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交易机制下林业碳汇产品类别比较与价值核算模型甄别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楠 储安婷 杨红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6-155,共10页
林业碳汇产品进入碳交易机制有利于发挥林业生态系统的减排功能,林业碳汇产品的价值核算可赋予林业碳汇经济价值。该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碳交易机制的基础上,以林业碳汇产品为研究对象,辨析了林业碳汇产品与林业碳汇项目的关联机理,结... 林业碳汇产品进入碳交易机制有利于发挥林业生态系统的减排功能,林业碳汇产品的价值核算可赋予林业碳汇经济价值。该研究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碳交易机制的基础上,以林业碳汇产品为研究对象,辨析了林业碳汇产品与林业碳汇项目的关联机理,结合木材和碳汇双重收益特征,以净现值法为方法学基础,归纳了三种林业碳汇产品碳量模型的适用性,并从林业碳汇项目的碳价波动反应、树种适用性、管理特性等方面对三种碳量模型进行了甄别比较。研究表明:①林业碳汇通过自愿性碳减排与强制性碳交易两类机制,可实现气候减排和经济效益双重价值,但中国林业碳汇面临产品界定不明晰及核算方法学错配等问题。②林业碳汇产品的价值核算需依据林业碳汇项目的最优轮伐期和“碳量”评估。基于时间期限划分临时核证减排量(tCER)、长期核证减排量(lCER)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三类林业碳汇产品,其中tCER和lCER是应对林业碳汇项目非持久性的重要解决方案,CCER可通过永久性信用及稳定定价机制提高林业碳汇产品的减排有效性。③林业碳汇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碳储能力及碳量水平,其价值核算应将“碳量”作为基本前提。基于“碳量”的林业碳汇产品价值核算模型,主要涉及碳总量、碳均量及碳增量三种模型。④以碳价波动反应来看,碳均量模型可从项目整体减缓碳价波动影响。以碳汇树种来看,碳总量模型适用于慢生树种,碳增量模型适用于速生树种,碳均量核算模型更适合依据生态价值调节树种选择方案。以项目管理特性来看,碳增量模型适用于长期管理方案,碳均量模型则能结合项目历史基线,更易于制订合理的碳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碳汇产品 核证减排量 价值核算 轮伐期 模型甄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脖子”技术甄别模型构建及应用——以工业软件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旭 江瑶 +1 位作者 熊焰 张凌恺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3,95,共9页
[研究目的]科学精准地识别特定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清单,可以为明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从“卡脖子”技术高价值、大差距、强垄断、难突破特征属性出发,结合专利表征技术方式,通... [研究目的]科学精准地识别特定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清单,可以为明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从“卡脖子”技术高价值、大差距、强垄断、难突破特征属性出发,结合专利表征技术方式,通过构建基于“V-G-M-B”框架的“关键核心技术筛选—技术差距测度—技术垄断识别—技术突破研判”四位一体定量甄别模型,有效识别特定领域“卡脖子”技术清单。[研究结论]以工业软件产业专利数据为样本,识别出我国在该领域18项严重“卡脖子”、2项一般“卡脖子”及1项轻微“卡脖子”技术清单,与目前工业软件产业技术发展现状相一致,验证了“卡脖子”技术定量甄别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技术 关键核心技术 技术识别 技术甄别模型 专利分析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网络谣言甄别模型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晰巍 张柳 +1 位作者 黄博 韦雅楠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通过构建区块链网络谣言甄别模型,形成网络谣言自净和可追溯机制,为舆情监管部门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网络谣言治理和舆情引导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基于区块链技术和UML图形,在对区块链属性和工作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前提假设,从舆... 通过构建区块链网络谣言甄别模型,形成网络谣言自净和可追溯机制,为舆情监管部门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网络谣言治理和舆情引导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基于区块链技术和UML图形,在对区块链属性和工作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前提假设,从舆情爆发期和区块链审核、舆情发酵期和区块链过滤、舆情扩散三个阶段构建网络谣言甄别模型,并结合“塑料大米”这一网络谣言进行仿真实验,对区块链的网络谣言甄别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区块链的网络谣言甄别模型可以保证舆情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可净化网络谣言和保证舆情信息完整性。构建的甄别模型相似度函数是一个相对粗糙的方法,没有考虑信息存储的上限,由于挖矿难度的不断累积,哈希值的计算过程是一个非常耗时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网络谣言 甄别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防范经理逆向选择行为的信息甄别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勇 胡健 《现代管理科学》 2004年第12期30-31,7,共3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经理人隐匿信息的原因。其次讨论了一个可以显示经理人私人信息的报酬激励机制;再次在委托代理模型框架下给出了最优解;最后分析了最优契约的性质。
关键词 经理 股东 报酬激励机制 委托代理模型 目标管理 信息甄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含多个知情交易者的可甄别交易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马永金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4-45,共12页
本文扩展Corb(1994)的分析框架,研究包含多个知情交易者的可甄别交易流模型,通过数值解的方法求得理性预期均衡。研究表明,线性理性预期均衡与相应的卡尔类型模型的均衡是相同的。在非线性理性预期均衡中,与卡尔类型模型相比,知情交易... 本文扩展Corb(1994)的分析框架,研究包含多个知情交易者的可甄别交易流模型,通过数值解的方法求得理性预期均衡。研究表明,线性理性预期均衡与相应的卡尔类型模型的均衡是相同的。在非线性理性预期均衡中,与卡尔类型模型相比,知情交易者的期望利润更低,市场流动性更高;当市场上不知情交易者的数量较少以及知情交易者的私人信息准确度不高时,知情交易者的交易强度更大,价格更有效,反之,知情交易者的交易强度会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甄别交易流模型 理性预期均衡 数值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离子胁迫下玉米叶片污染信息的SM-DMFD探测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伟 杨可明 +2 位作者 孙彤彤 王晓峰 程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53-1761,共9页
通过设置不同浓度铜离子(Cu2+)胁迫梯度的玉米盆栽实验,在采集了不同类型玉米叶片的光谱数据以及测定其Cu2+含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叶片光谱变异的信息甄别模型(SM),并采用光谱谐波分析(HA)预处理、经验模态分解(EMD)、离散小波多层分解... 通过设置不同浓度铜离子(Cu2+)胁迫梯度的玉米盆栽实验,在采集了不同类型玉米叶片的光谱数据以及测定其Cu2+含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叶片光谱变异的信息甄别模型(SM),并采用光谱谐波分析(HA)预处理、经验模态分解(EMD)、离散小波多层分解、量规法分形维数(DMFD)计算等方法,构建了玉米叶片光谱污染信息的SM-DMFD探测模型。同时,利用常规的绿峰高度(GH)、红边位置(REP)、红边最大值(MR)、红边一阶微分包围面积(FAR)和盒维数法(BDM)等植被重金属污染信息监测方法进行应用结果比较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M-DMFD模型应用所得DMFD值与所测玉米叶片中Cu2+含量的相关系数R和拟合判定系数R2分别达到0.986 0和0.972 3,说明该模型能够有效甄别光谱间差异信息并能判别叶片的污染程度,从而验证了SM-DMFD模型在玉米的Cu2+污染信息监测方面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优势。而且,通过对玉米污染信息不同探测方法的监测结果进行可视化,也验证了SM-DMFD模型监测效果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重金属污染 信息甄别模型 分形维数 植被污染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甄别的定量研究
7
作者 周江涛 吴旺延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09年第11期83-86,共4页
针对商业银行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甄别问题,采用距离判别法,利用40家上市企业连续两年的财务数据建立了甄别模型,并用该模型对上市公司进行甄别,并将甄别结果与真实情况进行比较,模型对高风险企业的甄别正确率1999-2000年分别为82.5%和90%... 针对商业银行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甄别问题,采用距离判别法,利用40家上市企业连续两年的财务数据建立了甄别模型,并用该模型对上市公司进行甄别,并将甄别结果与真实情况进行比较,模型对高风险企业的甄别正确率1999-2000年分别为82.5%和90%。与现有的基于神经网络甄别方法比较,此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判别分析 甄别模型 信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投资中的逆向选择:分离均衡式契约安排 被引量:19
8
作者 金永红 奚玉芹 叶中行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556-561,共6页
在VCs和创业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逆向选择风险 .为了消除这种逆向选择风险 ,VCs可以针对不同能力的创业家采用分离均衡式契约安排 ,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创业家 .论文首先分析了风险投资过程中存在于VCs和创业家之间的逆向选择问题并讨论... 在VCs和创业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逆向选择风险 .为了消除这种逆向选择风险 ,VCs可以针对不同能力的创业家采用分离均衡式契约安排 ,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创业家 .论文首先分析了风险投资过程中存在于VCs和创业家之间的逆向选择问题并讨论了不同能力的创业家的分离均衡 ,证明在不同能力的创业家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分离均衡 ,然后建立了一个风险投资分离均衡式契约安排模型 .最后以一个例子说明该模型的具体运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逆向选择 分离均衡式契约安排 委托-代理模型 信息甄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P2P产品竞争绩效研究
9
作者 黄玲 崔琪 尼安木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54,共8页
本文认为P2P网络借贷市场具有垄断竞争的市场特征,作为借贷产品的供给者,借款者的行为直接影响其产品的竞争绩效。基于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模型的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借款者需随产品潜在风险的增加而传递更具体的信息,从而提... 本文认为P2P网络借贷市场具有垄断竞争的市场特征,作为借贷产品的供给者,借款者的行为直接影响其产品的竞争绩效。基于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模型的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借款者需随产品潜在风险的增加而传递更具体的信息,从而提高投资者的综合评价。进一步研究表明,硬信息是投资者信息甄别的基础,但软信息将有助于提高产品竞争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网络借贷 信号传递模型 信号甄别模型 竞争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全信息与无序自选择——对“就医分流”困境的理论解释 被引量:12
10
作者 严俊 兰雅心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5-194,2,共11页
分级诊疗制度早在2009年便已提出,而合理的分流秩序至今仍未形成。本研究采取信息经济学甄别模型的解释视角,将"就医分流"视为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分离均衡的实现过程。在深入讨论达成分离均衡的自选择机制前提假设的基础上,本... 分级诊疗制度早在2009年便已提出,而合理的分流秩序至今仍未形成。本研究采取信息经济学甄别模型的解释视角,将"就医分流"视为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分离均衡的实现过程。在深入讨论达成分离均衡的自选择机制前提假设的基础上,本文试图说明看似无序的患者微观选择具有类型化的行动逻辑,而只有在符合"私人信息掌握程度高、制度信息掌握程度高、风险控制偏好低"这一特征的自选择行动者大量存在时,宏观层面才有可能呈现出甄别模型预测的理想分级诊疗格局。本文同时指出,从单位制条件下相对合理的就医流向到医疗市场化改革后的无序自选择这一历史变迁过程,亦可从自选择主体的类型转换与扩散角度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就医分流 分离均衡 甄别模型 自选择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