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logistic回归中的应用实例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志杰 彭文祥 +2 位作者 周艺彪 庄建林 姜庆五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目的介绍Bayesian模型平均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实际资料进行分析,指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方法以Hosmer和Lemeshow研究低出生体重婴儿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为例,分别以Bayesian模型平均法和逐步logistic回归法选择最佳模型,并分析比较二者的差... 目的介绍Bayesian模型平均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实际资料进行分析,指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方法以Hosmer和Lemeshow研究低出生体重婴儿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为例,分别以Bayesian模型平均法和逐步logistic回归法选择最佳模型,并分析比较二者的差异及原因。结果Bayesian模型平均法确定的10个后验概率最大的模型的累积后验概率仅为0.59,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是很大的,而逐步logistic回归法确定的最佳模型的后验概率(P(βk≠0|D)<0.032)要远低于Bayesian模型平均法确定的最佳模型的后验概率(P(βk≠0|D)=0.12)。从回归系数的估计值、标准误和P值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发现,Bayesian模型平均法估计的精度较高,而逐步logistic回归法由于没有考虑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偏向于高估结果。结论Bayesian模型平均法考虑了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其分析结果更可靠,在统计建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模型 Bayesian模型平均法 模型不确定性 后验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的森林火灾预测模型构建研究--以云南省大理州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白海峰 刘晓东 +1 位作者 牛树奎 何亚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52,共9页
【目的】本文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结合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构建云南省大理州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模型,以期提高林火预测精度,为研究地区林火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2000-2013年大理州林火数据及对应的气象数据,分别运用二项逻... 【目的】本文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结合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构建云南省大理州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模型,以期提高林火预测精度,为研究地区林火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2000-2013年大理州林火数据及对应的气象数据,分别运用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对该地区森林火灾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进行实证分析。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为单一模型,建模前通过对各解释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剔除有显著共线性的解释变量,然后通过逐步回归法,筛选最终变量并进行参数拟合。贝叶斯平均模型为组合模型,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建模时,采用奥卡姆窗的方法来适当调整模型空间,并以5个最优模型的后验概率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建模。将全样本数据随机分成80%的训练样本和20%的测试样本,基于训练样本建立模型,对测试样本进行预测,通过对比观测值和预测值计算模型的准确率。【结果】通过二项逻辑斯蒂模型拟合,优度为0.783,预测精度为0.718。通过贝叶斯平均模型拟合,优度为0.868,预测精度为0.807。2个模型预测结果对比显示,在训练集中,贝叶斯平均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比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高9.3%;在测试集中,贝叶斯平均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比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高8.9%。【结论】在基于气象因子的大理州林火发生预测模型构建研究中,贝叶斯平均模型的拟合优度和预测精度均高于二项逻辑斯蒂模型,表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应用意义,可用于提高研究地区林火预测精度,有利于森林火灾的决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州 森林火灾 气象因子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逻辑斯蒂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因子对澳洲鲐亲体补充量关系的影响——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畅 陈新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9-106,共8页
澳洲鲐(Scomber australasicus)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生命周期相对较短,资源量受补充量影响明显,了解澳洲鲐太平洋群系补充量状况对掌握其资源量及确保其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产卵场1(30°~32°N,1... 澳洲鲐(Scomber australasicus)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生命周期相对较短,资源量受补充量影响明显,了解澳洲鲐太平洋群系补充量状况对掌握其资源量及确保其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产卵场1(30°~32°N,130°~132°E)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1)、产卵场2(34°~35°N,138°~141°E)海表面温度(SST2)、索饵场(35°~45°N,140°~160°E)海表面温度(SST3)、潮位差(tidal range,TR)、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和亲体量(spawning stock biomass,SSB)6个影响因子任意组合与补充量构建多个模型,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ayesian model averaging,BMA)分析各个环境因子对资源补充量的解释能力,并预测其补充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SB对补充量具有最长期且稳定的解释能力,其次是SST3,PDO、TR、SST2、SST1也对补充量模型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SST3是环境因子中影响最大的因子,可能是由于补充群体在索饵场内生活时间较长,索饵场温度对仔鱼或鱼卵的生长存活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认为,基于BMA的组合预报综合考虑了各个模型的优势,优于单一模型,可用于澳洲鲐资源补充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鲐 太平洋群系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索饵场 产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决定因素研究——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磊 李健全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5-109,共15页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存贷款利率管制有序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本文选取了M_2增速、银行间债券7天回购利率、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净息差、流动性比例、资本利润率、企业资产负债率、CP...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存贷款利率管制有序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本文选取了M_2增速、银行间债券7天回购利率、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净息差、流动性比例、资本利润率、企业资产负债率、CPI增速、GDP增速、居民储蓄率等10个解释变量,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建立模型,探讨了各解释变量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解释力和影响程度。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传统的定性分析,显示了商业银行经营目标设定、自身管理水平以及央行货币政策对于贷款利率的影响作用。此外,本文结合实证结论,对央行和银行业监管机构如何有效引导商业银行适当降低贷款利率,逐步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贷款利率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构建杉木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 被引量:9
5
作者 王震 鲁乐乐 +3 位作者 张雄清 张建国 姜丽 段爱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71,共8页
[目的]探究杉木林分蓄积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科学经营管理杉木人工林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福建邵武卫闽林场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和逐步回归法(SR... [目的]探究杉木林分蓄积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科学经营管理杉木人工林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福建邵武卫闽林场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和逐步回归法(SR)构建杉木林分蓄积量与林分变量因子(包括初植密度、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每公顷株数、平方平均胸径、林分优势高、年龄)和气候因子(包括年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温度、最冷月平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年均湿热指数、低于0℃天数、夏季平均最高温度、冬季平均最低温度、春季平均气温)的关系模型。[结果]杉木林分蓄积量随着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平方平均胸径、林分优势高、年龄、夏季平均最高温、春季平均温和低于0℃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对于诸多的影响因子,SR法所确定的模型并不在BMA选出的后验概率较高的前5个模型中,模型表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从模型后验概率角度看,SR模型精度较低。[结论]杉木林分蓄积量受到林分变量因子和气候因子的显著影响。相比于SR法,在构建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方面,BMA方法考虑了模型的不确定性,模型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蓄积量 林分变量因子 气候因子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逐步回归法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和逐步回归法构建杉木单木胸径生长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鲁乐乐 王震 +1 位作者 张雄清 张建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7-97,共11页
【目的】探索杉木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量变化的驱动因子,比较不同驱动因子的重要性,构建不确定性单木胸径生长模型,为杉木经营管理者科学经营管理杉木人工林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邵武市卫闽林场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叶... 【目的】探索杉木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量变化的驱动因子,比较不同驱动因子的重要性,构建不确定性单木胸径生长模型,为杉木经营管理者科学经营管理杉木人工林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邵武市卫闽林场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和逐步回归法(SR)分析杉木单木胸径生长量与内部因子(林分变量因子)和气候因子的关系,构建杉木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结果】杉木单木胸径年均生长量受气候因子影响较小,主要受竞争因子和单木大小因子影响。单木胸径生长量随林分密度、林分平方平均胸径、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和、年龄、冬季平均最低温度增加而减小,随期初胸径、胸高断面积、优势木平均高、最冷月平均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年均降雨量增加而增加。基于SR获得模型的后验概率小于BMA获得最佳模型(最高后验概率)或SR模型不在BMA模型空间前几个后验概率高的模型中。【结论】杉木单木胸径生长量随竞争增加而减小,随温度和降雨增加而增加。贝叶斯模型平均法考虑所有可能变量的组合,能够反映出模型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木胸径生长量 气候变量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逐步回归法 林分变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平均法的表层土壤含水率多模型综合反演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思楠 李瑞平 +2 位作者 吴英杰 赵水霞 王秀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94,共8页
土壤水分是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水循环的重要因子,因此准确监测土壤水分对促进农牧业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基于Landsat 8 OLI多光谱影像,在表面生物物理特性和地形参数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测土壤含水率,... 土壤水分是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水循环的重要因子,因此准确监测土壤水分对促进农牧业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基于Landsat 8 OLI多光谱影像,在表面生物物理特性和地形参数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测土壤含水率,采用经验模型法分别构建了反距离加权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多元线性回归(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M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的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并采用模型平均法(Granger-Ramanathan,GR)进行组合反演,结果显示,通过模型平均法组合单一模型后在该研究区的土壤含水率反演中表现出了更好的适用性,模型平均法GR对于土壤含水率的估算效果佳,建模集与验证集R^(2)≥0.88,均方根误差均不大于1.42%,且模型性能远优于反距离加权法、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随机森林 模型 模型平均法 地质统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建立东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蓄积生长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贾勃 王新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根据金沟岭林场198块固定样地数据,分别使用逐步回归方法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建立东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蓄积量生长模型,分析林分蓄积生长与林分因子、气候因子的关系,并比较两种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建模时将多个... 根据金沟岭林场198块固定样地数据,分别使用逐步回归方法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建立东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蓄积量生长模型,分析林分蓄积生长与林分因子、气候因子的关系,并比较两种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建模时将多个模型组合进行加权建模,减少了冗余变量,建立的模型较逐步回归更为准确;海拔、林分断面积、林分密度、林分平均胸径、低于0℃积温、低于18℃积温、参考蒸发量是影响林分蓄积生长的主要因素;逐步回归的决定系数(R^(2))为0.95,均方根误差(R_(MSE))为17.53;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的决定系数(R^(2))也为0.95,均方根误差(R_(MSE))为37.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针阔混交林 林分蓄积量 先验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酸物种敏感性分布平均模型及生态风险评估
9
作者 管硕 金中武 +2 位作者 丁兵 顾延生 刘小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84-6992,共9页
收集并筛选了30个水生物种及其相关的53个单一毒性数据,基于不同的毒性终点数据,构建了全氟辛酸(PFOA)的优化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模型.为了降低模型选择的不确定性,采用了模型平均法,并将其应用于生态风险评价.根据致死、生长抑制、繁... 收集并筛选了30个水生物种及其相关的53个单一毒性数据,基于不同的毒性终点数据,构建了全氟辛酸(PFOA)的优化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模型.为了降低模型选择的不确定性,采用了模型平均法,并将其应用于生态风险评价.根据致死、生长抑制、繁殖毒性及生化毒性数据,推导得出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值分别为2.09,0.02,0.006和0.024mg/L.值得注意的是,在PFOA暴露下,水生物种的繁殖终点表现出最高的敏感性,因此,选取基于繁殖毒性终点的PNEC值作为PFOA的水生生物标准(ALC).此外,还收集了长江流域地表水中的PFOA暴露浓度数据,并运用危害商值法(HQ)对长江流域地表水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在所考察的12个长江流域站点地表水中,所有地表水样品的HQ值均在0.0004~0.04之间,表明长江流域中PFOA的生态风险处于低水平状态.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中国水生生物保护和降低PFOA生态风险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 模型平均法 生态风险评价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离加权平均法数学模型在海河流域降雨等值线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鹏 刘小虎 梁树献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5,共4页
将距离加权平均的数学模型算法引进到海河流域降雨等值线的分析计算中,并结合雨量站分布等具体问题对该模型做了一些改进,较好地解决了海河流域计算机自动分析、绘制降雨等值线的问题。
关键词 距离加权平均法数学模型 应用 降雨 等值线 网格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的全球洪水中长期预报评估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俞明哲 刘剑宇 +1 位作者 游元媛 刘翠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46-1653,共8页
筛选全球5839个水文站逐日径流数据,采用超阈值采样法提取洪水发生频率及时间,将各季节最大日流量作为季节洪水量级,以优选的多个大尺度气候因子的最佳前置月份序列作为潜在预报因子,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构建全球尺度洪水中长期预报模... 筛选全球5839个水文站逐日径流数据,采用超阈值采样法提取洪水发生频率及时间,将各季节最大日流量作为季节洪水量级,以优选的多个大尺度气候因子的最佳前置月份序列作为潜在预报因子,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法构建全球尺度洪水中长期预报模型,并利用均方误差技术指数(MSESS)评价模型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全球范围内,洪水量级和频率模拟预报效果合格(0.6>MSESS>0.2)的水文站点占比分别为48%和28%;利用前置季节气候因子数据,驱动所构建的洪水中长期预报模型,有效预报了2020年鄱阳湖流域洪水量级将异常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中长期预报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大尺度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因子的川中柏木人工林直径分布预测模型
12
作者 叶涛 臧颢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6,共8页
构建含气候因子的柏木人工林径级分布模型,分析林分直径分布的规律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气候变化下人工林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川中柏木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应用极大似然法估计Weibull分布参数,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构... 构建含气候因子的柏木人工林径级分布模型,分析林分直径分布的规律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气候变化下人工林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川中柏木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应用极大似然法估计Weibull分布参数,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构建柏木人工林径级分布模型,并以此模拟气候变化对直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极大似然法均较好地估计柏木人工林的直径分布;基于BMA构建包含坡度、腐殖质层厚度、年龄、每公顷株数、林分断面积、最热月平均温和年降水量的径级分布模型,五折交叉验证得到的参数b的平均绝对偏差、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8、0.78、0.92,参数c分别为0.26、0.67、0.32,预测精度较好;随着最热月平均温和年降水量的增加,直径分布逐渐右移。采用BMA构建的径级分布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且最热月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的增加会促进林分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气候变化 直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湿润流域水文模型比较与集合预报 被引量:18
13
作者 霍文博 李致家 李巧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91-1501,共11页
选择7种水文模型分别在中国北部3个半湿润流域做模拟对比,分析不同水文模型在各流域的适用性,并使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对不同模型集合,比较各种集合方法的优势,研究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蓄满产流模式为主的模型在... 选择7种水文模型分别在中国北部3个半湿润流域做模拟对比,分析不同水文模型在各流域的适用性,并使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对不同模型集合,比较各种集合方法的优势,研究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蓄满产流模式为主的模型在半湿润流域应用效果较好,针对不同流域特点对传统模型进行改进可以提高模拟精度.贝叶斯模型平均法能提供较好的确定性预报结果和概率预报结果,仅对少数模拟效果好的模型进行集合,并不能有效提高预报精度,适当增加参与集合的模型数量能使贝叶斯模型平均法更好地综合各模型优势,提高预报结果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流域 水文模拟 模型对比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et语义分割网络的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和跨地区泛化能力研究
14
作者 谭林 张璐璐 +3 位作者 魏鑫 刘东升 杜春兰 李海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6,共14页
基于栅格评价单元的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存在栅格单元空间相关性考虑欠佳、模型跨地区泛化能力弱等问题,提出基于U-Net语义分割网络的易发性评价方法。以奉节县竹园镇和青莲镇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岩性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等10项评价因... 基于栅格评价单元的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存在栅格单元空间相关性考虑欠佳、模型跨地区泛化能力弱等问题,提出基于U-Net语义分割网络的易发性评价方法。以奉节县竹园镇和青莲镇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岩性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等10项评价因子,结合历史滑坡清单,构建U-Net评价模型对滑坡易发性进行空间预测,并利用模型平均法对若干预测矩阵进行加权平均,结合ROC曲线和AUC量化评价精度和不确定性。针对跨地区地层岩性不同导致模型无法应用的问题,提出了地层岩性赋分法,将模型应用于青莲镇,研究评价模型的跨地区泛化能力。结果表明:(1)U-Net模型性能可靠,可充分挖掘栅格单元的空间相关性,网络架构更优,能够完成更精准的易发性评价。竹园镇的易发性区划图与历史滑坡清单拟合好,评价结果优于青莲镇;(2)模型平均法可有效缩减预测不确定性,只需将少量评价结果平均化即可输出稳定且可靠的评价结果,不必寻求单次评价结果最优;随着参与模型平均的评价结果数量增加,其AUC呈现收敛趋势;(3)地层岩性赋分法统一了模型训练区和测试区的数据分布,结合模型平均法确保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评价 U-Net 泛化能力 模型平均法 地层岩性赋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积极资产组合决策模型研究
15
作者 梁崴 王春峰 +1 位作者 房振明 张蕊 《管理学报》 CSSCI 2009年第10期1313-1318,共6页
利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提高预测准确性,并在权重设计中考虑预测准确性,以改进积极资产组合决策模型。在中国市场条件下对决策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基于该模型构造的积极组合在任何市场条件下都能够获得超越基准组合的收益;在决策模型... 利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提高预测准确性,并在权重设计中考虑预测准确性,以改进积极资产组合决策模型。在中国市场条件下对决策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基于该模型构造的积极组合在任何市场条件下都能够获得超越基准组合的收益;在决策模型中考虑超额收益预测准确性是必要的,提高超额收益预测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组合超额收益,同时降低组合积极风险;在允许卖空的市场条件下决策模型依然成立,组合超额收益水平未发生显著变化,但积极风险加大。在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超额收益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超额收益 积极风险 基准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型数据价值分析在渗透率取样优化中的应用
16
作者 薛亮 夏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0-84,共5页
含水层系统的准确认知需要获取大量的数据,但是地下含水层数据的获取成本高昂,需要对数据获取方案进行优化,从而使数据获取过程达到最佳的成本效益。获取数据的价值可以通过系统认知程度的提高或者预测不确定性的降低程度来定量表示。... 含水层系统的准确认知需要获取大量的数据,但是地下含水层数据的获取成本高昂,需要对数据获取方案进行优化,从而使数据获取过程达到最佳的成本效益。获取数据的价值可以通过系统认知程度的提高或者预测不确定性的降低程度来定量表示。地下含水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使用单一概念模型很难对系统的不确定性进行准确的描述,多模型分析方法可以考虑概念模型导致的不确定性,基于多模型分析的统计决策和方案设计也会相应地更加准确。通过极大似然多模型数据价值分析方法和整数编码差异进化算法,对美国亚利桑那州阿帕奇研究区的气测渗透率取样方案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优的取样位置和取样数量。分析结果表明,方案优化后的数据价值随着取样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平缓的趋势,数据价值变平缓的转折点对应的取样量即为最优取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分析 数据价值 取样优化 极大似然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C与MCMC基准剂量估计模型的比较研究
17
作者 彭雯洁 崔靖 +5 位作者 张婷 王青青 张超 袁苗 周小林 余红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5-539,共5页
目的比较BIC估计法与MCMC近似法两种后验概率法在贝叶斯基准剂量估计中的稳健性,并为山西省洪洞县儿童羟基代谢物可接受剂量的制定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首先介绍基于BIC估计法和MCMC近似法计算后验权重的原理,模拟研究选用Integrated Risk... 目的比较BIC估计法与MCMC近似法两种后验概率法在贝叶斯基准剂量估计中的稳健性,并为山西省洪洞县儿童羟基代谢物可接受剂量的制定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首先介绍基于BIC估计法和MCMC近似法计算后验权重的原理,模拟研究选用Integrated Risk Information System数据库中不同剂量-反应数据集共30个,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并在实例研究中采用权重法进行数据整合。结果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30个数据集中BIC估计法在BMR为0.01时有4个数据集出现BMDL预测失败的情况,在BMR为0.001时有1个数据集出现BMD预测失败的情况,以及6个数据集出现BMDL预测失败的情况。MCMC近似法计算的BMD/BMDL在每一种模型都有70%以上的数据集高于BIC估计法得到的BMD/BMDL。实例分析表明符合洪洞县儿童体内羟基代谢物剂量-反应关系的模型有linear(P=0.13,β=14.3%)、logistic(P=0.06,β=9.5%)、Weibull(P=0.14,β=10.6%)、multistage(P=0.15,β=31.1%)、Hill(P=0.21,β=34.6%)。在BMR为0.001的情况下,洪洞县儿童体内八种羟基代谢物(2-OHN、1-OHN、9-OHF、2-OHF、2-OHphe、1-OHphe、1-OHBaP、3-OHBaP)的可接受剂量(μmol/mol)依次为0.577μmol/mol、1.546μmol/mol、8.135μmol/mol、0.359μmol/mol、0.120μmol/mol、0.098μmol/mol、0.044μmol/mol、0.003μmol/mol。结论MCMC近似法在BMD估计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计量 贝叶斯信息准则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Black-Litterman模型加入主观收益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8
18
作者 孟勇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4-99,共6页
Black-Litterman模型是高盛公司提出的确定加入主观观念的资产组合模型。目前文献研究显示,模型加入投资人主观收益的方法依然是武断确定,会加剧主观投资组合模型使用的随意性,也必将影响其使用效果,给投资造成巨大损失。本文提出使用B... Black-Litterman模型是高盛公司提出的确定加入主观观念的资产组合模型。目前文献研究显示,模型加入投资人主观收益的方法依然是武断确定,会加剧主观投资组合模型使用的随意性,也必将影响其使用效果,给投资造成巨大损失。本文提出使用BMA(贝叶斯移动平均法)模型预测投资者主观收益,文中利用中国上海A股市场数据,对主观资产组合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LITTERMAN模型 主观收益 BMA(贝叶斯移动平均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小光斑LiDAR技术的亚热带森林参数信息优化提取 被引量:25
19
作者 曹林 代劲松 +2 位作者 徐建新 许子乾 佘光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1,共9页
借助机载小光斑LiDAR点云和地面调查的73个样地数据,以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回归法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分别优化筛选LiDAR提取变量;在此基础上,拟合最优模型估算各森林参数并评价精度;最后基于最优模... 借助机载小光斑LiDAR点云和地面调查的73个样地数据,以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回归法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分别优化筛选LiDAR提取变量;在此基础上,拟合最优模型估算各森林参数并评价精度;最后基于最优模型进行蓄积量的升尺度制图。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的最优LiDAR提取变量为平均高度(hmean)、60%冠层返回密度变量(d6)和高度变异系数(hcv),且这3个变量在逐步回归法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中多被选中;逐步回归法拟合模型效果最好(R2为0.39-0.84),而贝叶斯模型平均法(R2为0.32-0.77)和主成分分析法(R2为0.26-0.74)次之;就各森林参数而言,Lorey’s树高(R2为0.74-0.84)和优势树高(R2为0.73-0.82)的估算精度最高,胸径(R2为0.48-0.57)和蓄积(R2为0.46-0.55)次之,而株数(R2为0.35-0.44)和胸高断面积(R2为0.29-0.39)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森林参数 亚热带森林 主成分分析法 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蓄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消费的测度、分解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谢迟 何雅兴 毛中根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26,共19页
缺乏科学客观的绿色消费评价指标体系,严重制约了宏观层面绿色消费的量化研究。基于宏观视角,借助两阶段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等方法开展了绿色消费的测度、分解与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构建包含生产、生活、生态三个子系统的绿色消费指数指标... 缺乏科学客观的绿色消费评价指标体系,严重制约了宏观层面绿色消费的量化研究。基于宏观视角,借助两阶段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等方法开展了绿色消费的测度、分解与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构建包含生产、生活、生态三个子系统的绿色消费指数指标体系并测度发现:21世纪以来我国绿色消费指数不断上升,三个子系统指数的变化呈现出明显差异。指数分解发现:经济增长是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技术不足和生态环境欠佳制约了中国绿色消费发展。从经济、技术和生态三方面检验影响我国绿色消费的主要因素发现:总效应方面,投资和城市化对绿色消费发展具有重要拉动作用,由于研发投入成本高,前期创新投入对我国绿色消费发展有负向影响;经济分效应方面,投资和产业结构对绿色消费经济效应有正向促进作用,创新投入和生态修复具有负向作用;技术和生态分效应方面,消费、投资、生态修复对绿色消费技术效应和生态效应有促进作用,创新投入对技术效应和生态效应具有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消费 测度 分解 影响因素 两阶段贝叶斯模型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