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生哺乳动物模式产地的空间分布与保护学思考
1
作者 葛德燕 温知新 +2 位作者 李睿 刘启涛 杨奇森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7,共11页
模式产地是物种被人类首次正式描记所依据的标本所采集的地理位置,在生物分类学、系统发育重建和生物进化研究中,来自模式产地的样本被认为在分类学上更可靠,与其他地理种群相比较能更好地代表物种当前的进化状态。此外,这些样本在生物... 模式产地是物种被人类首次正式描记所依据的标本所采集的地理位置,在生物分类学、系统发育重建和生物进化研究中,来自模式产地的样本被认为在分类学上更可靠,与其他地理种群相比较能更好地代表物种当前的进化状态。此外,这些样本在生物科学其他领域的研究和种质资源保存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中国分布哺乳动物有效种模式产地信息的梳理,开展了其空间分布密度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集中发现区域变化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现生哺乳动物有效种中约42%物种的模式产地分布在国内,藏东南、横断山和台湾地区是我国现生哺乳动物模式产地高度聚集的区域,国内分布现生哺乳动物的模式产地中有超过54%的种类(超过170种)分布在这些区域。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发现哺乳动物模式产地密度的分析揭示,早期描述的大多数物种的模式产地并不在国内,这与林奈双名法提出后,生物分类学首先在欧洲发展起来有关,同时也与这些物种有更为广泛的分布区有关。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和台湾地区也是1800年以来新物种发现较为集中分布的区域,这与区域内分布大量特有物种、狭域分布种有关。关注哺乳动物模式产地集中分布区域,并加快地模标本和高质量遗传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以及下一代生物分类学者的培养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模式产地 空间分布 基因组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淞江鲈学名和模式产地以及地理分布之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幼槐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4期299-303,共5页
淞江鲈学名Trachidermus fasciatusHeckel,1840,我国鱼类学文献沿用至今,属名有误,因其阴性Trachiderma早已为其它动物先据而失效。订正后的属名Trachiderm is是有效名称,淞江鲈的学名应写作Trachiderm is fasciatusHeckel,1840。模式... 淞江鲈学名Trachidermus fasciatusHeckel,1840,我国鱼类学文献沿用至今,属名有误,因其阴性Trachiderma早已为其它动物先据而失效。订正后的属名Trachiderm is是有效名称,淞江鲈的学名应写作Trachiderm is fasciatusHeckel,1840。模式产地菲律宾记录有问题,自1840年迄今,菲律宾未见再有该鱼之报道,淞江鲈个体发育水温不宜超过14℃,否则导致胚体畸形和死亡,菲律宾地处热带,气温年平均26.6℃左右,淞江鲈不可能得以繁衍。该鱼为西北太平洋所特有,仅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部,我国分布于黄渤海和东海沿岸以及沿岸诸河下游及河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淞江鲈 学名 模式产地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毛管鼻蝠在我国模式产地外的再发现——广东、云南和四川新记录 被引量:5
3
作者 钟韦凌 张欣 +6 位作者 吴毅 蒋学龙 石红艳 李锋 陈伯承 周全 余文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2-709,共8页
为探讨我国南部树栖型蝙蝠物种多样性状况,于2013—2014年分别在广东南岭、云南哀牢山和四川卧龙,使用蝙蝠竖琴网捕获3只、2只和6只小型蝙蝠。该批标本鼻孔呈管状,前臂长29.29 mm±0.98 mm(n=11),齿式为2.1.2.3/3.1.2.3=34,背部和... 为探讨我国南部树栖型蝙蝠物种多样性状况,于2013—2014年分别在广东南岭、云南哀牢山和四川卧龙,使用蝙蝠竖琴网捕获3只、2只和6只小型蝙蝠。该批标本鼻孔呈管状,前臂长29.29 mm±0.98 mm(n=11),齿式为2.1.2.3/3.1.2.3=34,背部和头部毛尖为金褐色且尖端具金属光泽,外形和头骨形态特征与金毛管鼻蝠Murina chrysochaetes吻合,该结果也得到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系统发育学证据的支持。同时,其飞行状态下回声定位声波信号为调频型,主频率为127.40 kHz±6.17 kHz(四川)。本发现为金毛管鼻蝠在我国模式产地(广西底定)外的再次报道,也是广东、云南和四川3省翼手目Chiroptera分布新记录。迄今为止,该种在国内仅模式标本1例报道,国外仅越南有2次(各1例)新记录报道,本研究报道丰富了该种珍稀蝙蝠的基础生物学资料,扩大了该种的地理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手目(蝙蝠) 金毛管鼻蝠 新记录 模式产地 回声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记重捕法对模式产地霸王岭睑虎种群资源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一帆 翟晓飞 +2 位作者 陶星宇 王同亮 汪继超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0-424,共5页
霸王岭睑虎Goniurosaurus bawanglingensis是海南岛特有种,自2002年被命名以来,因种群数量小、分布区窄、栖息地破碎化等因素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等级,种群资源现状尚不清楚。2018年7—8月,根据霸王岭睑虎种群分布... 霸王岭睑虎Goniurosaurus bawanglingensis是海南岛特有种,自2002年被命名以来,因种群数量小、分布区窄、栖息地破碎化等因素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等级,种群资源现状尚不清楚。2018年7—8月,根据霸王岭睑虎种群分布,在模式产地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了2个样区,首次采用植入电子标签的标记重捕法对种群密度、性比、窝卵数、成幼比等开展调查,并比较了雌雄个体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样区A种群密度为846只/hm^2,性比1.6∶1,成幼比7∶1;样区B种群密度为591只/hm 2,性比1.2∶1,成幼比10∶1。窝卵数为1~3枚,87%的窝卵数为2枚。身体量度特征(除吻长外)在两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进一步补充了霸王岭睑虎的基础生态学资料,可为资源状况评估和保护提供依据。此外,本研究证实了植入电子标签是对睑虎属Goniurosaurus物种野外标记研究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对动物进行长期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岭睑虎 种群现状 标记重捕法 模式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蒜科黑脉葱之模式产地考证及补充资料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宇昌 马欣堂 +3 位作者 郑海磊 张谢勇 杨福生 陈之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4-898,共5页
该研究考证了石蒜科葱属植物黑脉葱(Allium rhabdotum Stearn)的主模式标本采集地,指出该地点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错那县,而不在不丹王国境内,因此黑脉葱并非不丹特有种。该研究还报道了近年在西藏隆子县采集到黑脉葱的记录,... 该研究考证了石蒜科葱属植物黑脉葱(Allium rhabdotum Stearn)的主模式标本采集地,指出该地点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错那县,而不在不丹王国境内,因此黑脉葱并非不丹特有种。该研究还报道了近年在西藏隆子县采集到黑脉葱的记录,提供了黑脉葱分布的新资料。此外,该文为黑脉葱拟定了汉语名,补充了形态、生境记载,讨论了其识别特征、系统学地位、开发价值、保护级别和潜在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蒜科 葱属 黑脉葱 模式产地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种松叶沙参(Adenophora pinifolia Kitag.)模式产地考证及形态补充描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淑梅 李丁男 +1 位作者 王萌 李宏博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1-447,共7页
松叶沙参(Adenophora pinifolia Kitag.)是中国特有种,原始文献发表于1935年,模式标本采自奉天省大房身,即今辽宁省大房身。该种自1935年发表以来,国内只有4个文献对其记载;除1个文献有标本依据外,其他3个文献中,2个明确指出未见标本,1... 松叶沙参(Adenophora pinifolia Kitag.)是中国特有种,原始文献发表于1935年,模式标本采自奉天省大房身,即今辽宁省大房身。该种自1935年发表以来,国内只有4个文献对其记载;除1个文献有标本依据外,其他3个文献中,2个明确指出未见标本,1个没有提及标本。笔者经过近6年调查(2013-2018年),在大连野外观察并采集一手资料,结合原始文献、老地名文献并核对模式标本,确认模式标本产地位于今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的大房身一带,并对松叶沙参的叶、果实、种子、花期、果期进行了补充描述,纠正了原始文献及国内相关文献中对该种茎的形态、花的着生方式及花柱与花冠的关系等方面的几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叶沙参 中国特有种 模式产地 形态补记 辽宁大房身 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河市畜禽产地检疫模式简介
7
作者 刘兴元 孙拥兵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1年第8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辽宁 庄河市 畜禽 产地检疫模式 服务式 经营式 监督管理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蕨类植物模式标本种的整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钱长江 杜勇 +4 位作者 张红艳 韩宝银 张广萍 陈志萍 姜金仲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3-68,共6页
经查阅文献,搜集并整理得到模式标本采自贵州的蕨类植物19科、46属、126种。模式产地涉及除六盘水地区外的贵州各地区,黔南地区51种>安顺地区18种>贵阳地区17种>黔西南地区7种、铜仁地区7种、遵义地区7种>毕节地区4种>... 经查阅文献,搜集并整理得到模式标本采自贵州的蕨类植物19科、46属、126种。模式产地涉及除六盘水地区外的贵州各地区,黔南地区51种>安顺地区18种>贵阳地区17种>黔西南地区7种、铜仁地区7种、遵义地区7种>毕节地区4种>黔东南地区1种,产地不祥的14种。种数较多的科依次是鳞毛蕨科40种>金星蕨科16种>蹄盖蕨科15种>水龙骨科10种。种数较多的属是耳蕨属11种,其次是贯众属10种。生长环境具有多样性,生长种数较多的生境依次是林下生长种类94种>石上或石隙生长种类62种>溪沟边生长种类41种>阴湿环境生长种类30种>河谷或峡谷生长种类2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模式标本 模式产地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兽类新记录——锡金小鼠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城鑫 杨思雨 +4 位作者 张宗云 王旭明 王琼 刘少英 陈顺德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9-600,共2页
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小鼠属Mus Clerck,1757全世界有41种(Wilson et al.,2018),中国记录5种。锡金小鼠M.pahari,Thomas,1916模式产地为印度锡金,国外分布于不丹、柬埔寨、印度、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国内分布于四川、西藏、广... 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小鼠属Mus Clerck,1757全世界有41种(Wilson et al.,2018),中国记录5种。锡金小鼠M.pahari,Thomas,1916模式产地为印度锡金,国外分布于不丹、柬埔寨、印度、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国内分布于四川、西藏、广西、云南和贵州(Allen,1927;王酉之,1987;魏辅文,2022)。2022年7月,采用铗夜法于重庆市江津区(104°50′17″E,27°54′14″N,海拔1392 m)采集到3号小鼠属标本(标本号:SAF220160、SAF220161、SAF220177),标本保存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江津区 模式产地 SAF 小鼠属 柬埔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掌突蟾属新纪录——侗掌突蟾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宇阳 蒋瑛 +3 位作者 王绍能 车静 伍春莲 吴云鹤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6-460,共5页
2016年4月4日,在广西桂林市猫儿山安堂平(25°54'42.21″N,110°27'54.93″E)采集并测量掌突蟾属(Leptobrachella)4只标本(1♀:KIZ 027219;3:KIZ 045761,KIZ 045711,KIZ 027220),标本浸泡于75%乙醇溶液中保存于中国科... 2016年4月4日,在广西桂林市猫儿山安堂平(25°54'42.21″N,110°27'54.93″E)采集并测量掌突蟾属(Leptobrachella)4只标本(1♀:KIZ 027219;3:KIZ 045761,KIZ 045711,KIZ 027220),标本浸泡于75%乙醇溶液中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物馆。该蛙体型中等(雄性体长26.92~30.60 mm,雌性体长39.16 mm,表1),趾间微蹼,有侧缘膜,腹部白色,两侧有棕色雾状斑点,背部有细小的白色颗粒,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前达眼中部,具肩腺、股腺和腹侧腺,无犁骨齿,吻端和眼间有相互垂直的白色条纹,符合侗掌突蟾(Leptobrachella dong)的鉴定特征[1],且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所采集标本与模式产地标本聚成单支系,支持率为0.96/89(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产地 掌突 犁骨齿 吻端 中国科学院 缘膜 鉴定特征 猫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伏牛山发现棘腹蛙
11
作者 王晶晶 朱艳军 +5 位作者 谭帅 马小清 毕红艳 侯银梦 陈卓 陈晓虹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9-720,共2页
2023年10月—2024年5月,在河南省伏牛山南坡西峡县开展重点野生陆栖脊椎动物资源现状、分布格局调查期间,采到7号蛙类样本,经过形态学比较(图1)和线粒体cyt b、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以及遗传距离分析(图2),鉴定为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 2023年10月—2024年5月,在河南省伏牛山南坡西峡县开展重点野生陆栖脊椎动物资源现状、分布格局调查期间,采到7号蛙类样本,经过形态学比较(图1)和线粒体cyt b、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以及遗传距离分析(图2),鉴定为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e棘腹蛙Quasipaa boulengeri。棘腹蛙模式产地为湖北宜昌,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江西、湖北、山西、湖南、广西等地(费梁等,2012;袁智勇等,2022)。由于生存环境恶化及过度捕捞等,被列为易危(VU)(江建平等,2021)。此次发现为河南省新记录,标本现保存于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系统进化与资源保护研究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师范大学 棘腹蛙 过度捕捞 环境恶化 系统进化 模式产地 陆栖脊椎动物 伏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特有种子植物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董洪进 周亚东 王青锋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5-714,共10页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统计,确认湖北特有种子植物共计129种,无特有属分布。129种植物隶属于45科92属,其中含4种以上的科共有10个,含特有种最多的科为蔷薇科,共有7属15种。特有种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藤本植物最少。按地理分区,可将12...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统计,确认湖北特有种子植物共计129种,无特有属分布。129种植物隶属于45科92属,其中含4种以上的科共有10个,含特有种最多的科为蔷薇科,共有7属15种。特有种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藤本植物最少。按地理分区,可将129种植物归入5个区,其中包含种类最多的为大巴山区(仅神农架地区至少就有17种),大别山区和幕府山区的特有种极少。基于湖北与湿地、森林植被有关的自然保护区和特有植物的模式产地进行作图,结果显示,保护区的分布范围和密度与特有植物的分布基本重合,说明绝大部分特有种在保护区内都能得到有效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有 分布 模式产地 保护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地区天牛的研究概况及相关地名拼写总结
13
作者 林美英 葛斯琴 +1 位作者 华立中 杨星科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62,共11页
本文初步总结了文献记录的南岭地区天牛,计有188属392种,其中70种的模式标本采自南岭地区,隶属于4亚科50属,并提供了模式标本产自南岭地区的天牛名单,包括各种模式标本产地和模式标本存放地信息。因为粤语的发音跟标准普通话相差较大,... 本文初步总结了文献记录的南岭地区天牛,计有188属392种,其中70种的模式标本采自南岭地区,隶属于4亚科50属,并提供了模式标本产自南岭地区的天牛名单,包括各种模式标本产地和模式标本存放地信息。因为粤语的发音跟标准普通话相差较大,为了方便同行检索历史文献,本文总结了天牛科里涉及到的南岭地区范围内的地名拼写,共涉及四省16县和两座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牛科 模式产地 南岭地区 粤语地名拼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发现黄家岭脊蛇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汝怡 刘志发 +4 位作者 黄松 吴铙彤 晁丽芳 潘虎君 张亮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7-687,共1页
2021年9月5日,于广东韶关乐昌市梅花镇茅坪村(113°1'47.993"E,24°59'24.290"N)发现1号亚成体蛇类标本。经形态鉴定,确定为闪皮蛇科Xenodermidae脊蛇属Achalinus黄家岭脊蛇A. huangjietangi Huang, Peng, Hu... 2021年9月5日,于广东韶关乐昌市梅花镇茅坪村(113°1'47.993"E,24°59'24.290"N)发现1号亚成体蛇类标本。经形态鉴定,确定为闪皮蛇科Xenodermidae脊蛇属Achalinus黄家岭脊蛇A. huangjietangi Huang, Peng, Huang, 2021,标本保存于黄山诺尔生物多样性研究所(馆藏号:HNB2023001)(图1)。黄家岭脊蛇为Huang等(2021)依据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黄家岭村和黄山区浮溪村标本描述的蛇类新物种。该蛇目前在我国已知分布于模式产地安徽省黄山市和浙江省杭州市。故此次采集和拍到的黄家岭脊蛇是广东省首次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黄山市 模式产地 梅花镇 茅坪村 形态鉴定 黄山区 首次记录 祁门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棱皮树蛙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伟才 《广西林业》 2018年第5期34-34,共1页
广西棱皮树蛙(学名:The lodermakwangsiensis),是棱皮树蛙属物种,是刘承钊等于1960年在广西大瑶山开展两栖动物资源调查中首次发现,并于1962年命名发表的。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有关广西棱皮树蛙的分布、数量和生态习性一直是个谜。直到... 广西棱皮树蛙(学名:The lodermakwangsiensis),是棱皮树蛙属物种,是刘承钊等于1960年在广西大瑶山开展两栖动物资源调查中首次发现,并于1962年命名发表的。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有关广西棱皮树蛙的分布、数量和生态习性一直是个谜。直到近十年才陆陆续续的出现有关该物种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棱皮树蛙 模式产地 边缘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嘴竹叶蛙
16
作者 陈伟才 《广西林业》 2018年第3期33-33,共1页
鸭嘴竹叶蛙(Odorrananasuta),蛙科臭蛙属,是费梁等2001年发表的蛙类新种,模式产地位于海南省琼中县五指山.鸭嘴竹叶蛙为中国特有种,除海南有分布外,广西也有该物种的主要分布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鸭嘴竹叶蛙列为易危级别. 形态... 鸭嘴竹叶蛙(Odorrananasuta),蛙科臭蛙属,是费梁等2001年发表的蛙类新种,模式产地位于海南省琼中县五指山.鸭嘴竹叶蛙为中国特有种,除海南有分布外,广西也有该物种的主要分布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鸭嘴竹叶蛙列为易危级别. 形态特征 鸭嘴竹叶蛙雄性体长55-65毫米,雌性体长70-80毫米.背面颜色多为暗褐色、绿色或褐绿色;头侧,颞部为红棕色;唇缘至颌腺,腹侧和股后部均为浅棕黄色,密布褐色细斑;四肢分布褐黑色横纹3-5条;腹面呈浅黄色,咽胸部有褐色斑或与腹面颜色相似.头部窄长而扁平,头长大于头宽;吻长远大于眼径,呈盾状,前端宽而钝圆,且明显突出于下唇;吻棱清晰可见,两眼间可见松果体白色.雄性的鼓膜略大于雌性的鼓膜;犁骨齿呈两短列.体和四肢背面皮肤光滑;上唇缘有一白色乳突,从吻端至鼓膜后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蛙 模式产地 种群数量 繁殖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拟髭蟾
17
作者 陈伟才 《广西林业》 2018年第2期26-26,共1页
广西拟髭蟾(学名:Leptobrachiumguangxiense),属拟髭蟾亚科、拟髭蟾属物种,是费梁等于2009年发表的蛙类新种. 形态特征 广西拟髭蟾体型平扁,雄蟾体长54毫米~58毫米,雌蟾体长63毫米~65毫米.头大而宽扁,吻端圆,瞳孔纵向.鼓膜清晰,呈... 广西拟髭蟾(学名:Leptobrachiumguangxiense),属拟髭蟾亚科、拟髭蟾属物种,是费梁等于2009年发表的蛙类新种. 形态特征 广西拟髭蟾体型平扁,雄蟾体长54毫米~58毫米,雌蟾体长63毫米~65毫米.头大而宽扁,吻端圆,瞳孔纵向.鼓膜清晰,呈横椭圆形.上颌齿发达,无犁骨齿.体背面有网状肤棱,四肢背面有长肤棱.颞部、咽喉和胸腹以及股部腹面满布扁平疣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产地 繁殖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鼎湖山野生观赏植物欣赏
18
作者 徐晔春 《花卉》 2021年第3期50-54,共5页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全区1155公顷(17325亩)的面积内生长着约占华南地区植物种类四分之一的高等植物,其中,桫椤、紫荆木、土沉香等国家保护植物达22种,鼎湖冬青、鼎湖钓樟等华南特有种和模式产地种更是多...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全区1155公顷(17325亩)的面积内生长着约占华南地区植物种类四分之一的高等植物,其中,桫椤、紫荆木、土沉香等国家保护植物达22种,鼎湖冬青、鼎湖钓樟等华南特有种和模式产地种更是多达30种。保护区内有近400年记录历史的地带性原始森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其他多种森林类型保存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产地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野生观赏植物 国家保护植物 桫椤 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 紫荆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科植物新种——卧龙无柱兰发现浅记
19
作者 何晓安 《花卉》 2022年第23期50-51,共2页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在四川盆地西缘向青藏高原急剧过渡的邛崃山脉腹地,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兰科植物巴郎山杓兰、卧龙玉凤花、卧龙斑叶兰、卧龙无柱兰的模式标本产地就集中分布...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在四川盆地西缘向青藏高原急剧过渡的邛崃山脉腹地,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兰科植物巴郎山杓兰、卧龙玉凤花、卧龙斑叶兰、卧龙无柱兰的模式标本产地就集中分布在保护区海拔2500-3500米的寒温性针叶林生境带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热点 模式标本产地 兰科植物 斑叶兰 大熊猫 巴郎山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