设计方法,阐述了系统薄弱模态对天馈伺系统的影响机理,建立了系统有限元模型并完成系统动态特性以及模态柔度分析,实现了系统的动态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法既可加强系统的薄弱环节,而... 提出了基于模态柔度的系统动态优化设计方法,阐述了系统薄弱模态对天馈伺系统的影响机理,建立了系统有限元模型并完成系统动态特性以及模态柔度分析,实现了系统的动态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法既可加强系统的薄弱环节,而且能够优化去掉系统"多余"重量,大大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解决机载雷达中结构减重设计与系统刚强度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柔度 天馈伺 动态优化设计 减重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影响下基于振动模态柔度曲率的结构损伤监测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江 梁亚斌 冯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1-1125,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振动模态柔度曲率指数和突变指数的损伤识别方法,利用温度在结构内部连续平缓的分布特性,通过对柔度曲率进行二阶差分求导消除环境温度变化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并基于协整理论给出所提方法的物理解释。最后,结合一个简支... 提出一种基于振动模态柔度曲率指数和突变指数的损伤识别方法,利用温度在结构内部连续平缓的分布特性,通过对柔度曲率进行二阶差分求导消除环境温度变化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并基于协整理论给出所提方法的物理解释。最后,结合一个简支梁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利用连续监测数据对上述指标多次统计平均处理来提高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 模态柔度曲率 环境温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柔度的软基水闸底板脱空范围识别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火坤 涂源 +3 位作者 龙思琪 方静 刘双平 邬鹏贞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61,共8页
软土地基上的水闸极易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渗透变形等问题,进而诱发水闸底板脱空等灾害,现有的软基水闸底板脱空动力学诊断方法虽能识别脱空范围,但由于采用的基本模态参数(固有频率和测点振型系数)对水闸底板脱空的敏感性还需进一步提... 软土地基上的水闸极易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渗透变形等问题,进而诱发水闸底板脱空等灾害,现有的软基水闸底板脱空动力学诊断方法虽能识别脱空范围,但由于采用的基本模态参数(固有频率和测点振型系数)对水闸底板脱空的敏感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探究不同模态参数及其衍生量对水闸底板脱空的影响规律,确定更为灵敏的水闸底板脱空动力学敏感特征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对结构损伤更敏感的模态柔度作为水闸底板脱空动力学敏感特征量,建立了水闸底板脱空描述数学模型,并以各测点前两阶模态柔度变化率,改进了水闸底板脱空控制参数与模态参数(模态柔度)之间的响应面数学代理模型,将水闸有限元模型相应工况下的模态参数(模态柔度)与响应面数学模型计算模态参数(模态柔度)的相对偏差作为目标函数,将水闸底板脱空参数反演转化为目标函数的求解。以3种典型水闸底板脱空工况为例进行了验证,脱空反演结果与实际脱空范围的相对误差显著减小。模型提高了水闸底板脱空反演的精度,为软基水闸底板脱空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柔度 动力学参数 损伤识别 底板脱空 软基水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单元模态柔度差值的木质梁模拟缺陷检测
20
作者 胡传双 文伟 +1 位作者 周海滨 云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125,共4页
为尽早对结构和构件的最薄弱位置进行检测和评估,避免因突然破坏而导致的灾难性事故,本文通过振动测试获取了锯材的前两阶模态振型,并利用锯材损伤前后的局部模态柔度矩阵差值提出了损伤识别指标。为了验证所构建的损伤指标的有效性,通... 为尽早对结构和构件的最薄弱位置进行检测和评估,避免因突然破坏而导致的灾难性事故,本文通过振动测试获取了锯材的前两阶模态振型,并利用锯材损伤前后的局部模态柔度矩阵差值提出了损伤识别指标。为了验证所构建的损伤指标的有效性,通过人工切除截面质量来模拟不同损伤程度、不同损伤位置和双损伤的情景。结果表明:损伤识别指标对不同损伤程度、不同损伤位置和双损伤均能准确定位,并可对损伤轻重程度进行定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木质梁 模态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