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型采样和领域对抗神经网络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晗 毛阗 +3 位作者 韦荣阳 张建中 黄立荣 杨健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24-1030,共7页
为了适应不同产品的不同加工要求,轴承需要工作于不同的工况下,但是工况的变化会造成数据分布差异,从而导致轴承故障诊断模型的性能下降,同时目前也缺少针对无标签情况下实现故障类别均衡采样的方法,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采样(MBS)... 为了适应不同产品的不同加工要求,轴承需要工作于不同的工况下,但是工况的变化会造成数据分布差异,从而导致轴承故障诊断模型的性能下降,同时目前也缺少针对无标签情况下实现故障类别均衡采样的方法,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采样(MBS)和领域对抗神经网络(DANN)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使用基于模型采样(MBS)的方法,将预训练模型输出的类别概率分布作为采样依据,克服了在无标签目标工况下实现类别均衡采样的困难;然后,结合领域对抗神经网络(DANN),设计了将特征从目标工况迁移到源工况的网络结构;最后,在故障模拟实验数据上,建立了高精度的变工况轴承故障诊断模型,并将采用该方法所获结果与采用多种对照方法所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以验证该方法在变工况轴承故障诊断上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实验中,采用基于MBS-DANN的方法可达到98.41%的平均诊断准确率,相比随机采样法提高超过10%;这说明无标签样本类别均衡采样具有重要意义,也可验证基于MBS-DANN的方法在变工况轴承故障诊断上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厚辊轴承 无标签采样 类别均衡采样 特征迁移学习 模型采样 领域对抗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双向聚类重采样和随机森林构建DLBCL早期复发预测模型
2
作者 王俊霞 张岩波 +9 位作者 余红梅 曹红艳 周洁 乔宇 张高源 于凯 王雪嫚 郭玉娇 赵志强 罗艳虹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1,17,共6页
目的应用一种可以同时解决少数类和多数类类间和类内不平衡问题的类别不平衡处理方法,并将其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器结合实现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早期复发的预测,为DLBLC患者的... 目的应用一种可以同时解决少数类和多数类类间和类内不平衡问题的类别不平衡处理方法,并将其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器结合实现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早期复发的预测,为DLBLC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使用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模型双向聚类重采样的类别不平衡处理方法(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GMM)处理数据,并与随机过采样(random over sampling,ROS)、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Borderline-1 SMOTE、Borderline-2 SMOTE、GMM上采样、GMM下采样、SMOTE+RUS、SMOTE+GMM和GMM+RUS进行比较,然后以RF作为分类器验证10种类别不平衡方法的性能,之后为验证RF的性能,在处理后的数据集上使用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decision tree,DT)作为对照,最后从区分度和校准度两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在本文所有模型中,采用GMM-GMM的RF模型取得了相对最优的分类性能(accuracy=0.79,AUC=0.87,sensitivity=0.71,specificity=0.87,G-means=0.79,MSE=0.21)。结论GMM-GMM优于其他传统的重采样方法,结合RF用于DLBCL患者早期复发的预测取得了相对较好的分类结果,可以很好地实现对DLBCL患者早期复发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别不平衡 高斯混合模型聚类重采样 随机森林 复发预测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先采样模型的离线强化学习 被引量:4
3
作者 顾扬 程玉虎 王雪松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离线强化学习通过减小分布偏移实现了习得策略向行为策略的逼近,但离线经验缓存的数据分布往往会直接影响习得策略的质量.通过优化采样模型来改善强化学习智能体的训练效果,提出两种离线优先采样模型:基于时序差分误差的采样模型和基于... 离线强化学习通过减小分布偏移实现了习得策略向行为策略的逼近,但离线经验缓存的数据分布往往会直接影响习得策略的质量.通过优化采样模型来改善强化学习智能体的训练效果,提出两种离线优先采样模型:基于时序差分误差的采样模型和基于鞅的采样模型.基于时序差分误差的采样模型可以使智能体更多地学习值估计不准确的经验数据,通过估计更准确的值函数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分布外状态.基于鞅的采样模型可以使智能体更多地学习对策略优化有利的正样本,减少负样本对值函数迭代的影响.进一步,将所提离线优先采样模型分别与批约束深度Q学习(Batch-constrained deep Q-learning,BCQ)相结合,提出基于时序差分误差的优先BCQ和基于鞅的优先BCQ.D4RL和Torc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离线优先采样模型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利于值函数估计或策略优化的经验数据,获得更高的回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线强化学习 优先采样模型 时序差分误差 批约束深度Q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EC 61850标准的采样值传输模型构建及映射实现 被引量:71
4
作者 殷志良 刘万顺 +2 位作者 杨奇逊 秦应力 林达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38-42,共5页
采样测量值的数字化传输是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过程层与间隔层串行通信的重要部分。分析了 IEC 61850标准定义的采样值传输抽象模型,基于 IEC 61850-9-1定义的合并单元,以变压器差动保护所需采样值为研究对象,对采样值传输模型进行具... 采样测量值的数字化传输是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过程层与间隔层串行通信的重要部分。分析了 IEC 61850标准定义的采样值传输抽象模型,基于 IEC 61850-9-1定义的合并单元,以变压器差动保护所需采样值为研究对象,对采样值传输模型进行具体合理构建,并实现此模型在通信堆栈的映射,揭示了标准中抽象模型与具体映射之间的内在统一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值传输模型 IEC 61850 合并单元 逻辑节点零 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密采样点模型的快速隐式曲面重建 被引量:6
5
作者 苗兰芳 周廷方 彭群生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4-91,共8页
算法以稠密采样点模型表面局部区域内的双边滤波函数值为依据,模型表面附近任意一点的函数值通过与该点最近的模型表面的K个采样点数据直接计算得到。与已有的隐式曲面重建方法相比,该方法既不用曲面内部或外部的支撑点,也不用求解线性... 算法以稠密采样点模型表面局部区域内的双边滤波函数值为依据,模型表面附近任意一点的函数值通过与该点最近的模型表面的K个采样点数据直接计算得到。与已有的隐式曲面重建方法相比,该方法既不用曲面内部或外部的支撑点,也不用求解线性和非线性方程,其重建速度快。此外,由于采用双边滤波函数作为其重建的隐式曲面的函数值,因此还能对带有噪声的采样点模型进行特征保持的表面重建。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稠密采样点模型,该方法可以快速重建出逼近程度高,效果好的曲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隐式曲面重建 双边滤波函数 采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采样数据模型的高压直流输电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秀 陈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11,136,共6页
运用采样-数据建模方法建立了12脉动换流器HVDC的小信号线性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换流器开关电路的动态特性,适用于高频动态特性分析。利用该模型分析了HVDC控制系统与HVDC两侧交流系统对HVDC动态特性的影响,特别是高频动态特性的影响,分... 运用采样-数据建模方法建立了12脉动换流器HVDC的小信号线性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换流器开关电路的动态特性,适用于高频动态特性分析。利用该模型分析了HVDC控制系统与HVDC两侧交流系统对HVDC动态特性的影响,特别是高频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逆变站交流系统的SCR对HVDC的动态特性有较大的影响,当逆变侧交流系统的SCR过低时,系统可能出现低频不稳定;整流站控制增益过大时对系统的高频特性有不利的影响;当逆变站采用定γ角控制时,系统的高频低频稳定性都较差;证明了传统的准稳态模型不适用于HVDC的高频动态特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动态特性分析 电力系统 采样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采样数据模型的DC-DC变换器中分岔现象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新生 王琪 徐殿国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4566-4569,共4页
DC-DC变换器中存在着丰富的非线性现象,分岔的出现是DC-DC变换器失稳的表现。为研究DC-DC变换器中的分岔现象,采用采样数据法建立DC-DC变换器的精确数学模型,给出对分岔现象进行仿真分析的公式,以Buck变换器为例,通过仿真和实验观察不... DC-DC变换器中存在着丰富的非线性现象,分岔的出现是DC-DC变换器失稳的表现。为研究DC-DC变换器中的分岔现象,采用采样数据法建立DC-DC变换器的精确数学模型,给出对分岔现象进行仿真分析的公式,以Buck变换器为例,通过仿真和实验观察不同参数下分岔现象的出现,从而得出电路参数变化对DC-DC变换器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岔 DC-DC变换器 采样数据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EC61850标准下通用变电站事件模型与采样值传输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贺振华 胡少强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3,共4页
通用变电站事件模型(GSSE)和采样值传输模型(SAV)是IEC61850标准中定义完整描述变电站信息模型和信息交换服务的重要模型。我们已经有文献分析过GSSE中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OOSE)和通用变电站状态事件(GSE),但在比较GSE与SAV的共... 通用变电站事件模型(GSSE)和采样值传输模型(SAV)是IEC61850标准中定义完整描述变电站信息模型和信息交换服务的重要模型。我们已经有文献分析过GSSE中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OOSE)和通用变电站状态事件(GSE),但在比较GSE与SAV的共同点与异同点方面却鲜有涉及。本文从报文信息的传输、信息传输服务的抽象模型和模型映射方式3个方面,对GSSE和SAV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GSE模型在信息传输内容的广泛性、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两种模型在信息传输的实时性、模型映射方式等方面其实都有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C61850 通用变电站事件 采样值传输模型 GOOSE GSSE 信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采样—数据模型方法的可控串联补偿系统对次同步振荡抑制作用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刘晓冬 杨煜 陈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TCSC的采样 数据模型 ,可方便地分析较大规模电力系统在不同TCSC控制策略下的动态特性。该模型考虑了晶闸管开关的非线性和时变因素 ,在汽轮发电机组轴系频率范围内足够精确。通过分析IEEE次同步振荡用的第一基准模型和伊敏 大庆 5... 采用TCSC的采样 数据模型 ,可方便地分析较大规模电力系统在不同TCSC控制策略下的动态特性。该模型考虑了晶闸管开关的非线性和时变因素 ,在汽轮发电机组轴系频率范围内足够精确。通过分析IEEE次同步振荡用的第一基准模型和伊敏 大庆 5 0 0kV带可控串联补偿的输电系统 ,用定量计算从理论上说明了只有当晶闸管导通角在一定范围内或大于一定的数值时 ,才能有效地抑制次同步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可控串联补偿系统 次同步振荡 采样-数据模型 交流输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闸管等周期采样模型
10
作者 胡子卿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98-102,共5页
本文论述了晶闸管直流控制系统本质上是一个确定型的采样控制系统:论述了晶闸管等周期采作模型的特征及其应用范围.通过一个电流闭环控制系统的分析,得出了当装置的最大整流电压Udm满足时,即可实现一拍响应的结论,并进行了实检... 本文论述了晶闸管直流控制系统本质上是一个确定型的采样控制系统:论述了晶闸管等周期采作模型的特征及其应用范围.通过一个电流闭环控制系统的分析,得出了当装置的最大整流电压Udm满足时,即可实现一拍响应的结论,并进行了实检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闸管 等周期采样模型 采样 一拍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阶数为2的机械非线性采样数据模型
11
作者 徐明灿 曾诚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60-1364,共5页
针对相对阶数为2的非线性多变量质量-弹簧-阻尼机械振动系统,导出了近似的采样模型和离散性质.采用比Euler模型更复杂的离散采样方式,分析了该近似采样模型的局部截断误差和全局截断误差.特别地,通过研究导出近似离散时间控制模型的采... 针对相对阶数为2的非线性多变量质量-弹簧-阻尼机械振动系统,导出了近似的采样模型和离散性质.采用比Euler模型更复杂的离散采样方式,分析了该近似采样模型的局部截断误差和全局截断误差.特别地,通过研究导出近似离散时间控制模型的采样零动态,给出了相应的渐近特性,还分析设计了离散采样控制器.将线性质量-弹簧-阻尼机械模型情形推广到了非线性系统,在非线性系统辨识方面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数据模型 质量-弹簧-阻尼 零动态 非线性系统 系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OH的n阶积分器采样数据模型(英文)
12
作者 李修云 曾诚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06-112,共7页
针对一阶保持器(first-order hold,FOH)条件,分析了n阶积分器的离散采样模型,导出了相应的FOH离散脉冲函数和离散时间模型的标准形描述。在此基础上,探寻了离散时间零点的渐近性质,以及离散标准形模型的采样零点条件。特别地,当采样周期... 针对一阶保持器(first-order hold,FOH)条件,分析了n阶积分器的离散采样模型,导出了相应的FOH离散脉冲函数和离散时间模型的标准形描述。在此基础上,探寻了离散时间零点的渐近性质,以及离散标准形模型的采样零点条件。特别地,当采样周期T→0时,研究并且描述了线性n阶积分器的离散系统零点的稳定特性和稳定准则。所给出的定理是对相关结果的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数据模型 离散系统零点 n阶积分器 一阶保持器 标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过采样系统点目标采样模型与检出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天远 周峰 +1 位作者 王怀义 童锡良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24-1430,共7页
传统的采样系统对点目标的能量收集能力差,图像信噪比低,像斑面积小。为了克服传统采样的缺点,在对弱点目标进行探测时可以采用双向过采样技术。建立了点目标采样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双向过采样系统对点目标的检测性能。通过点目标采... 传统的采样系统对点目标的能量收集能力差,图像信噪比低,像斑面积小。为了克服传统采样的缺点,在对弱点目标进行探测时可以采用双向过采样技术。建立了点目标采样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双向过采样系统对点目标的检测性能。通过点目标采样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到了双向过采样系统点目标像斑分布均匀、灰度梯度小、有一定的面积的特点。从而设计出针对双向过采样系统的点目标检出方法。采样模型得到的像斑能量分布表明,双向过采样系统对点目标的能量收集能力强,点目标像斑面积大,信噪比稳定,采样系统对点目标的空间相对位置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仿真分析表明,目标检出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点目标图像的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过采样 点目标采样模型 点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域采样数据模型的DC/DC变换器等效电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童安平 杭丽君 +1 位作者 李国杰 马肖男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51,共7页
提出了一种针对数字控制变换器的大信号模型精确建模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在不同调制方式下变换器的采样数据模型,提出了基于离散域采样数据模型的等效电路推导方法;同时,给出了等效性判别准则,该准则可用于判别所建立模型的精确性。以采... 提出了一种针对数字控制变换器的大信号模型精确建模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在不同调制方式下变换器的采样数据模型,提出了基于离散域采样数据模型的等效电路推导方法;同时,给出了等效性判别准则,该准则可用于判别所建立模型的精确性。以采用不同调制方式的同步Boost变换器作为研究算例,通过分析所得采样等效电路模型,成功解释了不同调制方式下变换器稳定性不同的根源,所得理论分析结果和仿真结果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数据模型 等效电路 同步Boost变换器 调制方式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两阶段采样突变目标跟踪算法 被引量:15
15
作者 江晓莲 李翠华 李雄宗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8-1107,共10页
针对运动突变目标视觉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显著性的两阶段采样跟踪算法.首先,将视觉显著性信息引入到Wang-Landau蒙特卡罗(Wang-Landau Monte Carlo,WLMC)跟踪算法中,设计了结合显著性先验的接受函数,利用子区域的显著性值来引导... 针对运动突变目标视觉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显著性的两阶段采样跟踪算法.首先,将视觉显著性信息引入到Wang-Landau蒙特卡罗(Wang-Landau Monte Carlo,WLMC)跟踪算法中,设计了结合显著性先验的接受函数,利用子区域的显著性值来引导马尔可夫链的构造,通过增大目标出现区粒子的接受概率,提高采样效率;其次,针对运动序列中平滑与突变运动共存的特点,建立两阶段采样模型.其中第一阶段对目标当前运动类型进行判定,第二阶段则根据判定结果采用相应算法.突变运动采用基于视觉显著性的WLMC算法,平滑运动采用双链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arko chain Monte Carlo,MCMC)算法,以此完成目标跟踪,提高算法的鲁棒性.该算法既避免了目标在平滑运动时全局采样导致精度下降的缺点,又能在目标发生运动突变时有效捕获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有效处理运动突变目标的跟踪问题,在典型图像序列上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突变运动 视觉显著性 Wang-Landau蒙特卡罗采样 两阶段采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管理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郑立华 李民赞 +3 位作者 冀荣华 叶海建 吴才聪 张俊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3-17,共5页
基于GIS开发了土壤水分和土壤电导率的简单专题图及精细专题图模块。简单专题图为运行于农田PDA的嵌入式GIS系统提供采样异常点检查验证;精细专题图为运行于上位机的农田信息处理系统提供信息可视化管理。简单专题图调用GIS组件方法获... 基于GIS开发了土壤水分和土壤电导率的简单专题图及精细专题图模块。简单专题图为运行于农田PDA的嵌入式GIS系统提供采样异常点检查验证;精细专题图为运行于上位机的农田信息处理系统提供信息可视化管理。简单专题图调用GIS组件方法获得并据此建立了采样管理模型;精细专题图中,土壤水分采用克里金插值算法预测的均方根百分比误差(RMSPE)为5.489%;土壤电导率插值模型采用泛克里金算法预测的RMSPE为18.451%。基于精细农田信息专题图,根据特定作物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的专家推荐值建立了土壤水分管理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的一次灌溉决策显示,土壤含水率方差从灌溉前的1.9168调整到了灌溉后的0.8906。试验表明,采样管理模型能够指导田间采样,农田水分管理模型能够指导农田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土壤水分 灌溉 插值算法 专题图 采样管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tFlow的特征感知自适应的流采样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晨光 刘伟辉 燕丽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24期104-108,186,共6页
采样是网络异常检测中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而网络流的持续时间、数据包的大小、异常流量出现的频率等都在不断变化,给准确的采样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为此,提出了特征感知的自适应采样技术,在流量特征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自动调整采样... 采样是网络异常检测中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而网络流的持续时间、数据包的大小、异常流量出现的频率等都在不断变化,给准确的采样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为此,提出了特征感知的自适应采样技术,在流量特征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自动调整采样率,并将它和随机采样技术、选择采样技术进行比较,研究了这些采样技术在网络行为分析系统中保留网络特征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在保留网络特征和异常检测质量评估中,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检测 采样技术 特征感知 NetFlow协议 采样模型 采样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电子式互感器接口的合并单元通信模型设计 被引量:10
18
作者 高乐 周有庆 欧阳帆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114,共4页
合并单元是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与变电站间隔层设备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了IEC61850信息模型内涵的基础上,从分析合并单元的功能入手,构建了合并单元的信息模型。信息模型采用结构化的描述方法将服务器分为逻辑设备、逻辑节点... 合并单元是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与变电站间隔层设备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了IEC61850信息模型内涵的基础上,从分析合并单元的功能入手,构建了合并单元的信息模型。信息模型采用结构化的描述方法将服务器分为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数据属性4个层次。研究了基于发布/订户传输机制的采样值传输模型的实现方法,提出发布/订户通信机制是一个或多个数据源向多个接收者(订户)发送数据的最佳选择。分析了为互操作提供基础性支持的目录和数据定义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C61850 IEC61850—9—2 合并单元 采样值传输模型 发布/订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变量系统连续模型与其离散模型间的一些转换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宁寿 寿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7-18,共12页
利用状态空间法探讨了以矩阵多项式分式形式给出的多变量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阵与其离散化所得脉冲传递函数阵之间的转换关系。首先,对多变量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都给出了用与传递函数阵参数有直接关系的参数阵表达的状态空间模型,并... 利用状态空间法探讨了以矩阵多项式分式形式给出的多变量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阵与其离散化所得脉冲传递函数阵之间的转换关系。首先,对多变量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都给出了用与传递函数阵参数有直接关系的参数阵表达的状态空间模型,并作对角化处理。然后,又导出了直接由多变量连续系统状态模型作离散化的基本公式,进而导出了由传递函数阵参数推求脉冲传递函数阵参数的基本转换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系统分析 采样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平面热成像系统离散采样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崔建平 王吉晖 +2 位作者 金伟其 白廷柱 高稚允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73-1978,2007,共7页
在充分研究焦平面热成像系统欠采样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ANN法和基于信息理论的光电成像系统欠采样混频评价方法,把欠采样混频看作是系统的噪声,并和其他系统噪声一起加到MRTD模型中,给出了包含欠采样噪声的MRTD模型。对比含欠采样噪声的... 在充分研究焦平面热成像系统欠采样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ANN法和基于信息理论的光电成像系统欠采样混频评价方法,把欠采样混频看作是系统的噪声,并和其他系统噪声一起加到MRTD模型中,给出了包含欠采样噪声的MRTD模型。对比含欠采样噪声的MRTD模型仿真数据与文献中实测MRTD数据,该模型对MRTD仿真结果与测量数据走势基本一致,能够用于评价欠采样混频对热成像系统性能的影响,但模型的精确性还需要进一步修正。下一步将通过测量各种型号焦平面热像仪的MRTD,对含欠采样混频的MRTD模型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平面热成像系统 采样修正MRTD模型 采样噪声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