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异常识别模型簇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邓乙丁 李艳玲 +1 位作者 徐颖 陈天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0-238,共9页
监测数据异常识别是大坝运行安全在线监测的前提和基础。单一识别方法难以实现高效准确识别,而RREW模型对规律不佳与单台阶数据序列容易漏判且计算效率低。为此,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一维VGG数据异常识别模型,建立了由统计回归、稳... 监测数据异常识别是大坝运行安全在线监测的前提和基础。单一识别方法难以实现高效准确识别,而RREW模型对规律不佳与单台阶数据序列容易漏判且计算效率低。为此,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一维VGG数据异常识别模型,建立了由统计回归、稳健回归、一维VGG识别模型等模型库和Pauta准则、MZ准则等判别准则库共同构成的大坝安全数据异常识别模型簇,并构建了不同数据类型与异常识别模型及预警准则的匹配机制。工程校验表明:一维VGG模型对不同序列长度、不同台阶占比的数据序列均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能有效弥补传统回归模型和稳健回归模型的不足,由前述3种模型及两种准则共同构建的异常识别模型簇可实现海量数据异常的在线精准、快速识别,为大坝安全在线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安全监测 数据异常识别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模型簇 自匹配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谱对齐的三维模型簇一致性对应关系计算
2
作者 吴衍 杨军 张思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2,共9页
为了解决非刚性三维模型簇对应关系计算准确率低、一致性差,且难以实现双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优化谱对齐算法和规范一致潜在基的非刚性三维模型簇对应关系计算新方法。首先,利用函数映射的伴随算子实现模型间谱域信息的对齐,计算模... 为了解决非刚性三维模型簇对应关系计算准确率低、一致性差,且难以实现双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优化谱对齐算法和规范一致潜在基的非刚性三维模型簇对应关系计算新方法。首先,利用函数映射的伴随算子实现模型间谱域信息的对齐,计算模型簇中每个模型对的函数映射矩阵,解决函数映射与逐点映射方向不一致的问题;其次,使用改进的模型映射集合算法为每个模型对的函数映射矩阵赋予相应权重,降低初始化参数的噪声对模型簇对应关系计算结果的影响;最后,在模型簇的对应关系计算过程中加入极限模型的规范一致潜在基,极限模型可以看成模型簇中所有模型的类型结构,是一个具有几何可变性的中间模型,提高算法的一致性和双射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算法相比,本算法在FAUST、SCAPE、TOSCA和SHERC’16 Topology数据集上构建的对应关系测地误差最小,能够减少初始化参数的噪声,解决模型自身对称性影响对应关系计算的问题,更加精确地构建出具有一致性和双射性的非刚性三维模型簇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应关系 非刚性三维模型簇 优化谱对齐 规范一致潜在基 函数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H模型簇的路径行程时间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玮峰 段征宇 郭高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6-193,216,共9页
行程时间可靠性是反映道路交通网络可靠性的重要指标.由于交通系统存在不确定性,行程时间的波动具有异方差性,利用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建立的行程时间预测模型,无法对行程时间进行准确的预测.针对行程时间波动的尖峰厚尾、集群性等特点,引... 行程时间可靠性是反映道路交通网络可靠性的重要指标.由于交通系统存在不确定性,行程时间的波动具有异方差性,利用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建立的行程时间预测模型,无法对行程时间进行准确的预测.针对行程时间波动的尖峰厚尾、集群性等特点,引入计量经济学中的ARCH模型簇.通过实证分析,评价行程时间波动的时变性、持续性,描述系统外部信息冲击的分布,分析行程时间波动对外部信息冲击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ARCH模型簇能很好地适应行程时间序列数据的方差变化特点,与交通系统的自身特性相吻合,能够对路径行程时间的可靠性进行有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可靠性 ARCH模型簇 行程时间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监督的三维模型簇对应关系协同计算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军 李金泰 高志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35-1947,共13页
针对近似等距的非刚性变换的三维模型簇对应关系计算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采用无监督的三维模型簇对应关系协同计算的新方法.通过三维点云特征提取模块,获取将位置、细节信息更丰富的低维特征与语义信息更丰富的高维特征相融合后的特征... 针对近似等距的非刚性变换的三维模型簇对应关系计算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采用无监督的三维模型簇对应关系协同计算的新方法.通过三维点云特征提取模块,获取将位置、细节信息更丰富的低维特征与语义信息更丰富的高维特征相融合后的特征.在无监督深度函数映射模块中,将提取到的融合特征转换为谱描述符,计算函数映射矩阵,对该矩阵施加加权正则化约束项,得到最优的函数映射矩阵.在模型簇对应关系协同计算模块中,结合循环一致性约束与函数映射理论,求解最优的目标函数,得到最优的模型簇对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FAUST、SCAPE和TOSCA 3个数据集上所构建的模型簇对应关系测地误差均小于目前主流方法,映射结果更加平滑,对应关系更加准确,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应关系 三维模型簇 无监督学习 深度函数映射 循环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动态循环一致性网络计算三维模型簇对应关系
5
作者 王幸幸 杨军 王克刚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15期76-83,共8页
针对构建非刚性三维模型簇对应关系的问题,提出利用无监督动态模型变形循环一致性网络(UDSDCCN)计算模型簇对应关系的新方法。首先将源模型输入到特征提取网络获得精细化的特征描述符;再将特征提取网络的参数动态地输入到模型变形网络中... 针对构建非刚性三维模型簇对应关系的问题,提出利用无监督动态模型变形循环一致性网络(UDSDCCN)计算模型簇对应关系的新方法。首先将源模型输入到特征提取网络获得精细化的特征描述符;再将特征提取网络的参数动态地输入到模型变形网络中,进而改善模板的质量,对模板进行变形重构得到最终的目标模型;然后在网络训练时加入了循环一致性损失函数,实现模型簇连续映射的一致性;最终通过构建无监督循环一致性函数计算模型间相似性误差,以此评估映射关系结果。分别在FAUST数据集和TOSCA数据集上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设计算法更能获得准确的模型簇一致性对应关系结果,测地误差均明显减小。此外,UDSDCCN网络在不同数据集上适应性大大增强,模型匹配率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三维模型 特征描述符 模型簇对应关系 无监督 动态模型变形 循环一致性约束 测地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RCH模型簇的湖北省温室气体排放分配配额波动性研究
6
作者 赵平飞 杨易 谭瑛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基于湖北省温室气体排放分配配额(HBEA)现货交易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HBEA的收盘价日收益率的平稳性和ARCH效应,建立了GARCH、EGARCH、TGARCH、GARCH-M模型以刻画HBEA的波动特性。研究表明:GARCH模型能较好地拟合HBEA日收益率的波动情... 基于湖北省温室气体排放分配配额(HBEA)现货交易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HBEA的收盘价日收益率的平稳性和ARCH效应,建立了GARCH、EGARCH、TGARCH、GARCH-M模型以刻画HBEA的波动特性。研究表明:GARCH模型能较好地拟合HBEA日收益率的波动情况;HBEA日收益率的波动不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可观察到的预期风险波动和HBEA日收益率之间并无明确的数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温室气体排放分配配额 价格 收益率 波动 GARCH模型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S模糊的纵向飞行模型簇LQG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佳驹 张超 《航空科学技术》 2017年第12期29-33,共5页
为了使飞机飞行时状态变量稳定,以F/A-18模型参数为例,对飞行控制系统纵向飞行模型簇给出了T-S模糊控制与LQG控制相结合的变增益模糊控制方法,研究其状态控制与稳定性问题。首先采用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方法,将非线性微分方程组表示的飞... 为了使飞机飞行时状态变量稳定,以F/A-18模型参数为例,对飞行控制系统纵向飞行模型簇给出了T-S模糊控制与LQG控制相结合的变增益模糊控制方法,研究其状态控制与稳定性问题。首先采用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方法,将非线性微分方程组表示的飞机纵向控制系统进行线性化解耦得到线性化方程组,然后用模糊控制方法对变换后的线性系统进行设计,并对所设计的飞行控制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多变量非线性模型簇控制问题,基于T-S模糊的纵向飞行模型簇LQG控制器设计可以实现状态、输入扰动下系统自动调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飞行模型簇 T-S模糊控制 LQG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对TC21钛合金的成分优化
8
作者 朱智浩 陈志鹏 +3 位作者 宋梦凡 刘田雨 张爽 董闯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6,共10页
运用源自最成熟Ti-6Al-4V合金的双团簇成分式,解析了高损伤容限的双相TC21(Ti-6Al-2Zr-2Sn-2Mo-2Nb-1.5Cr)钛合金成分,指出其成分式由13个α-Ti和4个β-Ti结构单元构成。与Ti-6Al-4V相比,β-Ti结构单元从5减少到4,但是引入了更多的β稳... 运用源自最成熟Ti-6Al-4V合金的双团簇成分式,解析了高损伤容限的双相TC21(Ti-6Al-2Zr-2Sn-2Mo-2Nb-1.5Cr)钛合金成分,指出其成分式由13个α-Ti和4个β-Ti结构单元构成。与Ti-6Al-4V相比,β-Ti结构单元从5减少到4,但是引入了更多的β稳定元素,使得该合金具有更好的强塑性。在此基础上,本工作将TC21的β-Ti团簇式内各β稳定元素原子等比例配比以增加混合熵,大量增加Zr含量以进一步提升β相稳定性,设计了团簇式为α-{[Al-Ti_(12)](AlTi_(2))}_(13)+β-{[(Al-(Ti_(12)Zr_(2))]Sn_(0.75)Mo_(0.75)Nb_(0.75)Cr_(0.75)}_(4)(原子分数)的新合金TC21Z2,相应质量分数为Ti-5.9Al-5.4Zr-2.6Sn-2.1Mo-2.0Nb-1.1Cr。采用真空铜模倾铸工艺进行样品制备,进而研究了合金的铸态组织和拉伸力学性能。研究发现,TC21Z2铸态组织为α+少量细针状α'马氏体+少量β相,其抗拉强度约为1289 MPa,屈服强度约为1181 MPa,伸长率约为1.4%,强度和塑性均高于同样状态下TC21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加连接原子模型 成分式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簇模型的移动通信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9
作者 高嵩巍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11期53-55,62,共4页
针对传统运营商WSNs网络管理过程存在的能量分配不均、易受到外部攻击的现象,文章提出了基于分簇网络的网络安全算法。算法由改进分簇模型和信任评估模型组成,分簇模型改进了传统算法初始参数随机性强的缺点,利用自适应AP聚类算法和粒... 针对传统运营商WSNs网络管理过程存在的能量分配不均、易受到外部攻击的现象,文章提出了基于分簇网络的网络安全算法。算法由改进分簇模型和信任评估模型组成,分簇模型改进了传统算法初始参数随机性强的缺点,利用自适应AP聚类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有效的提升了节点能量的管理效率。信任评估模型通过直接信任度、间接信任度以及能量信任度来有效识别恶意节点,保证网络安全运行。在实验测试中,所提算法在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中的指标均为最优,表明其能够在有效延长网络寿命的同时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自适应AP聚类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网络信任度 网络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簇模型选取的配位数原则——CO/ZnO吸附体系的ab initio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鑫 徐昕 +1 位作者 王南钦 张乾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83-788,共6页
提出并以ZnO为例初步考察了用于金属氧化物的簇模型选取的配位数原则,即尽可能选取边界悬空键总数最少的簇模型,使簇模型“边界效应”尽可能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O在一系列按配位数原则选取的(ZnO)n表面簇模型上的吸附行... 提出并以ZnO为例初步考察了用于金属氧化物的簇模型选取的配位数原则,即尽可能选取边界悬空键总数最少的簇模型,使簇模型“边界效应”尽可能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O在一系列按配位数原则选取的(ZnO)n表面簇模型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配位数原则有效地缩小了簇模型的选取范围;依配位数原则确立的ZnO表面簇模型,能够对CO/ZnO吸附体系给出合理的定性解释.计算还表明,考虑相关效应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配位数 化学吸附 一氧化碳 氧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在Cu/ZnO上吸附的簇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鑫 徐昕 +2 位作者 王南钦 廖孟生 张乾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005-1009,共5页
采用DFT方法和HF方法对CO在Cu/ZnO催化剂上的Zn(Ⅱ)和Cu(Ⅰ)表面位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HF方法给出了较弱的M-CO(M=Zn(Ⅱ),Cu(Ⅰ))表面吸附键描述,但无法正确预测其强弱顺序,MP2方法与DFT方法则给出与... 采用DFT方法和HF方法对CO在Cu/ZnO催化剂上的Zn(Ⅱ)和Cu(Ⅰ)表面位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HF方法给出了较弱的M-CO(M=Zn(Ⅱ),Cu(Ⅰ))表面吸附键描述,但无法正确预测其强弱顺序,MP2方法与DFT方法则给出与实验事实一致的描述.文章还对CO/铜基催化剂吸附体系的IR光谱进行了合理的理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一氧化碳 甲醇 催化剂 吸附 氧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表面化学吸附和反应的量子化学簇模型方法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昕 吕鑫 +1 位作者 王南钦 张乾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8期1045-1054,共10页
综述了本研究小组利用量子化学簇模型方法研究金属氧化物表面化学吸附和反应的工作.提出了选簇的三个原则,即电中性原则、化学配比原则和配位原则.发现在符合前两个原则的基础上,一个具有最饱和配位、或最少悬空键的簇往往是一个用于化... 综述了本研究小组利用量子化学簇模型方法研究金属氧化物表面化学吸附和反应的工作.提出了选簇的三个原则,即电中性原则、化学配比原则和配位原则.发现在符合前两个原则的基础上,一个具有最饱和配位、或最少悬空键的簇往往是一个用于化学吸附研究的好的簇模型.与此同时,探讨了如何恰当地考虑大块固体本底的长程影响,提出了用球电荷模拟簇模型的环境、环境与簇体进行电荷自洽的SPC簇模型方法.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一系列具有催化背景的重要体系,包括H2/ZnO、O/MgO、NO/MgO、N2O/MgO、N2O/Li/MgO、CO/MgO、CO/NiO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方法 氧化物 化学吸附 表面反应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传感器网络的非均匀节能分簇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楚政 翟献军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53-1257,共5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耗不平衡导致系统生存时间缩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非均匀节能分簇(UEEC)模型。UEEC 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和对簇头的动态选择,在靠近 sink 点(基站)的地方形成较小的簇,在远离 sink 点的地方形成...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耗不平衡导致系统生存时间缩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非均匀节能分簇(UEEC)模型。UEEC 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和对簇头的动态选择,在靠近 sink 点(基站)的地方形成较小的簇,在远离 sink 点的地方形成较大的簇,从而使簇头能够对信息收集能耗与信息转发能耗进行平衡。同时,簇头的动态选举又能够把能耗平均分散在各个节点上。仿真结果表明,UEEC 在减少与平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能耗上有较好的性能,从而能够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网络 模型 节能 路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111)附H表面分子簇模型的边缘效应对势能计算的影响
14
作者 刘波 钱兴中 +2 位作者 戴振文 荣垂庆 潘守甫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1-275,共5页
通过计算甲基吸附于金刚石(111)附H表面及金刚石(111)附H表面脱H过程的势能及其它物理参量的变化,讨论了边缘效应对势能计算的影响,给出了这一影响的数量级及进一步修正边缘效应的方法。
关键词 金刚石 吸附 势能 分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红石型TiO_2表面嵌入簇模型的密度泛函研究
15
作者 谭凯 林梦海 +1 位作者 王南钦 张乾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8-1121,共4页
应用金属氧化物簇模型的选取原则和密度泛函方法,对一系列嵌入族模型金红石型(TiO2)n(n=2~15)的表面体系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合理选取的嵌入簇模型可以得到与实验一致的固体表面电子结构,通过描述表面的性质能够给出表面金属吸附... 应用金属氧化物簇模型的选取原则和密度泛函方法,对一系列嵌入族模型金红石型(TiO2)n(n=2~15)的表面体系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合理选取的嵌入簇模型可以得到与实验一致的固体表面电子结构,通过描述表面的性质能够给出表面金属吸附的电子行为的定性解释,进一步证实了该模型的密度泛函研究能够用于固体金属氧化物的簇-表面类比.揭示了选择合理的簇模型是保证族表面类比方法成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模型 密度泛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CO超导体中B位元素替代的簇模型计算研究
16
作者 高德 李洁 +1 位作者 汪浩 高孝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6-22,共7页
由计算电荷分布讨论了元素的氧化态,指出YBCO中不存在Cu ̄(3+),计算得到B位的Ba,Sr等元素有负电荷,直接解释了Ba3d,Ba4d.束缚能XPS测定的“反常”结果。同时指出B位元素与其配位氧原子形成电子库,其... 由计算电荷分布讨论了元素的氧化态,指出YBCO中不存在Cu ̄(3+),计算得到B位的Ba,Sr等元素有负电荷,直接解释了Ba3d,Ba4d.束缚能XPS测定的“反常”结果。同时指出B位元素与其配位氧原子形成电子库,其容量由B位原子上负电荷大小标志,它与O_(2p)空穴相关。还讨论了Y/BCO中一些化学键的性质,它们可能与高温超导电性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CO 超导体 模型 B位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DCT系数的α稳态簇分布模型
17
作者 毛家发 林家骏 戴蒙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2-427,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统计分布模型———α稳态簇模型。根据图像DCT系数的统计特征,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验证了图像DCT系数服从于α稳态簇分布模型。α稳态簇模型具有足够的柔韧性,随着特征指数α改变,其分布形状也会改变。图像纹理细...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统计分布模型———α稳态簇模型。根据图像DCT系数的统计特征,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验证了图像DCT系数服从于α稳态簇分布模型。α稳态簇模型具有足够的柔韧性,随着特征指数α改变,其分布形状也会改变。图像纹理细节细密程度与特征指数α呈反比例关系,对于纹理细节细密的图像,其特征指数α偏小;对于具有平滑区域的图像,其特征指数α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写分析 数字水印 α稳态模型 吻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钼精矿价格波动特性研究:基于GARCH簇模型的实证分析
18
作者 卢才武 黄玉森 +1 位作者 徐家越 阮顺领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1-67,共7页
针对我国优势矿产钼资源存在着"优势不优"的行业现象,以国内钼精矿2003年1月—2019年5月历史月度价格为数据样本,运用GARCH簇模型探讨波动特征背后的动因。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钼精矿市场存在着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特征,在价格... 针对我国优势矿产钼资源存在着"优势不优"的行业现象,以国内钼精矿2003年1月—2019年5月历史月度价格为数据样本,运用GARCH簇模型探讨波动特征背后的动因。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钼精矿市场存在着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特征,在价格波动上具有明显的集簇性,市场上涨跌信息会引起不同的市场冲击,但这些波动冲击并不具有长期效应。结果映射出,"优势不优"现象的客观原因在于,当前我国钼精矿产业链存在着纵向偏短、横向较为集中的特点;主观原因在于,参与主体在进行投资时,存在着投机心理,且缺乏一定的市场信息获取和风险应对能力。结果启示:积极开拓钼矿产业下游市场,助力产业升级改造;构建钼矿产业链公共信息发布平台,降低市场负面冲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精矿 价格 波动特性 GARC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H_2O)^(3+)_6水交换反应溶剂效应的量子化学团簇模型-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
19
作者 张婧 董绍楠 +2 位作者 侯晓霞 袁晓涵 毕树平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9-654,共6页
在气相模型、极化连续模型、超分子模型和超分子-极化连续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量子化学团簇模型-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下系统地开展了以下研究:优化得到Al(H_2O)^(3+)_6水交换反应的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构型,采... 在气相模型、极化连续模型、超分子模型和超分子-极化连续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量子化学团簇模型-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下系统地开展了以下研究:优化得到Al(H_2O)^(3+)_6水交换反应的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构型,采用MP2方法在相同基组水平下计算得到相应的单点能,考虑零点振动能、热力学校正项和熵等参数的影响,计算得到Al(H_2O)^(3+)_6水交换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和反应速率常数k_(ex)。计算结果表明:GP-SM//MP2-PCM和GP-SM-PCM//MP2-PCM模型得到的k_(ex)相近,并且与文献值相符,说明GP-SM//MP2-PCM模型可以充分考虑真实溶剂效应和主体溶剂效应,适用于Al(H_2O)^(3+)_6体系水交换反应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H2O)3+6 水交换反应 量子化学团模型 密度泛函理论 溶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110)氢化表面原子团簇模型及脱氢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
20
作者 荣垂庆 戴振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47-248,共2页
应用MNDO(UHF)方法,从脱氢反应出发研究了金刚石(110)氢化表面的原子团簇模型,给出了(110)面脱氢势垒的理论预言值。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脱氢反应 量子化学 模型 表面原子 氢化 碳原子 分子轨道方法 氢原子 势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