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态分析法的车身NVH结构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搏 朱平 +1 位作者 余海东 韩旭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1-364,共4页
以某SUV车为例,建立了车身及乘客室声腔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模态分析法,根据轿车车身结构和乘客室的声固耦合效应,通过模态分析得到车身结构和室内声腔的各阶耦合振动模式,通过声压响应分析得到车内噪声级别,通过结构灵敏度分析识别出车... 以某SUV车为例,建立了车身及乘客室声腔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模态分析法,根据轿车车身结构和乘客室的声固耦合效应,通过模态分析得到车身结构和室内声腔的各阶耦合振动模式,通过声压响应分析得到车内噪声级别,通过结构灵敏度分析识别出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针对噪声源提出的改进措施有效降低了车内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车身 模态分析法 耦合分析 结构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析法的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无线电噪声的预测评估 被引量:4
2
作者 牛林 杜至刚 赵建国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4,共5页
通过对输电线路无线电噪声产生机理的分析,阐明了常用的表示噪声干扰水平的各类统计值的含义。提出基于模态分析法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无线电噪声的预测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分裂导线数目大于4的线路的干扰计算问题。利用建立的预测模型评估... 通过对输电线路无线电噪声产生机理的分析,阐明了常用的表示噪声干扰水平的各类统计值的含义。提出基于模态分析法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无线电噪声的预测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分裂导线数目大于4的线路的干扰计算问题。利用建立的预测模型评估了我国1 000 kV级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线路的无线电噪声水平,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初设结构合理,能够满足环境标准的要求;当导线截面一定时,导体布置方式对无线电及电视干扰的影响较大,设计新线路选择导体布置方式时应考虑三角布置有利于减小无线电噪声;当导体布置方式一定时,导线截面对无线电及电视干扰也会产生较大影响,适当选择导线截面,可使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与现有超高压输电线路的无线电噪声水平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 特高压输电线路 无线电干扰 电视干扰 预测 评估 模态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功率带宽法的改进模态分析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乐天 薛嘉辰 +3 位作者 张梦琪 赵斌 刘振 李永刚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142,共14页
现有模态分析法仅根据模态阻抗的幅值大小判断谐波谐振程度,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结论。针对此局限性,提出一种改进模态分析法,引入半功率带宽法对模态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求解和改进。首先,介绍模态分析法概念;然后,基于半功率带宽法对谐... 现有模态分析法仅根据模态阻抗的幅值大小判断谐波谐振程度,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结论。针对此局限性,提出一种改进模态分析法,引入半功率带宽法对模态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求解和改进。首先,介绍模态分析法概念;然后,基于半功率带宽法对谐振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模态分析法,引入性能指标对谐波谐振程度进行判定;接着,对多并网逆变器进行建模,构建系统节点导纳矩阵;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系统,验证现有模态分析法的局限性和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谐波谐振程度同时受到模态阻抗幅值和阻尼比的影响,通过提出的改进模态分析法可实现系统谐波谐振程度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析法 半功率带宽 谐波谐振 多并网逆变器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lyMAX模态分析法研究闭孔泡沫铝的阻尼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兵 薛俊强 +2 位作者 王辉 杨东辉 王文瑞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60,65,共5页
采用Image-Pro Plus软件表征闭孔泡沫铝的孔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PolyMAX模态分析法研究了闭孔泡沫铝的模态阻尼比与孔隙率、平均孔径和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模态置信度矩阵验证各阶试验模态的独立性。结果表明:各阶模态之间具有较... 采用Image-Pro Plus软件表征闭孔泡沫铝的孔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PolyMAX模态分析法研究了闭孔泡沫铝的模态阻尼比与孔隙率、平均孔径和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模态置信度矩阵验证各阶试验模态的独立性。结果表明:各阶模态之间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泡沫铝的阻尼比随孔隙率的提高以及平均孔径的降低而呈增加的趋势,且各阶固有频率随孔隙率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铝 PolyMAX模态分析法 模态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振动控制的两种模态分析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邹祖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6-400,共5页
介绍了结构振动控制的两种模态分析方法 .模态降阶控制法在控制结构的关键振型的同时考虑了非关键振型的影响 ;控制力解耦法将控制力按结构振型进行分解并假定关于反馈增益是可以解耦的 .以上两种方法简化了结构振动最优控制的计算 .数... 介绍了结构振动控制的两种模态分析方法 .模态降阶控制法在控制结构的关键振型的同时考虑了非关键振型的影响 ;控制力解耦法将控制力按结构振型进行分解并假定关于反馈增益是可以解耦的 .以上两种方法简化了结构振动最优控制的计算 .数例计算表明 :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精度是可接受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模态降阶控制 控制力解耦 关键振型 模态分析法 反馈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模态分析法的柔性多端交直流混联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8
6
作者 郭小颖 唐俊杰 +2 位作者 舒铜 彭穗 谢开贵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3741-3752,共12页
该文基于电压源型换流站的多端交直流(AC/VSC-MTDC)混联系统稳态模型特点,对传统的模态分析法进行了改进,并首次将其应用到AC/VSC-MTDC混联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中。通过将交直流系统进行解耦,可以深入量化分析交流、直流系统之间... 该文基于电压源型换流站的多端交直流(AC/VSC-MTDC)混联系统稳态模型特点,对传统的模态分析法进行了改进,并首次将其应用到AC/VSC-MTDC混联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中。通过将交直流系统进行解耦,可以深入量化分析交流、直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对传统模态分析法的参与因子指标进行改进,首次将一种新的状态-模态指标推广应用到交直流系统中,将临界模态表示为交、直流系统状态的加权和,以评估系统各个状态对临界模态形成的贡献,进而制定相应措施以改善交直流系统的电压稳定性。相比于传统参与因子指标,状态-模态指标还能够考虑有功功率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量化换流站的控制功率改变以及换流站在交流系统连接位置改变时所产生的影响。最后,通过对一个改进IEEE 57节点的交直流系统进行测试与分析,证明该文所提方法及指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电压稳定性评估 模态分析法 电压源型多端直流 交直流混联系统 潮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枝模态二步分析法及其在液体-结构-桩土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姜忻良 严士超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4年第4期346-350,共5页
本文根据惯性耦合的概念,导出了能有效地解相互作用问题的分枝模态──二步分析法,即将其中一个(或数个)部件不失其特性地粗略离散,对整体进行分析,求出部件之间的耦合项;然后将耦合项作为外荷加到各自细划分的部件方程中去,对... 本文根据惯性耦合的概念,导出了能有效地解相互作用问题的分枝模态──二步分析法,即将其中一个(或数个)部件不失其特性地粗略离散,对整体进行分析,求出部件之间的耦合项;然后将耦合项作为外荷加到各自细划分的部件方程中去,对部件进行内力分析。本文用此法将上部结构及下部结构分为两个分枝,对液体-结构-桩基-土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由算例可以看到,此方法即使对两部件各力学性能差异很大的情况下也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模态二步分析 土动力学 惯性耦合 桩基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似模态控制分析法及其在选择灵活交流输电稳定器安装地点与反馈信号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海风 李乃湖 陈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0-60,共1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不需要计算系统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矢量,在应用和计算上较部分多模分解法更加简便的新的近似模态控制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将其应用于多机电力系统中灵活交流输电稳定器安装地点与反馈信号选择的实例。
关键词 交流输电 稳定器 模态控制分析 反馈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学短视频分类与研究方法
9
作者 金旋 吴应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9,共8页
国际中文教学短视频以深度适应碎片化学习需求的特点,通过情境化的语言运用、生动的视觉呈现,以多模态技术为支撑,为学习者构建沉浸式的语言学习环境,已成为中文教育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但学界对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以国际中... 国际中文教学短视频以深度适应碎片化学习需求的特点,通过情境化的语言运用、生动的视觉呈现,以多模态技术为支撑,为学习者构建沉浸式的语言学习环境,已成为中文教育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但学界对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以国际中文教学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从内容属性维度将国际中文教学短视频分为语言教学类、文化传播类和综合类,从生成模式维度分为专业生成内容、机构生成内容和用户生成内容,从教学目标维度分为初级教学、中级教学和高级教学等类别和应用场景。文章将已有成果对国际中文教学短视频的研究方法归纳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多元方法,其中定性研究注重内容特性与传播机制的探索,定量研究多通过数据分析来揭示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定性与定量结合等多元方法则可更全面地剖析短视频的知识属性和传播属性。文章依据国际中文教学短视频不同类型的特征,提出模态分析法、眼动追踪实验法、数据驱动行为分析法及虚拟互动实验法等国际中文教学短视频的创新研究方法,为国际中文教学短视频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应用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学短视频 眼动追踪实验 模态分析法 数据驱动行为分析 虚拟互动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6m高钢结构电视塔模态参数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何敏娟 马人乐 黄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62-866,共5页
大型多功能钢结构电视塔的模态参数无论对结构抗风还是抗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实际复杂工程中对结构模态参数的影响因素较多 ,理论计算有时难以与实际工程完全一致 .为此 ,详细介绍了黑龙江 336m高钢结构电视塔实测试验所用的仪... 大型多功能钢结构电视塔的模态参数无论对结构抗风还是抗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实际复杂工程中对结构模态参数的影响因素较多 ,理论计算有时难以与实际工程完全一致 .为此 ,详细介绍了黑龙江 336m高钢结构电视塔实测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人工激振方法、信号采集及结构模态分析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塔 模态参数 钢结构 抗风 抗震 结构模态分析法 人工激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分析技术在系统薄弱环节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忠会 胡一波 朱文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58-64,共7页
在传统的Q-V模态分析法基础上,考虑了节点有功微增量变化对模态分析结果的影响,利用修正后的降阶雅可比矩阵特征值对某一运行方式下的系统电压静态稳定性进行判别。并对该系统状态进行薄弱环节分析,且在潮流方程中增加PV节点的无功微增... 在传统的Q-V模态分析法基础上,考虑了节点有功微增量变化对模态分析结果的影响,利用修正后的降阶雅可比矩阵特征值对某一运行方式下的系统电压静态稳定性进行判别。并对该系统状态进行薄弱环节分析,且在潮流方程中增加PV节点的无功微增量,使得运用模态分析法计算节点参与因子时可以得到发电机节点对电压崩溃的参与程度,弥补了使用传统Q-V模态分析法只能计算PQ节点参与因子的不足。结合非序贯的蒙特卡洛模拟法对系统状态进行随机抽样,计算出系统电压崩溃的概率风险。针对IEEE-RTS 79系统算例做了应用研究,验证了将改进后的模态分析技术运用到系统电压崩溃风险薄弱环节分析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析法 薄弱环节 电压崩溃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Pasternak地基梁振动的复模态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彭丽 丁虎 陈立群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46,181,共5页
运用复模态分析研究了有限长黏弹性Pasternak地基梁的振动特性,将梁的振动方程写成状态方程,利用复模态的正交性解耦为常微分方程组,得出复频率和复模态及任意初始条件下外激励的响应。通过两个具体算例对比,分析了简支边界条件下的Past... 运用复模态分析研究了有限长黏弹性Pasternak地基梁的振动特性,将梁的振动方程写成状态方程,利用复模态的正交性解耦为常微分方程组,得出复频率和复模态及任意初始条件下外激励的响应。通过两个具体算例对比,分析了简支边界条件下的Pasternak地基梁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函数的特征,并通过文中给出的复模态函数,计算了两种典型外激励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 地基梁 固有频率 模态函数 模态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报超大型浮体水弹性响应的模态函数展开方法和特征函数展开方法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金晶哲 崔维成 刘应中 《船舶力学》 EI 2003年第4期86-98,共13页
超大型海洋浮式结构物对于开发海洋资源和利用海洋空间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目前国际海洋工程界已掀起了研究超大型浮式结构物的热潮,如何计算浮体结构在波浪中的水弹性响应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Wu,C.,Watanabe,E.andU... 超大型海洋浮式结构物对于开发海洋资源和利用海洋空间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目前国际海洋工程界已掀起了研究超大型浮式结构物的热潮,如何计算浮体结构在波浪中的水弹性响应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Wu,C.,Watanabe,E.andUtsunomiya,T.(1995)提出了利用平板模态函数展开方法预报超大型浮体的水弹性响应[1];Kim,J.W.andErtekin,R.C.(1998)提出利用特征函数展开方法预报超大型浮体的水弹性响应[2]。本文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别根据这两种方法计算了浮体结构的挠曲变形及弯矩、剪力的分布,并探讨了不同参数对于水弹性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浮体 水弹性响应 海洋浮式结构物 特征函数 计算 预报 模态分析法 平板模态函数展开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机器人的试验模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言正 刘积昊 +1 位作者 管恩广 李培兴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4-68,100,共6页
模态分析是了解焊接机器人整机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基础。该文基于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对焊接机器人的大臂、小臂关节、小臂及整机进行实验模态研究。首先,建立机械人手臂及整机的测点模型,对其进行测力法实验,基于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 模态分析是了解焊接机器人整机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基础。该文基于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对焊接机器人的大臂、小臂关节、小臂及整机进行实验模态研究。首先,建立机械人手臂及整机的测点模型,对其进行测力法实验,基于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并得到频响函数数据;然后,利用采集到的振动数据,运用多参考点最小二乘复频域法(PolyLSCF)对得到频响函数数据进行参数识别,得到焊接机器人的前十阶模态频率均在200 Hz以内。最后,利用模态判定准则(MAC值)对测试得到的焊接机器人的模态进行分析,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得到的各阶模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该研究结果为焊接机器人的结构特性分析、振动故障诊断和预报以及动力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机机器人 试验模态分析法 多参考点最小二乘复频域 稳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试验模态方法的递纸机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剑 许秦蓉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4,共5页
目的分析单张纸胶印的递纸机构,寻求当最高印刷速度提高时需要改进的设计环节。方法采用实验模态法对单张纸胶印机的递纸机构进行分析,将实验模态分析技术引入递纸机构动态响应的求解过程,并通过求解结果指导并改进设计。结果在有样机... 目的分析单张纸胶印的递纸机构,寻求当最高印刷速度提高时需要改进的设计环节。方法采用实验模态法对单张纸胶印机的递纸机构进行分析,将实验模态分析技术引入递纸机构动态响应的求解过程,并通过求解结果指导并改进设计。结果在有样机可提供测试的情况下,用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建模的精度会高于常用的单自由度集中质量法,对系统进行测试分析能够达到更准确的结果。运用该方法将一款单张纸胶印机的最高速度由13 000张/h提高到了16 500张/h。结论试验模态方法能为胶印机的改进设计提供依据,既是结构设计和动力学设计的有效补充,也是校核的工具。其他关键机构如输纸头、前规和咬牙开闭机构等凸轮连杆机构也可以使用此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纸机构 单张纸胶印机 试验模态分析法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转矩分析法在大规模区域互联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中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2-105,共4页
针对大规模区域互联电力系统,推导了适合于阻尼转矩分析法应用于大规模电网的全系统统一线性化模型,该模型可以统一多种控制器模型并有效整合至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大规模电力系统阻尼转矩分析法计算过程,通过阻尼转矩通道、输出... 针对大规模区域互联电力系统,推导了适合于阻尼转矩分析法应用于大规模电网的全系统统一线性化模型,该模型可以统一多种控制器模型并有效整合至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大规模电力系统阻尼转矩分析法计算过程,通过阻尼转矩通道、输出量重构、灵敏度指标求取过程的假设或简化,使得计算方法简单清晰,更容易推广至大规模电网的计算。最后推广至实际大规模电网计算,并且应用于直流控制器、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分析,均取得了可行有效的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应用于大电网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稳定 阻尼转矩 模态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模态法的支路串联谐振识别 被引量:1
17
作者 艾永乐 韩朝阳 +2 位作者 李帅 姜志彬 武稼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6-152,共7页
针对电力系统支路串联谐振识别难的问题,提出了修正节点导纳矩阵模态法的支路串联谐振识别方法。首先,在使用网络矩阵模态法识别节点并联和回路串联谐振点时,发现其对应谐振点重合;经理论分析发现,支路阻抗比越小,对应的回路串联和节点... 针对电力系统支路串联谐振识别难的问题,提出了修正节点导纳矩阵模态法的支路串联谐振识别方法。首先,在使用网络矩阵模态法识别节点并联和回路串联谐振点时,发现其对应谐振点重合;经理论分析发现,支路阻抗比越小,对应的回路串联和节点并联谐振点重合度越高。然后,对于支路串联谐振,通过使用添加虚拟支路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回路串联谐振,并利用系统串并联谐振重合的理论,进一步转化为并联谐振识别。最后,通过对三节点系统和 IEEE14节点系统的仿真分析,验证了该谐振识别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模态分析法(RMA) 支路串联谐振 节点导纳矩阵 回路阻抗矩阵 阻抗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梁弯曲振动的复模态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芳 陈立群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6-589,共4页
发展复模态分析研究黏弹性梁的弯曲振动。将梁的控制方程写作状态变量的形式,然后利用复模态的正交性可解耦为无穷多个彼此独立的常微分方程组。基于固有频率和模态函数,可以得到黏弹性梁对于任意初始条件和外激励的响应。在固支梁的边... 发展复模态分析研究黏弹性梁的弯曲振动。将梁的控制方程写作状态变量的形式,然后利用复模态的正交性可解耦为无穷多个彼此独立的常微分方程组。基于固有频率和模态函数,可以得到黏弹性梁对于任意初始条件和外激励的响应。在固支梁的边界条件下确定黏弹性梁的固有频率、衰减系数和模态函数,并计算梁受两种典型的外激励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梁 弯曲振动 固有频率 模态函数 模态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阵列陀螺仪的模态分析与实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印强 刘琴 +3 位作者 周中鑫 季奇波 李丽娟 杨波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8-494,共7页
考虑四质量硅微阵列陀螺仪的模态定阶,采用模态分析法和能量法建立模态分析模型,研究了驱动和检测模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首先,利用集总参数模型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系统运动方程,分析了无阻尼振动的谐振频率和模态;其次,基于能量法推导... 考虑四质量硅微阵列陀螺仪的模态定阶,采用模态分析法和能量法建立模态分析模型,研究了驱动和检测模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首先,利用集总参数模型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系统运动方程,分析了无阻尼振动的谐振频率和模态;其次,基于能量法推导了驱动梁和检测梁的等效刚度,得到模态分析的理论模型公式,并利用有限元仿真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对实验样机进行了模态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驱动模态理论分析结果与仿真结果的最大误差为2.4%,检测模态的最大误差为3.9%;样机测试实验中各模态振型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与传统的依赖于经验和繁琐仿真迭代的陀螺仪结构设计不同,模态分析理论模型可减少迭代次数,加快设计进程,为陀螺仪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阵列陀螺仪 模态定阶 能量 模态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M隔振系统的复模态分析
20
作者 胡天苗 杨乃恒 +2 位作者 褚星 马自力 庞世瑾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78-83,共6页
用复模态分析法求出了针对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lingMicroscope,简称STM)隔振系统的运动解和振幅传递函数的解析表达式.从该表达式可以看出.隔振系统第一级参数极大地影响着整个系统的隔... 用复模态分析法求出了针对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lingMicroscope,简称STM)隔振系统的运动解和振幅传递函数的解析表达式.从该表达式可以看出.隔振系统第一级参数极大地影响着整个系统的隔振性能.然后用由本方法计算得出的三维和二维图象分析STM隔振系统.在悬挂弹簧加磁阻尼系统和金属块中夹橡胶圈系统的比较中,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系统 模态分析法 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