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浇注系统模拟试验模型比例尺的新计算法
1
作者 苏新成 李魁盛 《河北工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73-77,共5页
水力模拟试验由于方法简单,可直接观察到模型中所发生的现象,正被普遍采用.依文献的理论,当用水模似液态铸铁流动时,要求模型尺寸大于或等于原型的尺寸,才能保证液流的自模性.这给大型铸件的试验造成困难.本文以自模理论为根据,证明了:... 水力模拟试验由于方法简单,可直接观察到模型中所发生的现象,正被普遍采用.依文献的理论,当用水模似液态铸铁流动时,要求模型尺寸大于或等于原型的尺寸,才能保证液流的自模性.这给大型铸件的试验造成困难.本文以自模理论为根据,证明了:在自模区中当模型和原型尺寸相同时有:Re_m/Re_m=v_m/v_n=const.;以室温水模拟铁液流动时,Re_m/Re_m=10/3.这一结论与临界雷诺数 R(?)~L 无关.并给出计算 R(?)~L 的新计算公式.本文所提供的模型设计方法可保证实现自模化,对大铸件,模型可小于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注系统 模型比例尺 铸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尺铁路桥箱梁风洞试验涡振对比
2
作者 王骑 黄林 +2 位作者 高贵 李世文 宁伯伟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8,76,共6页
研究目的:整体式钝体钢箱梁作为大跨度铁路桥近年来采用的一种主梁形式,涡激振动现象较为显著,为研究比例尺对铁路桥钝体箱梁节段模型涡振试验的影响,采用1∶90、1∶50与1∶25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比不同比例尺试验下铁路桥钝体箱梁断面... 研究目的:整体式钝体钢箱梁作为大跨度铁路桥近年来采用的一种主梁形式,涡激振动现象较为显著,为研究比例尺对铁路桥钝体箱梁节段模型涡振试验的影响,采用1∶90、1∶50与1∶25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比不同比例尺试验下铁路桥钝体箱梁断面的涡振响应,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铁路桥钝体箱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适宜缩尺比。研究结论:(1)铁路桥钝体箱梁的涡激振动试验结果受模型比例尺影响较大,其中1∶50节段模型试验中获得的断面涡振响应最为显著,通过1∶25比例尺试验获得的断面涡振响应较小,但该两种比例尺模型的主要涡振特性试验结果大致吻合;(2)1∶90节段模型试验在各风攻角下均没有测试到断面的涡振响应,采用小尺度模型试验无法有效反映钝体箱梁铁路桥实桥的涡振特性;(3)在不考虑节段模型系统满足与实桥间质量与质量惯性矩相似律的条件下,可以在小尺度(1∶90比例尺)模型试验中获得铁路桥钝体箱梁断面的涡激振动,虽无法借此判定实际铁路桥梁的涡振响应,但可借此对比断面涡振性能的高低,在主梁设计阶段初期辅助完成气动优化措施的研究;(4)本研究成果可为大跨度铁路桥箱梁的风洞试验比例尺设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钝体箱梁 涡激振动 风洞试验 模型比例尺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群桩基础沉降性状的大比例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秋仁东 刘金砺 +1 位作者 高文生 邱明兵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5-95,共11页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兴建和快速发展,长桩超长桩的使用随之增多,设计中长桩、超长桩桩基的沉降计算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焦点。工程单桩静力试桩结果表明,桩身压缩占桩基沉降的比率较大。目前有关长桩基础沉降机理的分析大都基于工程试验...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兴建和快速发展,长桩超长桩的使用随之增多,设计中长桩、超长桩桩基的沉降计算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焦点。工程单桩静力试桩结果表明,桩身压缩占桩基沉降的比率较大。目前有关长桩基础沉降机理的分析大都基于工程试验的单桩获得,有关长群桩基础的沉降变形性状的机理研究较少,亟需深入研究。为此,以长群桩基础为对象,对其沉降性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1单桩基础在小荷载水平下,桩顶的沉降大都由桩身压缩量所引起;2工作荷载条件下,群桩基础中基桩的桩身压缩比例要小于单桩基础的试验结果,这是由群桩效应导致桩端下土体压缩量比例较大引起;3桩距小、桩数多,土的压缩层厚度大,压缩变形量大,但桩间土的压缩量相对较小;4桩距大、桩数相同情况下,桩端以下的压缩层深度和压缩量将相应减小。研究的相关结果对今后长桩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桩 群桩基础 比例尺模型 沉降性状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群桩基础承载力性状的大比例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秋仁东 刘金砺 +1 位作者 高文生 邱明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33-2242,共10页
目前有关长桩基础承载性状的研究大都为工程静载试验的基桩,有关长群桩基础的承载性状的机制研究较少,亟需深入研究。通过大比例尺长群桩基础模型试验,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长群桩基础的承载力性状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基桩桩身轴力、侧... 目前有关长桩基础承载性状的研究大都为工程静载试验的基桩,有关长群桩基础的承载性状的机制研究较少,亟需深入研究。通过大比例尺长群桩基础模型试验,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长群桩基础的承载力性状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基桩桩身轴力、侧阻力和承台底土压力的承载性状随群桩沉降发展的相关结果,深入分析了长群桩基础的承载力性状机理。该成果可为长群桩基础沉降性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桩 群桩 比例尺模型 承载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比例尺模型的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孟庆利 黄思凝 郭迅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小比例尺模型,提出了考虑不同材料(混凝土和配筋)间相似性协调问题的一种新型设计方法,即通过调整配筋率、配箍率或者截面有效高度(h0)、箍筋间距等,对微粒混凝土和配筋的相似性协调进行考虑,并且通过构件试验、振动... 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小比例尺模型,提出了考虑不同材料(混凝土和配筋)间相似性协调问题的一种新型设计方法,即通过调整配筋率、配箍率或者截面有效高度(h0)、箍筋间距等,对微粒混凝土和配筋的相似性协调进行考虑,并且通过构件试验、振动台实验和数值模拟来研究其可行性、有效性,而且通过相似偏差分析可知:相似性协调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原型结构弹塑性性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比例尺模型 振动台实验 相似性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式热管蒸发段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建伟 曹子栋 +1 位作者 郑蒲燕 朱长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3-37,共5页
通过对分离式热管水平及小倾角 ( 0°~ 5°)蒸发段传热特性的大比例尺模型的试验研究 ,获得了其壁温特性及换热规律 ,探讨了热流密度、工作温度、倾角及充液率等因素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蒸发段垂直布置的分离式热... 通过对分离式热管水平及小倾角 ( 0°~ 5°)蒸发段传热特性的大比例尺模型的试验研究 ,获得了其壁温特性及换热规律 ,探讨了热流密度、工作温度、倾角及充液率等因素对传热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蒸发段垂直布置的分离式热管相比 ,水平及小倾角热管的换热系数较小 .特别是当热流密度大于 2 0kW /m2 时 ,蒸发管上下管壁温差增大 ,沿管长方向上管壁温度的波动较大 ,使上壁的换热系数降低 ,局部烧干热负荷过早出现 ,使热管的工作范围减小 .此外 ,还得出了水平蒸发管平均换热系数的无量纲准则关系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热管 试验 蒸发段 传热特性 比例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板-煤壁-支架”综合评价的大采高支架工作阻力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娄金福 康红普 +2 位作者 高富强 杨景贺 李建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08-2816,共9页
针对6.0 m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架适应性评价与工作阻力确定难题,基于大采高采场覆岩"悬臂梁-层间岩层-砌体梁"结构模型,对6.0 m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架合理工作阻力进行了确定,通过数值模拟和大比例尺采场相似模拟实验对支... 针对6.0 m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架适应性评价与工作阻力确定难题,基于大采高采场覆岩"悬臂梁-层间岩层-砌体梁"结构模型,对6.0 m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架合理工作阻力进行了确定,通过数值模拟和大比例尺采场相似模拟实验对支架与围岩控制适应性进行了验证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采高综采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要以满足顶板、煤壁等采场围岩控制为前提,并需确保支架良好的位态。支架工作阻力不仅要能支撑垮落带关键层"悬臂梁"破断长度内的岩层载荷,还要能给断裂带下位岩层"砌体梁"结构以平衡力。模拟结果表明,当工作阻力低于10 000 k N时,支架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活柱下缩量较大,顶板及煤壁变形显著;当工作阻力高于11 000 k N时,采场围岩及支架工况显著改善,据此确定支架合理工作阻力为12 000 k N。生产实践表明,试验工作面支架循环末阻力8 340~10 247 k N,安全阀开启率低于5%,煤壁完整性较好,支架工作阻力满足顶板支护及安全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 关键层结构 砌体梁 工作阻力 比例尺相似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钻孔灌注桩群桩效应系数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戴国亮 戴永兴 +1 位作者 刘云忠 龚维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应力叠加理论的群桩效应系数公式理论性较强,考虑了桩长、桩距、桩的排列、以及桩间土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应力叠加理论,通过多种工况的算例,定量地分析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中桩数、桩间距、桩长以及桩径与群桩效应系数的关... 应力叠加理论的群桩效应系数公式理论性较强,考虑了桩长、桩距、桩的排列、以及桩间土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应力叠加理论,通过多种工况的算例,定量地分析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中桩数、桩间距、桩长以及桩径与群桩效应系数的关系。计算表明:桩数的增加、桩间距的减小、桩长的增加、以及桩径的增大都使得群桩效应系数减小,但它们各自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当桩数超过10×10后,桩数的变化对群桩效应系数的影响非常微小;对于超长桩,一般要求桩间距达到10D左右可不计群桩效应的影响;桩长L<50D时,衰减较快,当桩长L>50D时,衰减较慢。最后通过进行8组超长群桩(1、2、4、9桩多种桩群和多种桩距、桩径)的大比例尺现场模型试验,验证应力叠加的群桩效应系数公式的适用性,可为超长钻孔灌注桩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钻孔灌注桩 群桩效应系数 应力叠加 比例尺现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嘴外形对钝体钢箱梁铁路斜拉桥涡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林 董佳慧 +1 位作者 王骑 廖海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4-155,共12页
钝体钢箱梁在大跨度铁路桥梁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某大跨度钝体钢箱梁铁路斜拉桥为背景,采用1∶5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该类箱梁的涡振响应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梁体在各测试风攻角(0°、±3°、±5°)下均... 钝体钢箱梁在大跨度铁路桥梁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某大跨度钝体钢箱梁铁路斜拉桥为背景,采用1∶5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该类箱梁的涡振响应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梁体在各测试风攻角(0°、±3°、±5°)下均存在涡激振动。为抑制涡激振动,通过风洞试验并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研究风嘴外形对钝体钢箱梁涡振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采用下行风嘴形式与减小风嘴角度均能提高三角形风嘴的制振能力。在传统三角形风嘴上部设置平台可显著提高风嘴制振性能,增加平台长度与减小风嘴角度均可有效提高该类风嘴的制振效果,但其中平台长度是主导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一种带平台的三角形下行风嘴制振措施,并通过1∶25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该措施有效性进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变风嘴外形可有效降低主梁表面的旋涡尺寸,从而起到抑振主梁涡振的作用。研究成果可为大跨度钝体钢箱梁铁路桥的涡振制振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钢箱梁 涡激振动 风嘴外形 CFD 比例尺节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钢箱梁铁路斜拉桥涡振性能及气动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林 董佳慧 +3 位作者 王骑 李志国 高贵 李世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32,85,共11页
某大跨度矩形钢箱梁铁路斜拉桥存在常遇风速下的涡激振动(VIV)。为了抑制涡激振动,采用1∶5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动措施对主梁涡振制振的作用,包括减小栏杆透风率、增设裙板、导流板以及三角形风嘴。试验结果表明,除三角形风... 某大跨度矩形钢箱梁铁路斜拉桥存在常遇风速下的涡激振动(VIV)。为了抑制涡激振动,采用1∶5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动措施对主梁涡振制振的作用,包括减小栏杆透风率、增设裙板、导流板以及三角形风嘴。试验结果表明,除三角形风嘴能够适当降低主梁的竖弯涡振外,其他气动措施抑制涡振的作用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带平台的三角形下行风嘴的制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该措施能够有效抑制涡振,继而通过1∶25大比例尺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该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对该气动措施的制振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带平台的三角形下行风嘴能够同时降低主梁上、下表面的旋涡尺寸,并有效减小主梁受到的非定常气动力,从而达到抑制主梁涡振的效果。该研究成果可为大跨度铁路斜拉桥钢箱梁的涡振制振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钢箱梁 涡激振动(VIV) 气动措施 下行风嘴 比例尺节段模型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修车轨道位置与导流板对扁平箱梁涡振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林 董佳慧 +1 位作者 王骑 廖海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5-545,共11页
为研究检修车轨道位置与导流板对宽体扁平箱梁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大跨度宽体扁平钢箱梁悬索桥)为背景,通过1∶25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了主梁的涡振响应,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对断面的二维流场进行了模拟... 为研究检修车轨道位置与导流板对宽体扁平箱梁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大跨度宽体扁平钢箱梁悬索桥)为背景,通过1∶25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了主梁的涡振响应,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对断面的二维流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增大检修车轨道与主梁底板边缘之间距离l能够显著提高宽体扁平钢箱梁的涡振性能,当l≥Wb/6(Wb为主梁底部宽度)时,可完全消除宽体扁平箱梁在各风攻角下的涡激振动;在检修车轨道处设置17°倾角的内侧或双侧导流板均能够显著抑制梁体的涡激振动,且抑制效果相同,当l≥Wb/10时,布置导流板可完全消除梁体的涡激振动;增大检修车轨道与主梁底板边缘之间距离以及设置导流板均是通过消除断面下游斜腹板处的尾流漩涡,从而降低梁体受到的周期性涡激力,达到抑制主梁涡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扁平钢箱梁 涡激振动 气动措施 检修车轨道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比例尺节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沉降对沉管隧道节段接头剪力键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禹阳 谢永利 +1 位作者 来弘鹏 张宏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35-2244,共10页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地基沉降对沉管隧道节段接头剪力键力学性能影响情况,以港珠澳沉管隧道工程为背景,系统开展了两种不同沉降工况下几何相似比为1∶4.69的大型模型试验,并利用有限元对实际沉管节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地基沉降下节段接...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地基沉降对沉管隧道节段接头剪力键力学性能影响情况,以港珠澳沉管隧道工程为背景,系统开展了两种不同沉降工况下几何相似比为1∶4.69的大型模型试验,并利用有限元对实际沉管节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地基沉降下节段接头剪力键力学性状和剪力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剪力键应力变化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基沉降,接头内剪力键的空间组合对应力影响不明显;地基沉降过程中,水平剪力键应力值相对较小;中墙剪力键下部端角先于侧墙剪力键下部端角与剪力键槽挤压,且前者量值大于后者,中墙剪力键下部端角最先受压破坏;接头内剪力键根部剪力分布与剪力键布设方向关系紧密,节段横断面一侧地基下沉对另一侧节段产生横拉效应;同时提出了接头内最大剪力与地基沉降关系方程和各竖向剪力键的竖向剪力承担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比例尺物理模型试验 有限元 地基沉降 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Π型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涡振性能及整流罩制振措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董佳慧 黄林 +2 位作者 王骑 江舜尧 廖海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0-57,92,共9页
大跨度Π型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存在常遇风速下的涡激振动(vortex-induced vibration,VIV)。为了抑制涡激振动,采用1∶5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动措施对主梁涡振制振的作用,包括下稳定板、导流板、裙板、整流罩等措施。试验结果表... 大跨度Π型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存在常遇风速下的涡激振动(vortex-induced vibration,VIV)。为了抑制涡激振动,采用1∶5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动措施对主梁涡振制振的作用,包括下稳定板、导流板、裙板、整流罩等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只有整流罩与下中央稳定板的组合气动措施能在不同风攻角和0.66%的阻尼条件下,将主梁的竖弯与扭转涡振振幅同时降低75%以上。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整流罩竖板高度优化了该制振措施,继而开展的1∶2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措施能够完全消除Π型叠合梁在不同风攻角和0.5%小阻尼比下的涡激振动。最后,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整流罩组合措施能够同时降低主梁上、下表面旋涡脱落尺寸,并显著减小主梁受到的周期性涡激力,从而达到抑制主梁涡振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Π型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涡振制振措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型钢-混叠合梁 涡激振动(VIV) 整流罩组合措施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比例尺节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色水利枢纽溢流坝掺气减蚀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开华 《广西水利水电》 2004年第4期15-18,共4页
 百色水利枢纽工程RCC主坝高130m,最大水头差102m,溢流坝最大单宽流量约166m3/s,流速超过40m/s,采用宽尾墩加消力池联合消能,由于水头高,流速大,堰面气蚀问题突出,水流掺气是减灭气蚀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其它工程掺气减蚀的经验,就百...  百色水利枢纽工程RCC主坝高130m,最大水头差102m,溢流坝最大单宽流量约166m3/s,流速超过40m/s,采用宽尾墩加消力池联合消能,由于水头高,流速大,堰面气蚀问题突出,水流掺气是减灭气蚀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其它工程掺气减蚀的经验,就百色水利枢纽大比例尺模型试验来研究百色掺气水流的特性,掺气减蚀效果的评估以及掺气坎的最佳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气减蚀 溢流坝 百色水利枢纽 水流 水头 宽尾墩 消力池 比例尺模型 布置 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最大最先进桥隧结构实验室在大连建成
15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3年第1期117-117,共1页
大连理工大学桥隧研发基地近日举行了揭幕仪式,东北最大最先进的桥隧结构实验室在此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大连理工大学桥隧结构实验室占地面积约2 800 m2,总建筑面积约5 000 m2,总高度15.5 m,采用钢结构形式,拥有跨度32.5 m,长度60 m的... 大连理工大学桥隧研发基地近日举行了揭幕仪式,东北最大最先进的桥隧结构实验室在此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大连理工大学桥隧结构实验室占地面积约2 800 m2,总建筑面积约5 000 m2,总高度15.5 m,采用钢结构形式,拥有跨度32.5 m,长度60 m的实验大厅。大厅安装7.5 t吊车,满足制作大比例尺模型及加载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理工大学 实验室 结构 东北 比例尺模型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