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MCSC:一种跨模态的假新闻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越 郝琨 +1 位作者 赵敬 信俊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前基于新闻内容的假新闻检测方法没有考虑到不同模态更高层的语义关联,缺少可以依据的信息对新闻进行判断,从而缺乏对有重要辨别特征的新闻的社交网络信息进行有效使用.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新闻内容的假新闻检测方法,通过提取文... 目前基于新闻内容的假新闻检测方法没有考虑到不同模态更高层的语义关联,缺少可以依据的信息对新闻进行判断,从而缺乏对有重要辨别特征的新闻的社交网络信息进行有效使用.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新闻内容的假新闻检测方法,通过提取文本、图像和视频等多模态新闻的高层语义特征,分析不同模态高层语义信息,设计跨模态主题一致性和跨模态情感一致性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跨模态内容语义一致性的假新闻检测模型MMCSC(multi-modal feature content semantic consistency).实验证明,相比于传统方法,所提出的MMCSC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新闻检测 内容语义一致性 模态主题一致性 模态情感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贴片式直线超声电机的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模尖 姚志远 +1 位作者 李响 严晓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3-218,270,共7页
设计了一种一端铰支的V型直线超声电机,旨在找到一种输出效率更高、更利于小型化的定子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定子不同结构参数对模态一致性和驱动足处振幅的影响规律;基于结构参数的灵敏度的分析,对定子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制作... 设计了一种一端铰支的V型直线超声电机,旨在找到一种输出效率更高、更利于小型化的定子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定子不同结构参数对模态一致性和驱动足处振幅的影响规律;基于结构参数的灵敏度的分析,对定子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制作了45°、60°和90°三种不同角度的定子,并开展了电机机械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原有的U型电机,V型电机的模态一致性更好,输出速度和输出力有很大提高。在夹角为90°、激励电压为300Vpp、预压力为40 N时,电机空载速度提升了66.8%,负载能力提升了55%,最大空载速度达到784 mm/s,最大输出力达到14 N,推重比达70。研究表明:夹持元件与定子一体化设计和一端铰支的夹持方式简化了电机的结构,有利于直线超声电机的小型化;V型定子夹角为90°时,综合输出性能及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超声电机 结构优化设计 有限元分析 模态一致性 小型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CT-MR图像联合配准分割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洪犇 钱旭升 +4 位作者 申明磊 胡冀苏 耿辰 戴亚康 周志勇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4-245,共12页
医学图像配准和分割是医学图像分析中的两项重要任务,将其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两者的精度,但现有的单模态图像联合配准分割框架难以适用于多模态图像。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模态一致性监督和多尺度邻域描述符的CT-MR图像联合配准分割框... 医学图像配准和分割是医学图像分析中的两项重要任务,将其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两者的精度,但现有的单模态图像联合配准分割框架难以适用于多模态图像。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模态一致性监督和多尺度邻域描述符的CT-MR图像联合配准分割框架,包含一个多模态图像配准网络和两个分割网络。联合配准分割框架利用多模态图像配准产生的形变场在两种模态的分割结果之间建立对应的形变关系,并设计模态一致性监督损失,通过两个分割网络互相监督的方式提升多模态分割的精度。在多模态图像配准网络中,构建多尺度模态独立邻域描述符以增强跨模态信息表征能力,并将该描述符作为结构性损失项加入配准网络,更加准确地约束多模态图像的局部结构对应关系。在118例肝脏CT-MR多模态图像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仅提供30%分割标签的情况下,该方法的肝脏配准Dice相似系数(DSC)达到94.66(±0.84)%,目标配准误差达到5.191(±1.342)mm,CT和MR图像的肝脏分割DSC达到94.68(±0.82)%和94.12(±1.06)%,优于对比的配准方法和分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图像 配准 分割 模态一致性监督 多尺度邻域描述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音象征的产生机制:基于敏感期的先天后天作用模型
4
作者 马亚男 黄艳利 +1 位作者 石宇婧 谢久书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87-2496,共10页
Bouba-Kiki效应(简称BK效应)指语音和形状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针对BK效应的产生机制,先天论和后天论之间争论激烈。先天论的观点认为人们对语音象征的敏感性是出生时便存在的一种语言机制。而后天论的观点则强调语音象征是语言经验的... Bouba-Kiki效应(简称BK效应)指语音和形状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针对BK效应的产生机制,先天论和后天论之间争论激烈。先天论的观点认为人们对语音象征的敏感性是出生时便存在的一种语言机制。而后天论的观点则强调语音象征是语言经验的产物。上述理论均获得大量研究证据的支持,且均无法完全否定对方。这表明,上述理论可能均未完整揭示语音象征的产生机制。鉴于此,针对BK效应的产生机制,梳理先天论与后天论的支持证据,并率先提出语言相关的BK效应敏感期假设。同时,梳理了支持BK效应敏感期的初步研究证据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而,以语言相关的BK效应敏感期假设为基础,提出语音象征产生的先天后天相互作用模型,以整合以往研究中的矛盾。最后,展望了语音象征的未来研究进展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象征 Bouba-Kiki 效应 敏感期 语言任意性 模态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