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稻菜菜生态农业模式配置与栽培技术关键 被引量:5
1
作者 黎华寿 骆世明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2000年第2期13-15,共3页
介绍了一种适于南亚热带的稻稻菜菜复种多熟生态农业模式 ,对模式设计和高产优质品种配置进行了分析 ,并总结了模式栽培技术的关键。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模式配置 稻田复种 稻稻菜菜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头中小水库水源林改造树种的选择及其模式配置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少鸿 詹潮安 +3 位作者 肖泽鑫 陈远合 陈玉军 彭剑华 《广东林业科技》 2009年第1期58-63,共6页
以汕头市中小水库水源林为研究对象,全面踏查区域内水源林的阔叶树种种类和主要森林群落类型;选择该区域林分形成时间较长、群落特征明显、建群树种以阔叶树种为主的林分设立标准地进行调查,根据调查中出现的阔叶树种、主要群落类型的... 以汕头市中小水库水源林为研究对象,全面踏查区域内水源林的阔叶树种种类和主要森林群落类型;选择该区域林分形成时间较长、群落特征明显、建群树种以阔叶树种为主的林分设立标准地进行调查,根据调查中出现的阔叶树种、主要群落类型的树种组成和结构功能、造林试验和有关文献资料推荐的适宜该区域造林的树种等综合因素,提出了台湾相思等18种中小水库水源林优化的适生树种;以现有森林群落的评价选优为基础,根据主要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分析数据筛选了台湾相思林等5个林分优化配置模式。为特定区域的林分经营提供一套具有科学依据、实用价值高的技术应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水源林 树种选择 模式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立地条件分析与植被模式配置 被引量:4
3
作者 贾志清 惠刚盈 +2 位作者 陈永富 张华新 黄选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14,共6页
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土壤类型、地质地貌以及植被特征等进行综合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采用主导因子法,将总干渠沿线立地划分为4级(2个立地区域,4个立地区,7个立地亚区和11个立地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总干渠沿线生态防护林... 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土壤类型、地质地貌以及植被特征等进行综合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采用主导因子法,将总干渠沿线立地划分为4级(2个立地区域,4个立地区,7个立地亚区和11个立地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总干渠沿线生态防护林建设的目的和所要体现的主要功能,选出47种具有不同用途的乔灌植物,建立了针阔乔灌、双阔乔灌和针乔灌3种系列27种防护林空间配置模式;选出具有多种功能的护坡灌草植物38种,建立了单一草地(草坪)、混合草地(草坪)、矮生灌木系列、草灌系列、缀花草坪5种系列41种植物护坡模式,并将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分别落实到不同典型地段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立地条件 防护林配置模式 植物护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树种选择与模式配置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海兵 《山西林业》 2019年第6期28-29,共2页
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可以改善通道两侧生态环境,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观。从树种选择多样性与乡土化兼备、混交林合理配置、栽植整地技术措施等方面对交通沿线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交通沿线荒山绿化 树种选择 模式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混交林配置模式对库布齐沙漠风沙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天扬 蒙仲举 +2 位作者 陈晓燕 李浩年 徐志明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9,120,共10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混交林模式对库布奇沙漠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为沙地人工林高效,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库布齐沙漠沿黄段具有代表性的4种混交林配置模式,取0-80 cm土层深度土样,采用激光粒度法进行土壤粒度的测定,并计...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混交林模式对库布奇沙漠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为沙地人工林高效,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库布齐沙漠沿黄段具有代表性的4种混交林配置模式,取0-80 cm土层深度土样,采用激光粒度法进行土壤粒度的测定,并计算土壤平均粒径(Mz)、分选系数(δ)、偏度(SK)、峰度(KG)和分形维数特征等。[结果](1)研究区的优势粒径为细砂与中砂。4种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对土壤粒径有明显细化作用,黏粒、粉粒、极细砂含量相较对照组CK分别增加了141.37%~415.38%,105.75%~724.73%,64.93%~1597.36%。(2)4种植被配置模式营建后,不同深度土层平均粒径均有明显上升,幅度为2.44%~20.33%。(3)比对不同配置模式下土壤的粒度参数后,发现分形维数的值与峰度值呈正相关,与平均粒径呈负相关。[结论]土壤粒径的细化程度与配置模式有关,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对土壤粒径细化作用主要集中于表层,且细化效果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不同深度土层平均粒径均有明显上升,土壤颗粒的分选等级降低,颗粒分布变得更加离散;土壤颗粒分布呈现逐渐趋于宽平;土壤颗粒向正偏发展;不同土层深度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均有显著增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不同配置模式 土壤粒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种配置模式和郁闭度对桉树改造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长德 刘梦瑶 +6 位作者 陈锦睿 胡文涛 田雪琴 赵鸿杰 罗霜 王洪梅 潘澜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9,共14页
由于桉树人工林种植模式基本为多代连栽的单一模式,导致了诸多生态学问题的出现。因此,确保人工桉树林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经营,已成为人工桉树林栽培技术的热点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恰当的树种配置与适度的郁闭度是调整林... 由于桉树人工林种植模式基本为多代连栽的单一模式,导致了诸多生态学问题的出现。因此,确保人工桉树林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经营,已成为人工桉树林栽培技术的热点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恰当的树种配置与适度的郁闭度是调整林分结构、增强土壤质量的有效方法。选取佛山市西岸林场6个桉树纯林样地进行改造,研究2种树种配置模式(A为5种山茶科树种,B为5种山茶科树种和2种落叶阔叶树种)和3种桉树郁闭度(Y1为0%,Y2为15%,Y3为30%)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在不同树种配置模式中,B模式Y3样地3个土层(0~20、20~40、40~60 cm)的土壤毛管持水量、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孔隙比与0~20 cm土层的全氮、氮磷比(N∶P)、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显著高于A模式Y3样地(P<0.05)。在不同郁闭度中,A模式Y3样地3个土层的全磷、有效磷、速效钾、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显著高于Y1样地(P<0.05),且B模式Y3样地3个土层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过氧化氢酶活性和N∶P显著高于Y1样地(P<0.05)。综上所述,合适的树种配置模式和郁闭度有益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提高,30%桉树郁闭度下山茶科树种与落叶阔叶树种的模式在华南地区的改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配置模式 郁闭度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土壤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不同配置模式人工林地树木水分利用特征
7
作者 张雪 田丽慧 +3 位作者 杨宗雨 李石开 范明彦 杨帅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390-6405,共16页
水是植物生存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对城市植物水分利用的研究已成为城市生态保护和植被建设的关键。以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大学校园林地青杨(Populus cathayana)纯林、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纯林、青杨-青海云杉混交林和青杨-暴马丁香(S... 水是植物生存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对城市植物水分利用的研究已成为城市生态保护和植被建设的关键。以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大学校园林地青杨(Populus cathayana)纯林、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纯林、青杨-青海云杉混交林和青杨-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MixSIAR模型,分析植物生长季(5—10月)的水分利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2023年5—10月研究区的降水量为406.88mm,占全年总降水量(454.7mm)的89%。在生长季初期,纯林中的青杨和青海云杉主要利用60cm深度以上的土壤水,利用比例分别为(70.58±58.15)%和(72.21±61.33)%。混交林中的树种对各深度层次的土壤水均有利用。进入生长季中期,降水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青杨、青海云杉和暴马丁香主要利用表层土壤水,但MPSA的榆叶梅仍利用各层土壤水。生长季末期,降水减少,土壤含水量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13.61±0.94)%,纯林中的青杨和青海云杉以中层20—60cm土壤水作为主要水源,利用比例分别为(35.90±29.63)%和(43.17±33.73)%,混交林的青杨和青海云杉及暴马丁香转而利用中层和深层土壤水,而榆叶梅仍对各层土壤水均有利用。以上结果表明,植物的水分来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同种植物在不同配置模式的林地(纯林和混交林)中水分利用格局存在差异。林地配置模式改变了种间和种内对水分来源的竞争效应,混交林中不同物种间的水分竞争与纯林中同一物种个体间的水分竞争具有不同的效应。植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模式与其林地配置模式、根系分布和下方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变化 稳定氢氧同位素 校园绿地 植物水分来源 不同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皇家园林的植物配置模式探析
8
作者 单红艳 张蕊 《现代园艺》 2025年第9期176-178,共3页
唐代政局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皇权高度集中,皇家园林的营建已至鼎盛时期。在皇权、宗教、养生等多元园林文化的影响下,帝王也更加注重皇家园林的绿化种植,追求植物景观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以唐代皇家园林植物为对象,结合图文史料、园... 唐代政局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皇权高度集中,皇家园林的营建已至鼎盛时期。在皇权、宗教、养生等多元园林文化的影响下,帝王也更加注重皇家园林的绿化种植,追求植物景观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以唐代皇家园林植物为对象,结合图文史料、园林遗存等资料,对唐代皇家园林的植物配置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出分区种植,特色鲜明,满足生产、实用价值两类配置模式,进而基于此模式对当今的植物配置提供建议,以期实现植物的多空间分区种植以及多功能叠加配置,创造更美的园林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皇家园林 植物种植 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花园路口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9
作者 王海燕 傅卫民 +2 位作者 何一帆 王壔霖 龙文超 《现代园艺》 2025年第21期66-68,共3页
在前期深圳市花园路口植物品种应用调查的基础上,调研了深圳市花园路口植物配置模式,结合路口周边环境,搭配不同的色彩模式,从植物抗逆性、高度、色彩特性出发,建立了9种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为深圳花园路口植物配置模式提供依据,以期提... 在前期深圳市花园路口植物品种应用调查的基础上,调研了深圳市花园路口植物配置模式,结合路口周边环境,搭配不同的色彩模式,从植物抗逆性、高度、色彩特性出发,建立了9种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为深圳花园路口植物配置模式提供依据,以期提高城市绿化质量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园路口 植物品种 植物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桉树林皆伐改造树种配置模式综合评价
10
作者 赵晴 张姣 +3 位作者 贺利平 余传 周江乐 陶玉柱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94-104,共11页
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研究以深圳市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桉树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皆伐改造3 a的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乡土树种配置模式下的林木个体生长特征、生物多样性特征、土壤理化特征以及森林生态系统... 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研究以深圳市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桉树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皆伐改造3 a的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乡土树种配置模式下的林木个体生长特征、生物多样性特征、土壤理化特征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差异;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树种配置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配置模式下,林木个体生长特征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配置模式的平均胸径介于(3.4±0.2)~(8.7±0.7)cm之间,平均树高介于(4.4±0.2)~(8.8±0.5)m之间。不同模式下的生物多样性差异表明,不同树种对物种入侵的竞争响应不同。不同模式下土壤理化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树种配置模式下森林碳储量介于122.01~211.28 t·hm^(-2)之间,均以土壤层碳储量含量最高,其次是植被层。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可反映阔叶混交林改造模式94.9%的变异性。综合评价得分表明,在该地区对桉树林进行皆伐改造时,优化的树种组合模式为:(1)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荷木Schima superba+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台湾相思A.confusa+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2)台湾相思+樟Camphora officinarum+大叶相思+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3)大叶相思+荷木+鸭脚木Heptapleurum heptaphyllum+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山乌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皆伐改造 树种配置模式 综合评价 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脖子”农业技术的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东宁 路改园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7-314,共8页
有效的资源配置模式对于中国推动“卡脖子”农业技术创新,带动农业兴旺、农村繁荣、农民富裕,进而助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意义重大。首先,界定“卡脖子”农业技术的涵义及特征。其次,从资源配置主体、创新资源支撑以及资源配置机制... 有效的资源配置模式对于中国推动“卡脖子”农业技术创新,带动农业兴旺、农村繁荣、农民富裕,进而助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意义重大。首先,界定“卡脖子”农业技术的涵义及特征。其次,从资源配置主体、创新资源支撑以及资源配置机制等方面分析我国现有农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模式存在的局限性,认为现有模式不能满足“卡脖子”农业技术创新的资源需求。再次,依据融合理念设计“卡脖子”农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点兵点将”模式,分析其在资源配置主体、创新资源支撑以及资源配置机制等方面的优势。最后,探讨运行该模式实现各个核心维度之间界面融合,即实现政府—“将”融合、跨学科—主体融合、跨学科—技术创新价值链融合、跨技术创新价值链—主体融合等不同界面融合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农业技术 创新资源 配置模式 融合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养老设施需求识别与空间配置模式——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奕杉 刘丛红 +1 位作者 杨鸿玮 程坦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4,共11页
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背景下,标准化配置的社区养老设施往往忽略了供需的精准匹配。立足于供需视角,聚焦不同人群特征对需求进行差异化探讨,运用安德森模型和Kano模型展开调研,判断被测群体需求层次和需求程度,通过需求影响因素的相... 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背景下,标准化配置的社区养老设施往往忽略了供需的精准匹配。立足于供需视角,聚焦不同人群特征对需求进行差异化探讨,运用安德森模型和Kano模型展开调研,判断被测群体需求层次和需求程度,通过需求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和基于需求层次的聚类分析划分人群特征,提取典型群体,分析需求情况。结果表明,人群特征差异和功能空间差异均对需求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分别建立了整体人群和典型人群功能空间配置模型,提出功能独立型社区养老设施配置模式,给出了一套可精准识别需求并合理配置功能空间的方法,为未来社区养老设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养老设施 空间配置模式 KANO模型 需求层次 需求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中花境植物选择与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月苗 杨京燕 应巧艳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2期14-17,共4页
以台州市往年评选出的省级美丽乡村为研究对象,以各村的花境植物景观为重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各村花境植物种类及配置特点,从主题表达路径及方式2个方面探讨美丽乡村花境设计的主题塑造,并根据调研结果筛选出适应于台州乡村地区的花境植... 以台州市往年评选出的省级美丽乡村为研究对象,以各村的花境植物景观为重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各村花境植物种类及配置特点,从主题表达路径及方式2个方面探讨美丽乡村花境设计的主题塑造,并根据调研结果筛选出适应于台州乡村地区的花境植物,探索具有台州乡村特色的花境景观配置模式,以期提高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质量,为台州市后续乡村花境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花境植物 配置模式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维护花境植物选择和配置模式探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段伟 《现代园艺》 2024年第6期45-47,共3页
低维护花境具有观赏期长、养护成本低、生态效益高等显著优势,不仅能大幅度提升花境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还能满足国家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低维护花境受到越来越多园林技术人员的青睐。实地调查济南城市公园,... 低维护花境具有观赏期长、养护成本低、生态效益高等显著优势,不仅能大幅度提升花境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还能满足国家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低维护花境受到越来越多园林技术人员的青睐。实地调查济南城市公园,总结目前济南花境的优缺点,提出低维护花境植物选择特点与配置模式,为城市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维护 花境 植物种类 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滨水绿地植物群落碳汇效益分析及配置模式研究
15
作者 陈丹旎 傅娅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9期6-15,共10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城市滨水绿地植物群落不仅能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直接增汇,还能通过调节城市微气候实现间接减排,对促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麓湖水城景区3个滨水区的滨...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城市滨水绿地植物群落不仅能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直接增汇,还能通过调节城市微气候实现间接减排,对促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麓湖水城景区3个滨水区的滨水绿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选取49个相对典型的植物群落,利用NTBC模型计算群落的碳汇效益,并对群落的树种组成、垂直结构、径级结构、种植密度、郁闭度对碳汇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对植物群落短期碳汇效益的影响相当,针阔叶混交型植物群落与常绿型植物群落的碳汇效益高于其他群落类型;②“乔-灌-草”复层结构的植物群落碳汇效益大于“乔-草”双层结构;③乔木种植密度在100~600株/hm^(2)时,乔木平均冠幅与平均胸径对植物群落的碳汇效益呈显著正相关,但当平均胸径大于40 cm时,植物群落的碳汇效益有所下降,而群落平均株高对植物群落的碳汇效益影响不显著;④同一径级范围内,种植密度对植物群落的碳汇效益呈显著正相关,增加灌木的种植密度有助于增强植物群落的碳汇能力;⑤郁闭度对植物群落的碳汇效益呈显著正相关。基于分析结果,筛选出高碳汇优势植物,并提出碳汇效益主导型、碳汇兼景观效益主导型和景观效益主导型三类滨水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为建立适用于我国西南地区高碳汇效益的滨水绿地植物景观营造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绿地 碳汇效益 植物群落 配置模式 NT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工程沿线生态修复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侯新民 韩凤来 +2 位作者 郑良勇 崔积家 张灵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30,共4页
在对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工程沿线地形、土壤、植被、水文、气象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导因子法,将济平干渠沿线划分为5种立地类型,并结合济平干渠沿线生态修复的目的和要求,选取了50余种植物,根据不同修复部位建立了9个系... 在对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工程沿线地形、土壤、植被、水文、气象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导因子法,将济平干渠沿线划分为5种立地类型,并结合济平干渠沿线生态修复的目的和要求,选取了50余种植物,根据不同修复部位建立了9个系列41种修复模式,提出了解决济平干渠工程沿线生态修复问题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济平干渠 立地条件 生态修复模式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黄河沿岸防护林配置模式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17
作者 高岳 蒙仲举 +3 位作者 杨毅 辛静 弥宏卓 王志强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0,共10页
探究库布齐沙漠黄河沿岸不同防护林配置模式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为优化沙区植被配置、提升人工林管理效果及巩固防沙治沙成效提供参考依据。以库布齐沙漠黄河沿岸的5种防护林配置模式[小叶杨+樟子松混交林(XZ)、小叶杨+柠条混交林(... 探究库布齐沙漠黄河沿岸不同防护林配置模式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为优化沙区植被配置、提升人工林管理效果及巩固防沙治沙成效提供参考依据。以库布齐沙漠黄河沿岸的5种防护林配置模式[小叶杨+樟子松混交林(XZ)、小叶杨+柠条混交林(XN)、小叶杨+羊柴混交林(XY)、小叶杨+花棒混交林(XH)、小叶杨+花棒+沙柳混交林(XH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下植被群落物种组成的实地调查,应用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不同配置模式下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种类相对有限,共记录到8科18属20种植物,其中豆科、禾本科和苋科植物占主导地位;2)XN和XH配置模式显著促进林下灌木群落的演替;XHS配置模式对林下草本层的演替更为有利;3)XZ配置模式下的生物量最高,而XHS配置模式的生物量最低,表明不同配置模式对群落有机质积累和生产力具有显著影响,其中XZ模式在提升群落生产力方面更为有效;4)乔木胸径、树高、冠幅等林分因子与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盖度及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合理调整乔木层结构,可有效改善林下植被的生长状况和多样性,从而进一步优化人工林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配置模式 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冠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侵蚀沟治理植物措施配置模式探讨
18
作者 严尔梅 孙中锋 +3 位作者 欧阳力 解运杰 徐金忠 魏琳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黑龙江省侵蚀沟分布广泛,地貌类型多样,气候、土壤条件迥异,植物区带跨度较大,在既往侵蚀沟治理设计中,由于植物措施相对弱化,树种选择单一,配置形式千篇一律,不能充分适应各类树种的生物性状,导致造林成活率不高,防护功能受限,一定程... 黑龙江省侵蚀沟分布广泛,地貌类型多样,气候、土壤条件迥异,植物区带跨度较大,在既往侵蚀沟治理设计中,由于植物措施相对弱化,树种选择单一,配置形式千篇一律,不能充分适应各类树种的生物性状,导致造林成活率不高,防护功能受限,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植物措施的治沟效果。通过深入分析侵蚀沟治理需求,系统总结植物措施治沟经验,在挖掘乡土树种资源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侵蚀沟治理植物措施配置模式进行探讨,基于侵蚀沟立地条件、水土保持树种生物学特性,按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原则,结合黑龙江省侵蚀沟治理实践,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侵蚀沟防治部位,提出了几种植物治沟配置方案,并明确了相应苗木规格、整地方式和栽植密度等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治理 植物措施 配置模式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高架桥下灰空间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模式研究
19
作者 汤厚徽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4期183-185,共3页
分析城市高架桥下灰空间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模式,旨在完善并丰富城市高架桥下灰空间绿化植物的选择。该研究以广东省深圳市的著名高架桥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深圳市宝安区、罗湖区、龙华区和龙岗区高架桥下灰空间绿化植物现状,调查可知,... 分析城市高架桥下灰空间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模式,旨在完善并丰富城市高架桥下灰空间绿化植物的选择。该研究以广东省深圳市的著名高架桥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深圳市宝安区、罗湖区、龙华区和龙岗区高架桥下灰空间绿化植物现状,调查可知,宝安区高架桥下八角金盘的栽植几率最高,植物配置模式是灌木-草本模式以及垂直绿化。罗湖区高架桥下五叶地锦栽植几率最高,植物配置模式主要是灌木-草本模式,灌木片植及垂直绿化。龙华区和龙岗区高架桥下八角金盘和五叶地锦栽植几率相对较高,绿化模式同罗湖区一样。因此建议合理高架桥下灰空间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上需结合调查地的实际情况针对性进行选择,结合深圳市实际情况,建议发展当地特色乡土品种,适当引入外来品种,筛选出适合深圳市土壤、气候和环境的优势绿化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桥 灰空间 绿化植物 配置模式 优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维护花境植物选择和配置模式
20
作者 杨柳龙 《花卉》 2024年第18期106-108,共3页
为解决城市绿化过程中高维护成本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以低维护花境为例,对其植物选择和配置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低维护花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并详细探讨适合低维护花境的植物种类,重点阐述低维护花境的配置模式,包括单一品种群落模式、混合... 为解决城市绿化过程中高维护成本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以低维护花境为例,对其植物选择和配置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低维护花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并详细探讨适合低维护花境的植物种类,重点阐述低维护花境的配置模式,包括单一品种群落模式、混合种植模式和生态群落模式等,并阐述低维护花境的管理与维护措施,如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低成本植物更新和低维护技术的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维护花境 植物选择 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