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洞模型支撑机构有限元模型修正与确认 被引量:1
1
作者 麻越垠 郝鹏 +1 位作者 马斌 陈万华 《宇航总体技术》 2021年第5期51-59,共9页
风洞模型支撑机构有限元建模对预测风洞试验中的结构动力学响应至关重要。然而采用模态试验修正有限元模型需要多轮迭代优化,随着修正参数的增多,数值优化耗时将呈指数化增长。为解决上述问题,联合ABAQUS、MATLAB搭建iSIGHT结构有限元... 风洞模型支撑机构有限元建模对预测风洞试验中的结构动力学响应至关重要。然而采用模态试验修正有限元模型需要多轮迭代优化,随着修正参数的增多,数值优化耗时将呈指数化增长。为解决上述问题,联合ABAQUS、MATLAB搭建iSIGHT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平台,基于此平台开展某模型支撑机构有限元动力学模型修正,根据试验设计变量对响应的贡献量,筛选灵敏度较高的修正变量;构建前4阶频率差和振型相关性为多目标函数,使用近似建模得到修正变量和目标函数的响应面模型,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NSGA-II开展模型修正;修正后的模型前4阶频率差均在10%以内,振型相关性均大于0.8。对修正模型开展动力学响应确认,使用结构模态动力学响应与锤击试验响应作对比,结果显示,修正模型满足工程需求,可用作下一步复杂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学响应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修正 近似建模 多目标优化 模型支撑机构 模型确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增压风洞模型支撑系统中的角度机构控制
2
作者 明强 桂兵 张伟 《航空制造技术》 2008年第16期77-79,共3页
介绍了在低速增压风洞模型支撑系统中以单片机为核心构建的角度机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利用单片机接口电路实现了对伺服电机的控制及与上位机之间通信、数据传输,解决了模型支撑系统中由于机械回差带来的精度问题以及角度机构支杆非... 介绍了在低速增压风洞模型支撑系统中以单片机为核心构建的角度机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利用单片机接口电路实现了对伺服电机的控制及与上位机之间通信、数据传输,解决了模型支撑系统中由于机械回差带来的精度问题以及角度机构支杆非线性运动带来的模型控制问题,达到了风洞试验要求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增压风洞 模型支撑系统 角度机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 m×1.4 m低速风洞模型支撑系统研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德久 朱本华 +1 位作者 姜德龙 梁频 《兵工自动化》 2017年第5期12-16,共5页
1.8 m×1.4 m低速风洞是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新建的一座连续式单回流风洞。针对该风洞试验段尺寸小且主要用于基础问题研究的特点,为增强对模型支撑方式及模型姿态变化定位的适应性,减小对洞体的干涉和对流场的影响,该风洞... 1.8 m×1.4 m低速风洞是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新建的一座连续式单回流风洞。针对该风洞试验段尺寸小且主要用于基础问题研究的特点,为增强对模型支撑方式及模型姿态变化定位的适应性,减小对洞体的干涉和对流场的影响,该风洞模型支撑系统迎角机构采用双圆弧导轨导向+弧形齿轮副驱动,迎角连续变化幅度±30°;侧滑角机构采用地面转盘形式,侧滑角变化范围±360°;控制系统软、硬件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法。分析标模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刚度大,运行灵活,模型姿态变化定位精确,可以更好地满足常规试验对尾撑、腹撑等姿态变化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风洞 模型支撑 试验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洞模型-支撑系统多维振动特性辨识与试验研究
4
作者 孙晨晋 周孟德 +4 位作者 任宇航 张新雨 赵麒 闫欢欢 刘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8-226,共9页
针对风洞模型-支撑系统振动特性不明导致控制有效性差的问题,首先基于风洞模型-支撑系统的结构与原理,设计了系统振动特性辨识整体方案;其次建立了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通过引入动刚度对系统的俯仰、偏航维度振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针对风洞模型-支撑系统振动特性不明导致控制有效性差的问题,首先基于风洞模型-支撑系统的结构与原理,设计了系统振动特性辨识整体方案;其次建立了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通过引入动刚度对系统的俯仰、偏航维度振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进而提出了“正弦扫频-频谱细化-频响函数”振动特性辨识方法,并依据辨识结果建立了振动状态估计模型,将其引入控制闭环形成了基于辨识的控制方法;最后开展了脉冲响应试验与锤击试验,并对比了传统方法与基于辨识的控制方法的抑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俯仰、偏航维度频率响应辨识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84 0 g/V、0.007 5 g/V;且基于辨识的控制方法相较于传统控制方法将俯仰、偏航维度的等效阻尼比分别提升了1.48倍、3.00倍,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模型-支撑系统 多维振动特性 辨识方法 振动状态估计模型 基于辨识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洞模型-支撑系统涡激振动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博 王元兴 余永生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64,共6页
以0.55m×0.4m低湍流航空声学风洞某模型及其支撑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直接测量支撑系统和热线间接测量模型尾流相结合的方法,测量并分析了风洞模型-支撑系统的涡激振动模态,给出了测量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基... 以0.55m×0.4m低湍流航空声学风洞某模型及其支撑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直接测量支撑系统和热线间接测量模型尾流相结合的方法,测量并分析了风洞模型-支撑系统的涡激振动模态,给出了测量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功率谱分析方法,获得了模型-支撑系统的三阶振动频率分别为31.1、120.9和221.4Hz;采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频域滤波和频域积分方法,提高了有效信号的信噪比,获得了模型-支撑系统振动的振型和振动节点位置;采用热线测量模型尾流分离涡脱落频率的方法,获得了模型一阶和二阶振动的尾流涡激频率分别为31.1和124.1Hz,并从测量尾流速度脉动量获得了模型振幅变化和抖振边界信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热线测量模型尾流从而分析模型振动的方法,有利于小尺度的模型振动测量,而且相对于加速度传感器装于模型表面的直接测量方法而言,对试验模型的绕流流场干扰较小,为测量风洞试验模型的涡激振动模态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支撑系统 振动模态 尾流 涡激振动 热线风速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混合支撑集模型的分布式压缩感知重构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司菁菁 候肖兰 程银波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17-1024,共8页
针对混合支撑集模型,研究了分布式压缩感知(DCS)的信号联合重构,提出了一种联合向前变步长正交匹配追踪(joint LAVSOMP)算法,该算法在信号重构过程中根据相邻次迭代重建信号的能量差,自适应地对向前参数进行动态调整,在信号重建精度与... 针对混合支撑集模型,研究了分布式压缩感知(DCS)的信号联合重构,提出了一种联合向前变步长正交匹配追踪(joint LAVSOMP)算法,该算法在信号重构过程中根据相邻次迭代重建信号的能量差,自适应地对向前参数进行动态调整,在信号重建精度与算法运行时间上取得平衡。进而,在该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联合向前向后的变步长正交匹配追踪(joint FBVSOMP)算法,该算法有效降低了原子误选的几率,提高了信号重建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joint LAVSOMP算法的重构性能优于向前参数固定的联合向前正交匹配追踪joint LAOMP算法,而joint FBVSOMP算法具有更高的信号联合重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压缩感知(DCS) 混合支撑模型 联合重构 向前正交匹配追踪 (LAOMP) 向前向后正交匹配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撑弹簧模型的拱桥吊杆杆端弯矩分析
7
作者 杨建喜 陈惟珍 李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58,共6页
拱桥吊杆的弯矩作用是导致其锚固端开裂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准确模拟锚固端的杆端弯矩,将吊杆两端的减振器简化为支撑弹簧,建立支撑弹簧模型,推导吊杆杆端弯矩的解析解,给出支撑弹簧刚度和吊杆截面抗弯刚度的确定方法,并以138s5平行... 拱桥吊杆的弯矩作用是导致其锚固端开裂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准确模拟锚固端的杆端弯矩,将吊杆两端的减振器简化为支撑弹簧,建立支撑弹簧模型,推导吊杆杆端弯矩的解析解,给出支撑弹簧刚度和吊杆截面抗弯刚度的确定方法,并以138s5平行钢丝束吊杆为例,编制MATLAB程序分析支撑弹簧刚度、吊杆截面抗弯刚度和吊杆长度等参数对杆端弯矩的影响,并对吊杆支撑弹簧模型和铰接模型、固结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吊杆杆端弯矩随支撑弹簧刚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并趋于平缓,杆端弯矩随吊杆抗弯刚度的增大而增大;伸入拱肋和桥面系横梁的吊杆长度对杆端弯矩有一定影响;当吊杆长度小于10m时,随着长度增加,杆端弯矩迅速减小;当吊杆长度大于10m时,吊杆长度对杆端弯矩值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吊杆 杆端弯矩 支撑弹簧模型 支撑弹簧刚度 抗弯刚度 吊杆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用支撑模型的安全审计代理的设计与实现
8
作者 张晓光 林中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3-66,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分为业务层和共用支撑模块层的安全审计代理系统技术架构两层模型,介绍了进程隐藏和异常恢复等增强审计代理在目标主机存活能力的技术手段。通过在共用支撑模块中提供各类可配置的通用功能和安全模块,简化了审计代理系统的实... 提出了一种分为业务层和共用支撑模块层的安全审计代理系统技术架构两层模型,介绍了进程隐藏和异常恢复等增强审计代理在目标主机存活能力的技术手段。通过在共用支撑模块中提供各类可配置的通用功能和安全模块,简化了审计代理系统的实现,提高了审计代理在目标主机的存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代理 共用支撑模型 进程隐藏 异常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边连接开洞屈曲约束钢板墙等效支撑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唐远俊 王立明 刘文洋 《低温建筑技术》 2018年第11期48-50,共3页
为简化四边连接开洞屈曲约束钢板墙结构体系的受力分析,提出用交叉中心支撑作为等代模型进行结构分析。等效支撑杆件的截面面积和材料强度按与四边连接开洞屈曲约束钢板墙的初始刚度和屈服承载力相等进行换算。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 为简化四边连接开洞屈曲约束钢板墙结构体系的受力分析,提出用交叉中心支撑作为等代模型进行结构分析。等效支撑杆件的截面面积和材料强度按与四边连接开洞屈曲约束钢板墙的初始刚度和屈服承载力相等进行换算。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提出的等效支撑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模拟四边连接开洞屈曲约束钢板墙的受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钢板墙 开洞 四边连接 等效支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B-IoT物联网业务运营支撑模型研究
10
作者 杨晓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第10期10-13,共4页
随着NB物联网业务的发展,业务与网络的适配性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通过对NB物联网实际支撑工作的研究,提出"五问四看三做"的NB物联网业务运营支撑模型,在业务落地实施前将业务与网络适配性问题在售前阶段得到优化和改善,降低... 随着NB物联网业务的发展,业务与网络的适配性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通过对NB物联网实际支撑工作的研究,提出"五问四看三做"的NB物联网业务运营支撑模型,在业务落地实施前将业务与网络适配性问题在售前阶段得到优化和改善,降低售后投诉率、提升客户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IoT 业务模型 支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风洞试验支撑机构横向弹性角校准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田正波 杨家军 史玉杰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32-35,62,共5页
为了获得风洞测力试验模型受载后的实际侧滑角,提出了一种新的风洞测力试验模型支撑系统横向弹性角现场校准方法,其特点是校准过程中以风洞测力天平作为力值传感器,替代作为标准载荷的砝码;并依托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4 m... 为了获得风洞测力试验模型受载后的实际侧滑角,提出了一种新的风洞测力试验模型支撑系统横向弹性角现场校准方法,其特点是校准过程中以风洞测力天平作为力值传感器,替代作为标准载荷的砝码;并依托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4 m×2.4 m跨声速风洞进行的宽体客机标模测力试验,对研究方法的具体方案、技术难点、解决途径和误差评定进行了论证说明;结果表明:该校准方法和误差评定方式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模型支撑机构 弹性角修正系数 误差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三自由度模型姿态调整机构的正反解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培涛 吴学忠 程忠宇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4-88,共5页
提出了一种三自由度模型姿态调整机构。采用回转矩阵方法分析了模型姿态与输入角度的关系,给出了机构的正解,结果表明模型姿态的三个自由度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且表现出非线性。利用机构的运动特点,采用几何方法给出了反解,避免了数值解... 提出了一种三自由度模型姿态调整机构。采用回转矩阵方法分析了模型姿态与输入角度的关系,给出了机构的正解,结果表明模型姿态的三个自由度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且表现出非线性。利用机构的运动特点,采用几何方法给出了反解,避免了数值解法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调整机构 模型支撑系统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板的简化静力分析模型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耀春 刘永华 +1 位作者 丁玉坤 张文元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2-67,79,共7页
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板在弹性状态下有较大刚度,而在弹塑性状态下又有较好的延性,是一种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单元。但由于缺少有效的分析模型,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板在国内的工程应用很少。根据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板的V-u曲线... 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板在弹性状态下有较大刚度,而在弹塑性状态下又有较好的延性,是一种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单元。但由于缺少有效的分析模型,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板在国内的工程应用很少。根据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板的V-u曲线,按照侧向刚度相同的原则将之等效为偏心交叉支撑简化模型,并给出了简化模型的截面特性和材料本构关系曲线。通过算例统计分析给出了偏心距的取值范围及简化分析模型的适用范围。与更接近于实际墙板特性的等效带竖缝板模型的算例对比分析表明,在框架结构静力分析中采用简化模型模拟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板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板 静力分析 偏心交叉支撑简化模型 延性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裂缝内支撑剂运移铺置行为试验 被引量:11
14
作者 蒋廷学 卞晓冰 +4 位作者 侯磊 黄海 张超 李华周 王志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101,共7页
为了定量预测粗糙裂缝内支撑剂覆盖率,开展不同工况下粗糙裂缝内支撑剂覆盖率的试验研究。基于自主设计的粗糙裂缝试验装置,通过控制变量方法进行不同壁面粗糙度、泵注排量、支撑剂质量分数、压裂液黏度等条件下的输砂试验,定性揭示不... 为了定量预测粗糙裂缝内支撑剂覆盖率,开展不同工况下粗糙裂缝内支撑剂覆盖率的试验研究。基于自主设计的粗糙裂缝试验装置,通过控制变量方法进行不同壁面粗糙度、泵注排量、支撑剂质量分数、压裂液黏度等条件下的输砂试验,定性揭示不同施工参数对支撑剂在粗糙裂缝中输送的影响规律,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粗糙裂缝内支撑剂覆盖率计算模型。结果表明:以分形维数(变差函数)为主的裂缝壁面粗糙度定量描述方法能够解释支撑剂在粗糙裂缝内运移沉降过程;支撑剂在粗糙裂缝内的运移、沉降和充填行为与光滑裂缝内有较大差异;不同的裂缝壁面粗糙度能导致支撑剂运移、沉降和充填方式的差异;粗糙裂缝输砂需要足够高的压裂液黏度及泵注排量才能保证支撑剂的有效流动;支撑剂质量分数越大需要与之匹配的流体黏度、携砂液排量越大;基于试验结果建立的粗糙裂缝内支撑剂相对覆盖率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对不同粗糙裂缝内不同施工参数组合下支撑剂覆盖范围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裂缝 粗糙度 施工参数 支撑剂相对覆盖率预测模型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体软硬煤分层非同步变形诱发煤与瓦斯突出机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大钊 郭明功 +1 位作者 杨港 邱黎明 《煤炭科技》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大多数煤与瓦斯突出地点都存在软硬煤层同时存在的情况,软硬煤层同时存在时掘进面的非同步变形是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显著特征。研究了软煤分层不同厚度下掘进面煤体受扰动的应力场、变形场演化规律,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支撑体模型,揭示... 大多数煤与瓦斯突出地点都存在软硬煤层同时存在的情况,软硬煤层同时存在时掘进面的非同步变形是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显著特征。研究了软煤分层不同厚度下掘进面煤体受扰动的应力场、变形场演化规律,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支撑体模型,揭示了支撑体软硬分层非同步变形诱导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结果表明,支撑体的失稳过程是软煤分层失稳到整体失稳的动态发展过程,在高垂向应力和高水平构造应力的作用下,支撑体内软煤分层受扰动最早产生破坏变形,导致支撑体变薄进而导致硬煤分层垂向方向产生大的破坏变形,进一步导致硬煤分层和周围储能体失去连接,支撑体整体将会失稳。支撑体总体的失稳是突出启动的标志。基于支撑体模型揭示了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各突出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和监测预警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软硬煤分层 非同步变形 支撑模型 突出监测与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弹簧支撑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16
作者 王翠艳 杨小鑫 +1 位作者 陈恩利 田瑞兰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9-74,共6页
以线性机械弹簧和斜支撑弹簧为元件,构建了支撑系统力学模型。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与力学模型相对应的支撑系统。通过测试确定系统阻尼比、固有频率等力学参数,综合利用时频域分析、相轨迹分析和庞克莱分析等方法,对支撑系统... 以线性机械弹簧和斜支撑弹簧为元件,构建了支撑系统力学模型。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与力学模型相对应的支撑系统。通过测试确定系统阻尼比、固有频率等力学参数,综合利用时频域分析、相轨迹分析和庞克莱分析等方法,对支撑系统在不同激励条件下的响应规律进行了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测试结果和数值仿真结果一致,该力学模型存在典型的非线性力学特性,如稳态周期解、暂态混沌、分岔、混沌等,为其进一步推广到工程实际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力学 SD振子 支撑模型 弹簧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胜气田锦58加密区地应力场演化规律研究
17
作者 朱新春 方燕俊 +2 位作者 陆姣平 王帆 王艳平 《石化技术》 2024年第12期217-219,共3页
利用petrel一体化优势,建立锦58加密区四维压力场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法双向耦合建立研究区四维应力场模型。基于泵注程序,建立基于四维地应力模型的人工裂缝扩展模型,模拟重点井全井段裂缝扩展规律,依据实施裂缝监测井资料作为... 利用petrel一体化优势,建立锦58加密区四维压力场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法双向耦合建立研究区四维应力场模型。基于泵注程序,建立基于四维地应力模型的人工裂缝扩展模型,模拟重点井全井段裂缝扩展规律,依据实施裂缝监测井资料作为检测验证手段,修正应力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锦58井区地应力大小主要受岩性、构造及断层影响,泥岩发育区地应力呈现高值,砂岩发育区地应力随岩性变化而变化,模型最大水平主应力在64~72 MPa;平均井组地层压力下降10~15 MPa,对应地应力下降8~10 MPa,研究成果对后续不断增加的加密区新井产能建设部署提供模型支撑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调整 四维压力场 四维应力场 检测验证手段 模型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重构的天平电磁干扰处理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峻宾 邹琼芬 +4 位作者 钟俊 许晓斌 林敬周 吴友生 杨人铣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4-97,共4页
针对风洞模型支撑系统驱动电机功率大、现场工作环境复杂,造成天平信号受到严重的电机电磁干扰,影响试验数据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小波重构的天平干扰信号处理技术。首先,基于天平阶梯试验原理确定小波重构的频率阈值;然后,采用db10小... 针对风洞模型支撑系统驱动电机功率大、现场工作环境复杂,造成天平信号受到严重的电机电磁干扰,影响试验数据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小波重构的天平干扰信号处理技术。首先,基于天平阶梯试验原理确定小波重构的频率阈值;然后,采用db10小波基,将信号小波分为10层;最后,对每层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保留1 Hz以下的信号,最终实现信号重构。通过小波重构处理技术,电磁干扰(EMI)得到了明显抑制,数据精度达到了试验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重构 模型支撑系统 6分量天平 电磁干扰(E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飞控系统的风洞虚拟飞行试验系统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敏 王中伟 郭振云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共8页
为向开展具体的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提供引导,针对应用于飞控系统评估的风洞虚拟飞行试验系统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基于传统意义上的飞控系统评估方法的不足,分析风洞虚拟飞行试验应用于飞控系统评估的优势;按飞控系统常用的姿态控... 为向开展具体的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提供引导,针对应用于飞控系统评估的风洞虚拟飞行试验系统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基于传统意义上的飞控系统评估方法的不足,分析风洞虚拟飞行试验应用于飞控系统评估的优势;按飞控系统常用的姿态控制回路及制导控制回路的组成形式,介绍风洞虚拟飞行试验系统方案与工作原理,详细分析它与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差异;分析风洞虚拟飞行试验应用于飞控系统评估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风洞虚拟飞行试验评估方法、飞行器模型设计技术、飞控系统改进技术及模型支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控制系统评估 风洞虚拟飞行试验 半实物仿真 评估方法 飞行器模型设计 模型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风洞五自由度机构技术改造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晓刚 胡明伦 +2 位作者 白本奇 凌忠伟 张伟 《兵工自动化》 2013年第10期66-68,共3页
五自由度机构是某高超声速风洞的关键设备之一。针对风洞长期频繁使用五自由度机构暴露的问题,对五自由度机构进行改造,改造内容包括:控制系统改造、Y轴速度提升、隔热板机构改造和线缆更新。技改后对五自由度机构进行了测试和标模试验... 五自由度机构是某高超声速风洞的关键设备之一。针对风洞长期频繁使用五自由度机构暴露的问题,对五自由度机构进行改造,改造内容包括:控制系统改造、Y轴速度提升、隔热板机构改造和线缆更新。技改后对五自由度机构进行了测试和标模试验,结果表明:五自由度机构性能有明显提高,标模测力试验结果良好、满足国军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风洞 支撑模型机构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