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5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力资源非教育模式开发的理论与贫困地区的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顾潇斐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33,共4页
人力资源非教育模式开发的理论与贫困地区的实践顾潇斐一人力资源开发在我国的重要性是缘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通过开发我国蕴藏丰富的人力资源,使之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生产中一方面弥补物质资本的相对不足,... 人力资源非教育模式开发的理论与贫困地区的实践顾潇斐一人力资源开发在我国的重要性是缘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通过开发我国蕴藏丰富的人力资源,使之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生产中一方面弥补物质资本的相对不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进行创新,促进科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人力资源的开发 人力资本投资 模式开发 非教育 人力资源开发 经济发展水平 地区经济的发展 教育投资 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蔬菜栽培模式开发及配套技术初探
2
作者 庄水锻 《福建稻麦科技》 2001年第S1期36-39,共4页
本文分析了冬季农业 (蔬菜、马铃薯 )开发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提出了冬季蔬菜栽培模式开发途径 :一是更新传统农业观念 ,研究推广既突出区域特色 ,又能发挥增产增效的优化栽培模式 ;二是引进、筛选、推广优良品种 ;三是研究推广冬种蔬菜... 本文分析了冬季农业 (蔬菜、马铃薯 )开发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提出了冬季蔬菜栽培模式开发途径 :一是更新传统农业观念 ,研究推广既突出区域特色 ,又能发挥增产增效的优化栽培模式 ;二是引进、筛选、推广优良品种 ;三是研究推广冬种蔬菜、马铃薯优质高产的配套技术。并就冬季蔬菜栽培模式开发及配套技术推广的对策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蔬菜 模式开发 途径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不同类型气藏开发技术与开发模式
3
作者 贾爱林 孟德伟 +7 位作者 王国亭 冀光 郭智 冯乃超 刘若涵 黄苏琦 郑帅 徐同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2-703,共12页
系统梳理鄂尔多斯盆地大型气田开发历程与攻关路线,总结低渗碳酸盐岩、低渗砂岩、致密砂岩3类典型气藏开发模式以及深层煤岩气开发进展,分析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3类典型气藏已形成成熟开发模式:①以沟槽精细刻画与上、下古生界气藏... 系统梳理鄂尔多斯盆地大型气田开发历程与攻关路线,总结低渗碳酸盐岩、低渗砂岩、致密砂岩3类典型气藏开发模式以及深层煤岩气开发进展,分析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3类典型气藏已形成成熟开发模式:①以沟槽精细刻画与上、下古生界气藏立体接替为核心的低渗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模式;②以水平井整体部署放压生产与直井控压稳产为核心的低渗砂岩气藏开发模式;③以提升单井产量与井网优化为核心的致密气藏开发模式。深层煤岩气在储层评价与甜点优选、水平井地质导向等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对于进入开发中后期的3类典型气藏,精细表征剩余气、评价次产气层潜力并制定精准挖潜对策是主要挑战,而对于开发早期的深层煤岩气,核心技术升级与成本持续控降是实现规模效益开发的关键,需开展4个方向的持续攻关:①借助裂缝-孔隙双重介质模型模拟技术精细刻画次产层剩余气分布及规模,支撑低渗碳酸盐岩气藏井网完善与老井挖潜;②井震结合精细刻画接替层系储层空间展布规律,提高低渗砂岩气藏产建钻井成功率;③利用水平井横向钻穿有效储层优势,实现致密气藏小尺度单砂体米级量化,借助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明确剩余气分布并指导井位优化部署;④进一步强化深层煤岩气资源潜力、井型井网、储层改造、单井指标及经济效益评价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碳酸盐岩 低渗砂岩 致密砂岩 煤岩气 开发模式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非常规开发模式下重点开发指标的辩证思考
4
作者 梁晓伟 冯立勇 +3 位作者 曹玉顺 郭晨光 贾剑波 柴慧强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9,共8页
庆城页岩油的高效开发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目前国内页岩油开发已形成“三个示范区和长庆庆城一个主产区”的区域格局,庆城油田在“产量领先”到“全面领先”的征程中实现了技术、管理、装备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但在开发过程中,部分... 庆城页岩油的高效开发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目前国内页岩油开发已形成“三个示范区和长庆庆城一个主产区”的区域格局,庆城油田在“产量领先”到“全面领先”的征程中实现了技术、管理、装备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但在开发过程中,部分技术及管理人员未能结合非常规开发特征彻底转变观念,仍习惯运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模式,思考页岩油开发实践。文章以页岩油高效开发中构建技术体系、探索控降递减及保稳产的有效途径为目的,基于30余口产液剖面测试成果深化渗流规律研究,首创基于累产分析的“分类梳理、主因控制、图版跟踪、数智提效”页岩油水平井生产动态分析方法,系统总结了页岩油水平井水平段渗流规律及油井开发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如何“重新认识油藏”“重新认识油藏压力”等6项重点开发指标进行了论证,指出了在非常规开发模式下上述指标不同于常规油藏开发的新内涵、新特征,研究成果对庆城页岩油开发规律总结和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对国内外同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非常规开发模式 生产规律 高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戈荒”地区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五位一体”系统化开发模式研究
5
作者 马维唯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2,共7页
为了给沙漠、戈壁、荒漠(以下简称“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开发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支撑国家战略落地,研究了“沙戈荒”地区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五位一体”系统化开发模式,涵盖规划建设、运营调度、市场机制、循环发展、组织管理五... 为了给沙漠、戈壁、荒漠(以下简称“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开发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支撑国家战略落地,研究了“沙戈荒”地区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五位一体”系统化开发模式,涵盖规划建设、运营调度、市场机制、循环发展、组织管理五大核心要素,强调各环节协同性与整体性。规划建设方面,提出了煤电与新能源一体化布局及弹性规划建议;运营调度方面,面临智能管控与运维技术挑战,建议构建基于多维度调度的“网对网”基地调度体系;市场机制方面,现行模式存在成本疏导与市场活力激发的矛盾,亟需重构成本分摊规则与市场机制;循环发展方面,构建“新能源开发+生态治理”模式,但面临用地成本与生态治理成本问题,建议差异化土地租赁与生态补偿机制;组织管理方面,采用央地协同、多能互补、统一开发的模式,但存在开发主体分散与跨省协调低效等问题,建议强化国家统筹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戈荒”地区 新能源基地 “五位一体” 开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6
作者 朱盘 《绿色中国》 2025年第8期184-186,共3页
林业草原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价值。近年来,林业草原生态旅游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加强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但开发过程中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破坏等... 林业草原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价值。近年来,林业草原生态旅游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加强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但开发过程中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探索科学的开发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策略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盘州市盘关镇林业草原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为实现其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草原 生态旅游 开发模式 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林下资源开发技术模式与经济性分析
7
作者 角东斌 《现代园艺》 2025年第4期42-43,46,共3页
云南省森林资源丰富,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此,探讨了云南省4种主要林下产业技术模式——“核桃+花魔芋“”橡胶林+珠芽魔芋”、林下菌栽培以及林下中药材栽培的技术特点和经济性,并分析... 云南省森林资源丰富,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此,探讨了云南省4种主要林下产业技术模式——“核桃+花魔芋“”橡胶林+珠芽魔芋”、林下菌栽培以及林下中药材栽培的技术特点和经济性,并分析了现存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旨在为推动林下经济的科学管理与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林下资源 开发技术模式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复杂断块油藏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 被引量:5
8
作者 姚秀田 徐磊 +3 位作者 王冉冉 闫森 王明鹏 杨琴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复杂断块油藏在开发后期面临综合含水率高、地层能量不足、剩余油分布复杂、井网适应性差等问题。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部垦71断块油藏为例,基于水驱油藏的油包水和水包油2种油水分布状态,利用理论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单层系... 复杂断块油藏在开发后期面临综合含水率高、地层能量不足、剩余油分布复杂、井网适应性差等问题。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部垦71断块油藏为例,基于水驱油藏的油包水和水包油2种油水分布状态,利用理论模型推导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从采液端和注水端的受力分析可获得单层系开发的合理注水量、合理采液量和合理注采井距,单层系开发的合理注水压差、合理注水量、合理采液量是影响其剩余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的关键因素,对油层合理地层压力水平及剩余油二次富集起主要控制作用。通过加大注采井距至油水边界外围,以2.9倍含油条带宽度为合理注采井距的临界值,采用短注长静置的非对称周期注采方式,建立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有利于保持单层系的压力系统稳定和提高剩余油波及率,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矿场实践表明,采用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后,垦71断块油藏日产油量提高至254 t/d,含水率控制在93.7%,采收率提高至31.53%,采油速率提高4.9%,显示出良好的增产效果。单层系边外注水开发模式解决了高含水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的剩余油分布分散、水驱波及率低和井网适应性差等难题,可为复杂断块油藏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系边外注水 开发模式 周期注水 数值模拟 复杂断块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卡脖子”技术:知识开发模式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龚红 李昌昊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5,共10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企业正面临由贸易之争转变为科技实力之争带来的“卡脖子”技术困境。基于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现实问题,以中国上市公司发明专利为数据集,分析企业知识开发模式对关键核心技术及其衍生技术...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企业正面临由贸易之争转变为科技实力之争带来的“卡脖子”技术困境。基于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现实问题,以中国上市公司发明专利为数据集,分析企业知识开发模式对关键核心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创新模式与外部创新模式均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突破具有促进作用,但相比之下,外部模式产生的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强度在知识开发与衍生技术之间起促进作用;选择外部知识开发模式不仅有利于衍生技术数量增长,而且有助于专利质量提高;衍生技术的成果转化会反馈新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高效选择创新路径,实现“卡脖子”技术突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技术 知识开发模式 关键核心技术 衍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同质型古村落不同旅游开发模式效应比较研究——以西递、宏村古村落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胜和 王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35-139,172,共6页
邻近同质型旅游资源地开发既存在以区域共同性来增强旅游吸引力的效应,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内旅游替代性效应,所以在旅游开发经营中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模式以达到不同的游客体验效果来获得较好收益。通过对同处徽文化区域的黟县西递、宏... 邻近同质型旅游资源地开发既存在以区域共同性来增强旅游吸引力的效应,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内旅游替代性效应,所以在旅游开发经营中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模式以达到不同的游客体验效果来获得较好收益。通过对同处徽文化区域的黟县西递、宏村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两村的开发经营模式各有优劣,且不同的开发模式对游客和村民的感知度影响较大。再结合新的旅游发展趋势,探讨了新阶段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的策略,以期能对类似古村落旅游开发提供示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型 古村落 开发模式 效应 西递 宏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旅游开发模式下山区农户生计韧性的差异研究——以恩施州18个旅游村为例
11
作者 谢双玉 聂黎莎 +1 位作者 田文利 乔花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153,共8页
探究山区旅游地不同开发模式村农户生计韧性的差异并解释其原因利于该地区农户生计的可持续。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8个旅游村为例,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开发模式村农户生计韧性的差异,并用访谈文本及已有理论基础解释差异产生... 探究山区旅游地不同开发模式村农户生计韧性的差异并解释其原因利于该地区农户生计的可持续。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8个旅游村为例,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开发模式村农户生计韧性的差异,并用访谈文本及已有理论基础解释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优势景区依托型村农户的数量占比最高,民宿农家乐依托型村农户的数量占比略低于前者,民族文化依托型和生态农业依托型村农户的数量占比远远低于前两类。区位和民宿产业成为现阶段恩施州开发旅游所依赖的主要要素。(2)恩施州不同开发模式村农户的生计韧性及缓冲能力差异显著,但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并无显著差异。其中,民宿农家乐依托型村农户的生计韧性均值(0.30)及缓冲能力均值(0.34)显著高于其他模式村。文化依托型村农户的生计韧性均值(0.26)及缓冲能力均值(0.27)显著低于其他模式村。(3)不同模式村依托的核心资源不同、农户旅游参与程度不同、所处的旅游发展阶段不同分别是造成其农户生计韧性差异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基于此,针对不同模式村农户生计韧性的提升提供相关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模式 山区 农户生计韧性 恩施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商业开发典型案例及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勇 熊先钺 +4 位作者 徐立富 徐凤银 张伟祺 谢金峰 李昀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6,共16页
我国煤层气资源具有地域分布广、时域跨度大、品位差异大、地质条件复杂等特征,建立适合差异地质特征的煤层气开发体系能够降低开采难度,推动产业发展。通过系统总结分析30多年来我国煤层气商业开发典型案例,包括潘庄浅部高煤阶、保德... 我国煤层气资源具有地域分布广、时域跨度大、品位差异大、地质条件复杂等特征,建立适合差异地质特征的煤层气开发体系能够降低开采难度,推动产业发展。通过系统总结分析30多年来我国煤层气商业开发典型案例,包括潘庄浅部高煤阶、保德浅部中低煤阶、延川南中深煤层、大宁—吉县深煤层和潘河多薄煤层的地面气井开发,以及两淮、晋城和松藻矿区的井下气体(瓦斯)抽采,取得如下主要认识:潘庄、潘河浅部高煤阶含气量高、渗透率较高、水动力较弱,发育向斜−水文控气模式,形成浅部高煤阶单/多支水平井单层开发模式;针对薄−超薄煤层多层综合含气特征,形成直井多组合立体开发模式。保德中低煤阶含气饱和度高、构造稳定且存在生物气补给,发育正向构造−水文控气模式,形成了浅部中低煤阶大平台丛式井合层开发模式。延川南煤层埋藏相对较深、低孔低渗低压、水动力弱,形成中深煤层有效支撑−精细排采开发模式。大宁—吉县西部煤层埋深大、低孔低渗、游离气含量高、水动力弱,形成了深煤层体积压裂−水平井开发模式。两淮矿区发育松软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形成中远距离保护层卸压井上下立体开发技术;晋城矿区发育高透气性高瓦斯原生结构煤,形成中厚硬煤层四区联动井上下立体开发技术;松藻矿区发育松软低渗突出煤层群,形成了近距离三区配套三超前增透开发技术。我国煤层气开发突破了深度极限、厚度下限、单类型气体开发和复杂构造背景局限,形成了中国特色煤层气开发地质理论认识。西北和东北地区中低煤阶煤层气、南方复杂构造区煤层气、大型盆地腹部深−超深煤层气开发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我国煤层气开发在不同埋深、煤阶、厚度和构造背景下均实现了显著突破,有望推动和引领全球煤层气产业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层气 浅层煤层气 瓦斯抽采 薄煤层 体积压裂 富集模式 开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曹妃甸低幅底水稠油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晖 李廷礼 +2 位作者 刘春艳 袁志乾 李子靳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2,共12页
曹妃甸油田群为渤海规模最大的底水稠油油田,构造幅度低、油柱高度低、地层原油黏度大,经过十多年开发进入了特高含水期,目前采油速度低、水驱采收率低,亟需综合调整。通过室内实验与水驱模型推导,研究了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水脊特征与... 曹妃甸油田群为渤海规模最大的底水稠油油田,构造幅度低、油柱高度低、地层原油黏度大,经过十多年开发进入了特高含水期,目前采油速度低、水驱采收率低,亟需综合调整。通过室内实验与水驱模型推导,研究了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水脊特征与水驱波及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平井开采过程中单区脊进严重、沿程驱替不均衡;水平井水驱波及系数“早期缓慢上升、后期持续增大”,这说明提高产液量可以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水脊演化规律的水平井网加密调整技术、融合构造与储层描述的水平井精准布井技术、基于孔隙有效动用的水平井大排量提液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而建立了特高含水期老区与新区并举、老井与新井交错、纵向分带、平面分区的水平井整体加密调整模式。按照本文模式调整后,油田储量动用程度提高了21.3个百分点,采油速度提高了1.3倍,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0.9个百分点,实现了特高含水期快速上产并持续稳产,为海上油田中长期持续稳产和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稠油 水平井 水脊 开发模式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开发模式比较研究——以东南亚四国园区为例
14
作者 李冬雪 王兴平 陈宏胜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81,共8页
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开发从单一企业自发行为分化为政策与市场二元驱动下的企业行为。文章从价值循环视角,通过对东南亚4个典型园区的访谈资料与相关政策文件进行质性分析,研究政策激励与市场引导下中国境... 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开发从单一企业自发行为分化为政策与市场二元驱动下的企业行为。文章从价值循环视角,通过对东南亚4个典型园区的访谈资料与相关政策文件进行质性分析,研究政策激励与市场引导下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差异化的价值循环路径及其作用下的多元化开发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海外投资决策、市场规则适应、政商关系处理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境外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境外产业园区 政策激励 市场驱动 开发模式 发展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影响力视域下档案资源开发模式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宫平 陈方元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0,共7页
深入挖掘利用档案资源,打造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论文立足于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内涵,辨析其与档案资源的内在关联,探究档案资源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中的作用。论文聚焦于内... 深入挖掘利用档案资源,打造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论文立足于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内涵,辨析其与档案资源的内在关联,探究档案资源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中的作用。论文聚焦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从开发主体、开发对象、开发技术三个层面构建中华文化影响力视域下的档案资源开发模式,认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需要发挥不同主体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通过档案资源的创意化、精准化、叙事化开发,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影响力 档案资源 开发 开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V模式”开发中的快速控制器样件制作和硬件在环仿真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邹红明 丁能根 +2 位作者 王伟达 余贵珍 张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7-361,共5页
分析了制动过程的车辆动力学特性,建立了车辆系统模型和ABS控制器模型。遵循"V模式"开发流程,在Matlab/Simulink和dSPACE开发环境下实现了汽车ABS控制系统的快速样件制造和硬件在环仿真。
关键词 ABS V模式开发 RCP HI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风西N_(2)^(1)致密油藏注减氧空气驱油机理与效益开发模式的实验对比
17
作者 谢琳 李显明 +5 位作者 倪诚 唐浩文 犹遵艳 潘毅 欧成华 孙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4178-14186,共9页
青海油田风西N_(2)^(1)油藏特点独特,迫切需要开展效益开发模式研究。采用多维度测试技术,围绕风西N_(2)^(1)油藏特点,基于地层油欠饱和相态特征,揭示了油藏流体注减氧空气增容膨胀、多次接触混相、溶解气弹性膨胀及萃取轻烃等驱油机理... 青海油田风西N_(2)^(1)油藏特点独特,迫切需要开展效益开发模式研究。采用多维度测试技术,围绕风西N_(2)^(1)油藏特点,基于地层油欠饱和相态特征,揭示了油藏流体注减氧空气增容膨胀、多次接触混相、溶解气弹性膨胀及萃取轻烃等驱油机理,明确了减氧空气在风西N_2~1油藏中增能物理化学驱油的可行性。进一步利用现场岩心制作了长岩心测试岩石样品,使用井口取样复配了油样和水样,设计了衰竭式开发、水驱油开采、减氧空气驱、减氧空气-水交替驱等开发模式,依靠长岩心模拟技术开展对比测试分析,论证了风西地区N_(2)^(1)致密油藏早期注水、接续注减氧空气-水交替增能开发模式的科学合理性。所得认识为风西N_(2)^(1)油藏_1及与之同类型的致密、欠饱和低能量油藏早期补能开发方式选择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西N_(2)^(1)致密油藏 减氧空气驱 驱油机理 效益开发模式 实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东煤矿关闭退出空间资源立体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18
作者 张照伟 孙强 左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共6页
关退矿井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是推动老矿区转型发展和煤矿全生命周期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关退矿井资源利用效率,以龙东煤矿为背景,阐述了关退矿井空间资源现状,总结了矿井关闭退出九大特征;分析了当前关退矿井资源... 关退矿井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是推动老矿区转型发展和煤矿全生命周期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关退矿井资源利用效率,以龙东煤矿为背景,阐述了关退矿井空间资源现状,总结了矿井关闭退出九大特征;分析了当前关退矿井资源利用模式的不足,表现为“一矿一模式”“局部资源利用”等开发模式单一、空间开发利用失衡等问题;重点围绕“能否利用、怎么利用、利用关键点”三个方面,提出了“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先期启动、滚动发展”的开发策略,构建了“一核两翼多点”关闭退出矿井空间资源立体化开发利用模式,规划打造关退矿井资源利用示范工程,预期成果可为我国关退矿井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退矿井 空间资源 开发策略 立体开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视角下不同开发模式旅游乡村生态恢复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湘西地区8个村为例
19
作者 杨益民 郭德荣 +2 位作者 左金友 杨蔓红 吴吉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13-121,共9页
通过实地调研与半结构式访谈方式获取湘西地区的旅游乡村农户生计数据,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维度构建农户视角下旅游乡村生态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定量评价,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湘西地区旅游... 通过实地调研与半结构式访谈方式获取湘西地区的旅游乡村农户生计数据,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维度构建农户视角下旅游乡村生态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定量评价,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湘西地区旅游乡村农户依据所属案例村的旅游开发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社区主导型,其生态恢复力指数分别为0.4099、0.4435、0.4116,整体表现为中等级;(2)政府主导型农户的压力指数最高(0.1711)但状态指数最低(0.1041),企业主导型农户的响应指数(0.1472)最高,而社区主导型农户的状态指数最高(0.1456),压力指数和响应指数均最低;(3)家庭参与旅游人数、林地面积、生态政策了解数量是3种旅游开发模式旅游乡村生态恢复力的最大障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乡村 开发模式 生态恢复力 障碍度因素 湘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模式的dSPACE电机控制器开发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1-144,178,共5页
基于业界流行的V模式开发流程,采用dSPACE快速控制原型系统,设计了采用矢量控制策略的异步电机控制器,并在半实物仿真平台上验证了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V模式流程能够显著缩短控制器的开发周期,可广泛用于对控制器从设计仿真到具体实... 基于业界流行的V模式开发流程,采用dSPACE快速控制原型系统,设计了采用矢量控制策略的异步电机控制器,并在半实物仿真平台上验证了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V模式流程能够显著缩短控制器的开发周期,可广泛用于对控制器从设计仿真到具体实现的整个开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模式开发 dSPACE仿真系统 电机控制器 半实物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