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汽温多模型扰动抑制预测控制方法 被引量:21
1
作者 赵慧荣 沈炯 +1 位作者 沈德明 李益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5763-5770,共8页
电站汽温控制系统结构复杂,机组运行过程中影响主汽温稳定的因素众多。主蒸汽流量变化、锅炉燃烧状况改变等因素均可能干扰主汽温稳定,影响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算法在应对诸如煤质变化引起的烟气侧不可测扰动... 电站汽温控制系统结构复杂,机组运行过程中影响主汽温稳定的因素众多。主蒸汽流量变化、锅炉燃烧状况改变等因素均可能干扰主汽温稳定,影响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基于模型的预测控制算法在应对诸如煤质变化引起的烟气侧不可测扰动时,由于缺乏对扰动的建模,控制效果不理想。针对该问题,通过对过热器进行机理建模,并在额定工况点进行局部线性化获得状态空间模型,提出基于多模型集的主汽温扰动抑制预测控制方法。当不考虑不可测扰动时,其等价于普通的预测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进入汽温系统的不可测扰动,进一步提高汽温的调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扰动抑制预测控制 主汽温系统 热力发电厂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舰载光电设备参考模型扰动估计的前馈控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艳 张淑梅 乔彦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3-1221,共9页
在传统前馈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参考模型的扰动估计来改善舰载光电设备的动态性能,提高其扰动隔离能力,从而提高跟踪精度。分析了传统前馈控制二次扰动问题,结合扰动估计观测器精确估计系统扰动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参考模型扰动估计的... 在传统前馈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参考模型的扰动估计来改善舰载光电设备的动态性能,提高其扰动隔离能力,从而提高跟踪精度。分析了传统前馈控制二次扰动问题,结合扰动估计观测器精确估计系统扰动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参考模型扰动估计的前馈控制器。介绍了常规扰动观测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观测器应用于舰载光电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参考模型,构建了参考模型扰动估计的前馈控制器,并给出了相应的结构图和传递函数,分析了它的输出特性和鲁棒性;最后,对本文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模型仿真和实验研究并与传统前馈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参考模型扰动估计的前馈控制方法对摩擦力矩扰动和测量误差有良好的补偿效果,固定点指向误差均方根由12.36″提高到5.919″;在靶标以10s周期转动的动态实验中,跟踪精度均方根误差从20.615 7″提高到13.744″,隔离度提高了12dB,动态性能显著改善。本文方法结合了前馈控制和扰动估计的优点,能更好地抑制扰动,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光电设备 前馈控制 参考模型扰动估计 隔离度 跟踪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局搜索和云模型动态扰动的鱼鹰优化算法
3
作者 左锋琴 张达敏 +1 位作者 邓佳欣 文裕杰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6-973,共8页
针对鱼鹰优化算法(OOA)收敛速度慢和稳定性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全局搜索和云模型动态扰动的鱼鹰优化算法(GDOOA)。利用正态云模型动态扰动策略更新种群最优解,加快算法收敛速度;在算法探索阶段,采用自适应更新机制平衡全局搜索和局部开发... 针对鱼鹰优化算法(OOA)收敛速度慢和稳定性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全局搜索和云模型动态扰动的鱼鹰优化算法(GDOOA)。利用正态云模型动态扰动策略更新种群最优解,加快算法收敛速度;在算法探索阶段,采用自适应更新机制平衡全局搜索和局部开发能力,提高算法的收敛精度;在开发阶段,引入全局优化导引策略为鱼鹰个体提供3种更新机制,提升个体的灵活性和算法的全局搜素能力。在8个基准测试函数和Wilcoxon秩和检验中进行对比实验,其结果表明,GDOOA在性能上具有优势。工程问题测试结果表明,GDOOA同时适用于实际工程应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鹰优化算法 模型动态扰动 自适应更新机制 全局优化导引策略 基准测试 秩和检验 工程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扰动模型的无人机自动配平装置结构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冬剑 李姗姗 +1 位作者 曹将栋 张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9-374,共6页
无人机平台加装作业设备的作动及飞行环境的干扰均会造成无人机重心的偏移,影响作业精度。提出一种复合扰动模型的自动配平装置稳定无人机姿态的方法,考虑气流扰动、无人机载荷变化等因素,进行了无人机俯仰角、滚转角、偏航角多目标的... 无人机平台加装作业设备的作动及飞行环境的干扰均会造成无人机重心的偏移,影响作业精度。提出一种复合扰动模型的自动配平装置稳定无人机姿态的方法,考虑气流扰动、无人机载荷变化等因素,进行了无人机俯仰角、滚转角、偏航角多目标的自动配平装置结构优化设计并对无人机稳定性展开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多旋翼无人机加装配平装置前相比,无人机俯仰角、滚转角、偏航角超调量分别减小11.6%、48.5%、34.5%,对应的姿态稳定时间分别缩短0.06s、0.07s、0.06s,无人机三轴方向的控制稳定度分别提高54.4%、69.5%、60.8%,解决了气流扰动及无人机载荷变化复合作用影响无人机飞行姿态波动的问题,确保了飞行的稳定性。这里提出方法可为复杂工况条件下展开作业的多旋翼无人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翼无人机 复合扰动模型 自动配平装置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在线辨识扰动模型的MPC控制器及其在溶剂脱水塔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韩恺 赵均 +2 位作者 朱豫才 徐祖华 钱积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57-1664,共8页
提出一种滚动时域伪线性回归(MHPLR)算法,不仅降低了算法对检测噪声的敏感程度,而且无须在线求解优化命题,计算负担小。利用MHPLR在线估计一个时间序列模型来描述DMC控制系统不可测扰动的动态特性。将对扰动的预报应用到DMC算法当中,以... 提出一种滚动时域伪线性回归(MHPLR)算法,不仅降低了算法对检测噪声的敏感程度,而且无须在线求解优化命题,计算负担小。利用MHPLR在线估计一个时间序列模型来描述DMC控制系统不可测扰动的动态特性。将对扰动的预报应用到DMC算法当中,以改善因原误差校正策略而导致的抗扰性能不佳的情况,并以状态空间形式给出了改进后DMC算法的表达式。将改进的DMC控制器应用到某公司的PTA溶剂脱水塔装置上,提升了控制品质,稳定了生产并降低了酸耗。算法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脱水塔 预测控制 扰动模型 时间序列 滚动时域 伪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化模型描述软化响应扰动状态理论合理性细观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建业 葛修润 孙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对基于硬化模型建立的扰动状态理论(DSC)做细观分析。扰动状态理论允许利用硬化模型得到软化响应。利用硬化土和软化土的宏观剪切实验与同时进行的细观CT实时实验结果对照,指出土体的硬化响应或软化响应与相应CT数统计值变化规律的协调... 对基于硬化模型建立的扰动状态理论(DSC)做细观分析。扰动状态理论允许利用硬化模型得到软化响应。利用硬化土和软化土的宏观剪切实验与同时进行的细观CT实时实验结果对照,指出土体的硬化响应或软化响应与相应CT数统计值变化规律的协调关系,说明扰动状态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合理性。硬化或软化材料CT数统计值变化规律的差异对应着扰动因子的叠加与否。提出一个新的扰动因子演化方程,演化方程以材料试件各扫描层CT数方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自变量,相应算例显示新演化方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扰动状态理论 CT 软化 扰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扰动模型的干扰抑制极化滤波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任博 施龙飞 王国玉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7-534,共8页
具有双极化接收能力的雷达利用极化滤波手段能够抑制波束主瓣内的干扰信号.然而多径等传播环境效应会对干扰信号的极化特性产生扰动,影响实际接收信号的极化度,同时影响极化滤波器的干扰抑制性能.本文基于工程中对干扰抑制极化滤波器性... 具有双极化接收能力的雷达利用极化滤波手段能够抑制波束主瓣内的干扰信号.然而多径等传播环境效应会对干扰信号的极化特性产生扰动,影响实际接收信号的极化度,同时影响极化滤波器的干扰抑制性能.本文基于工程中对干扰抑制极化滤波器性能分析的需求,分别在理想条件及环境扰动条件下建立了用于描述干扰抑制极化滤波器性能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极化滤波器的干扰抑制性能同干噪比、干扰极化状态以及环境扰动系数间的关系.随后为改善环境扰动影响下干扰抑制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天线主辅阵联合的极化滤波的方法.最后通过极化雷达抗干扰实验不仅验证了极化滤波器性能表征模型的正确性,同时还在环境扰动条件下对比了两种滤波器性能,结果表明新的滤波方法在该扰动条件下干扰抑制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滤波 极化度 环境扰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航天器反作用轮扰动实验模型参数的辨识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孙杰 赵阳 田浩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4,共5页
反作用轮系统是影响航天器姿控系统精度的主要扰动源之一.建立反作用轮扰动模型的目的是预测扰动对航天器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和隔离系统.基于反作用轮的扰动实验模型,通过对反作用轮扰动实验数据的分析,确定出反作用轮... 反作用轮系统是影响航天器姿控系统精度的主要扰动源之一.建立反作用轮扰动模型的目的是预测扰动对航天器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和隔离系统.基于反作用轮的扰动实验模型,通过对反作用轮扰动实验数据的分析,确定出反作用轮扰动实验模型中的参数:谐波数和幅值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能量补偿法,最后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谐波数的辨识精度不超过0.04%,当采用振幅谱法计算幅值系数时,误差高达15.5%;而用能量补偿法,其幅值系数的精度不超过1.1%.可见能量补偿法提高了幅值系数的辨识精度.本文研究为改善航天器姿态控制精度和稳定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作用轮 扰动模型 振幅谱法 能量补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大气模型的乘波构型飞行器再入弹道仿真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健 侯中喜 +1 位作者 刘新建 周伯昭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3283-3285,3334,共4页
作者在半速度坐标系建立临近空间乘波构型再入飞行器质心动力学方程,将地球扰动大气模型应用于飞行器再入弹道分析,讨论了再入点运动参数和飞行器设计参数对标准弹道的影响,完成了不同大气模型对飞行器再入弹道射程、高度、过载、热流... 作者在半速度坐标系建立临近空间乘波构型再入飞行器质心动力学方程,将地球扰动大气模型应用于飞行器再入弹道分析,讨论了再入点运动参数和飞行器设计参数对标准弹道的影响,完成了不同大气模型对飞行器再入弹道射程、高度、过载、热流特性影响的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大气模型的变化对临近空间乘波构型飞行器再入弹道终点高度、最大过载、最大热流、总吸热量等参数影响明显,飞行器总体、结构、热防护、导航、制导与控制等系统设计必须考虑大气参数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乘波构型飞行器 高超声速 扰动大气模型 再入弹道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扰动模型在长江中下游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琰 崔广柏 +2 位作者 杨珏 邹允年 倪培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6-40,62,共6页
采用1984年引进的线性扰动模型对于洪水涨落缓慢的长江中下游进行了洪水连续预报的研究,并以1991年为例,对长江中下游的湖口站、大通站和南京站作出洪水连续预报,检验结果表明,从峰、量方面误差均达到《规范》要求。如利用上游站的预报... 采用1984年引进的线性扰动模型对于洪水涨落缓慢的长江中下游进行了洪水连续预报的研究,并以1991年为例,对长江中下游的湖口站、大通站和南京站作出洪水连续预报,检验结果表明,从峰、量方面误差均达到《规范》要求。如利用上游站的预报值直接作为下游站输入系列,将增加预见期,且在处理模型中的参数方面,优化容易、主观性少,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扰动模型 记忆长度 季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大气模型的动力推进高超声速飞行器弹道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健 侯中喜 +1 位作者 刘新建 周伯昭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1,共6页
在半速度坐标系建立动力推进高超声速飞行器质心动力学方程,并进行了弹道仿真,分析了初始点参数和飞行设计参数对标准弹道影响,完成了标准大气和扰动大气模型中飞行器跳跃弹道高度、过载、热流特性的对比分析。将地球扰动大气模型应用... 在半速度坐标系建立动力推进高超声速飞行器质心动力学方程,并进行了弹道仿真,分析了初始点参数和飞行设计参数对标准弹道影响,完成了标准大气和扰动大气模型中飞行器跳跃弹道高度、过载、热流特性的对比分析。将地球扰动大气模型应用于飞行器跳跃弹道分析,讨论了不同大气模型对动力推进高超声速飞行器跳跃弹道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大气参数变化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跳跃弹道最低点、最大过载、最大驻点热流和总吸热量等参数影响明显,该结论对飞行器总体、结构、动力、热防护、导航、制导与控制系统前期设计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扰动大气模型 超燃 跳跃弹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视觉显著性和扰动模型的上下文感知跟踪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博 江沸菠 刘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12-2121,共10页
为了解决背景嘈杂、遮挡、形变和尺度变化情况下目标跟踪问题,提出利用视觉显著性和扰动模型的上下文感知跟踪。本文以相关滤波算法为基础,将目标周围的上下文信息引入到分类器学习过程中,构造了上下文感知相关跟踪,提高了算法鲁棒性;... 为了解决背景嘈杂、遮挡、形变和尺度变化情况下目标跟踪问题,提出利用视觉显著性和扰动模型的上下文感知跟踪。本文以相关滤波算法为基础,将目标周围的上下文信息引入到分类器学习过程中,构造了上下文感知相关跟踪,提高了算法鲁棒性;同时引入直方图扰动模型,利用加权融合的方法获得目标响应图,以此估计目标位置变化;最后利用视觉显著性构建目标稀疏显著性图,解决严重遮挡情况下的目标重定位问题,并利用尺度估计策略解决目标尺度变化问题。利用公开数据集测试算法性能,并与8种流行跟踪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跟踪精确度得分和成功率得分分别为0.695和0.708,均优于其它算法。与传统的相关滤波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很好地解决背景嘈杂、遮挡、形变和尺度变化等复杂下的目标跟踪问题,具有一定理论研究价值和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上下文感知 扰动模型 视觉显著性 相关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保费率扰动风险模型的有限时间破产概率和大偏差 被引量:3
13
作者 韦晓 于金酉 胡亦钧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6-623,共8页
该文考虑变保费率的扰动风险模型,其中索赔的分布是重尾的.对这个风险模型,给出了索赔剩余过程的精细大偏差;同时,还得到了它的有限时间破产概率的Cramér-Lundberg型极限结果.
关键词 变保费率 布朗运动 扰动风险模型 精细大偏差 破产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应力场模型的ABAQUS二次开发及其与塑性损伤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正 吕志涛 涂永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49,共10页
扰动应力场模型(DSFM)由于考虑了裂缝间的剪切滑移效应,融合了转动裂缝模型和固定裂缝模型的思想,可以更真实地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剪性能。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的二次开发接口,开发了基于DSFM模型思想的用户子程序UMAT,重... 扰动应力场模型(DSFM)由于考虑了裂缝间的剪切滑移效应,融合了转动裂缝模型和固定裂缝模型的思想,可以更真实地模拟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剪性能。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的二次开发接口,开发了基于DSFM模型思想的用户子程序UMAT,重点介绍将剪切滑移应变从总应变中分离出来的算法,并给出能够适应UMAT开发要求的编程方法和流程。利用所开发的UMAT子程序和ABAQUS内置的塑性损伤(CDP)模型对多伦多大学完成的多块钢筋混凝土平板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子程序能够准确反应不同配筋形式的钢筋混凝土单元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响应,而ABAQUS内置的CDP模型由于无法反应钢筋混凝土单元斜裂缝出现后的剪应力强化效应,不能用于钢筋混凝土的受剪性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应力场模型(DSFM) 受剪性能 ABAQUS用户子程序UMAT 塑性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扰动应力场模型模拟深受弯简支梁的受力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川 蒋宁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0,62,共5页
使用基于扰动应力场模型的非线性有限元程序VT2分析了4个深受弯简支梁的受力性能。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在开裂形态、破坏形式、纵筋应变分布及荷载位移曲线等局部与整体反应层次上,评价了扰动应力场模型模拟深受弯简支梁受力性能的适... 使用基于扰动应力场模型的非线性有限元程序VT2分析了4个深受弯简支梁的受力性能。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在开裂形态、破坏形式、纵筋应变分布及荷载位移曲线等局部与整体反应层次上,评价了扰动应力场模型模拟深受弯简支梁受力性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应力模型 深受弯构件 混凝土 开裂 破坏模态 纵筋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非结构扰动模型采样系统的鲁棒稳定性
16
作者 武俊峰 王强 陈善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81-684,688,共5页
利用时域方法 ,讨论了一类非结构扰动模型采样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问题 ;得出了数字最优控制器控制下一类非结构扰动模型采样系统鲁棒稳定性的充分条件 ,并得到了采样系统鲁棒稳定性的新的上界 ;从例子的分析可以看出 ,把二次性能指标与鲁... 利用时域方法 ,讨论了一类非结构扰动模型采样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问题 ;得出了数字最优控制器控制下一类非结构扰动模型采样系统鲁棒稳定性的充分条件 ,并得到了采样系统鲁棒稳定性的新的上界 ;从例子的分析可以看出 ,把二次性能指标与鲁棒稳定性问题结合起来 ,使得所得结果的保守性大大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系统 鲁棒稳定性 时域 非结构扰动模型 数字最优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两步保费率的扰动风险模型(英文)
17
作者 余东 吉晓宁 何晓霞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8-282,共5页
本文探讨了具有两步保费率的扰动风险模型,对其破产前首次通过某一给定水平的时间的拉普拉斯变换进行了研究,由强马氏性和位移算子得出了破产前最大盈余、破产前瞬时盈余及破产赤字的联合分布.
关键词 LAPLACE变换 扰动风险模型 破产时刻 盈余过程 两步保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扰动模型中LSE和若干有偏估计的局部影响
18
作者 龙蓓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4期25-31,共7页
研究了线性回归中方差加权和均值漂移混合模型中LSE和若干有偏估计的局部影响分析.从基于回归系数无偏估计的似然函数出发,求出了回归系数最小二乘估计(LSE)在混合扰动下的影响曲率、最大影响曲率和最大曲率方向,对于有偏估计、在... 研究了线性回归中方差加权和均值漂移混合模型中LSE和若干有偏估计的局部影响分析.从基于回归系数无偏估计的似然函数出发,求出了回归系数最小二乘估计(LSE)在混合扰动下的影响曲率、最大影响曲率和最大曲率方向,对于有偏估计、在后验分布对数似然函数的基础上,求出了这些有偏估计在混合扰动下的影响曲率、最大影响曲率和最大曲率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估计 广义岭估计 混合扰动模型 有偏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缺陷扰动模型中压电缆附件综合绝缘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欣宇 吴铮 +6 位作者 伍铭妍 张如昕 刘鹏龙 薛涛 李海鸣 卢斌先 焦重庆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2-149,共8页
10 kV电缆附件生产和安装过程存在的小缺陷易导致发生故障,研究有效的绝缘性能评价方法有重要意义。提出了考虑抗小缺陷扰动的综合绝缘性能评价方法;提出了电场强度精细分析方法,与解析解对比验证了其准确性,确认了小缺陷位于附件内绝... 10 kV电缆附件生产和安装过程存在的小缺陷易导致发生故障,研究有效的绝缘性能评价方法有重要意义。提出了考虑抗小缺陷扰动的综合绝缘性能评价方法;提出了电场强度精细分析方法,与解析解对比验证了其准确性,确认了小缺陷位于附件内绝缘分界面时电场强度畸变最严重;基于9个不同厂家的电缆附件制作了附件内绝缘分界面上有小缺陷的模型;基于脉冲电流法,在相同测量精度下测量了有缺陷和无缺陷不同附件的局部放电关键参数;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综合绝缘性能。结果显示小缺陷对附件的综合绝缘性能排序有很大影响,验证了考虑附件抗小缺陷扰动能力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附件 小缺陷扰动模型 精细化分析 综合绝缘性能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压扰动平衡盘对涡旋压缩机黏性内流压力影响研究
20
作者 刘兴旺 李庚泽 +2 位作者 刘晓明 刘国君 王龙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44-1852,1884,共10页
在变转速工况下,电动涡旋压缩机背压腔中润滑油产生的背压力无法准确平衡轴向气体力。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扰动片的背压扰动平衡盘,研究了背压扰动平衡盘对涡旋压缩机黏性内流压力的影响。首先,对背压扰动平衡盘作用原理进行了... 在变转速工况下,电动涡旋压缩机背压腔中润滑油产生的背压力无法准确平衡轴向气体力。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扰动片的背压扰动平衡盘,研究了背压扰动平衡盘对涡旋压缩机黏性内流压力的影响。首先,对背压扰动平衡盘作用原理进行了分析,使用贝塞尔曲线构建了扰动片型线,对润滑油被扰动后的静压增量进行了公式推导,计算了扰动片出口安装角和扰动片数对润滑油静压的影响;然后,建立了含背压扰动平衡盘的背压腔模型,将流体域分为旋转域和静止域,采用旋转坐标系的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背压腔内润滑油的压力场;最后,根据理论计算,模拟了润滑油在不同出口安装角和扰动片数下的润滑油静压,对润滑油静压与压缩机所需最佳背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背压扰动平衡盘可以使润滑油静压增加21%,且静压增量随主轴转速的增加而增大,适当增大扰动片出口安装角可使润滑油静压增加0.032 MPa;对比最佳背压可知,扰动前润滑油静压与最佳背压相差26%,而合理设计扰动片后的润滑油静压与最佳背压相差仅为9%,极大改善了电动涡旋压缩机在变转速下的轴向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涡旋压缩机 扰动模型 出口安装角 扰动片数 变转速工况 轴向平衡 润滑油静压增量 最佳背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