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冬小麦株高提取与LAI估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夏积德 牟湘宁 +4 位作者 张鑫 张怡宁 梁琼丹 张青峰 王稳江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77-84,共8页
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反映着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为了探究基于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提取冬小麦株高的可靠性,以及利用株高和可见光植被指数估算LAI的精度,本文获取了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的无人机影像,提取了冬小麦株... 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反映着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为了探究基于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提取冬小麦株高的可靠性,以及利用株高和可见光植被指数估算LAI的精度,本文获取了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的无人机影像,提取了冬小麦株高与可见光植被指数,使用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四种方法建立LAI估测模型,并对株高提取及LAI估测情况进行精度评价。结果显示:(1)株高提取值Hc与实测值Hd高度拟合(R^(2)=0.894,RMSE=6.695,NRMSE=9.63%),株高提取效果好;(2)与仅用可见光植被指数相比,基于株高与可见光植被指数构建的LAI估测模型精度更高,且随机森林为最优建模方法,当其决策树个数为50时模型估测效果最好(R^(2)=0.809,RMSE=0.497,NRMSE=13.85%,RPD=2.336)。利用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方法,高效、准确、无损地实现冬小麦株高及LAI提取估测可行性较高,该研究结果可为农情遥感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可见光遥感 冬小麦 株高 叶面积指数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波段选择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光谱遥感估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樊泽华 郭建彪 +6 位作者 孙清博 刘翠平 张士宇 张潇斌 熊淑萍 马新明 冯晔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6-1214,共9页
为提高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的遥感估测精度,以实现其无损快速测定目标,在田块尺度设置多年定点不同冬小麦品种氮梯度试验,测定其不同生育时期冠层高光谱数据和LAI,通过原始冠层光谱数据与一阶导数预处理(first-derivative, FD)组合竞... 为提高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的遥感估测精度,以实现其无损快速测定目标,在田块尺度设置多年定点不同冬小麦品种氮梯度试验,测定其不同生育时期冠层高光谱数据和LAI,通过原始冠层光谱数据与一阶导数预处理(first-derivative, FD)组合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CARS)、无信息变量消除(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 UVE)和随机蛙跳(random frog, RF)三种特征波段选择方法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高光谱估测模型构建。结果表明,一阶导数预处理在简化波段数量和提升模型精度上具有较好作用。经过与全波段数据及六种组合内部建模预测精度对比,RF在简化波段方面效果最好,FD-RF组合筛选波段数量为6个,建模的R^(2)和RMSE分别达到0.850和0.730,预测的R^(2)和RMSE分别为0.704和1.005;FD-CARS组合达到了最佳建模精度,R^(2)和RMSE分别为0.876和0.641;FD-UVE组合达到了最佳预测精度,R^(2)和RMSE分别为0.755和0.672。这说明基于特征波段选择可以进行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光谱遥感模型建立与有效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高光谱遥感 叶面积指数 特征波段选择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维数据集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钊 谢运鸿 +3 位作者 王宝莹 谭军 王轶夫 孙玉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195,236,共11页
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是评价森林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基于数字航空摄影(Digital aerial photography,DAP)生成的二维和三维数据,分别计算了41个点云高度变量和16个可见光植被指数,利用6种回归算法(随机森林(RF)、... 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是评价森林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基于数字航空摄影(Digital aerial photography,DAP)生成的二维和三维数据,分别计算了41个点云高度变量和16个可见光植被指数,利用6种回归算法(随机森林(RF)、袋装树(BT)、支持向量回归(SVR)、Cubist、类别型特征提升(CatBoost)、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分别构建了单一变量集和综合变量集AGB估测模型,探索了不同变量对于AGB估测模型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光谱数据集和点云数据集AGB预测模型精度最高分别为Cubist和XGBoost,R^(2)分别为0.5309和0.6395。组合数据集最高精度模型为XGBoost,R^(2)达到0.7601,XGBoost模型具有更高的AGB估测稳定性。研究还表明6种机器学习模型的贡献主要取决于所考虑的回归方法,所选择的特征个数和特征对模型的重要性在不同的模型中并不一致。DOM光谱特征在AGB的估测中具有更高的重要性。总体来说,二维和三维数据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森林AGB估测精度,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获取的RGB影像能够实现森林AGB的快速无损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地上生物量 估测模型 无人机密集点云 SFM 可见光植被指数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高光谱灰信息关联估测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车红 徐璐 +1 位作者 曾令 李西灿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2-788,共7页
为克服光谱估测中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灰信息理论建立土壤有机质高光谱灰信息关联估测模型。以济南市章丘区的76个样本为基础,首先使用对数倒数的一阶微分、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等变换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变换,计算相关系数,利用极大相关... 为克服光谱估测中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灰信息理论建立土壤有机质高光谱灰信息关联估测模型。以济南市章丘区的76个样本为基础,首先使用对数倒数的一阶微分、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等变换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变换,计算相关系数,利用极大相关性原则选取估测因子。然后,根据增息取大法的原理,将每个样本的光谱估测因子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形成灰信息量序列,基于信息链构建土壤有机质高光谱灰信息关联估测模型。最后,对基于不同信息链的估测结果进行两次融合处理,并与常用的估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个检验样本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576%,决定系数R2为0.934,估测精度高于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等常用方法。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灰信息关联模型是可行有效的,为土壤性状指标的高光谱估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高光谱遥感 灰色信息关联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成分对干白酒糟肉鸡代谢能的影响及其估测模型的研究
5
作者 谭高明 解竞静 +4 位作者 叶晓梦 王钰明 萨仁娜 张妮娅 赵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82-5692,共11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白羽肉鸡对不同来源干白酒糟的代谢能并建立其估测模型。采用2×11完全随机设计,其中肉鸡饲养阶段设2个阶段,分别为11~14日龄和25~28日龄;试验饲粮设11个饲粮处理,分别为基础饲粮和10个干白酒糟饲粮。在肉鸡11~14日龄... 本研究旨在研究白羽肉鸡对不同来源干白酒糟的代谢能并建立其估测模型。采用2×11完全随机设计,其中肉鸡饲养阶段设2个阶段,分别为11~14日龄和25~28日龄;试验饲粮设11个饲粮处理,分别为基础饲粮和10个干白酒糟饲粮。在肉鸡11~14日龄,每个试验饲粮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在肉鸡25~28日龄,每个试验饲粮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采用全收粪法,以重复为试验单元收集全部排泄物,测定试验饲粮的代谢能,并计算干白酒糟的代谢能。分析干白酒糟的化学成分与代谢能的相关性,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干白酒糟表观代谢能(AME)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 n)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干白酒糟的粗纤维(CF)含量高(≥20.10%),代谢能低(AME为2.96~6.70 MJ/kg DM),且肉鸡在11~14日龄和25~28日龄对同一个白酒糟样品的代谢能无显著差异(P>0.05)。2)肉鸡在11~14日龄对干白酒糟的AME(r=-0.689,P<0.05)和AME_(n)(r=-0.688,P<0.05)与CF含量呈负相关。肉鸡在25~28日龄对干白酒糟的AME与CF含量呈负相关(r=-0.726,P<0.05);AME_(n)与粗蛋白质(CP)含量呈正相关(r=0.640,P<0.05),与CF(r=-0.776,P<0.05)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r=-0.655,P<0.05)呈负相关。3)肉鸡在11~14日龄对干白酒糟代谢能的估测模型为:AME(MJ/kg DM)=9.52-0.158×CF(%DM)(R^(2)=0.474,RSD=0.84 MJ/kg DM,P=0.028);AME n(MJ/kg DM)=9.12-0.155×CF(%DM)(R^(2)=0.474,RSD=0.82 MJ/kg DM,P=0.028);肉鸡在25~28日龄对干白酒糟代谢能的估测模型为:AME(MJ/kg DM)=-4.43+0.758×总能(GE)(MJ/kg DM)-0.179×CF(%DM)(R^(2)=0.773,RSD=0.62 MJ/kg DM,P=0.006);AME_(n)(MJ/kg DM)=-2.81+0.652×GE(MJ/kg DM)-0.176×CF(%DM)(R^(2)=0.819,RSD=0.51 MJ/kg DM,P=0.008)。由此可见,干白酒糟CF含量是估测肉鸡在11~14日龄时对代谢能最重要的估测因子,CF含量和GE是估测肉鸡在25~28日龄时代谢能的主要估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白酒糟 代谢能 肉鸡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光谱参数组合的辣椒SPAD值定量估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肖玖军 刘鸿雁 +3 位作者 李可相 邢丹 汪泓 张蓝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4,共12页
准确估算叶绿素含量对于评估作物营养状况、预测作物产量、制定精准管理措施等具有重要作用。为寻求叶绿素含量的高精度估算模型,以辣椒为对象,基于2021年不同施氮水平下(0、200、350、500 kg/hm^(2))辣椒的地基高光谱数据和田间实测冠... 准确估算叶绿素含量对于评估作物营养状况、预测作物产量、制定精准管理措施等具有重要作用。为寻求叶绿素含量的高精度估算模型,以辣椒为对象,基于2021年不同施氮水平下(0、200、350、500 kg/hm^(2))辣椒的地基高光谱数据和田间实测冠层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数据,筛选了23个常用光谱参数,用简单线性回归法建立了辣椒SPAD值和光谱参数的23个关系模型;通过相关系数法、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遗传偏最小二乘法(GAPLS)、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和迭代保留信息变量法(IRIV)等6种变量选择方法分析辣椒SPAD值和光谱参数的敏感性,找出优选光谱参数组合,以全光谱参数为对照,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MLR)、主成分回归法(PCR)、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法(PLSR)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法(SVMR)4种统计回归方法,构建了26个辣椒SPAD值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常用光谱参数中,BmDN_(705)和MTCI估测模型效果较好,校正集R_(c)^(2)在0.5以上。6种变量选择方法中,SPA法压缩率最高,其次为CARS法和UVE法。4种回归方法中,MLR法的模型效果最好,SVMR法效果最差。26个光谱参数组合回归模型中,CARS-MLR的模型效果最好,其模型表达式为:SPAD=-126.71CARI+108.39PRI+45.68BmSR_(705)+93.29BmDN_(705)-112.97SRr+102.99 Rr-5.88(R^(2)_(p)和RMSEp分别为0.942、3.853)。通过构建最优光谱参数组合能够较好改进辣椒SPAD值估测模型,这可为辣椒冠层叶绿素含量的快速、无损获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估测模型 辣椒 光谱参数组合 变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和机器学习的塔城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
7
作者 杨延晓 曹姗姗 +2 位作者 李全胜 张鲜花 孙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66-71,共6页
以新疆塔城地区为研究区,利用植被指数、气象数据、地形数据作为自变量,结合研究区样地实测生物量数据,分析并比较K近邻回归(KNN)、多元线性回归(MLR)、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和随机森林回归(RF)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5种机器学习模型... 以新疆塔城地区为研究区,利用植被指数、气象数据、地形数据作为自变量,结合研究区样地实测生物量数据,分析并比较K近邻回归(KNN)、多元线性回归(MLR)、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和随机森林回归(RF)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5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而分析并比较采用投票回归器(Voting regressor)和堆叠(Stacking)方法构建的2种集成学习模型的估测精度。结果表明,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性能最优,R^(2)达0.764,RMSE和MAE分别为23.29 g/m^(2)和16.8 g/m^(2),进而利用最优模型进行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反演制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地上生物量 Landsat 8 遥感影像 机器学习 估测模型 新疆塔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山生柳灌丛地上净初级生产力估测研究
8
作者 魏文强 肖红 +4 位作者 徐长林 邓明月 马凯 王昀 刘鹏飞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96-2602,共7页
为构建高寒草甸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灌丛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的非破坏性估测模型,本研究以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山生柳(S. oritrepha)灌丛为研究对象,随机调查了400株山生柳,依据冠幅面积(CA... 为构建高寒草甸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灌丛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的非破坏性估测模型,本研究以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山生柳(S. oritrepha)灌丛为研究对象,随机调查了400株山生柳,依据冠幅面积(CA)划分为小丛(≤0.15 m^(2))、中丛(0.15~0.6 m^(2))、大丛(≥0.6 m^(2))三个等级,选取各等级10株(共30株)测定冠幅面积等4个灌丛整体形态参数和新生枝条数量等5个生长参数,以新生枝条生物量作为ANPP的实测值,通过回归分析建立ANPP估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以冠幅面积为自变量建立的指数函数估测模型y=30.59e^(2.20x)(R^(2)=0.89)各项评价指标均较好,能够方便、快捷地估测该地区山生柳灌丛ANPP;以新生枝条数量为自变量建立的幂函数估测模型y=0.62x^(1.51)(R^(2)=0.95)各项评价指标均为最优,精度最高,可用于该地区山生柳灌丛ANPP精准估测。本研究结果可为快速、精准地量化高寒灌丛生产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生柳灌丛 地上净初级生产力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RGB影像的香格里拉市草原盖度估测研究
9
作者 刘金凤 任晓东 +5 位作者 吴鹏 谭成 李舒婷 陈斌 王继雄 饶昕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151-158,共8页
选取香格里拉市82个草原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无人机RGB影像作为数据源,提取10种常用植被指数和HSI颜色特征。采用随机森林回归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优选CIVE、H和GLI 3个特征,分别采用K最邻近(KNN)、随机森林(RF)、BP神经网络(BPN)和... 选取香格里拉市82个草原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无人机RGB影像作为数据源,提取10种常用植被指数和HSI颜色特征。采用随机森林回归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优选CIVE、H和GLI 3个特征,分别采用K最邻近(KNN)、随机森林(RF)、BP神经网络(BPN)和支持向量机(SVM)4种算法构建草原盖度估测模型,分析最优模型及草原类型对估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RF模型估测精度最高,P>90%,R^(2)>0.8;BPN和KNN模型次之,P>80%,R^(2)>0.5;SVM模型精度最低。RF模型估测精度总体上与盖度真实值成正相关,且该模型对高寒草甸的估测精度最高,可为相同类型的草原盖度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盖度 无人机RGB影像 估测模型 草原类型 香格里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林区14种幼树生物量估测模型 被引量:38
10
作者 范春楠 庞圣江 +2 位作者 郑金萍 李兵 郭忠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共9页
以长白山林区林下14种幼树为对象,采用收获法对胸径D1.3≤2.5cm的幼树植株进行随机取样,通过对不同树种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的统计,建立了幼树生物量的最优估测模型,并进行了实测验证。结果表明:以地径(D0)和地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0H)为... 以长白山林区林下14种幼树为对象,采用收获法对胸径D1.3≤2.5cm的幼树植株进行随机取样,通过对不同树种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的统计,建立了幼树生物量的最优估测模型,并进行了实测验证。结果表明:以地径(D0)和地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0H)为自变量,拟合的14种幼树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最优模型为幂函数,并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且都有较大的R2值(0.712~0.983)和较小的SEE值(0.217~1.122)。幼树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最优回归方程的R2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全株生物量>地上部分>枝>地下部分>叶。验证结果表明:以地径(D0)为自变量时,建立的幼树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模型,对生物量的估测结果均较为准确。自变量为地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0H)时,怀槐、东北槭等8种幼树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模型对生物量预测效果较好;除红松、拧筋槭等6种幼树部分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相对较差外,其他模型均可对生物量进行准确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树 生物量 估测模型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12种常见灌木生物量的估测模型 被引量:40
11
作者 林伟 李俊生 +2 位作者 郑博福 郭建明 胡理乐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5-729,共5页
灌木生物量模型是估测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林下12种常见灌木为研究对象,根据树高(H)和地径(D)两个形态因子作为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构建模型。通过对比判别系数R 2的大小,筛选最佳生物量估测模型。方程W=a+b X12... 灌木生物量模型是估测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林下12种常见灌木为研究对象,根据树高(H)和地径(D)两个形态因子作为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构建模型。通过对比判别系数R 2的大小,筛选最佳生物量估测模型。方程W=a+b X12 X2、W=a+b X+c X 2和W=a X b在模拟生物量时相关指数均较高,为0.904-0.991,达到极显著水平,可用于实际生物量估测,而方程W=a+b X、W=a+b X1+c X2和W=a+b ln X在模拟灌木生物量时结果较差。利用此类方法建立的生物量模型,精度高,简便易行,对以后估算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灌木生物量和碳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生物量 估测模型 回归分析 井冈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56
12
作者 梁爽 赵庚星 朱西存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67-1370,共4页
叶片叶绿素含量是评估果树长势和产量的重要参数,实现快速、无损、精确的叶绿素含量估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苹果园为试验区,采用高光谱分析技术探索苹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测方法。通过分析叶片高光谱曲线特征,对原... 叶片叶绿素含量是评估果树长势和产量的重要参数,实现快速、无损、精确的叶绿素含量估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苹果园为试验区,采用高光谱分析技术探索苹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测方法。通过分析叶片高光谱曲线特征,对原始光谱分别进行一阶微分、红边位置以及叶面叶绿素指数(LCI)变换,分别将其与叶绿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建立叶绿素含量估测模型并进行检验,从中筛选出精度最高的模型。结果显示,以LCI为变量的估测模型以及以一阶微分521和523nm组合为变量的估测模型拟合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45和0.839,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961和2.719,相对误差RE%分别为4.71%和4.70%。因此LCI及一阶微分是估测苹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重要指标。该模型对指导苹果树栽培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叶片 叶绿素 高光谱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锈病胁迫下冬小麦冠层叶片氮素含量的高光谱估测模型 被引量:31
13
作者 蒋金豹 陈云浩 +1 位作者 黄文江 李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利用高光谱遥感诊断条锈病胁迫下作物的营养状况,测量感染条锈病的冬小麦冠层反射率以及相应叶片全氮(LTN)含量,利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微分光谱与小麦LTN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随病情加重,小麦LTN含量逐渐降低,并与... 为利用高光谱遥感诊断条锈病胁迫下作物的营养状况,测量感染条锈病的冬小麦冠层反射率以及相应叶片全氮(LTN)含量,利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微分光谱与小麦LTN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随病情加重,小麦LTN含量逐渐降低,并与一阶微分光谱在430~518、534~608、660~762 nm以及783~893 nm区域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经检验,以红边内一阶微分总和与蓝边内一阶微分总和比值(SDr/SDb)为变量的模型是估测LTN含量的最佳模型,其RMSE为0.3567,相对误差为8.33%。因此,利用高光谱遥感估测条锈病胁迫下作物LTN含量是可行的,且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研究成果可为小麦氮素营养监测、精准施肥以及条锈病情诊断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冬小麦 条锈病 叶片氮素含量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影像光谱与地形因子的森林蓄积量估测模型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佳 宋珊芸 +2 位作者 刘霞 杨慧乔 冯仲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6-220,共5页
以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图像为数据源,以内蒙古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区域,通过外业调查获取的样地蓄积量真实值,对资源三号影像进行处理,获得对应样地的波段光谱值、光谱组合值及地形因子信息,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分别建立阔叶林和针叶林蓄积量估... 以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图像为数据源,以内蒙古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区域,通过外业调查获取的样地蓄积量真实值,对资源三号影像进行处理,获得对应样地的波段光谱值、光谱组合值及地形因子信息,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分别建立阔叶林和针叶林蓄积量估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蓄积量估测模型相关系数阔叶林为0.815,针叶林为0.761,说明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的光谱值、光谱组合值及地形因子与蓄积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利用检验数据,得出模型的预估精度,其中阔叶林为85.3%,针叶林为91.9%,预估精度较高,研究表明利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森林蓄积量估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蓄积量 卫星影像 波段光谱 地形因子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油蒿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陟 黄奇 +5 位作者 周延林 李政海 孙振 柳琳秀 米红胤 樊亚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30,共7页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优势灌从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利用其易测指标株高(H)、冠幅面积(C)、株高与冠幅面积乘积(HC)等参数作为变量,结合实地获取的油蒿地上生物量与地下根系生物量,进行回归分析构建油蒿生物量模...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优势灌从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利用其易测指标株高(H)、冠幅面积(C)、株高与冠幅面积乘积(HC)等参数作为变量,结合实地获取的油蒿地上生物量与地下根系生物量,进行回归分析构建油蒿生物量模型。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各预测模型的判定系数(R2)、F检验、总相对误差(RS)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等指标,筛选出了油蒿最佳生物量估测模型。油蒿生物量的最优模型为:枝条生物量WB=0.171+0.502(HC)+0.766(HC)2-0.152(HC)3;叶生物量WL=0.005+0.234C+0.004C2+0.005C3;根生物量WR=0.369(HC)0.789;总生物量WT=0.161+1.944(H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 生物量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特征参量的核桃叶片氮素含量估测模型 被引量:12
16
作者 胡珍珠 潘存德 +1 位作者 肖冰 潘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0-186,共7页
建立基于光谱特征参量的新温185号(Juglans regia‘Xinwen185’)核桃叶片氮素含量估测模型,旨在为快速监测新温185号核桃叶片N素营养状况提供技术途径。基于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测定N肥不同施用量水平下新温185号核桃果实坐果期、速生生... 建立基于光谱特征参量的新温185号(Juglans regia‘Xinwen185’)核桃叶片氮素含量估测模型,旨在为快速监测新温185号核桃叶片N素营养状况提供技术途径。基于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测定N肥不同施用量水平下新温185号核桃果实坐果期、速生生长期、脂化期和近成熟期的叶片光谱反射率和N素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筛选与叶片N素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的光谱特征参量,并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叶片N素含量光谱特征参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与叶片N素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的光谱特征参量在果实坐果期有绿峰反射率和红色比值指数,在果实速生生长期有黄边位置、红谷反射率和绿色比值指数、红色比值指数、绿色归一化差值指数、红色归一化差值指数,在果实脂化期有绿峰反射率和红色比值指数,在果实近成熟期有绿峰反射率、黄边幅值和红边面积。分别以绿峰反射率、黄边位置、红色比值指数和黄边幅值为自变量采用三次函数建立的果实坐果期、速生生长期、脂化期和近成熟期叶片N素含量回归估测模型的拟合度R2均在0.99以上,且模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很高的估测精度。表明可采用三次函数建立果实不同生育时期叶片N素含量光谱特征参量估测模型对新温185号核桃树体N素营养水平进行监测。光谱技术在核桃树体N素营养信息探测方面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测定法 氮素 回归分析 特征参量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地区灌木生物量及产量估测模型 被引量:29
17
作者 万里强 李向林 +1 位作者 苏加楷 白静仁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5-10,15,共7页
为探讨灌木生物量估测模型 ,以便得出估测灌木生物量及产量的简易方法。研究了长江三峡地区主要灌木植物的生物量及产量与植株冠幅的相关规律。结果表明 ,灌木当年生枝叶产量及地上生物量与植株冠幅呈显著 (P<0 .0 1)的正相关 :Y=a&#... 为探讨灌木生物量估测模型 ,以便得出估测灌木生物量及产量的简易方法。研究了长江三峡地区主要灌木植物的生物量及产量与植株冠幅的相关规律。结果表明 ,灌木当年生枝叶产量及地上生物量与植株冠幅呈显著 (P<0 .0 1)的正相关 :Y=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地区 灌木 生物量 产量 估测模型 植株冠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玉米全氮含量估测模型 被引量:15
18
作者 贺婷 李建东 +2 位作者 刘桂鹏 王国骄 李丹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7-265,共9页
采用高光谱近地遥感技术,获取不同氮素水平下的玉米冠层高光谱数据,通过相关性、线性和非线性的分析方法,探讨玉米整个生育期中各营养器官的全氮含量与多种高光谱参数的相关关系,建立全氮含量的定量估测模型,并利用第2年的数据进行精度... 采用高光谱近地遥感技术,获取不同氮素水平下的玉米冠层高光谱数据,通过相关性、线性和非线性的分析方法,探讨玉米整个生育期中各营养器官的全氮含量与多种高光谱参数的相关关系,建立全氮含量的定量估测模型,并利用第2年的数据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玉米冠层高光谱数据经过微分、倒数、对数处理后与玉米全氮含量的相关性均有所提高,所选波段基本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变化,其中微分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数据间相关性;在10种植被指数中,玉米叶片全氮含量与植被指数RDVI(811,743)、DVI(811,754)、MSAVI(811,754)相关性都达0.92**以上,玉米叶鞘、茎秆全氮含量分别与RDVI(952,751)、RVI(948,692)相关性达到最大r=0.7867**,r=0.8444**(n=360);植被指数RVI、NDVI与玉米各营养器官叶鞘茎的全氮含量相关性普遍较好,相关系数都在0.75**以上,适合建立玉米植株全氮含量的高光谱估测模型;经过精度检验后,选择均方根误差RMSE小,拟合优度R2大,观测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大的回归方程作为估测模型,得出以DVI(811,754)为自变量,估算玉米叶片全氮含量的指数模型y=2.3035e3.6854x(R2=0.859,RMSE=0.0504,r2=0.8772);以RVI(952,743)为自变量,估算玉米鞘全氮含量的二次模型y=1.5964x2-3.5464x+2.8995(R2=0.758,RMSE=0.0261,r2=0.8005);以410nm处的二阶微分为自变量,模拟玉米茎秆全氮含量的二次模型y=7454.8x2+55.335x+0.6496(R2=0.78,RMSE=0.1376,r2=0.8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全氮含量 高光谱参数 叶鞘茎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猪棉籽粕消化能的评定及估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良 贺喜 +6 位作者 李敏 张铖铖 王开丽 武进 岳龙 易孟霞 张石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9-826,共8页
本试验通过采集我国棉花主产区棉籽粕样品,分析棉籽粕常规成分,测定其生长猪消化能(DE),建立棉籽粕常规成分与生长猪DE之间的关系。采用15%和20%替代比例的套算法,分别测定生长猪棉籽粕DE,探讨套算法中不同替代比例对DE的影响。试验选... 本试验通过采集我国棉花主产区棉籽粕样品,分析棉籽粕常规成分,测定其生长猪消化能(DE),建立棉籽粕常规成分与生长猪DE之间的关系。采用15%和20%替代比例的套算法,分别测定生长猪棉籽粕DE,探讨套算法中不同替代比例对DE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37.2±1.8)kg]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健康阉公猪18头,采用3个6×6拉丁方试验设计,全收粪法分别测定9个棉籽粕样品DE,并将棉籽粕常规成分与DE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比较2个不同替代比例的套算法测定的DE。结果表明:本次试验所测定棉籽粕DE的加权平均值(风干基础,干物质90.41%)为9.94 MJ/kg;长江流域棉区平均值(风干基础,干物质89.72%)为9.96 MJ/kg;黄河流域棉区平均值(风干基础,干物质89.86%)为9.23 MJ/kg;西北内陆棉区平均值(风干基础,干物质91.30%)为10.61 MJ/kg。推荐DE预测模型(干物质基础):DE(MJ/kg)=-14.38+0.557×总能+0.320 95×粗蛋白质-0.012 68×中性洗涤纤维(R2=0.72)。套算法中的2个不同替代比例(15%和20%)对DE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粕 消化能 估测模型 套算法 生长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 被引量:8
20
作者 袁晓波 牛得草 +4 位作者 吴淑娟 蒲向东 王龙 滕家明 傅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081-4090,共10页
为了寻求有效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和精确估测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草原地上生物量。于2014年8月中旬,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草原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从单株水平和种群水平进行野外调查。以株高(H)和盖度(C)的复合因子(C×H)为... 为了寻求有效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和精确估测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草原地上生物量。于2014年8月中旬,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草原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从单株水平和种群水平进行野外调查。以株高(H)和盖度(C)的复合因子(C×H)为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采用留一法对其精确性进行评估;并通过校正系数以及群落总生物量估测值和实测值比较单株水平和种群水平所建模型的精确性。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草地,无论在单株水平还是种群水平,线性和幂函数对该区域生物量的拟合效果更好。估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在单株水平各个物种的生物量估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较好,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其r值均大于0.6,总相对误差RS均小于10%,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average absolute value of relative error)均小于30%,总生物量的实测值与估测值比较接近,校正系数均接近1;而在种群水平上,虽然各物种的生物量估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但多数物种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大于30%,总相对误差RS(total relative error)均大于10%,总生物量的估测值均大于实测值,校正系数均偏离了1,说明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通过单株水平建立的物种生物量估测模型的精度优于种群水平建立的物种生物量估测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株水平 种群水平 地上生物量 估测模型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