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模弯曲圆波导模式耦合设计 被引量:14
1
作者 牛新建 喻胜 +2 位作者 李宏福 邓学 徐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基于耦合波理论,波导轴线采用常规圆弧弯曲和改进的正弦弯曲结构,对TE01—TM11模式变换器进行全面优化分析,计算中考虑了多模、反向波、金属壁所带来的欧姆损耗以及相位重匹配等因素.以正弦弯曲设计的Ka波段TE01—TM11模式变换器的转换... 基于耦合波理论,波导轴线采用常规圆弧弯曲和改进的正弦弯曲结构,对TE01—TM11模式变换器进行全面优化分析,计算中考虑了多模、反向波、金属壁所带来的欧姆损耗以及相位重匹配等因素.以正弦弯曲设计的Ka波段TE01—TM11模式变换器的转换效率达到99%,带宽超过32%,并得出常弯曲结构中波导半径、波导曲率、变换器长度和转换效率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弯曲波导 模式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偏光纤模式耦合分析及其相干检测 被引量:8
2
作者 郭振武 温国强 +2 位作者 张红霞 陈信伟 刘铁根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82-1286,共5页
当保偏光纤存在结构不均匀或者受到外部扰动时,将使其内部传输的一部分偏振光耦合到与其正交的偏振态上去。分析了保偏光纤内偏振光模式耦合的原理,给出了基于白光干涉法的偏振模式耦合检测方法,并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对保偏光纤的偏振模... 当保偏光纤存在结构不均匀或者受到外部扰动时,将使其内部传输的一部分偏振光耦合到与其正交的偏振态上去。分析了保偏光纤内偏振光模式耦合的原理,给出了基于白光干涉法的偏振模式耦合检测方法,并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对保偏光纤的偏振模式耦合的耦合强度和耦合点发生的空间位置进行了测试。通过步进电机控制迈克尔逊干涉仪扫描臂的反射镜移动,改变干涉仪两臂之间的光程差,来补偿由于偏振耦合而形成的两偏振光从保偏光纤出射时的光程差,实现了对偏振耦合的测量。为提高检测系统的灵敏度,需提高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对光源发出的光进行高频调制,通过频谱搬移和相干解调,有效地抑制了各种干扰和噪声,使输出信号的峰值信噪比提高了5.1 dB,耦合强度测试最小值也由-57.6 dB提高到-62.7 dB,增强了测试系统检测微弱偏振耦合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偏光纤 白光干涉 模式耦合 相干解调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光纤光栅弯曲特性的模式耦合理论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义平 饶云江 曾祥楷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05-1208,共4页
运用模式耦合理论分析了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弯曲特性 ,得出了该特性与光纤归一化频率V和模式的阶数m有关的结论 ,即随着弯曲曲率的增大 ,其谐振波长可能向长波方向漂移也可能向短波方向漂移 ,光纤的归一化频率和所考察模式的阶数是其决定因素
关键词 长周期光纤光栅 弯曲特性 模式耦合 归一化频率 倾斜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式耦合理论求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 被引量:2
4
作者 韩景立 陈健 +1 位作者 陆九芳 何向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45-848,共4页
在模式耦合理论推导的低浓度时离子摩尔电导率与离子浓度的关系式中 ,引入离子迁移数 ,提出了求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计算了 7种锂盐在 2种单一有机溶剂和 2种混合有机溶剂中正、负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率。计算结果与... 在模式耦合理论推导的低浓度时离子摩尔电导率与离子浓度的关系式中 ,引入离子迁移数 ,提出了求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计算了 7种锂盐在 2种单一有机溶剂和 2种混合有机溶剂中正、负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率。计算结果与文献中采用经验公式计算迁移数得出的结果和文献中根据电化学电池法测定迁移数得出的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耦合理论 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 有机电解质溶液 锂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折射率调制光纤光栅中的模式耦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艳 李阳 +1 位作者 闫小军 李卫东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7,共6页
对随机折射率调制的光纤光栅进行了理论建模,将随机光纤光栅看作是长、短周期均匀光纤光栅的随机线性组合.分别利用传输矩阵法和光束传播法计算了随机间距均值为20μm的随机光栅的反射和透射特性,证实了随机光栅中同时具有前后向纤芯基... 对随机折射率调制的光纤光栅进行了理论建模,将随机光纤光栅看作是长、短周期均匀光纤光栅的随机线性组合.分别利用传输矩阵法和光束传播法计算了随机间距均值为20μm的随机光栅的反射和透射特性,证实了随机光栅中同时具有前后向纤芯基模的耦合以及纤芯基模与包层模式之间的耦合,验证了所提出的线性组合的理论模型.文中还进行了随机光栅的实验研究,采用飞秒激光器在1 cm的单模光纤中写入了具有500个随机间距在10-20μm的折射率调制点的随机光栅,并测量了该随机光栅的反射和透射光谱.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光栅 模式耦合 飞秒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径渐变同轴波导模式耦合系数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袁成卫 钟辉煌 +1 位作者 刘庆想 钱宝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51-1255,共5页
为了用耦合波理论研究一些同轴结构的高频特性,推导了半径渐变同轴波导内模式耦合系数的计算公式,发现半径渐变圆波导模式耦合系数只是同轴波导模式耦合系数的特例。对同轴波导中的模式及其本征方程根的特点进行了讨论,通过建立同轴波... 为了用耦合波理论研究一些同轴结构的高频特性,推导了半径渐变同轴波导内模式耦合系数的计算公式,发现半径渐变圆波导模式耦合系数只是同轴波导模式耦合系数的特例。对同轴波导中的模式及其本征方程根的特点进行了讨论,通过建立同轴波导模式和矩形波导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给出了同轴波导模式本征方程根的快速计算方法。对所给模式耦合系数公式进行了验证,耦合波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同轴波导 耦合波理论 模式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光栅两阶衍射的模式耦合理论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封君 朱永 +1 位作者 陈伟民 黄尚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7期633-636,共4页
利用光纤光栅的 1、2阶衍射实现温度 /应变复合传感是近年来光纤光栅传感器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理想情况下 ,光纤光栅的折射率分布函数是单一频率的余弦函数 ,而实际光纤光栅由于制造工艺的影响产生高阶折射率畸变 .本文着重利用光波... 利用光纤光栅的 1、2阶衍射实现温度 /应变复合传感是近年来光纤光栅传感器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理想情况下 ,光纤光栅的折射率分布函数是单一频率的余弦函数 ,而实际光纤光栅由于制造工艺的影响产生高阶折射率畸变 .本文着重利用光波导模式耦合理论分析了这种非理想的折射率分布对光纤光栅反射性能的影响 ,得出了 2阶折射率畸变将引起光栅的 2阶衍射的结论 ;并简要探讨了利用光纤光栅的 1、2阶衍射实现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 布喇格衍射 折射率畸变 模式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耦合对反常氢键系统中振动频率蓝移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孔祥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308,共6页
反常氢键所引起的NH/CH键的键长缩短被普遍地认为必然会引起其振动频率的蓝移.本文的计算结果显示非谐性效应可能会使相应的蓝移大幅度减小.其中模式耦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些例子中,这种强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一些基于谐振子模... 反常氢键所引起的NH/CH键的键长缩短被普遍地认为必然会引起其振动频率的蓝移.本文的计算结果显示非谐性效应可能会使相应的蓝移大幅度减小.其中模式耦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些例子中,这种强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一些基于谐振子模型计算所预言的气相中的蓝移频率实际上发生红移.尽管这些计算结果有待于通过相应体系中的气相红外(IR)光谱来进行确认,一些已报道的基质隔离红外光谱的实验结果已显示出对这些计算结果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氢键 模式耦合 蓝移 红外光谱 非谐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耦合对倾斜校正自适应光学系统的非等晕限制
9
作者 饶长辉 姜文汉 凌宁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1-404,共4页
分析了当入射信标波前与观测目标不在同一方向且考虑模式之间的耦合时,倾斜校正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波前残余误差,并引入模式耦合因子变量,分析了模式耦合对倾斜校正自适应光学系统波前校正残余误差的影响。此外还给出了光波水平大气传... 分析了当入射信标波前与观测目标不在同一方向且考虑模式之间的耦合时,倾斜校正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波前残余误差,并引入模式耦合因子变量,分析了模式耦合对倾斜校正自适应光学系统波前校正残余误差的影响。此外还给出了光波水平大气传输时的数值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倾斜 非等晕误差 模式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模式耦合稀疏Bayesian学习的1-Bit压缩感知
10
作者 司菁菁 韩亚男 +1 位作者 张磊 程银波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00-2707,共8页
在1-Bit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框架下,将信号的稀疏结构先验引入广义稀疏Bayesian学习(generalized sparse Bayesian learning,Gr-SBL),研究基于Gr-SBL的1-Bit CS重构。将广义线性模型与模式耦合稀疏Bayesian学习相结合,提... 在1-Bit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框架下,将信号的稀疏结构先验引入广义稀疏Bayesian学习(generalized sparse Bayesian learning,Gr-SBL),研究基于Gr-SBL的1-Bit CS重构。将广义线性模型与模式耦合稀疏Bayesian学习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模式耦合稀疏Bayesian学习1-Bit CS重构算法,简称为1-Bit Gr-PC-SBL算法。该算法将1-Bit CS重构问题迭代地分解成一系列标准CS重构问题,在信号稀疏模式未知的情况下,基于模式耦合稀疏Bayesian学习实现信号重构。进而,引入阈值自适应的二进制量化,设计了自适应阈值的1-Bit Gr-PC-SBL算法,进一步提升了算法的信号重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Bit压缩感知 广义稀疏Bayesian学习 模式耦合 自适应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写入光波导的模式耦合方程
11
作者 江天府 蒋昌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4期48-53,共6页
应用模式耦合理论,分析了一种新型平板光波导器件──紫外写入平板波导,推导并求解了这种波导的模式耦合方程,讨论了它的一些性质.
关键词 模式耦合 平板光波导 光波导 紫外写入光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导临界截面处的模式耦合
12
作者 张靖华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60-265,共6页
本文基于弱耦合理论,在分析临界截面处模式耦合物理图象的基础上将临界截面处的模式耦合问题与传输模式的模式耦合在数学处理上统一起来,并据此应用数值方法计算了模式变换器中具有临界截面的杂模E21的幅度。
关键词 临界截面 模式耦合 缓变波导 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式耦合的赣江流域设计暴雨估算 被引量:2
13
作者 祝薄丽 郭家力 +4 位作者 郭靖 董晓华 胡瑞 彭涛 刘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6-11,共6页
基于3种不同排放情景下LARS-WG天气发生器内嵌的6种大气环流模式结果,预估了21世纪3个时期赣江流域不同重现期下的设计暴雨值变化。研究表明,使用LARS-WG方法得到的暴雨系列,能得到可信的频率分析结果,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的多模式... 基于3种不同排放情景下LARS-WG天气发生器内嵌的6种大气环流模式结果,预估了21世纪3个时期赣江流域不同重现期下的设计暴雨值变化。研究表明,使用LARS-WG方法得到的暴雨系列,能得到可信的频率分析结果,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的多模式耦合能降低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赣江流域绝大多数站点未来设计暴雨值相对基准期减小,且变化幅度随重现期的大小而变化。设计暴雨增加或部分增加和减少的站点分别位于赣江流域上中游和中下游。在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赣江流域按照我国现有规范计算的设计暴雨整体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暴雨 模式耦合 气候变化 赣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光光纤模式耦合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彦萍 吴亚明 薛时光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81-486,共6页
光纤声光器件是基于光纤中的超声光栅引起的两个光波同向模式间的耦合 .此文比较了声切变波和疏密波激发的光纤超声光栅对双模光纤中对称模 L P0 1 、非对称模 L P1 1 间模式耦合的影响 ,得到一个重要结论 :除了光纤超声光栅的周期必须... 光纤声光器件是基于光纤中的超声光栅引起的两个光波同向模式间的耦合 .此文比较了声切变波和疏密波激发的光纤超声光栅对双模光纤中对称模 L P0 1 、非对称模 L P1 1 间模式耦合的影响 ,得到一个重要结论 :除了光纤超声光栅的周期必须满足这两个耦合模式间的相位匹配条件外 ,该光纤超声光栅还必须要破坏这两个模式间径向电场的正交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耦合 光纤声光器件 光纤超声光栅 相位匹配 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网 切变声波 声疏密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效物理的多模式耦合可靠性建模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常亮 孙博 +2 位作者 唐泽波 李豫 吴泽豫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4-131,共8页
电子系统由于其功能结构复杂,且工作在多载荷耦合的复杂环境条件下,导致其失效模式较多。因此,电子系统的失效更多的是多个失效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目前关于电子系统多模式耦合条件下的可靠性建模方法较少。针对电子系统多模式耦合... 电子系统由于其功能结构复杂,且工作在多载荷耦合的复杂环境条件下,导致其失效模式较多。因此,电子系统的失效更多的是多个失效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目前关于电子系统多模式耦合条件下的可靠性建模方法较少。针对电子系统多模式耦合条件下的可靠性建模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基于失效物理的可靠性仿真分析方法获取各个单一失效模式的寿命分布信息,进而利用Copula函数对多模式耦合下的系统建立可靠性模型,给出了可靠度计算方法。最后,以某型综合电子系统进行案例研究,说明提出的方法能够获取更为准确的系统可靠度计算结果,避免了过于保守的可靠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耦合 COPULA函数 可靠性建模 失效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耦合快速求逆稀疏贝叶斯MIMO雷达成像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仁荣 童宁宁 +1 位作者 何兴宇 陈桥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5-118,共4页
MIMO雷达成像目标通常具有块稀疏特性,模式耦合稀疏贝叶斯算法能够较好的恢复块稀疏信号,但其主要的缺点是在每次迭代过程中都涉及复杂矩阵求逆。引入快速求逆稀疏贝叶斯算法,建立模式耦合快速求逆稀疏贝叶斯模型,将复杂矩阵求逆转化为... MIMO雷达成像目标通常具有块稀疏特性,模式耦合稀疏贝叶斯算法能够较好的恢复块稀疏信号,但其主要的缺点是在每次迭代过程中都涉及复杂矩阵求逆。引入快速求逆稀疏贝叶斯算法,建立模式耦合快速求逆稀疏贝叶斯模型,将复杂矩阵求逆转化为对角矩阵求逆,实现MIMO雷达目标快速精确重构。通过仿真对比分析,所提算法较传统贝叶斯算法能大大减少雷达成像时间,且实现目标块区域信息高效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雷达成像 模式耦合 块稀疏 快速求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冰非均匀条件下大气环流模式和海洋环流模式耦合的实现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喜迎 张学洪 +1 位作者 俞永强 宇如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4-347,共4页
通过采用一种较好地考虑了海气通量交换对下垫面特征非线性依赖的通量计算方案,利用较成熟的逐日通量距平耦合方案实现了次网格尺度海冰非均匀条件下一个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和一个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在高纬地区的耦合,并完成了一个50年的长... 通过采用一种较好地考虑了海气通量交换对下垫面特征非线性依赖的通量计算方案,利用较成熟的逐日通量距平耦合方案实现了次网格尺度海冰非均匀条件下一个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和一个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在高纬地区的耦合,并完成了一个50年的长期积分。模拟结果表明,通量计算方案中水道的作用是合理的,耦合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北半球高纬海冰的主要地理分布特征,但夏季北冰洋内部靠近欧亚大陆部分边缘海区海冰密集度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网格尺度 海冰非均匀 高纬气候 耦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行波管的模式耦合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智浩 刘濮鲲 +2 位作者 杜朝海 易红霞 彭伟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64-466,共3页
从波导的等效边界条件出发,结合波导的激发方程组,通过数学推导说明了螺旋波纹波导回旋行波管的模式耦合机制。TE1,1模会在螺旋波纹波导中耦合出TE_2,1模,并且通过计算说明TE_2,1模主要和TE1,1模的空间-1次谐波发生耦合。
关键词 回旋行波管 螺旋波纹波导 耦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问题中负阻机制和开环模式耦合机制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洋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25-234,共10页
风电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有负阻效应和开环模式耦合两种机制解释。针对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串补输电系统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问题,对比分析互联开环子系统间的阻抗交互作用和模式交互作用在引发闭环系统次同步振荡失稳时的一致性... 风电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有负阻效应和开环模式耦合两种机制解释。针对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串补输电系统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问题,对比分析互联开环子系统间的阻抗交互作用和模式交互作用在引发闭环系统次同步振荡失稳时的一致性,定性解释负阻机制和开环模式耦合机制的关联,主要体现为:开环模式耦合条件下负阻效应对子系统间阻抗交互作用的不利影响显著加剧;负阻效应是开环模式耦合条件下闭环模式互斥的必要条件,并且负阻效应越显著闭环模式互斥程度越剧烈。两种机制的相互补充和佐证有助于指导工程实践:为改善负阻效应导致的不利阻抗交互作用,可从破坏开环模式耦合条件的角度展开,即调整开环振荡模式的频率,或增大开环振荡模式的阻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环模式耦合 负阻效应 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 双馈感应发电机 开环模式分析 阻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模式耦合现象中复转矩系数法和开环模式判稳方法的等价性证明 被引量:6
20
作者 甄自竞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72-2279,共8页
复转矩系数法和开环模式判稳方法采用相同的系统划分方式,都是将系统划分为2个子系统。当机械子系统的开环模式和电气子系统的开环模式相互靠近时,其中一个对应的闭环模式阻尼弱化甚至有可能处在复平面右半平面,这种现象称之为强模式耦... 复转矩系数法和开环模式判稳方法采用相同的系统划分方式,都是将系统划分为2个子系统。当机械子系统的开环模式和电气子系统的开环模式相互靠近时,其中一个对应的闭环模式阻尼弱化甚至有可能处在复平面右半平面,这种现象称之为强模式耦合现象。这种现可以同时采用复转矩系数法和开环模式判稳方法进行分析。该文主要对强模式耦合现象中复转矩系数法和开环模式判稳方法的等价性进行证明。在理论上证明2种方法的稳定判据一致,从而说明2种方法的等价性,并结合算例对理论进行验证,发现不同场景下两种方法的稳定判断结果完全一致,和理论推导结果相符;同时采用复转矩系数法从阻尼机理的角度对强模式耦合现象做出解释,并提出根据开环模式的留数估算复转矩系数法中阻尼系数的公式,计算结果表明估算值和实际值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转矩系数法 模式耦合 开环模式判稳方法 次同步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