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型叠加方法的登陆台风强度预报 被引量:3
1
作者 冯利华 骆高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关键词 登陆台风强度 周期变化 随机变化 叠加模型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分解与叠加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晓明 黄新 阎黎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3,共3页
叠加原理在水文地质计算中的应用相当普遍,但一般局限于地下水流模型的解析解,本文扼要介绍了线性定解问题的叠加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线性离散模型的叠加原理,进而讨论了线性离散模型的叠加原理在地下水流数值模型中的应用??地下水流... 叠加原理在水文地质计算中的应用相当普遍,但一般局限于地下水流模型的解析解,本文扼要介绍了线性定解问题的叠加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线性离散模型的叠加原理,进而讨论了线性离散模型的叠加原理在地下水流数值模型中的应用??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分解与叠加。模型分解与叠加既可用于解析分析也可用于数值计算;同时不仅可以简化复杂模型的求解问题,更有助于理解地下水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模型分解 模型叠加 离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益风险均衡的径流组分模型优选准则
3
作者 丁小玲 胡维忠 +2 位作者 唐海华 罗斌 冯快乐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8,35,共9页
径流组成成分识别是水文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在组分模型形式选择方面仍缺乏统一的准则,导致建模时组分类型及分离顺序难以确定。考虑突变、趋势、周期成分等组分类型,构建不同的线性叠加模型对变化长度径流序列的组成成分进行动... 径流组成成分识别是水文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在组分模型形式选择方面仍缺乏统一的准则,导致建模时组分类型及分离顺序难以确定。考虑突变、趋势、周期成分等组分类型,构建不同的线性叠加模型对变化长度径流序列的组成成分进行动态识别,在分析不同模型的识别精度及其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效益风险均衡的径流组分模型选择准则。以金沙江下游屏山站1956—2010年的径流序列为实例,对所提模型选择准则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径流成分识别受到模型形式和序列长度的共同影响,识别精度越高的模型在应对序列长度变化时具有相对越低的稳定性,所提准则为径流组分模型选择提供了一种均衡考量识别精度(效益)和稳定性(风险)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组分模型 选择准则 线性叠加模型 效益风险均衡 变化径流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增激发条件下地下水流模型的分解与叠加
4
作者 王晓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37,共3页
扼要介绍了线性定解问题的叠加原理。进而讨论了叠加原理在地下水流模型中的应用问题———地下水流模型的分解与叠加。在新增激发条件下,为便于问题的分析及模型的求解,可将模型分解为初始流场模型与附加水头场模型。模型分解与叠加不... 扼要介绍了线性定解问题的叠加原理。进而讨论了叠加原理在地下水流模型中的应用问题———地下水流模型的分解与叠加。在新增激发条件下,为便于问题的分析及模型的求解,可将模型分解为初始流场模型与附加水头场模型。模型分解与叠加不仅可简化复杂模型的求解问题,更有助于对水文地质过程的理解。利用附加水头场反求参数以及解决当初始水位非水平、非稳定时,Dupuit公式、Theim公式和Theis公式的应用问题,将显得十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模型 模型分解 模型叠加 附加水头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波叠加路面输入模型的建立及数字模拟 被引量:61
5
作者 常志权 罗虹 +1 位作者 褚志刚 邓兆祥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8,共4页
路面输入模型在汽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分析研究中是很重要的,对谐波叠加模型的建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编制了运用该模型生成随机路面谱的软件,对国标GB7031—87中规定的各级路面不平度进行了数字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描述复杂... 路面输入模型在汽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分析研究中是很重要的,对谐波叠加模型的建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讨;编制了运用该模型生成随机路面谱的软件,对国标GB7031—87中规定的各级路面不平度进行了数字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描述复杂且不规则的路面形状,适应于任意形状的谱密度的平稳随机过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不平度 谐波叠加模型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加模型仿真化学烟雾光谱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骏 江飞桥 荀毓龙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6-230,共5页
提出化学战剂烟雾红外光谱辐射传输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利用自行研制的被动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S)遥测的各种背景光谱,仿真出几种特殊的化学烟雾的光谱。
关键词 化学烟雾 红外光谱 仿真 叠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叠加模型的叠层3D多芯片组件芯片热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梁颖 黄春跃 +1 位作者 阎德劲 李天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520-2524,共5页
叠层三维多芯片组件(3D Multi-Chip Module,MCM)芯片的位置布局直接影响其内部温度场分布,进而影响其可靠性.本文研究了叠层3D-MCM内芯片热布局优化问题,目标是降低芯片最高温度、平均芯片温度场.基于热叠加模型并结合热传导公式,选取... 叠层三维多芯片组件(3D Multi-Chip Module,MCM)芯片的位置布局直接影响其内部温度场分布,进而影响其可靠性.本文研究了叠层3D-MCM内芯片热布局优化问题,目标是降低芯片最高温度、平均芯片温度场.基于热叠加模型并结合热传导公式,选取芯片的温度作为评价指标,确定出用于3D-MCM热布局优化的适应度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芯片热布局进行优化,得出了最优芯片热布局方案,总结出了可用于指导叠层3D-MCM芯片热布局设计的热布局规则;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对所得的热布局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热布局优化结果与仿真实验结果一致,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热叠加模型的MCM热布局优化算法可实现叠层3D-MCM芯片的热布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三维多芯片组件 遗传算法 热布局优化 叠加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桁-拱叠加模型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5
8
作者 贺志启 刘钊 张宇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63,共8页
通过剪力传递途径分析和结构拓扑优化,揭示了桁架-拱模型可以反映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主要受剪承载机理。通过桁架模型和拱模型的叠加,建立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公式形式简单,能够反映结构的受力机理,包含了... 通过剪力传递途径分析和结构拓扑优化,揭示了桁架-拱模型可以反映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主要受剪承载机理。通过桁架模型和拱模型的叠加,建立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公式形式简单,能够反映结构的受力机理,包含了梁的几何尺寸、剪跨比、配箍率、轴向预应力、混凝土强度、荷载形式等影响因素。公式可以统一考虑无腹筋梁和有腹筋梁,不同的剪跨比,以及体内体外混合配束的情况。应用本文方法与国内外已有试验进行对比,表明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且偏于安全。最后,通过参数分析得出了主要因素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 抗剪承载力 桁一拱叠加模型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perbola-Logistic叠加模型预测地基沉降 被引量:4
9
作者 高艳平 杨洋 +1 位作者 王杰 葛浩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8-202,共5页
针对Hyperbola模型和Logistic模型的优缺点,提出Hyperbola-Logistic叠加模型,该叠加模型综合了两种单项预测模型的优点,以期达到高精度的预测结果。结合发电厂地基沉降现场观测数据,利用Hyperbola-Logistic叠加模型预测地基沉降,并与单... 针对Hyperbola模型和Logistic模型的优缺点,提出Hyperbola-Logistic叠加模型,该叠加模型综合了两种单项预测模型的优点,以期达到高精度的预测结果。结合发电厂地基沉降现场观测数据,利用Hyperbola-Logistic叠加模型预测地基沉降,并与单项沉降预测模型的拟合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两种单项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相比较,叠加模型减小了系统误差,提高了整体的预测精度,拟合结果可靠,适用于发电厂地基沉降量的预测。新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是一种分析预测地基沉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bola模型 LOGISTIC模型 叠加模型 沉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合索赔数据的一种新方法:叠加分布模型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新军 邵学清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0-43,共4页
In the paper we Introduce a new method of fitting the data of claim amounts,Create an overlapped-distribution which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in some degree.
关键词 拟合索赔 方法 叠加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函数的互补关系创新产品的扩散叠加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煜华 高杨 《管理学报》 CSSCI 2011年第6期925-928,948,共5页
运用Logistic函数构建了创新产品扩散叠加模型及相互共生模型,以分析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互补关系创新产品的扩散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平衡点稳定性分析法,计算了在时间变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创新产品扩散叠加的演化趋势和扩散叠加模型的... 运用Logistic函数构建了创新产品扩散叠加模型及相互共生模型,以分析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互补关系创新产品的扩散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平衡点稳定性分析法,计算了在时间变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创新产品扩散叠加的演化趋势和扩散叠加模型的平衡点,并对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产品 产品扩散 叠加模型 Logistic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View平台中权重叠加模型法在资源预测中的应用——以陕西旬北铅锌矿富集区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随民 姚书振 +2 位作者 郝华金 韩玉丑 陈树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4,共4页
介绍了ArcView平台ModelBuilder扩展模块中的权重叠加(weighted overlay)模型的原理及其在资源预测中的应用。权重叠加模型通过设置不同图层的影响比例和各图层中控矿因素的权重来实现预测和评价,该方法具有权重比例设置地质意义明确、... 介绍了ArcView平台ModelBuilder扩展模块中的权重叠加(weighted overlay)模型的原理及其在资源预测中的应用。权重叠加模型通过设置不同图层的影响比例和各图层中控矿因素的权重来实现预测和评价,该方法具有权重比例设置地质意义明确、实现过程简单、交互性强的特点。模型中的参数可根据研究人员对成矿规律的认识和所掌握情况进行调整,据此可快速得到各控矿因素不同权重时的预测结果图。以陕西旬北铅锌矿富集区为例,在ArcView平台中应用权重叠加模型进行了铅锌矿成矿远景区的预测和评价。从预测结果图看,研究区内绝大多数矿床(点)落入成矿有利度的高值区域,表明该方法预测结果的可信度高,可用于矿产资源的预测和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VIEW ModelBuilder模块 权重叠加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石人嶂钨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型——以V14矿脉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志举 黄朝柱 +4 位作者 韦龙明 江晓龙 李社宏 翁海蛟 吴限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2-659,共8页
采用构造叠加晕的方法,对石人嶂钨矿床V14矿脉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行系统研究,构建构造叠加晕模型。石人嶂钨矿成矿元素背景含量对数频率柱状图呈"双峰"式分布,显示多次热液成矿作用叠加;单一成矿阶段形成的近矿晕元素组合为W、B... 采用构造叠加晕的方法,对石人嶂钨矿床V14矿脉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行系统研究,构建构造叠加晕模型。石人嶂钨矿成矿元素背景含量对数频率柱状图呈"双峰"式分布,显示多次热液成矿作用叠加;单一成矿阶段形成的近矿晕元素组合为W、Bi、Pb、Ag、Cu、Mn,前缘晕元素组合为As、Sb,尾晕元素组合为Sn、Co;矿脉原生晕元素轴向分带序列(由深部到浅部)依次为Co→Bi→Ag→Sb→Be→Mn→As→Zn→Cd→W→Mo;根据构建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结合前、尾晕共存,轴向"逆向"分带以及前缘晕/尾晕参数从浅部到深部的反复变化等特征,推测V14矿脉沿轴向往深部仍有较大延伸并可能存在隐伏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带序列 构造叠加模型 地球化学 石人嶂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三(山岛)-仓(上)断裂带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惠 禹斌 +13 位作者 李德亮 李成 王善飞 李威 贺容华 马久菊 魏江 赵佳祥 李思玲 杨清泉 原东成 刘日富 司淑云 樊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13-714,共2页
三(山岛)-仓(上)构造带处于山东招(远)-莱(州)金矿集中区西北部,该断裂带已发现三山岛金矿、新立金矿和仓上金矿3个大-特大型蚀变岩型金矿,总储量己超百吨,该构造带及已知矿深部还有很大找矿潜力。三个金矿床严格受NE向三-仓构造控制,... 三(山岛)-仓(上)构造带处于山东招(远)-莱(州)金矿集中区西北部,该断裂带已发现三山岛金矿、新立金矿和仓上金矿3个大-特大型蚀变岩型金矿,总储量己超百吨,该构造带及已知矿深部还有很大找矿潜力。三个金矿床严格受NE向三-仓构造控制,金矿成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段脉动叠加的特点。研究了3个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盲矿预测 叠加模型 构造叠加 断裂带 三山岛金矿 深部预测 成矿成晕 构造带 仓上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惠 禹斌 +9 位作者 李德亮 马久菊 魏江 赵佳祥 孙凤舟 翟培 王俊 王晓 李上 张贺然 《黄金科学技术》 2012年第4期1-6,共6页
在研究胶东典型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构造叠加晕模型的基础上,总结其共性,建立了胶东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的5条构造叠加晕准则。在研究预测中,先后对多个金矿进行跟踪研究,根据预测靶... 在研究胶东典型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构造叠加晕模型的基础上,总结其共性,建立了胶东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的5条构造叠加晕准则。在研究预测中,先后对多个金矿进行跟踪研究,根据预测靶位见矿情况,总结不见矿靶位原因,修改完善预测模式和盲矿预测标志,并向矿床深部不断推进预测。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不仅完善和丰富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理论,方法技术不断完善和趋于成熟。应用各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式和盲矿预测标志对矿区深部进行预测,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叠加模型 深部盲矿预测 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时间序列周期叠加预测模型及3种改进模型 被引量:13
16
作者 左其亭 高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67-73,共7页
自然界中水文现象常暗含周期性,基于这一特性,发展了水文时间序列周期叠加预测模型.介绍了水文时间序列周期叠加预测模型(POL),分析了水文时间序列周期叠加预测模型(POL)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应用上的不足,并提出3种改进模型:趋势-周期叠加... 自然界中水文现象常暗含周期性,基于这一特性,发展了水文时间序列周期叠加预测模型.介绍了水文时间序列周期叠加预测模型(POL),分析了水文时间序列周期叠加预测模型(POL)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应用上的不足,并提出3种改进模型:趋势-周期叠加组合预测模型(TPOLC),压缩振幅的周期叠加预测模型(AC-POL),逆推优势周期的周期叠加预测模型(DPI-POL).这些模型可根据需要组合建模,并可广泛应用于相应类型水文时间序列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时间序列 趋势-周期叠加组合预测模型 TPOLC 压缩振幅 逆推优势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石英脉型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惠 禹斌 +9 位作者 李德亮 张国义 马久菊 魏江 赵佳祥 张强 司淑云 杨亚娟 贺容华 崔永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11-712,共2页
在研究建立了胶东乳山金青顶金矿、初家沟金矿、三甲金矿、胡八庄金矿、石城金矿,牟平邓格庄金矿、金牛山金矿,蓬莱黑岚沟金矿、大柳行金矿、庄管金矿,招远阜山金矿、灵山沟金矿、纪山金矿,平度旧店金矿等14个典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 在研究建立了胶东乳山金青顶金矿、初家沟金矿、三甲金矿、胡八庄金矿、石城金矿,牟平邓格庄金矿、金牛山金矿,蓬莱黑岚沟金矿、大柳行金矿、庄管金矿,招远阜山金矿、灵山沟金矿、纪山金矿,平度旧店金矿等14个典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基础上,总结其共性,建立了胶东石英脉型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用模型在矿区深部预测盲矿,取得了很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脉型金矿床 盲矿预测 叠加模型 阜山金矿 叠加晕模式 灵山沟金矿 构造叠加 深部预测 胶东 牟平邓格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底因素贡献率权重叠加模型的滑坡危险度区划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琴 张文君 王卫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15-2516,2521,共3页
从滑坡的内部因素中确定本底因子,反演计算研究区环境本底因子对滑坡的贡献率及本底因子的权重,并将其相乘叠加得出滑坡危险度区划,此方法即为贡献率权重叠加法。介绍了基于贡献率叠加模型对东南沿海滑坡危险度进行区划的方法和过程,结... 从滑坡的内部因素中确定本底因子,反演计算研究区环境本底因子对滑坡的贡献率及本底因子的权重,并将其相乘叠加得出滑坡危险度区划,此方法即为贡献率权重叠加法。介绍了基于贡献率叠加模型对东南沿海滑坡危险度进行区划的方法和过程,结果表明,该方法物理意义清楚,计算统计简便,结果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本底因素贡献率权重叠加模型 危险度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加模型的橡胶元件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思杰 罗世辉 +1 位作者 王波 马卫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4-270,共7页
基于模型叠加理论,针对橡胶元件的动态特性开展研究。采用时间—步长法,在MATLAB中建立了一维多参数橡胶叠加本构模型。模型由弹性单元、黏弹单元和弹塑单元并联构成。黏弹单元采用Able黏壶,用于表征橡胶元件的频率依赖性;弹塑单元采用... 基于模型叠加理论,针对橡胶元件的动态特性开展研究。采用时间—步长法,在MATLAB中建立了一维多参数橡胶叠加本构模型。模型由弹性单元、黏弹单元和弹塑单元并联构成。黏弹单元采用Able黏壶,用于表征橡胶元件的频率依赖性;弹塑单元采用多线性理想弹塑模型,用于表征橡胶元件的振幅依赖性。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在计算谐波激励下橡胶弹簧的受力时,力—位移迟滞曲线的计算结果与测试数据能很好地吻合,刚度频率振幅依赖性和阻尼频率依赖性能被较好的表征。在计算随机激励下橡胶隔振器的受力时,高频激励下的计算结果与测试数据能较好地吻合,低频激励下有一定程度的偏差,但计算精度在工程可接受范围之内。提出的叠加模型能较好的表征橡胶元件的动态特性,能够提高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特性 叠加模型 Able黏壶 多线性理想弹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能量掺混的风电机组尾流叠加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邵振州 刘永前 +2 位作者 李莉 禇景春 袁凌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6-260,共5页
风电机组可能受上游多台机组尾流共同影响,工程中一般应用叠加模型来模拟这种尾流叠加效应。尾流区与周围大气的能量掺混导致了尾流恢复,目前常用的尾流叠加模型无法体现这个效应。应用一维动量理论计算风电机组尾流区从周围大气吸收的... 风电机组可能受上游多台机组尾流共同影响,工程中一般应用叠加模型来模拟这种尾流叠加效应。尾流区与周围大气的能量掺混导致了尾流恢复,目前常用的尾流叠加模型无法体现这个效应。应用一维动量理论计算风电机组尾流区从周围大气吸收的能量,在能量守恒叠加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补充这部分掺混能量对其进行修正,从而提高了尾流场模拟精度。在Lillgrund海上风电场应用能量掺混叠加模型,流场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模拟风电场内机组功率变化趋势,且相较于传统模型计算精度更高,对风电场发电量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能量掺混 尾流叠加模型 风电场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