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1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型信息联合校正型自抗扰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
作者 马幼捷 袁业沧 +3 位作者 周雪松 徐晓宁 丰美丽 问虎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9-398,共10页
为解决微电网受到不确定扰动时,会对直-直变换器输出的电能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模型信息联合校正型自抗扰控制技术(ADRC-MIR)。在该控制策略中,首先借助串联超前校正的思想,以比例微分校正环节对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 为解决微电网受到不确定扰动时,会对直-直变换器输出的电能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模型信息联合校正型自抗扰控制技术(ADRC-MIR)。在该控制策略中,首先借助串联超前校正的思想,以比例微分校正环节对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扰动观测传递函数进行修正,使其可实现对总和扰动更精确的跟踪;然后,根据状态空间平均法从被控系统中提取部分模型信息,将其写入修正后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系数矩阵并最终构建出ADRC-MIR;随后基于理论推导,给出改进控制器的参数整定公式及其物理意义,并从噪声抑制、扰动抑制及其频域特性等方面指出改进后的控制器可提升控制品质的原因。最后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的数值仿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自抗扰控制 频域分析 比例微分校正 状态空间平均法 模型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地层模型信息系统在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福刚 梁秀娟 于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9-223,共5页
在我国多个城市发生了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而引起的地面沉降现象,并由此造成了重大的环境问题和经济损失,预测与控制地面沉降已经成为这类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地面沉降产生的机理,在GMS平台上建立了第四系地层三维可视化地层... 在我国多个城市发生了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而引起的地面沉降现象,并由此造成了重大的环境问题和经济损失,预测与控制地面沉降已经成为这类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地面沉降产生的机理,在GMS平台上建立了第四系地层三维可视化地层模型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直观地显现不同性质土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和空间组合特征,实现了研究区地层的拆分与组合,剖面的任意切割与显示,指定深度切割水平剖面,任意视角观测地层等地层信息的三维可视化直观表达,为研究地面沉降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信息和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层 地层模型信息系统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设计过程中非模型信息管理方法与管理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梁中凯 李贵 刘耀东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8,共6页
为了实现产品设计过程中各类非模型交互信息的有效记录与管理,提出了一种面向设计人员的非模型信息管理方法。为准确、客观和全面地记录设计信息,采用多样化信息载体工具对设计信息进行可视化描述,实现模型信息和非模型信息的集成管理... 为了实现产品设计过程中各类非模型交互信息的有效记录与管理,提出了一种面向设计人员的非模型信息管理方法。为准确、客观和全面地记录设计信息,采用多样化信息载体工具对设计信息进行可视化描述,实现模型信息和非模型信息的集成管理与共享。将该方法无缝集成到产品设计软件平台和信息记录与管理软件中,开发出一套产品设计非模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产品设计与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设计人员通过该管理系统可实时查阅、描述和管理产品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非模型信息,并能实现信息的自动分类与保存。研究表明所提出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产品设计过程中非模型信息的有效管理,提高了其使用价值和产品的设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信息管理 模型信息 模型信息 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ML状态图的模型信息自动提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瑾钰 魏仰苏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4860-4861,4864,共3页
UML是OMG用于软件系统的可视化、详述、构造和文档化的统一建模语言,状态图是UML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在研究Rational Rose及其状态图文档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UML状态图自动提取模型信息的两种方法—基于LALR(1... UML是OMG用于软件系统的可视化、详述、构造和文档化的统一建模语言,状态图是UML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在研究Rational Rose及其状态图文档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UML状态图自动提取模型信息的两种方法—基于LALR(1)文法和基于Rose的扩展接口的提取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自动提取模型信息技术提高了协议测试序列的自动生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L状态图 模型信息提取 LALR(1)文法 rose扩展接口 协议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与MVD的混凝土坝施工仿真模型信息处理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仁超 吕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95,共4页
混凝土坝施工仿真过程中,为实现各专业的协同工作,会出现信息存储冗余及信息交互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从而影响模型的互操作性,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提出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与模型视图定义(MVD)的混凝土坝施工仿真模型,将信息交付手... 混凝土坝施工仿真过程中,为实现各专业的协同工作,会出现信息存储冗余及信息交互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从而影响模型的互操作性,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提出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与模型视图定义(MVD)的混凝土坝施工仿真模型,将信息交付手册(IDM)中的信息交互需求按IFC数据格式表达出来,以模块化的形式描述各个概念,确保了语义与逻辑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了模型信息的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模型视图定义 混凝土坝 施工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art 3D的结构模型信息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钱嘉楠 杨雪莲 +1 位作者 李思远 杨晓龙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42-144,共3页
建立船舶模型信息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建模过程中的模型信息进行管理,便于建模人员能够快速找到对应模型的基本信息,并进行检查修改,提高工作效率。此系统的建立以运用Smart 3D软件设计的三维模型为基础,以建模过程中涉及到的模... 建立船舶模型信息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建模过程中的模型信息进行管理,便于建模人员能够快速找到对应模型的基本信息,并进行检查修改,提高工作效率。此系统的建立以运用Smart 3D软件设计的三维模型为基础,以建模过程中涉及到的模型属性为数据来源,利用软件提供的接口,将这些信息输入到模型信息管理平台,同时通过程序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进而达到管理模型信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轮 生产设计 模型信息 SMART 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M/E的电网调度中心应用模型信息共享方案 被引量:78
7
作者 辛耀中 米为民 +3 位作者 蒋国栋 徐丹丹 叶飞 杜鹏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共5页
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要求电网模型、实时数据和电网图形等信息在控制中心之间实时共享。文中简单介绍了CIM/E技术标准,该标准克服了原有CIM/XML标准描述效率低且只能应用于离线交换的缺陷,能够满足控制中心之间电网模型在线实时交换的... 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要求电网模型、实时数据和电网图形等信息在控制中心之间实时共享。文中简单介绍了CIM/E技术标准,该标准克服了原有CIM/XML标准描述效率低且只能应用于离线交换的缺陷,能够满足控制中心之间电网模型在线实时交换的要求。重点研究了基于CIM/E的电网模型信息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应用多模型一体化管理、离线与在线模型一体化管理和多级电网模型一体化管理,为电网调度业务横向集成和纵向贯通提供了技术手段。CIM/E及其相关技术已经应用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解决了调度中心之间及调度中心内部各专业之间的模型信息实时共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智能调度 CIM E 公共信息模型 电网模型 一体化管理 信息实时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SVM-RFE与层次分析-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杰 巨能攀 +2 位作者 王栋 陈浩 解明礼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9,共11页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对地质灾害防治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其评价因子的选取多为单一定性分析,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性,同时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对地质灾害防治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其评价因子的选取多为单一定性分析,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性,同时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较少。文中以林芝市为例,选取高程、坡度、坡向等14个初始影响因子,通过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SVM-RFE)算法对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序及筛选,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考虑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重要性排序消除相关性较高的因子,从而确定出了12组易发性评价因子,并基于层次分析-信息量模型开展林芝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采用成功率曲线进行结果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主道路及其附近,以及主要水系延伸地区;高易发区是研究区内所占面积最广的区域,面积为45 312.16 km^(2),占林芝市总面积的30.37%。根据评价结果精度检验得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846,表明本方法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准确率较高,可为林芝市地质灾害防治和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M-RFE 层次分析-信息模型 地质灾害 评价因子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黑山峡地区滑坡易发性风险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炳亮 裴超 +2 位作者 李宝泉 石慧群 林兴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滑坡是黄河黑山峡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黑山峡水利枢纽建设前期工作中开展黑山峡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显得尤为必要。基于黑山峡地区地质条件、气候、人类活动等调查资料,选取高程、坡度、曲率、地层岩性、与断层的距离、与水系的距... 滑坡是黄河黑山峡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黑山峡水利枢纽建设前期工作中开展黑山峡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显得尤为必要。基于黑山峡地区地质条件、气候、人类活动等调查资料,选取高程、坡度、曲率、地层岩性、与断层的距离、与水系的距离、NDVI(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与道路的距离、降水量9个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采用信息量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通过对各因子的分级权重进行计算,得到滑坡易发性信息量值;通过对滑坡易发性信息量进行叠加与分区,绘制黑山峡地区滑坡易发性分区图,确定危险区域。结果表明:黑山峡地区滑坡灾害极高易发区位于东北部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部靖远县以及主要河流与道路沿线,这些地区地层岩性较软弱,大多为砂、黄土等,在河流冲积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极易发生地表斜坡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 风险评价 信息模型 黑山峡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炜 颜雅涵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0,共9页
【目的】在空间信息模型、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城市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标准已获得广泛应用。绿地植被作为生命体,其分枝形态和生长过程有别于其他基础设施类型,基于构件的传统信息模型并不能满足绿地的数字... 【目的】在空间信息模型、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城市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标准已获得广泛应用。绿地植被作为生命体,其分枝形态和生长过程有别于其他基础设施类型,基于构件的传统信息模型并不能满足绿地的数字化需求。针对绿地特征,提出城市绿地信息模型构建方法,用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评估实践。【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数字信息模型标准中绿地相关部分的总结和分析,结合不同应用需求,从模型组成部分、数据逻辑和评估应用途径3个方面,探讨适用于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表达方式。【结果】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组成部分包括空间几何模型和属性关联模型,模型各部分需要基于不同绿地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数据结构化表达。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数据逻辑包含细节层级划分、三维模型构建和生长过程模拟3个部分。在评估分析方面,城市绿地信息模型可以满足三维绿量指标计算、三维景观格局分析和三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实践需求。【结论】基于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构建需求,可以建立相应的框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发展途径,包括建模标准构建、共享平台开发和生成算法研究3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三维绿量 建筑信息模型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 植物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和频率比模型的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对比评估
11
作者 潘峰 文慧 +3 位作者 袁芳 沈发兴 胡松 牛德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15,共9页
崩岗是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最为严重的侵蚀形式之一,基于GIS开展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对该地区崩岗侵蚀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计算10个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矩阵... 崩岗是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最为严重的侵蚀形式之一,基于GIS开展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对该地区崩岗侵蚀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计算10个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矩阵进行影响因子筛选,利用信息量、加权信息量和频率比3种模型开展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风险等级。结果表明:1)气温、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是江西省崩岗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2)信息量模型、加权信息量模型和频率比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分别为0.860、0.852和0.833,3种模型评估精度均良好,都适用于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3)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等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呈现由北往南逐渐递增的趋势,极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西省南部,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南部和中部,这与江西省崩岗实际分布情况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崩岗侵蚀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风险评估 信息模型 频率比模型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西藏察隅县G219国道沿线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苏傲 郭振 陈佳乐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200,共16页
【研究目的】公路建设引起道路沿线地质灾害频发。道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关键问题,其评价结果可为灾害防范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减少灾害带来的潜在损失。【研究方法】察隅县G219国道沿线共发育地... 【研究目的】公路建设引起道路沿线地质灾害频发。道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关键问题,其评价结果可为灾害防范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减少灾害带来的潜在损失。【研究方法】察隅县G219国道沿线共发育地质灾害85处(其中滑坡9处、崩塌31处、泥石流45处)。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选取水系线密度、道路线密度、地震峰值加速度、地震反应谱特征、岩组、地貌、DEM、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坡向和坡度11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将地质灾害点核密度分析与信息量法相结合,改进信息量法模型,并运用GIS技术对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基于改进的信息量法模型的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实际灾害分布情况高度吻合。模型评价精度较高,AUC值达到0.836,表明模型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预测能力显著。【结论】改进的信息量法模型在评价地质灾害易发性方面表现出更优的精度,可为察隅县及其附近区域的城镇规划建设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信息模型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西藏察隅县 指标因子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信息量模型的桂林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爽 刘千瑜 张湘如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5,共13页
桂林市多山地丘陵,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条件复杂,雨量充沛,地质灾害频发。本文选取桂林市为研究区,基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及人类活动等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选择高程、坡度、距断层距离、降雨、距水系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桂林市多山地丘陵,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条件复杂,雨量充沛,地质灾害频发。本文选取桂林市为研究区,基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及人类活动等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选择高程、坡度、距断层距离、降雨、距水系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距道路距离及土地利用类型等8项评估指标,建立桂林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ArcGIS平台下的层次分析法(AHP)和信息量模型进行数据集成,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表明,桂林市地质灾害极低、低、中、高和极高危险区面积占比分别为22.41%、31.89%、24.43%、14.81%和6.45%。极高危险区集中分布于永福县、阳朔县、桂林市区等地;极低危险区则主要分布于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兴安县等地;其余地区为中度危险区,但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根据模型结果可知降水可能是造成桂林市地质灾害危险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模型评估指标(AUC)数值为0.796,通过危险性评价结果准确性检验。结合研究区自然地理特征和各项评估指标的致灾机理,并对比典型区域的危险性评价结果,发现降水、距断层距离等评估指标的高权重以及其他指标的中、低权重分布具有较好的合理性。此外,各因子的加权信息量与其分级结果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进一步验证了该信息量模型的准确性。本研究详细评估各致灾因子对桂林市地质灾害危险等级的影响,并划分了桂林市地质灾害危险区,对桂林市及相关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AHP 信息模型 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模型的石化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研究进展及展望
14
作者 高立兵 赵学良 +3 位作者 索寒生 刘东庆 罗梦迪 井琳琳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06-4616,共11页
将ET、OT和IT数据融合,构建企业唯一可信数据源,是石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基础和数据应用的关键。而ET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关系复杂、变更频繁、非结构化等特征,如何基于统一信息模型在项目利益方之间实现数据集成和交换面临着诸多挑... 将ET、OT和IT数据融合,构建企业唯一可信数据源,是石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据基础和数据应用的关键。而ET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关系复杂、变更频繁、非结构化等特征,如何基于统一信息模型在项目利益方之间实现数据集成和交换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DEXPI、NAMUR等国际性组织正在推动流程工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标准化工作。本文首先概述了工程数据的特征及管理难题,介绍了信息模型概念,并从功能、结构和行为3个维度分析了过程系统工程建模的特征;重点阐述了石化资产生命周期数据集成和交换涉及的4大阶段、3种数据结构特征,全面分析了同构及异构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相关标准,总结了现有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最后,从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标准化工作、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发展、工程数据治理及运营平台数字化能力建设、资产生命周期数字孪生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工业 信息模型 资产生命周期管理 工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InSAR与信息量-机器学习耦合模型的黄土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祥祥 石亚亚 +4 位作者 胡良柏 吴涛 庞栋栋 刘帅令 宋宝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71,共13页
环境因子、气象因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尤其对于黄土高原区域,在诸多因子的复杂互馈作用下易导致黄土崩滑灾害,亟需选择适用的影响因子和训练模型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本研究以天水市为研究区,基于InSA... 环境因子、气象因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尤其对于黄土高原区域,在诸多因子的复杂互馈作用下易导致黄土崩滑灾害,亟需选择适用的影响因子和训练模型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本研究以天水市为研究区,基于InSAR获取的地表形变信息,综合地形、水文、气候、生态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影响因素,采用信息量模型(IV)分别联接到随机森林模型(RF)、决策树模型(DT)、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和BP神经网络模型(BP)构建耦合模型IV-RF、IV-DT、IV-SVM和IV-BP,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耦合模型(IV-RF、IVDT、IV-SVM和IV-BP)的AUC值分别为0.925、0.846、0.883、0.792,IV-RF具有更强的精度。滑坡频率比IV-RF模型从极低易发分区向极高易发区逐渐递增,滑坡易发性分区结果更均匀平稳。IVRF模型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和精度,更适合黄土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IV-RF模型的极高、高、中、低、极低易发性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20.45%、18.28%、22.27%、16.92、22.09%,主要分布在天水市北部地质环境复杂和人类活动强烈的山地、黄土梁峁地区。岩性、坡度、土地利用、降雨、道路密度、InSAR形变在贡献率分析中排在前6位,是影响滑坡发育的主控因子。本研究旨在为黄土高原滑坡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为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深化建模思路,优化独立模型评价结果不确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易发性评价 信息模型 机器学习方法 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研究综述
16
作者 李亮 马智亮 +2 位作者 朱洪钢 李登峰 周丙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347-8363,共17页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在中国建筑行业的应用发展迅速,其进一步发展离不开BIM标准的支持。鉴于BIM标准的重要性,有必要对现有的BIM标准研究进行综述。首先,使用关键词聚类分析方法确定3个重点研究主题,即...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在中国建筑行业的应用发展迅速,其进一步发展离不开BIM标准的支持。鉴于BIM标准的重要性,有必要对现有的BIM标准研究进行综述。首先,使用关键词聚类分析方法确定3个重点研究主题,即BIM标准的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其次,针对每一个研究主题,通过关键文献综述对现有研究的方法和成果进行阐释与总结,并列举典型的案例。然后,利用关键词生成的时间线图对BIM标准研究的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扩展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标准以及基于IFC的技术和应用的研究仍将是研究热点;与此同时,BIM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将会持续进行。此外,未来对于BIM标准的研究还应聚焦于技术融合、应用场景拓展以及跨领域协同三大前沿领域。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发展BIM标准,并提升BIM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BIM) BIM标准 工业基础类(IFC)标准 文献计量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三维全空间数字底座的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的支撑方法
17
作者 姚顺福 王守芬 顾建祥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4-151,共8页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作为数字孪生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已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和智慧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聚焦于基于城市三维全空间数字底座的城市信息模型构建,探讨了其支撑方法和技术体系。首先阐述了城市...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作为数字孪生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已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和智慧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聚焦于基于城市三维全空间数字底座的城市信息模型构建,探讨了其支撑方法和技术体系。首先阐述了城市三维全空间数字底座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在城市信息模型构建中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面向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的支撑方法框架,包括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与处理、多源数据智能融合和智能分析与可视化等方面。通过应用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城市信息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及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全空间数字底座 城市信息模型 数字孪生 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 多源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InSAR与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滑坡动态危险性评价
18
作者 汪晨煜 彭军还 +2 位作者 薛跃明 李旭 张炎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48,共6页
针对当前不同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的结果存在差异性较大、时效性较差及假阴性误差的问题,本文以云南省祥云县为研究区,首先对信息量(I)、信息量-逻辑回归(I-LR)、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和支持向量机(SVM)4种模型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 针对当前不同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的结果存在差异性较大、时效性较差及假阴性误差的问题,本文以云南省祥云县为研究区,首先对信息量(I)、信息量-逻辑回归(I-LR)、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和支持向量机(SVM)4种模型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最适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然后采用SBAS-InSAR方法处理2019年8月—2023年7月的升降轨Sentinel-1数据,并解算地表坡向形变速率;最后通过校正矩阵将滑坡危险性分级并与坡向形变速率相结合,生成滑坡动态危险性图。研究结果表明,I-LR模型相比其他3种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结合I-LR模型滑坡危险性评价分级和InSAR坡向形变速率分级生成的滑坡动态危险性图对不稳定形变区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低危险性占比降低10.35%,较低、中和高危险性的比例分别提高6.30%、2.45%和1.60%,提高了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危险性制图 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 SBAS-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模型数智管理技术在冶金矿山的实践分析与探讨
19
作者 杜佳辉 柳小波 +5 位作者 秦丽杰 李永兴 何书洪 王浩男 方旭刚 孙思赞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121,共9页
针对冶金矿山领域信息模型(MIM)技术应用滞后于煤炭行业、存在模型完整性不足与协同效率低下的问题,研究提出一种融合建筑信息模型(BIM)二次开发技术的冶金矿山数智管理框架。通过构建矿岩“基因”数据库、参数化“族”库及LOD等级划分... 针对冶金矿山领域信息模型(MIM)技术应用滞后于煤炭行业、存在模型完整性不足与协同效率低下的问题,研究提出一种融合建筑信息模型(BIM)二次开发技术的冶金矿山数智管理框架。通过构建矿岩“基因”数据库、参数化“族”库及LOD等级划分标准,建立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架构,支持地质矿体属性赋值、巷道参数化建模及全生命周期动态仿真。在滇东北某典型冶金矿山实践中,依托移动物联网与智能装备(如凿岩支护一体化机械、无人运输系统),实现了采掘运输全流程机械化作业,并通过LOD分级权限管理,保障信息开放性与国家战略资源安全性。研究表明:基于Revit/Bentley平台的二次开发技术可生成LOD100~LOD500等级模型,支持碰撞检测、施工模拟与工程量精准核算;构建的“ND”多维管理模式整合安全监测、设备运行等六大系统,降低通风能耗23%,并提升生产效率。该体系为打破专业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技术范式,推动矿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矿山 信息模型 数智管理 LOD标准 参数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信息模型与地理信息数据融合技术在轨道交通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20
作者 殷成钰 黄际政 +1 位作者 黄胜 吴和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在勘察、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大量数据累积,并有数据量大及多源异构的特点,需要通过对建筑信息模型与地理信息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解决轨道交通项目中数据融合及管理痛点。[方法]依托深圳地铁...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在勘察、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大量数据累积,并有数据量大及多源异构的特点,需要通过对建筑信息模型与地理信息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解决轨道交通项目中数据融合及管理痛点。[方法]依托深圳地铁项目,对该技术路径应用进行应用分析。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类型进行整理,分析不同的数据结构特征,使用Super Map 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并基于二次开发技术实现BIM(建筑信息模型)数据自动化处理,并从数据格式、坐标系统、渲染性能3个方面实现BIM与GIS数据融合。[结果及结论]技术应用至深圳全域地铁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形成了BIM+GIS可视化数据平台,为深圳地铁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中数据的融合及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建筑信息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二次开发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