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现有模型修复不完整三维模型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荣 冯有前 袁修久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5,共8页
针对通过扫描得到的三维模型经常不完整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现有模型修复不完整扫描模型的方法.首先构建三维源模型库,将现有模型经过选取特征点等处理作为模型库中的源模型;然后选取待修复模型的特征点,通过比较源模型特征点和待修复... 针对通过扫描得到的三维模型经常不完整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现有模型修复不完整扫描模型的方法.首先构建三维源模型库,将现有模型经过选取特征点等处理作为模型库中的源模型;然后选取待修复模型的特征点,通过比较源模型特征点和待修复模型特征点的一致程度,选择出合适的源模型;最后,通过匹配、变形、合并等步骤自动修复不完整模型,得到完整的三维扫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修复不完整模型,得到的修复结果是既包含待修复模型的所有组成部分,又对其残缺部分进行合理修复的完整三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扫描 不完整模型 三维模型 三维模型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约束的样本填充式三维模型修复 被引量:4
2
作者 耿国华 余凡 +1 位作者 杨稳 刘晓宁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863-2872,共10页
为解决不完整三维模型修复过程中孔洞形状不规则、现有方法曲面配准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有效保持孔洞边界过渡自然并恢复模型表面细节特征的模型修复方法。首先,追踪所有1-邻域边和1-邻域三角形数量不相等的点来探测模型的孔洞... 为解决不完整三维模型修复过程中孔洞形状不规则、现有方法曲面配准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有效保持孔洞边界过渡自然并恢复模型表面细节特征的模型修复方法。首先,追踪所有1-邻域边和1-邻域三角形数量不相等的点来探测模型的孔洞边界。设计一种基于二维网格数量的算法确定不完整模型的匹配候选集,同时根据双稀疏表示的三角网格顶点位置误差、边平滑误差和正交约束来预测最优匹配模型;然后,结合边界顶点的曲率、边界轮廓线折角的余弦值及相邻边界点的线段长度构造能有效表达不完整模型与碎块模型之间对齐关系的特征点描述子;最后,使用二阶伞算子来平滑模型的修补边界。实验结果表明,模型修复时间节省19%~26%,模型修复误差平均下降35%。该方法打破了当前模型修复方法中修复裂缝大且难以实现模型表面细节的局限性,可快速有效地实现破损模型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修复 模型轮廓 模型相似度 形状约束 非刚性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Kripke结构的子模型修复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辉 石铁柱 +1 位作者 钱俊彦 潘海玉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3,共7页
在模糊模型检测时,如果模糊Kripke结构不满足性质规约,模型检测工具会给出模型中违反性质规约的反例,这往往需要设计人员手工修复,会导致效率低下,因此如何对模糊Kripke结构进行自动修复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由此,提出一个基于模糊table... 在模糊模型检测时,如果模糊Kripke结构不满足性质规约,模型检测工具会给出模型中违反性质规约的反例,这往往需要设计人员手工修复,会导致效率低下,因此如何对模糊Kripke结构进行自动修复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由此,提出一个基于模糊tableaux方法的子模型修复算法,从而将经典的模型修复算法提升到模糊系统中,使得模糊Kripke结构能够自动修复。通过一个医疗诊断的例子来阐述该算法在实际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检测 计算树逻辑 模糊逻辑 模型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向量场距离函数的网孔模型修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俐 吴禄慎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97-140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向量场距离函数的网孔模型修复算法,用于修复各种多边形网孔模型。可用于激光三维建模等应用中,作为一种体修复算法,其鲁棒性好,对于任意带缺陷的输入网孔模型,经修复后均能得到无缺陷的封闭且法向一致的三角形网孔输出... 提出了一种基于向量场距离函数的网孔模型修复算法,用于修复各种多边形网孔模型。可用于激光三维建模等应用中,作为一种体修复算法,其鲁棒性好,对于任意带缺陷的输入网孔模型,经修复后均能得到无缺陷的封闭且法向一致的三角形网孔输出。修复过程中,体模型用向量场距离函数表征,该表征方法比传统的标量场距离函数更能保留模型的原始特征。此外,在提取输出表面轮廓时,对传统MC算法中求取立方体网格与形面交点的插补算法作了改进。理论和实践证明,改进后插补点的位置更接近网格与形面交点的实际位置,因而提取出来的网孔模型更为精确,比传统方法精确约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修复 向量场距离函数 插补算法 体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可达标识的过程模型修复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祁宏达 杜玉越 刘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18-124,共7页
模型修复是一种基于模型增强的过程挖掘的应用技术,现有的模型修复方法大多是以拟合度为主要指标,对于其他维度,诸如精确度,考虑较少。基于此,本文试图综合考虑多个维度,来对过程模型进行修复。校准能够对事件日志进行重演,发现各类偏差... 模型修复是一种基于模型增强的过程挖掘的应用技术,现有的模型修复方法大多是以拟合度为主要指标,对于其他维度,诸如精确度,考虑较少。基于此,本文试图综合考虑多个维度,来对过程模型进行修复。校准能够对事件日志进行重演,发现各类偏差,即日志动作和模型动作,却无法确定偏差在Petri网中出现的位置。因此,基于Petri网的可达标识,提出了扩展校准的概念,这样便能确定偏差的位置。进一步地,针对扩展校准中出现的日志动作提出了RMR(Reachable Marking Repaining)算法进行修复。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修复算法在拟合度和精确度上均有较好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准 模型修复 扩展校准 修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精确度的过程模型修复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祁宏达 杜玉越 刘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1-940,共10页
为了解决现有方法修复的过程模型精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高精确度过程模型修复方法。为了便于确定偏差的位置,基于Petri网可达标识提出扩展校准的概念。针对扩展校准中的日志动作收集形成子日志,并将子日志挖掘出的子过程插入原模型... 为了解决现有方法修复的过程模型精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高精确度过程模型修复方法。为了便于确定偏差的位置,基于Petri网可达标识提出扩展校准的概念。针对扩展校准中的日志动作收集形成子日志,并将子日志挖掘出的子过程插入原模型中,避免了现有方法由于添加自环导致这一子过程多次重复发生的问题。结合Petri网的过程树,通过查找过程树的非叶子节点,能够定位到Petri网的选择结构。针对选择结构提出一种新的偏差类型,并给出判定方法,将挖掘出的子过程作为选择结构的一条分支,对模型进行修复。通过青岛某医院就诊数据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修复算法有较高的拟合度和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准 模型修复 扩展校准 修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拓扑”迭代优化的三维网格模型修复算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林筱韵 翟羽佳 吴晓群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针对三维网格模型孔洞保特征修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几何-拓扑"迭代优化的三维数据修复算法.给定残缺的三角网格模型,首先识别孔洞区域,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对孔洞区域进行初始的三角剖分,赋予孔洞区域拓扑连接关系;然后识别孔... 针对三维网格模型孔洞保特征修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几何-拓扑"迭代优化的三维数据修复算法.给定残缺的三角网格模型,首先识别孔洞区域,利用动态规划方法对孔洞区域进行初始的三角剖分,赋予孔洞区域拓扑连接关系;然后识别孔洞边界一对特征点,基于特征点及其法向粗略拟合特征曲线,在特征曲线的指导下调整孔洞局部的拓扑结构,即孔洞区域拓扑连接关系优化;最后基于孔洞及其N环邻域构建保特征的局部总变分能量函数,迭代求解孔洞及其邻域的顶点几何位置,即局部顶点几何位置的优化,重复局部拓扑连接关系优化和顶点几何位置优化,直到拓扑结构优化处理中不再发生连接关系调整,即完成了三维网格模型的修复.在现有的完整三维网格模型上人为去除部分构造带孔洞的残缺模型,以此作为数据,与其他修复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的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地恢复孔洞区域的显著特征,并且在修复时间和误差统计上占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网格模型修复 迭代优化 局部变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总变差正则项的三维网格模型修复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翟羽佳 吴晓群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89-1897,共9页
针对特征保持的三维网格模型孔洞修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展总变差正则项的修复算法.首先,根据邻接三角形中边界边的性质识别孔洞边界,利用动态规划方法重构孔洞区域的连接关系;然后,建立适用于三维网格模型修复的变分优化模型;最后,引... 针对特征保持的三维网格模型孔洞修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展总变差正则项的修复算法.首先,根据邻接三角形中边界边的性质识别孔洞边界,利用动态规划方法重构孔洞区域的连接关系;然后,建立适用于三维网格模型修复的变分优化模型;最后,引入增广拉格朗日方法求解变分模型,迭代地优化三维网格模型的顶点位置.以带有孔洞的三维网格模型为数据,与2种基于体素的修复算法以及1种基于曲面的修复算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修复孔洞区域特征,在保持三维网格模型原始特征的同时全局地重建整个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网格模型修复 扩展总变差正则项 增广拉格朗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分割及形态参数引导的股骨模型修复 被引量:5
9
作者 吴云燕 陈正鸣 何坤金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99-1909,共11页
骨科患者的骨骼通常存在畸形或坏损,修复性骨科临床中比较普遍地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及膝关节置换术,为此,提出一种对坏损股骨模型快速修复的方法.首先基于网格分割计算坏损股骨未受损区域的形态参数,并基于参数分析在样本库中检索最匹配模... 骨科患者的骨骼通常存在畸形或坏损,修复性骨科临床中比较普遍地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及膝关节置换术,为此,提出一种对坏损股骨模型快速修复的方法.首先基于网格分割计算坏损股骨未受损区域的形态参数,并基于参数分析在样本库中检索最匹配模型;然后移植最匹配模型的相应区域对患骨的坏损区域进行修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对股骨模型的病变区域实现快速修复,还原其正常形状,从而获取解剖上准确的股骨三维模型,可对骨科假体设计及手术过程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损股骨 模型修复 形态参数测量 区域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云制造平台的模型修复算法及任务调度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天群 童晶 +2 位作者 黄思钰 朱红强 范瑶瑶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42-2346,共5页
随着三维打印技术的发展,面向3D打印服务的云制造平台也得到快速发展,改变着传统的制造模式。然而目前的云制造平台面临着诸多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模型修复难度高及任务不能合理调度的问题,提出了保特征的模型修复算法和基于遗传算法的... 随着三维打印技术的发展,面向3D打印服务的云制造平台也得到快速发展,改变着传统的制造模式。然而目前的云制造平台面临着诸多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模型修复难度高及任务不能合理调度的问题,提出了保特征的模型修复算法和基于遗传算法的任务调度算法,并通过实验和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为了更好地体现算法效果,搭建了一个基于分布式制造的云制造平台,该平台配合模型自动修复算法以及基于遗传算法的任务调度算法,为用户提供低门槛、高效、优质的3D打印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云制造平台 模型修复 任务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ri网的并发事件流程模型修复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慧慧 方贤文 邵叱风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73-1780,共8页
目前,流程模型可以从大量的事件日志中挖掘出来,以重放大多数的日志。但是,少数偏离流程模型的日志亦是有效的,为了使事件日志与流程模型更加拟合,模型修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提出了基于Petri网的并发事件流程模型修复分析方法。首先,... 目前,流程模型可以从大量的事件日志中挖掘出来,以重放大多数的日志。但是,少数偏离流程模型的日志亦是有效的,为了使事件日志与流程模型更加拟合,模型修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提出了基于Petri网的并发事件流程模型修复分析方法。首先,找到事件日志与流程模型的最优对齐,筛选出用于修复的并发事件;其次,利用提出的重构子流程的修复方法,对筛选得到的并发事件进行重构;最后,根据算法嵌入到原始模型中以实现模型修复,并通过一个具体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有效性。修复后的模型可以完全重放给定的事件日志,并且能够避免因循环造成的多余行为的发生,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模型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I网 模型修复 对齐 块结构 并发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备事件日志下的业务系统变化检测及模型修复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欢 郑雪文 王吴松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47-2660,共14页
业务系统在演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入变化因素,如何将演进中的变化因素对系统模型进行修复具有实际意义。现有模型修复主要针对原始参考模型和完备日志进行,存在原始参考模型未知和不完备日志的局限性。因此,提出基于不完备日志的变化... 业务系统在演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入变化因素,如何将演进中的变化因素对系统模型进行修复具有实际意义。现有模型修复主要针对原始参考模型和完备日志进行,存在原始参考模型未知和不完备日志的局限性。因此,提出基于不完备日志的变化检测方法,在系统原始模型未知的情形下,利用活动的比较矩阵(行为轮廓矩阵)描述事件日志的Delete、Insert和Move变化操作,从而发现原始事件日志同系统实际日志的局部变化偏差域,根据日志偏差域对原始日志发现的模型进行修复,提出7个实现模型修复的算法。最后,通过ProM工具对所提方法进行了仿真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备日志 行为轮廓 变化检测 模型修复 Pro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托肯重演的并行结构过程模型修复方法
13
作者 白二净 李晓岩 杜玉越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9-506,共8页
过程挖掘可以根据企业信息系统生成的事件日志建立业务过程模型。当实际业务过程发生变化时,过程模型与事件日志之间会产生偏差,这时需要对过程模型进行修正。对于含有并行结构的过程模型修复,由于加入自环和不可见变迁等因素,有些现有... 过程挖掘可以根据企业信息系统生成的事件日志建立业务过程模型。当实际业务过程发生变化时,过程模型与事件日志之间会产生偏差,这时需要对过程模型进行修正。对于含有并行结构的过程模型修复,由于加入自环和不可见变迁等因素,有些现有的修正方法的精度会降低。因此提出一种基于逻辑Petri网和托肯重演的并行结构过程模型修复方法。首先根据子模型的输入输出库所与日志的关系,确定子模型的插入位置;然后通过托肯重演的方式确定偏差所在位置;最后根据基于逻辑Petri网提出的方法进行过程模型的修复。在ProM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与Fahland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精度达到85%左右,相比Fahland、Goldratt方法分别提高了17和11个百分点;在简洁度方面该算法没有增加自环和不可见变迁,而Fahland和Goldratt方法均增加了不可见变迁和自环;三种方法的拟合度均在0.9以上,而Goldratt方法略低一些。以上证明用所提方法修正后的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度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模型 并行结构 模型修复 逻辑Petri网 托肯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轮廓和逻辑Petri网的模型修复方法
14
作者 张昊宇 王丽丽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27-2536,共10页
现实中的业务流程不断发生变化,需要对初始的业务流程模型进行修复以更好地表示实际业务流程。模型修复的关键步骤是分析现实日志和模型间的偏差,目前寻找偏差的方法主要采用对齐重演技术,未从行为的角度定量分析抽象的结构。因此,提出... 现实中的业务流程不断发生变化,需要对初始的业务流程模型进行修复以更好地表示实际业务流程。模型修复的关键步骤是分析现实日志和模型间的偏差,目前寻找偏差的方法主要采用对齐重演技术,未从行为的角度定量分析抽象的结构。因此,提出了一种通过行为轮廓分析日志和模型偏差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基于逻辑Petri网的模型修复方法。首先,基于行为轮廓计算日志和模型间的服从度以识别偏差迹;然后,在偏差迹中依据偏差三元组集从偏差活动中选择逻辑变迁;最后,基于逻辑变迁设置逻辑函数,并通过添加新的分支或重构新的结构来修复原模型。对修复模型的适应度和精确度进行了验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尽可能保持修复模型与原始模型相似的基础上,相较于Fahland方法与Goldratt方法,所提修复方法在适应度都为1的情况下,得到的修复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轮廓 业务流程 逻辑Petri网 过程挖掘 模型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校验与偏差组合的过程模型修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力雯 方贤文 +1 位作者 邵叱风 王丽丽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25-2635,共11页
模型修复通过对偏差行为的合理调整,改善事件日志与业务流程之间的一致性性能。采用自循环插入方式对日志中可观测的偏差活动进行模型修复,将优先考虑适合度的提升而忽视精度。为获得事件日志与过程模型之间不可回放的行为模式,根据行... 模型修复通过对偏差行为的合理调整,改善事件日志与业务流程之间的一致性性能。采用自循环插入方式对日志中可观测的偏差活动进行模型修复,将优先考虑适合度的提升而忽视精度。为获得事件日志与过程模型之间不可回放的行为模式,根据行为关系将其可达活动图表划分为若干个片段并进行服从性校验。利用回放过程中行为模式所产生的最优对齐检测偏差的发生、位置以及潜在行为关系,将具有直接跟随关系的偏差元素构建为可修复的子结构,从而通过减少事件日志中的偏差个数而改善精度。通过实验使用M-repair插件在不同数据集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现存方法在保证适合度的前提下可显著提升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修复 可达活动图表 最优对齐 直接跟随活动 偏差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景三维模型缺陷修复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龚元夫 熊忠招 +4 位作者 陈关州 孙玉峰 廖溥昀 杨皓博 张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339-8345,共7页
为了有效提高实景三维模型反映各类型地理要素的准确度和精细度以充分支撑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工作,首先将当前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重建后的三维模型中存在的模型缺陷系统性分为四大类型,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随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种关键技... 为了有效提高实景三维模型反映各类型地理要素的准确度和精细度以充分支撑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工作,首先将当前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重建后的三维模型中存在的模型缺陷系统性分为四大类型,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随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种关键技术:一是基于连通性和欧氏距离聚类的交互式悬浮物去除,利用图割理论和随机一致性抽样算法识别和删除悬浮物;二是基于图割理论的水面半自动整平,在利用Grabcut算法提取水面区域的同时为其赋予统一高程以实现水面的平整;三是基于深度网络模型的水体纹理inpainting填充,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对抗训练以获得水体纹理的特征和结构从而实现水体缺失纹理的修复。最后,利用湖北省宜昌市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修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各项关键技术能够有效修复三维模型缺陷,从而使实景三维模型具备更精细的地理实体和地理景观还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测量 模型缺陷修复 城市级实景三维 纹理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的深度学习模型智能增强方法
17
作者 郑乐 刘思远 +3 位作者 周小添 徐式蕴 李宗翰 李庚银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49-2658,I0001,共11页
深度学习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但深度网络初步训练后仍然存在准确率较低、可解释性较弱等问题,模型可能产生违背物理认知甚至十分危险的输出结果。因此,研究面向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的深度学习模型智能增强方法... 深度学习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但深度网络初步训练后仍然存在准确率较低、可解释性较弱等问题,模型可能产生违背物理认知甚至十分危险的输出结果。因此,研究面向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的深度学习模型智能增强方法,通过对深度判稳模型进行修复提升其准确性和可信度。首先,简单介绍了深度学习模型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中的问题描述和整体框架,并分析了基于模型修复的智能增强理念在整体框架中的集成方法和对提升评估模型准确率的意义。然后,分别介绍重训练、无错误定位微调和含错误定位微调3类常用模型智能增强方法的原理,并结合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的特点和要求,以FAMR算法和Arachne算法为例详细解释了无错误定位微调和含错误定位微调两大类模型修复方法的实施细节。之后,在IEEE-39节点系统上设计了算例进行测试与验证,并结合算法的原理和测试结果,对3类模型修复方法进行对比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性评估 深度学习 模型修复 智能增强 参数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竞争效应的空铁联运网络脆弱性修复策略研究
18
作者 赵桂红 郭家羽 邹灿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7,共12页
为探究高铁快速发展对民航运输造成的竞争冲击,进一步优化空铁联运复合交通网络结构稳定性,提出一种考虑竞争效应的空铁联运网络脆弱性评估和修复方法 .首先,基于旅客出行需求与运输供给的动态平衡关系,引入空铁竞争效应指标,改进网络... 为探究高铁快速发展对民航运输造成的竞争冲击,进一步优化空铁联运复合交通网络结构稳定性,提出一种考虑竞争效应的空铁联运网络脆弱性评估和修复方法 .首先,基于旅客出行需求与运输供给的动态平衡关系,引入空铁竞争效应指标,改进网络脆弱性评估模型;其次,针对不同攻击策略和失效情景,提出修复成本和脆弱性能同时最小化目标的修复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最后,以东航国铁联运网络为案例开展多情景对比分析,得出不同情景下的最优网络修复序列.研究结果表明:空铁竞争效应指标的加入使得各节点脆弱性指数平均提升约2倍,关键节点辨识度和准确性显著增强.通过划分城市节点的网络脆弱等级,主要识别出上海、南京、广州、深圳、厦门等15个重度脆弱城市;蓄意攻击下节点和区域失效方案的修复效果最好,流量分配更加均匀,修复成本平均增加23%,网络性能提升2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铁联运 竞争效应 网络脆弱性 攻击策略 修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模块与空洞卷积的图像修复算法
19
作者 项林英 邵劭 +2 位作者 马乐鹏 陈飞 王金环 《指挥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9-654,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两阶段图像修复模型,该模型融入改进的残差块和通道注意力机制。在模型的第1阶段,通过训练一个边缘轮廓生成器来输出初步的边缘轮廓修复图;在第2阶段,利用这些修复后的边缘轮廓作为先验知识,进一步通过图像... 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两阶段图像修复模型,该模型融入改进的残差块和通道注意力机制。在模型的第1阶段,通过训练一个边缘轮廓生成器来输出初步的边缘轮廓修复图;在第2阶段,利用这些修复后的边缘轮廓作为先验知识,进一步通过图像完成网络生成最终的完整修复图像。通过在CelebA-HQ人脸数据集上进行实验,该算法与原始模型及CA模型相比有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在平均绝对误差、结构相似性指数和峰值信噪比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表现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修复 深度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二阶段修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机器学习模型安全的测试与修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笑宇 沈超 +4 位作者 蔺琛皓 李前 王骞 李琦 管晓宏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84-2918,共35页
近年来,以机器学习算法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各式各样的机器学习模型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机器学习模型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模型接收人工收集或算... 近年来,以机器学习算法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各式各样的机器学习模型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机器学习模型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模型接收人工收集或算法生成的原始数据作为输入,并通过预处理算法(如数据增强和特征提取)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随后,模型定义神经元或层的架构,并通过运算符(例如卷积和池)构建计算图.最后,模型调用机器学习框架的函数功能实现计算图并执行计算,根据模型神经元的权重计算输入数据的预测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模型中单个神经元输出的轻微波动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模型输出,从而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然而,由于对机器学习模型的固有脆弱性及其黑箱特征行为的理解不足,研究人员很难提前识别或定位这些潜在的安全风险,这为个人生命财产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带来了诸多风险和隐患.研究机器学习模型安全的相关测试与修复方法,对深刻理解模型内部风险与脆弱性、全面保障机器学习系统安全性以及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不同安全测试属性出发,详细介绍了现有的机器学习模型安全测试和修复技术,总结和分析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探讨针对机器学习模型安全的测试与修复的技术进展和未来挑战,为模型的安全应用提供了指导和参考.本文首先介绍了机器学习模型的结构组成和主要安全测试属性,随后从机器学习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数据、算法和实现,六种模型安全相关测试属性即正确性、鲁棒性、公平性、效率、可解释性和隐私性,分析、归纳和总结了相关的测试与修复方法及技术,并探讨了现有方法的局限.最后本文讨论和展望了机器学习模型安全的测试与修复方法的主要技术挑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安全 机器学习安全 机器学习模型测试 机器学习模型修复 软件测试 软件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