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黄济青明渠段输水控制系统的MIL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
作者 何立新 曹辰宇 +2 位作者 张峥 雷晓辉 李翔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8,共10页
针对现有输水工程中闸泵站控制模型测试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展开探索,旨在进一步提升渠道输水控制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输水工程现场的安全与高效运行。将引黄济青工程明渠段作为研究区,将渠道输水控制系统中的控制模... 针对现有输水工程中闸泵站控制模型测试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展开探索,旨在进一步提升渠道输水控制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输水工程现场的安全与高效运行。将引黄济青工程明渠段作为研究区,将渠道输水控制系统中的控制模型作为测试对象,并基于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开发系统组态,以水动力模型作为环境仿真模型,搭建模型在环(model-in-the-loop,MIL)测试系统,实现了闭环测试,验证所开发模型在环仿真系统和模型开发阶段对模型进行测试的可行性。本研究为渠道输水工程领域内的控制模型开发与测试工作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为提升输水工程的运行效率及增强其安全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输水 模型在(mil)测试 水动力数值模拟 控制系统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运行智能水网的在环测试体系
2
作者 雷晓辉 张峥 +3 位作者 苏承国 王二朋 徐海洋 何立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7-793,共7页
基于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在环测试技术,构建面向无人驾驶水网的在环测试体系,涵盖模型在环、软件在环、硬件在环及人在环4个层级,可以实现从仿真到实际控制全过程的递进式验证,并且能够有效提升测试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系统梳理各类在环测... 基于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在环测试技术,构建面向无人驾驶水网的在环测试体系,涵盖模型在环、软件在环、硬件在环及人在环4个层级,可以实现从仿真到实际控制全过程的递进式验证,并且能够有效提升测试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系统梳理各类在环测试层级所对应的验证目标、技术手段、关键算法以及量化评估指标体系,重点探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中如传感器融合、场景仿真和故障注入等核心测试技术在智能水网系统测试中的迁移适用性。针对水网系统的专业特有需求,深入分析仿真建模的精度要求、同步孪生的实时响应能力以及人机协同决策机制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同时,围绕测试场景库的构建、虚实交互协议的统一以及多智能体协同测试等重要层面,提出具备工程实践应用价值的建议,为智慧水网系统的全生命周期验证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可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运行智能水网 在环测试 模型在 软件在环 硬件在环 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动机在环(EIL)测试的车辆传动系最优匹配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宏超 马俊达 +2 位作者 李克 刘双喜 高海洋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19-1023,共5页
为了在整车研发过程中更有效地进行动力总成的优化匹配,本文基于发动机试验台架,利用dSPACE实时仿真系统和车辆实时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发动机在环测试系统,把实物发动机作为整个测试系统的动力源,以消除由于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复杂性而引... 为了在整车研发过程中更有效地进行动力总成的优化匹配,本文基于发动机试验台架,利用dSPACE实时仿真系统和车辆实时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发动机在环测试系统,把实物发动机作为整个测试系统的动力源,以消除由于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复杂性而引起的仿真误差,保证了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测试的精确性。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在环测试系统能达到与道路试验相近的测试精度,为整车研发过程提供了有效的试验手段和数据支持,可大大降低开发费用,缩短开发周期,避免不可逆的设计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在环测试 实时整车动力学模型 动力总成匹配 整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制硬件在环测试的风电次/超同步振荡风险评估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宁宁 杜维柱 +3 位作者 刘朋印 李蕴红 刘威 谢小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5497-5505,共9页
风电机组变流器引起的次/超同步振荡是制约风电大规模消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确保风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风电机组并网前需对其进行次/超同步振荡“适网性”分析,以评估系统发生次/超同步振荡的潜在风险。然而,对于控制结构或关键参数... 风电机组变流器引起的次/超同步振荡是制约风电大规模消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确保风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风电机组并网前需对其进行次/超同步振荡“适网性”分析,以评估系统发生次/超同步振荡的潜在风险。然而,对于控制结构或关键参数未知的风电机组变流器,难以直接建立详尽的数学模型进行次/超同步振荡分析。为解决上述问题,研制了频率耦合阻抗模型测试仪(impedance model testing instrument,IMTI),借助外部激励响应特性辨识风电机组的频域耦合阻抗模型,基于该模型从次/超同步振荡稳定性角度出发评估风电机组的“适网性”;并借助实时数字仿真器(real-time digital simulator,RTDS)构建控制硬件在环(controller hardware in loop,CHIL)测试平台,对某商用风电机组控制器进行次/超同步振荡风险分析。最后,通过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EMTDC验证了硬件在环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超同步振荡 阻抗模型 控制硬件在环测试 阻抗模型测试 适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实物的网络防御仿真测试模型
5
作者 毕治国 张明清 +1 位作者 唐俊 孔红山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0,共5页
针对在真实网络中对防御进行测试存在高成本高风险的不足,将半实物网络仿真方法引入防御测试研究中,分析了半实物网络仿真的原理,建立了一种基于半实物的网络防御仿真测试模型,给出了模型的两种基本应用。着重对网络防御半实物仿真测试... 针对在真实网络中对防御进行测试存在高成本高风险的不足,将半实物网络仿真方法引入防御测试研究中,分析了半实物网络仿真的原理,建立了一种基于半实物的网络防御仿真测试模型,给出了模型的两种基本应用。着重对网络防御半实物仿真测试的实现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自定义包转换的方法来扩展OPNET所能支持的攻击的半实物仿真,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能够将实际节点映射到虚拟网络中,使防御测试中的实际攻防行为在虚拟网络中运行,从而既避免了建立复杂的真实测试平台,又使得测试过程安全可控,还提高了仿真测试结果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测试 半实物网络仿真 系统在环 网络仿真模型 自定义包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振器动力学参数的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杰 赵寿根 +1 位作者 吴大方 罗敏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5-892,共8页
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是隔振设计中分析隔振器性能的重要参数,其测试技术是确定相应数值的有效途径。针对大阻尼粘性流体微振动隔振器,提出一种测试多参数模型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的简化测试方法。应用机械阻抗等效将多参数模型简化为便于... 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是隔振设计中分析隔振器性能的重要参数,其测试技术是确定相应数值的有效途径。针对大阻尼粘性流体微振动隔振器,提出一种测试多参数模型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的简化测试方法。应用机械阻抗等效将多参数模型简化为便于测试的两参数模型,通过自行设计相应的试验测试平台,对等效参数及隔振器各组件刚度系数进行测试。将数据处理所得振动模型数据输入到Simulink仿真模型中,得到隔振器整体等效阻尼系数和等效刚度系数,并与试验直接采用迟滞环法得到的对应参数进行比较,二者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有效地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与可用性。本方法突出的优点为它还可以得到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随频率的变化规律,对于隔振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隔振器 多参数模型 动力学参数测试 机械阻抗 迟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路偏振串扰误差对闭环光纤陀螺精度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宋昱寰 管练武 +1 位作者 高延滨 胡文彬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10-1215,共6页
为解决闭环光纤陀螺光路中存在偏振串扰,导致光纤陀螺精度受到影响的问题,本文在变温环境下对光纤陀螺输出及零偏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从实际工程应用的角度,通过光学矩阵的方法对光路中的光学器件、熔接点以及光纤环中的偏振串扰... 为解决闭环光纤陀螺光路中存在偏振串扰,导致光纤陀螺精度受到影响的问题,本文在变温环境下对光纤陀螺输出及零偏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从实际工程应用的角度,通过光学矩阵的方法对光路中的光学器件、熔接点以及光纤环中的偏振串扰点进行描述,并引入随温度变化的保偏光纤双折射变量,建立不同环境温度下光纤陀螺光路模型。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估算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以作为评价光纤陀螺光路是否存在缺陷的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 光纤 琼斯矩阵 零偏稳定性 偏振串扰误差 光纤测试 对轴角度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的列车运行控制算法仿真测试系统
8
作者 侯晓伟 汤兆全 +3 位作者 孙绪彬 蔡虎 张梦杨 董海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1-747,共7页
介绍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采用通用ARM芯片S3C2440设计了列车运行控制仿真硬件系统以及包含列车模型的PC端仿真软件.使用串口UART实现下位机控制系统硬件和上位机列车仿真模型软件之间的数据通信.最后,设计了基于滑动模... 介绍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采用通用ARM芯片S3C2440设计了列车运行控制仿真硬件系统以及包含列车模型的PC端仿真软件.使用串口UART实现下位机控制系统硬件和上位机列车仿真模型软件之间的数据通信.最后,设计了基于滑动模态状态观测器的列车控制算法,并在仿真测试系统中进行了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控制算法 列车自动驾驶 硬件在环 仿真测试 滑动模型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C的自动驾驶汽车轨迹跟踪控制 被引量:4
9
作者 谢宪毅 金立生 +2 位作者 杜军彪 胡涛 马祥生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26,共7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自动驾驶汽车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由车辆轨迹跟踪侧向偏差、横摆角偏差与车辆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构成的自动驾驶汽车轨迹跟踪误差状态空间方程;其次,构建了考虑轨迹跟踪精度和前轮转角...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自动驾驶汽车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由车辆轨迹跟踪侧向偏差、横摆角偏差与车辆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构成的自动驾驶汽车轨迹跟踪误差状态空间方程;其次,构建了考虑轨迹跟踪精度和前轮转角变化率的目标函数;然后,设计了包括汽车前轮转角极限值与前轮转角变化率的汽车转向系统执行机构物理约束条件,并采用二次规划方法求解实现轨迹跟踪控制的前轮转角;并进行变质量和变侧偏刚度鲁棒性验证。最后,通过仿真试验、硬件在环试验与实车测试对文中提出轨迹跟踪控制算法进行验证。仿真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LQR轨迹跟踪控制器,文中提出的MPC轨迹跟踪控制器的峰值横向误差7.4%,并且对于质心侧偏角的控制效果更好。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在高速高附着工况下文中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轨迹跟踪精度和车辆稳定性。实车测试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能够在低速工况下实现单移线、双移线的自动驾驶汽车轨迹跟踪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模型预测控制 轨迹跟踪控制 硬件在环 实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汽车换道避障路径规划与跟踪控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洁 张小俊 张云龙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3-50,20,共9页
为了提高智能汽车换道行驶的安全性,提出一种智能汽车换道避障的控制方法。基于驾驶员的换道行为数据,对实际驾驶员的换道行为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得到不同车速区间下换道过程中的方向盘转角数据;借助商业场景软件PreScan对换道轨迹... 为了提高智能汽车换道行驶的安全性,提出一种智能汽车换道避障的控制方法。基于驾驶员的换道行为数据,对实际驾驶员的换道行为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得到不同车速区间下换道过程中的方向盘转角数据;借助商业场景软件PreScan对换道轨迹进行还原,对传统的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算法进行改进,以实际驾驶员的换道轨迹作为控制算法的输入,开发了一套仿驾驶员换道系统,并基于dSPACE仿真机柜搭建一套模型在环(Model In Looping,MIL)测试平台,对开发的仿驾驶员换道系统的策略与性能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仿驾驶员换道系统可以较好地避开障碍物完成换道操作,并且保持较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换道避障 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改进 模型在测试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早期设计阶段验证的汽车高效安全系统设计(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Dr.-Ing.Olena Ivanova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41,共7页
在早期概念设计阶段,考虑安全目标和系统动力学特性,通过系统设计验证确认可以提高系统设计效率,因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系统行为模型和安全临界约束的正式安全系统设计准则及相应设计方法,安全关键约束定义为在车辆或系统级状态下可观察... 在早期概念设计阶段,考虑安全目标和系统动力学特性,通过系统设计验证确认可以提高系统设计效率,因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系统行为模型和安全临界约束的正式安全系统设计准则及相应设计方法,安全关键约束定义为在车辆或系统级状态下可观察到的危险域或容错域。对于系统行为模型,给出了所选的项目验证方法,作为系统行为模型的一部分,数学模型考虑了系统动力学特性,这在ISO 26262中未明确考虑,并阐述了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简单系统的过程。正式安全设计准则有助于防止保守设计和复杂动态系统的安全危害,减少分布式开发的协调工作,但由于可能的系统动态复杂性,需要一些工具来进行自动安全系统验证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 26262 安全系统设计 容错域 系统动力学 模型在(m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