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学习辅助下的概率积分法参数预计模型寻优 被引量:9
1
作者 沈震 徐良骥 +2 位作者 刘潇鹏 秦长才 王振兵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5-38,共4页
收集整理了多组地表移动观测站资料作为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以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为输入集,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为输出集,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概率积分法预测参数进行了预测。选取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和偏最小二乘法3种机器学习方法对... 收集整理了多组地表移动观测站资料作为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以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为输入集,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为输出集,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概率积分法预测参数进行了预测。选取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和偏最小二乘法3种机器学习方法对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利用训练所得模型预测检验样本中的概率积分法预测参数,并将预测结果与观测站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支持向量机预测下沉系数、主要影响角正切值及水平移动系数的精度最高,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达到7.46%、4.00%、13.17%;拐点偏距及开采影响传播角利用偏最小二乘法预计精度最高,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83%、0.88%;总体而言支持向量机的预测精度最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 支持向量机 BP神经网络 偏最小二乘法 模型寻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时间周期化工业机器人模型迭代寻优NURBS轨迹插补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博涵 邢燕好 +2 位作者 张佳 张华良 张建鹏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为满足工业机器人高精度复杂曲线运动的需求,本文提出运行时间周期化工业机器人模型迭代寻优NURBS轨迹插补算法.首先,根据轨迹最大轮廓误差和机器人动力学特性对曲线分段.随后,提出优化回溯算法,使各子曲线段均可用S曲线加减速规划.之后... 为满足工业机器人高精度复杂曲线运动的需求,本文提出运行时间周期化工业机器人模型迭代寻优NURBS轨迹插补算法.首先,根据轨迹最大轮廓误差和机器人动力学特性对曲线分段.随后,提出优化回溯算法,使各子曲线段均可用S曲线加减速规划.之后,为保证机器人在进给速度极小值处不超速,将各加减速阶段运行时间调整为插补周期的整数倍,并对子曲线段衔接处速度平滑处理.最后,提出模型迭代寻优曲线插补,大大降低了速度波动率.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插补轨迹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且最大速度波动率仅为0.000099%.真机试验也验证了该方法可有效减小轨迹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NURBS曲线 运行时间周期化 优化回溯算法 模型迭代寻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模型拟合寻优法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成斌 王学敏 +5 位作者 刘东 陈耀辉 熊善岐 郭耀增 吴健强 杨立祥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1991年第4期25-28,49,共5页
试验模型拟合寻优法是一种工业优化试验方法。其目的是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运用数理统计技术和科学实验方法通过模型拟合寻找最佳工艺参数以提高产量、改进质量和降低成本。本方法在兰州炼油厂催化剂生产装置上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良好的... 试验模型拟合寻优法是一种工业优化试验方法。其目的是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运用数理统计技术和科学实验方法通过模型拟合寻找最佳工艺参数以提高产量、改进质量和降低成本。本方法在兰州炼油厂催化剂生产装置上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它的最大特点和优点是在不投资或很少投资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并随着原料、工艺和环境条件的变化适时地改变工艺参数,使过程在接近最优状态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模型寻优 工业生产 工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DT和新型P-GBDT算法的催化裂化装置汽油收率寻优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伟 汪坤 +3 位作者 杨帆 戴超男 金继民 金宝宝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9-187,共9页
催化裂化装置是一个高度非线性和相互强关联的多变量系统,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分析方法是优化该工艺过程的一类有力工具。笔者利用某石油化工企业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 催化裂化装置是一个高度非线性和相互强关联的多变量系统,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分析方法是优化该工艺过程的一类有力工具。笔者利用某石油化工企业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MS)的工业生产实时数据,分别从指标与汽油收率的正负相关性、工业经验以及模型重要性筛选等方面选取了182个关键影响参数,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算法构建催化裂化汽油收率的预测模型,预测相应的汽油收率。基于GBDT集成学习框架构建了P-GBDT模型,引入了特征扰动和特征权重,增大经验可控参数的权重,解决了普通GBDT模型对特征缺乏偏好、经验可控参数特征的权重较小的问题。结果显示,由P-GBDT算法构建的汽油收率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率、R^2、均方根误差等指标相比由GBDT算法构建的基准模型的预测结果明显更好,对真实收率的拟合效果更为接近,对优化改进实际可控装置操作条件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BDT算法 催化裂化 收率寻优模型 人工智能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学系统结构寻优模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建生 赵源 高万振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13,共3页
通过对摩擦学系统条件转化的研究和转化实例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摩擦学系统结构寻优问题的新思路和模型。经摩擦学验证试验得出结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基本实现摩擦学系统结构条件下的摩擦学特性转化,对转化结果求最小值,可得该摩... 通过对摩擦学系统条件转化的研究和转化实例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摩擦学系统结构寻优问题的新思路和模型。经摩擦学验证试验得出结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基本实现摩擦学系统结构条件下的摩擦学特性转化,对转化结果求最小值,可得该摩擦学系统条件的最优解。摩擦学设计用户和专业摩擦学研究人员可以由此优化方法完成对摩擦学试验研究方案的优化和摩擦学设计参数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学系统 结构寻优模型 人工智能 摩擦学设计 机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地表松散层边坡角寻优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海 罗周全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6-111,共6页
露天矿地表松散层边坡角的确定是露天矿开采设计的基础研究工作,为矿山开采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通过采用边坡极限平衡分析与回归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括松散层厚度、粘结力、内摩擦角、边坡角和容重五个主要影响因素与边坡稳定... 露天矿地表松散层边坡角的确定是露天矿开采设计的基础研究工作,为矿山开采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通过采用边坡极限平衡分析与回归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括松散层厚度、粘结力、内摩擦角、边坡角和容重五个主要影响因素与边坡稳定性之间的回归模型,得出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回归模型的显著性、失拟性检验,对比相同参数条件下的回归模型与数值模拟计算值,结果表明:回归模型显著,拟合度高,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反解回归模型,得出任意许用安全系数下的地表松散层边坡角寻优模型。该模型通用性强,为露天矿边坡角寻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松散层 边坡角 极限平衡分析 回归正交设计 寻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优化配矿模型的设计与软件开发 被引量:14
7
作者 袁晓丽 范晓慧 +4 位作者 万新 陈许玲 胡林 张明远 杜长坤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76-1481,共6页
针对铁矿石烧结配矿的特点,提出2种获得合适配矿方案的方法;应用BP神经网络技术和遗传优化技术分别建立烧结矿质量模拟模型和烧结寻优配矿模型;采用VisualC++6.0与Matlab混合编程的方式,开发烧结优化配矿模型的系统软件。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铁矿石烧结配矿的特点,提出2种获得合适配矿方案的方法;应用BP神经网络技术和遗传优化技术分别建立烧结矿质量模拟模型和烧结寻优配矿模型;采用VisualC++6.0与Matlab混合编程的方式,开发烧结优化配矿模型的系统软件。研究结果表明:烧结矿质量模拟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并且预报准确率较高,转鼓强度预报命中率为90%,抗磨强度为86.67%,筛分指数为83.33%;采用烧结寻优配矿模型得到的优化配矿方案既可满足铁矿石供应情况,又可保证烧结矿的质量指标,优化效果明显,烧结优化配矿模型的系统软件实用性强,具有强大的存储、计算、预报和优化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优化配矿 质量模拟模型 寻优配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列车模型上的多模软切换的高速列车速度控制
8
作者 侯涛 杨宏阔 陈昱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3,共8页
针对高速列车速度控制的快速性、精度以及多模态切换控制的振荡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S型模糊加权的多模软切换控制方法.在建立高速列车运动学模型的过程中,结合真实的列车参数进行了模型参数寻优设计;传统的单质点模型不考虑列车长度,... 针对高速列车速度控制的快速性、精度以及多模态切换控制的振荡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S型模糊加权的多模软切换控制方法.在建立高速列车运动学模型的过程中,结合真实的列车参数进行了模型参数寻优设计;传统的单质点模型不考虑列车长度,在变坡点会出现较大的速度计算误差,因此结合真实的线路数据提出了附加阻力优化计算方法.再采用T-S型模糊推理对模糊控制、模糊PID控制及PI控制进行软切换控制设计.根据分析结果可知,附加阻力优化计算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变坡点附近受力计算的精度,减小了速度控制的误差.针对优化后的列车模型所设计的多模软切换控制在兼顾多种控制方法优点的同时,克服了切换控制的振荡问题,提高了高速列车速度控制的精度和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速度控制 多模软切换控制 T-S模糊加权 模型参数寻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引Ⅲ号’结缕草对水肥耦合的响应机制研究
9
作者 许鸿达 何维海 +4 位作者 钟秀娟 陆耀东 陈勇 张巨明 刘天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52-3261,共10页
在草坪养护管理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分和肥料,为节约水肥资源,制定草坪最佳水肥用量至关重要。为了探究‘兰引Ⅲ号’结缕草(Zoysia japonica‘Lanyin No.Ⅲ’)的最佳水肥组合,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设计了4个灌水梯度(W1:40%蒸发量、W2:... 在草坪养护管理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分和肥料,为节约水肥资源,制定草坪最佳水肥用量至关重要。为了探究‘兰引Ⅲ号’结缕草(Zoysia japonica‘Lanyin No.Ⅲ’)的最佳水肥组合,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设计了4个灌水梯度(W1:40%蒸发量、W2:60%蒸发量、W3:80%蒸发量、W4:100%蒸发量)和3个施肥梯度(F1:1.5 g·m^(-2) N+0.375 g·m^(-2) P+0.75 g·m^(-2) K,F2:3 g·m^(-2) N+0.75 g·m^(-2) P+1.5 g·m^(-2) K,F3:4.5 g·m^(-2) N+1.125 g·m^(-2) P+2.25 g·m^(-2) K)。结果表明:不同水肥耦合方式对‘兰引Ⅲ号’结缕草坪用质量、生理特性、生物量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增加灌水和施肥可以提高草坪的外观质量和叶绿素含量、促进草坪垂直生长。增加灌水量和减少施肥量可以提高叶片水势,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与灌水量呈负相关、与施肥量呈正相关。水肥梯度为W3F3时,草坪水肥利用效率最大。通过回归分析并综合考虑草坪质量、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等因素,‘兰引Ⅲ号’结缕草适宜的灌水量为蒸发量的80%,施肥量为4.5 g·m^(-2) N+1.125 g·m^(-2) P+2.25 g·m^(-2) K,即最佳水肥组合为W3F3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 水肥耦合 草坪质量 寻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条件对煤矸石土壤上两种牧草光合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戌 王进鑫 +1 位作者 张玉玉 胡杭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9-187,共9页
西北干旱荒漠区煤矸石排放数量巨大,占用了大量土地且造成了多种污染,为了解决植被恢复面临的水分短缺、蒸发力强和养分贫瘠等困难,保证煤矸石山土壤上典型牧草能够正常存活和生长良好,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测定了不同水肥条... 西北干旱荒漠区煤矸石排放数量巨大,占用了大量土地且造成了多种污染,为了解决植被恢复面临的水分短缺、蒸发力强和养分贫瘠等困难,保证煤矸石山土壤上典型牧草能够正常存活和生长良好,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测定了不同水肥条件下草木樨和蒙古冰草的光合及生物量并建立了水肥耦合回归模型,得到了煤矸石山植被恢复中2种牧草的最优水肥方案。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2种牧草的光合及生物量最敏感;磷肥对草木樨生长的贡献大于氮肥,氮肥对蒙古冰草生长的贡献大于磷肥;草木樨的光合及生物量均远大于蒙古冰草。西北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草本植物首选草木樨,其最优水肥方案为土壤相对含水量68.44%~71.84%,施氮量82.09~102.92 kg/hm 2,施磷量139.92~192.58 kg/hm 2。其次是蒙古冰草,其最优水肥方案为土壤相对含水量65.33%~71.11%,施氮量138.40~172.62 kg/hm 2,施磷量82.09~117.91 kg/hm 2。试验结果为西北干旱荒漠区采煤迹地植被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净光合速率 生物量 水肥耦合 植被恢复 模型寻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间接空冷塔塔形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卫慧敏 杜小泽 +1 位作者 杨立军 杨勇平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0-56,共7页
间接空冷系统冷却塔的投资是大型空冷电站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满足机组冷端散热负荷要求的前提下,优化冷却塔塔形可以有效降低电站的造价,提高经济性。以典型600 MW间接空冷机组的空冷塔为研究对象,考虑空冷换热器前后空气密度差产... 间接空冷系统冷却塔的投资是大型空冷电站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满足机组冷端散热负荷要求的前提下,优化冷却塔塔形可以有效降低电站的造价,提高经济性。以典型600 MW间接空冷机组的空冷塔为研究对象,考虑空冷换热器前后空气密度差产生的抽吸作用,及其与空冷塔各个流动环节阻力作用的平衡,建立了空冷塔受结构尺寸影响的阻力与迎面风速的关联式,以此为基础,构建间接空冷塔的动力方程和传热方程;综合考虑空冷塔散热负荷、塔体结构和空冷散热器面积,以空冷系统总投资最小为目标,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建立间接空冷系统的优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黏性耗散和进口风速的转向造成的阻力与空冷塔尺寸参数密切相关;最小投资成本对应的空冷系统选型结果是减小空冷塔的尺寸,增加换热器管束的换热面积。该研究结果可为空冷机组空冷塔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空冷系统 空冷塔 塔形优化 散热器 寻优模型 拉格朗日乘子法 投资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体系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查奇芬 廖继广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年第10期91-95,共5页
保障性住房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热点,为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体系,但是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依旧相对滞后,供给与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矛盾,为了认清并解决这些难题,文章先对保障性住房的概念... 保障性住房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热点,为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体系,但是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依旧相对滞后,供给与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矛盾,为了认清并解决这些难题,文章先对保障性住房的概念、理论基础及现状进行研究,然后结合保障性住房的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保障性住房供需缺口巨大且供需结构存在不平衡的现状,最后为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构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供需研究 寻优模型 ARM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距和播量对沙芦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旭成 王星 +6 位作者 王琴 宋文学 王通锐 黄淑迪 王志远 伏兵哲 高雪芹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82-2889,共8页
为探究干旱半干旱区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种子生产适宜的行距和播量配比,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分别设4个行距水平(20,30,40,50 cm)和4个播量水平(10,15,20,25 kg·hm^(-2)),研究了不同行距和播量配比对沙芦草种子... 为探究干旱半干旱区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种子生产适宜的行距和播量配比,本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分别设4个行距水平(20,30,40,50 cm)和4个播量水平(10,15,20,25 kg·hm^(-2)),研究了不同行距和播量配比对沙芦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沙芦草实际种子产量和理论种子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播量对沙芦草实际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行距和播量对沙芦草实际种子产量有极显著的正交互作用(P<0.01)。通径分析表明,小穗数、小花数、种子数、穗长和生殖枝数对种子产量的影响具有直接作用,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的是生殖枝数;回归寻优模型分析得出,当行距为20 cm,播量为15 kg·hm^(-2)时实际种子产量最高。因此,在宁夏中部干旱区沙芦草种子生产中建议种植密度应为行距为20 cm,播量为15 kg·hm^(-2)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芦草 行距 播量 种子产量 回归寻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地下滴灌水肥耦合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星 黄薇 +3 位作者 余淑艳 李小云 高雪芹 伏兵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6-85,共10页
为了研究宁夏地区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最适合的灌水及施肥量,以‘甘农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4个灌水梯度(900、1350、1800和2250 m^(3)·hm^(-2)),副区为5个肥料梯度(N-P_(2)O_(5)-K_(2)O:0-0-0、... 为了研究宁夏地区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的最适合的灌水及施肥量,以‘甘农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4个灌水梯度(900、1350、1800和2250 m^(3)·hm^(-2)),副区为5个肥料梯度(N-P_(2)O_(5)-K_(2)O:0-0-0、9-45-60、18-90-120、27-135-180和36-180-240 kg·hm^(-2)),分别对不同处理的苜蓿种子产量构成因素及种子产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灌水和施肥可以提高苜蓿种子产量,随着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苜蓿种子产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水对苜蓿的小花数、花序数、结荚数、种子数、结荚率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经通径分析得出,花序数、生殖枝数、千粒重和结荚率对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在灌水量为900 m3·hm^(-2)、施肥量为27-135-180 kg·hm^(-2)时,苜蓿种子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通过回归寻优模型,得出在宁夏引黄灌区苜蓿种子生产中滴灌的最佳灌水量为2250 m^(3)·hm^(-2),在当地的土壤条件下最佳施肥量为:氮肥34.44 kg·hm^(-2),磷肥172.68 kg·hm^(-2),钾肥230.2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紫花苜蓿 种子产量 地下滴灌 寻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测模糊PID控制算法的高速列车优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宏阔 侯涛 陈昱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0-136,共7页
为提高高速列车速度控制的精度,在建立高速列车运动模型的过程中,结合真实的列车参数进行模型参数寻优设计;由于传统单质点模型不考虑车长,列车在变坡点会造成较大的速度控制误差,因而结合真实线路数据提出附加阻力优化计算方法。通过... 为提高高速列车速度控制的精度,在建立高速列车运动模型的过程中,结合真实的列车参数进行模型参数寻优设计;由于传统单质点模型不考虑车长,列车在变坡点会造成较大的速度控制误差,因而结合真实线路数据提出附加阻力优化计算方法。通过对预测模糊PID控制算法进行设计,采用系统仿真对比预测模糊PID控制与PID控制,结果表明:附加阻力优化计算方法有效提高了变坡点附近受力计算的精度,减小了速度控制的误差;针对优化后的列车模型所设计的预测模糊PID控制器能很好地控制列车跟踪理想速度曲线运行,提高列车速度控制的精度和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速度控制 模型参数寻优 变坡点 预测模糊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