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华南前汛期强降水个例模式降水预报误差成因初探
被引量:18
- 1
-
-
作者
胡宁
符娇兰
汪会
-
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河海大学水文气象研究联合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26-1038,共13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77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5001)
+3 种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2501)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8-08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C03B02)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LASW2014-B05,2018LASW-B02)共同资助。
-
文摘
2015年5月19—20日,华南出现一次暴雨过程。检验表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确定性预报模式(以下简称EC模式)预报的20日强降水落区在广东境内较实况明显偏北,高估了天气尺度系统附近的降水强度,漏报了其南侧暖区内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造成的降水,华东中尺度模式预报明显优于EC模式。利用高分辨率中尺度天气研究预报模式(以下简称WRF模式)对该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对比EC模式降水物理过程,初步探索了EC模式降水预报误差的成因,结果表明:20日位于广东暖区内的对流组织发展成MCS,并造成明显的低层冷池出流和中高层潜热加热,二者共同作用使得中低层气旋式环流在广东中东部发展,配合其南侧的强西南风水汽输送,在气旋式切变附近不断触发新的对流并南移使得广东中南部暖区内出现强降水,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该过程,而EC模式未能预报出暖区对流及其反馈,从而导致其漏报了广东中南部的强降水;EC模式预报的降水与天气尺度环流之间的正反馈进一步加大了降水的预报偏差。EC模式预报的20日白天的强降水主要位于华南北部切变线附近,且以层状云降水为主,降水产生的潜热使得对流层低层切变线附近减压更明显,预报的切变线辐合较分析场明显偏强,使得其预报的切变线附近降水较实况偏强。
-
关键词
降水预报误差
暖区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模式降水反馈
-
Keywords
model precipitation forecast bias
warm-sector rainstorm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
rainfall feedback in model
-
分类号
P45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