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折射率高度分布模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韩燕 强希文 +4 位作者 冯建伟 盛良 胡月宏 宗飞 李岩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7-271,共5页
光束通过大气时,由于大气密度的不均匀性使光束发生偏折,光传播的程长增加及其轨迹产生弯曲,由此造成待测目标的角位置和距离的测量误差。分析了近几年新疆戈壁地区大气参数探空数据的主要结果,给出了大气参数的平均高度分布廓线,依据... 光束通过大气时,由于大气密度的不均匀性使光束发生偏折,光传播的程长增加及其轨迹产生弯曲,由此造成待测目标的角位置和距离的测量误差。分析了近几年新疆戈壁地区大气参数探空数据的主要结果,给出了大气参数的平均高度分布廓线,依据光波波段的折射率公式,利用以上结果计算了该地区折射率高度分布数据,通过模式拟合给出了该地区大气折射率指数分布模式和三参数伽马分布模式。详细分析了大气压强、温度、波长等因素单独对大气折射率的影响。应用该地区的大气折射率高度分布模式对光传输的大气折射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整层激光传输的折射角、蒙气差和大气色散。以期对该地区光传输折射效应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大气折射率 高度分布 模式拟合 蒙气差 大气色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X模式单道成像与观测系统重复性关系下的多道观测系统重复性
2
作者 辛秀艳 董凤树 +4 位作者 符力耘 全海燕 罗敏学 胡斌 岳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49-1860,共12页
时移地震中新提出的多道观测系统重复性,逐一应用于面元,可以给出每个面元单一的观测系统重复性,形成对应叠后成像的地震道重复性的面分布,对于评估时移地震重复性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抽象了多道间观测系统重复性与单道间观测系统重... 时移地震中新提出的多道观测系统重复性,逐一应用于面元,可以给出每个面元单一的观测系统重复性,形成对应叠后成像的地震道重复性的面分布,对于评估时移地震重复性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抽象了多道间观测系统重复性与单道间观测系统重复性的关系,给出了多道观测系统重复性的衡量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其理论中依赖了地震数据重复性与单道观测系统重复性的线性关系模型,而这一关系在单道观测系统重复性的有限范围内较为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X模式拟合的关系模型,与全范围的单道地震数据重复性随观测系统重复性的变化趋势更好地吻合,并采用对大单道观测系统重复性的向X节点的收缩,使原多道观测系统重复性的相应关系在整个数据范围内基本成立.基于实际数据的研究表现了该方法的数据分析结果的新特性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移地震 4D四维地震 重复性 X模式拟合多道观测系统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湖盆“源-汇”系统要素定量关系——以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冯斌 李华 +5 位作者 何幼斌 李涛 杜晓峰 黄晓波 周晓光 何瑞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0-695,共16页
针对古代陆相湖盆“源-汇”系统定量刻画难度大和拟合模式不统一等问题,以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二段为研究对象,以钻井、薄片、壁芯以及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貌学和“源-汇”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思路... 针对古代陆相湖盆“源-汇”系统定量刻画难度大和拟合模式不统一等问题,以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二段为研究对象,以钻井、薄片、壁芯以及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貌学和“源-汇”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思路为指导,定量了刻画“源-汇”系统要素,分析了要素间的定量联系。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沙二段搬运通道发育规模与物源高度成正相关关系,物源高度越高,搬运通道规模越大;三角洲发育规模与物源体积成正相关关系,物源体积越大,三角洲发育规模越大;过大或过小的搬运通道宽深比均不利于三角洲的大规模发育。在定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源-汇”系统要素“JASG”模式,为古代陆相湖盆“源-汇”系统研究提供了定量表征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沉积学 模式 物源体积 定量关系 古近系 沙河街组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