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S-PDS联用的苹果可溶性固形物近红外模型传递方法
1
作者 成晔 黄浩冉 +1 位作者 汪莹 熊智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40,共7页
为了实现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近红外分析模型的传递,以2台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测得的89个苹果样品的SSC及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经异常样本剔除和预处理后的校正集建立主机的SSC偏最小二乘回归近红... 为了实现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近红外分析模型的传递,以2台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测得的89个苹果样品的SSC及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经异常样本剔除和预处理后的校正集建立主机的SSC偏最小二乘回归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然后采用直接标准化(direct standardization,DS)与分段直接标准化(piecewise direct standardization,PDS)联用的DS-PDS方法实现模型与从机共享。结果表明:与传统的DS和PDS方法相比,所建立的模型经过DS-PDS算法传递后,不仅明显提升了对从机样本的预测效果,并且还减弱了PDS算法模型传递光谱中出现的奇异锐锋(artifacts)现象。经传递后模型的验证集标准偏差与预测标准偏差比值从模型传递前的1.5853上升到3.2645,预测标准偏差则从1.0932降低至0.5309。因此采用DS-PDS算法能充分发挥DS与PDS算法各自的优点,较好地实现了2台便携式光谱仪间的模型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模型传递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直接标准化-分段直接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D与CATIA之间的三维模型传递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小林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
针对设计院所与船厂因使用不同的三维设计软件而产生的设计交流障碍,以SPD和CATIA为例,研究二者之间的三维模型传递方法。通过开发相应的IGS文件检查、校正等程序,确保IGS文件在2个设计平台的适应性,实现三维模型在SPD与CATIA之间的双... 针对设计院所与船厂因使用不同的三维设计软件而产生的设计交流障碍,以SPD和CATIA为例,研究二者之间的三维模型传递方法。通过开发相应的IGS文件检查、校正等程序,确保IGS文件在2个设计平台的适应性,实现三维模型在SPD与CATIA之间的双向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D CATIA 模型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移成分分析结合直接校正的模型传递方法
3
作者 李灵巧 王卓健 +4 位作者 陈江海 卢丰 黄殿贵 杨辉华 李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99-3405,共7页
近红外光谱因快速、不破坏样品等优点,被广泛应用。近红外光谱仪之间存在一致性现象会导致主机模型预测其从机仪器光谱时准确度不够,如果重新建模则会成本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迁移成分分析直接校正算法(TCADS),首先采用改... 近红外光谱因快速、不破坏样品等优点,被广泛应用。近红外光谱仪之间存在一致性现象会导致主机模型预测其从机仪器光谱时准确度不够,如果重新建模则会成本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迁移成分分析直接校正算法(TCADS),首先采用改进后的TCA算法对服从不同分布的主机光谱和从机光谱进行变换,将其映射到高维的再生核希伯尔特空间,再将两者的光谱矩阵进行降维,最后对经过TCA变换后的主机光谱和从机光谱再次采用直接校正算法,进一步提高模型传递性能。该算法将非线性校正与线性校正相结合,相比于传统的线性校正算法有效缓解了过校正问题,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为验证算法有效性,在公开数据集进行实验,并与传统的直接校正法(DS)、分段直接校正法(PDS)、斜率偏差校正法(SBC)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所提出的TCADS算法有效降低了不同仪器之间的光谱差异,相比于传统的模型传递算法进一步提高了模型传递效果,实现了主机上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模型在从机上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模型传递 迁移学习 迁移成分分析 直接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CSS-CARS算法的综纤维素近红外分析模型传递
4
作者 汪莹 王红鸿 +4 位作者 熊智新 黄浩冉 胡云超 刘智健 梁龙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5,共8页
纸浆材综纤维素的近红外快速无损检测是提高造纸工业智能制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已有的近红外模型往往无法预测不同仪器测得的木材样品光谱,从而大大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了降低重新建模和维护的成本,需要运... 纸浆材综纤维素的近红外快速无损检测是提高造纸工业智能制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已有的近红外模型往往无法预测不同仪器测得的木材样品光谱,从而大大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了降低重新建模和维护的成本,需要运用模型转移技术。笔者以实现纸浆材综纤维素含量近红外分析模型在3台棱光光谱仪器上的共享为目标,以在3台同型号的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的纸浆材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波长优化算法,减少筛选稳定一致性波长(SWCSS)方法中无效波长的不利影响,以提高模型对2台从机测量样品的分析能力。建立基于SWCSS-CARS算法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并将其对从机样品的分析能力与单独的SWCSS和CARS的分析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综纤维素为基础的SWCSS-CARS方法选出的30个波长建立的主机模型对2台从机样品分析的RPD均大于4.6,Akaike信息准则(A IC)的值为67.68,远远小于模型传递前的3209.83和SWCSS算法的942.82,降低了光谱矩阵的维数,显著提高了模型传递效率。表明SWCSS-CARS算法能够有效去除SWCSS方法中的无效波长,实现了纸浆材综纤维素含量模型在3台同型号近红外光谱仪间的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纤维素含量 近红外光谱 稳定一致波长 波长优选 模型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最优模型传递矩阵的交互式多模型算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卫东 蔡佳楠 孙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1-106,共6页
在传统的交互式多模型(IMM,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算法中,描述模型马尔科夫切换过程的模型传递矩阵被定义成一个常值矩阵,并且将子滤波器间的相关性信息遗漏.然而,由于实际环境的复杂性,传统的IMM算法无法满足飞行器跟踪的需求.为... 在传统的交互式多模型(IMM,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算法中,描述模型马尔科夫切换过程的模型传递矩阵被定义成一个常值矩阵,并且将子滤波器间的相关性信息遗漏.然而,由于实际环境的复杂性,传统的IMM算法无法满足飞行器跟踪的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具有最优模型传递矩阵的交互式多模型(OMTM-IMM,optimal mode transition matrix IMM)算法,该算法在考虑子滤波器相关性的前提下,以线性最小方差理论为基础,推导出最优的模型传递矩阵,该传递矩阵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有效地提高了飞行器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多模型算法 常值模型传递矩阵 最优模型传递矩阵 线性最小方差理论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参数高效算法的近红外光谱模型传递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翠玲 徐金阳 +2 位作者 孙晓荣 张善哲 昝佳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6-402,共7页
模型传递可解决不同近红外光谱仪间多元校正模型无法共享的问题。以食用油为研究对象,对其酸值和过氧化值模型进行传递分析。在主机上建立偏最小二乘多元校正模型,利用无参数高效模型传递(PFCE)算法中NS-PFCE无标样算法和FS-PFCE有标样... 模型传递可解决不同近红外光谱仪间多元校正模型无法共享的问题。以食用油为研究对象,对其酸值和过氧化值模型进行传递分析。在主机上建立偏最小二乘多元校正模型,利用无参数高效模型传递(PFCE)算法中NS-PFCE无标样算法和FS-PFCE有标样算法分别实现模型传递,探讨了标准化样品数量对模型传递效果的影响。并与经典的3种有标样传递算法和2种无标样传递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NS-PFCE无标样传递后,从机酸值与过氧化值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从0.613 mg/g和16.153 mmol/kg下降到0.275 mg/g和9.523 mmol/kg;而经FS-PFCE有标样传递后,从机酸值与过氧化值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下降到0.274 mg/g和8.945 mmol/kg。且随着标准化样品数量的增加,经PFCE算法传递后预测集均方根误差越低。无参数高效模型传递算法联合应用单一的无标样算法和有标样算法两种传递方式,增强了传递模型的适应性和包容性,同时有效地降低主机光谱与从机光谱之间的差异,实现了不同光谱仪间校正模型的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近红外光谱 模型传递 无参数高效模型传递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K/S算法对近红外光谱模型传递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李华 王菊香 +1 位作者 邢志娜 申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2-365,共4页
在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传递中,常用Kennard/Stone算法(K/S算法)来选择转换集样品。K/S算法是根据样品间光谱的欧氏距离来计算样品间差异的。为了寻求样品间差异的最佳表达方式,用K/S算法选出更有代表性的样品。文章分别用欧氏距离和马氏... 在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传递中,常用Kennard/Stone算法(K/S算法)来选择转换集样品。K/S算法是根据样品间光谱的欧氏距离来计算样品间差异的。为了寻求样品间差异的最佳表达方式,用K/S算法选出更有代表性的样品。文章分别用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计算混胺样品的光谱差异,用PDS算法传递混胺中二甲苯胺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通过传递后的预测标准偏差(SEP)评价两种距离的优劣。用性质差异和光谱差异结合的方式计算样品间的差异,并与单独用光谱差异和性质差异的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PDS算法中,马氏距离选出的样品更具有代表性,性质差异和光谱差异的结合更能代表样品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传递 分段直接校正 K/S算法 马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算法在近红外光谱多元校正模型传递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庆波 张广军 +1 位作者 徐可欣 汪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3-876,共4页
模型传递问题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中一个关键的共性基础技术问题。模型传递通过在同一型号的两台仪器之间寻求一种变换关系,使得在一台仪器上建立起的模型能够应用于另外一台仪器样品光谱响应的预测。文章将直接校正(direct standardiz... 模型传递问题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中一个关键的共性基础技术问题。模型传递通过在同一型号的两台仪器之间寻求一种变换关系,使得在一台仪器上建立起的模型能够应用于另外一台仪器样品光谱响应的预测。文章将直接校正(direct standardization,DS)算法应用于化学计量学多元校正中的模型传递,并研究了模型转换集样品的选择方法。在两台AOTF近红外光谱仪上进行了模型传递实验,首先采用Kennard/Stone算法选择转换集样品,然后采用DS方法进行模型传递。实验结果表明采用DS算法取得了较好的模型传递效果。DS算法不仅可以应用于不同仪器之间的光谱分析模型传递,而且该方法对于同一仪器的长时间漂移或者由于部件的更换、测量环境的改变等引入的光谱差异校正也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算法 模型传递 多元校正 化学计量学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多元校正中的模型传递 被引量:53
9
作者 褚小立 袁洪福 陆婉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81-885,共5页
本文介绍了解决化学计量学多元校正中的模型传递问题的原理和一些常用算法 ,并对目前模型传递的实际应用进行评述 。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多元校正 模型传递 仪器标准化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土壤湿度的土壤有机质高光谱预测模型传递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奕云 漆锟 +2 位作者 刘耀林 何建华 姜庆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05-1708,共4页
高光谱遥感技术作为当前遥感发展的前沿科技,通过电磁波与地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定量反演地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有机质是重要的土壤养分信息参数,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快速获取其含量信息可以为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然而,... 高光谱遥感技术作为当前遥感发展的前沿科技,通过电磁波与地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定量反演地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有机质是重要的土壤养分信息参数,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快速获取其含量信息可以为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然而,由于受到外部参数差异的干扰,导致建模精度降低的同时,还会造成已有模型传递性的"失效"。为了消除湿度差异的干扰,进一步拓展已有模型的适用空间,以江汉平原滨湖地区为例,通过对95个土壤样本进行加湿处理,在实验室自然风干的条件下,量测得到13套不同湿度等级土壤样本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建立了各湿度等级下土壤有机质的光谱反演模型,研究水分差异对建模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Direct Standardization(DS)算法对湿土光谱进行校正,进而探讨该算法在提高模型传递性能方面的潜力。结果表明:基于风干土光谱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最高,未经校正的湿土光谱无法通过该模型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预测偏差在-8.34-3.32g·kg-1,RPD在0.64-2.04;经过DS算法校正后的湿土光谱可以通过该模型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预测偏差降低至0,RPD值提高至7.01。研究表明DS算法能有效降低湿度差异对光谱反演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使土壤有机质光谱反演模型适用于不同水分含量的土壤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高光谱 直接标准化 模型传递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间的猪肉含水率高光谱模型传递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娇 李小昱 +3 位作者 郭小许 金瑞 徐森淼 库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6-284,共9页
针对目前的模型传递方法研究大多为不同仪器间的近红外光谱模型传递,该文采用高光谱技术建立猪肉含水率定量检测模型,并针对不同品种间的模型传递提出了一种分段直接校正结合线性插值(piecewise direct standardization combine with li... 针对目前的模型传递方法研究大多为不同仪器间的近红外光谱模型传递,该文采用高光谱技术建立猪肉含水率定量检测模型,并针对不同品种间的模型传递提出了一种分段直接校正结合线性插值(piecewise direct standardization combine with linear interpolation,PDS-LI)的传递算法。以杜长大、茂佳山黑猪和零号土猪3个品种为研究对象,以杜长大作为主品种,茂佳山黑猪和零号土猪作为从品种,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法建立猪肉含水率主模型,经PDS-LI算法对主模型进行传递后,主模型对茂佳山黑猪和零号土猪样品的预测决定系数R2p分别由传递前的0.263和0.507提高到0.832和0.848,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由传递前的1.151%和0.857%降低到0.470%和0.440%,剩余预测偏差(residual prediction deviation,RPD)分别由传递前的1.000和1.214提高到2.447和2.364。结果表明,PDS-LI传递算法能够实现杜长大对茂佳山黑猪和零号土猪样品的模型传递。研究结果为提高猪肉含水率模型适配性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模型 高光谱 模型传递 传递算法 分段直接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猪肉pH值高光谱检测的模型传递修正算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小昱 钟雄斌 +2 位作者 刘善梅 黄涛 武振中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6-222,共7页
针对猪肉pH值高光谱检测模型受品种差异影响存在适用性差的问题,比较了不同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值校正的模型传递算法,以用于品种之间的模型传递。以山黑猪为主品种建立PLS模型,用该模型直接预测零号土猪样本时,预测相关系数仅为0.4... 针对猪肉pH值高光谱检测模型受品种差异影响存在适用性差的问题,比较了不同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值校正的模型传递算法,以用于品种之间的模型传递。以山黑猪为主品种建立PLS模型,用该模型直接预测零号土猪样本时,预测相关系数仅为0.415,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180 4,预测精度较差。分别用斜率/截距(S/B)算法、模型更新算法以及光谱值校正传递算法对山黑猪模型进行修正或传递并进行了比较。采用S/B法时,山黑猪模型对零号土猪的预测相关系数仍为0.415,预测均方根误差由0.180 4降至0.134 3,下降了25.54%。采用模型更新算法时,把14个零号土猪样本添加到山黑猪校正集,修正后的山黑猪模型对零号土猪样本的预测性能较优,Rp由0.415提高至0.797,提高92.05%,预测均方根误差由0.1804降低为0.1121,下降了37.86%。采用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法结合DS算法的光谱值校正传递算法时,山黑猪模型对零号土猪样本的预测相关系数由0.415提高至0.837,提高了101.69%,预测均方根误差由0.1804降低至0.0856,下降了52.55%。结果表明,光谱值校正的传递算法能够有效消除品种之间光谱差异,提高了山黑猪模型的适用性,且传递修正效果优于S/B算法和模型更新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PH值 高光谱检测 模型传递修正 光谱值校正传递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长筛选结合直接校正法用于近红外光谱模型传递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菊香 李华 +1 位作者 邢志娜 郭恒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7,共5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传递方法模型———波长筛选结合直接校正法(WSDS)。首先利用样品的性质信息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波长点信息,然后用直接校正法消除这些信息中包含的仪器间差异,以预测标准偏差(SEP)考察模型传递的效果。利用此算法对...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传递方法模型———波长筛选结合直接校正法(WSDS)。首先利用样品的性质信息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波长点信息,然后用直接校正法消除这些信息中包含的仪器间差异,以预测标准偏差(SEP)考察模型传递的效果。利用此算法对航空煤油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在不同仪器之间进行传递研究。经WSDS校正后,对航空煤油密度预测的SEP由0.004 6降至0.001 2,对航空煤油20℃时粘度预测的SEP由0.058 6降至0.020 9。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消除仪器间的大部分差异,较好地实现模型传递效果。与直接校正法(DS)、分段直接校正法(PDS)的比较表明,WSDS不仅在精度上能取得比DS、PDS更好的效果,而且能有效地对光谱数据进行压缩,是一种集压缩、光谱校正于一体的模型传递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模型传递 波长筛选 直接校正法 航空煤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SNV的分段直接标准化方法在拉曼光谱模型传递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黄承伟 戴连奎 董学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9-1282,共4页
为了实现拉曼光谱在不同仪器上的模型传递,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段直接标准化算法。该方法先利用标准正态变换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以减少源机与目标机之间的光谱背景与强度影响,再采用分段直接标准化算法消除不同仪器间对样本信息... 为了实现拉曼光谱在不同仪器上的模型传递,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段直接标准化算法。该方法先利用标准正态变换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以减少源机与目标机之间的光谱背景与强度影响,再采用分段直接标准化算法消除不同仪器间对样本信息反应差异,实现拉曼光谱的全谱传递。此外,还提出了传递误差率指标用于对光谱传递效果的定量评价。针对汽油拉曼光谱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算法具有传递样本少、传递精度高和模型稳健性强等优点,可应用于不同拉曼光谱仪器间的模型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直接标准化 标准正态变换 拉曼光谱 模型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比值分析的无标样近红外模型传递方法 被引量:15
15
作者 倪力军 肖丽霞 +1 位作者 张立国 栾绍嵘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9-546,共8页
测量环境及光谱仪台间差异导致近红外光谱(NIRS)模型传递到从机后,常产生较大误差。该文使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微分处理光谱消除光谱散射和基线漂移的影响,提出通过仪器间光谱信号比值分析筛选波长的方法(Screening wavelengths ba... 测量环境及光谱仪台间差异导致近红外光谱(NIRS)模型传递到从机后,常产生较大误差。该文使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微分处理光谱消除光谱散射和基线漂移的影响,提出通过仪器间光谱信号比值分析筛选波长的方法(Screening wavelengths based on spectrum ratio analysis,SWSRA),选出仪器间一致性较好且样本间差异大的光谱特征波长,采用筛选出的波长信号建立待测性质的偏最小二乘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以80个玉米样品中水分、油、蛋白质含量及72个黄芩样品中黄芩苷含量的NIRS预测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SWSRA主机模型预测从机样品的各成分含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4.3%,明显优于全波长模型直接传递的结果,且其预测均方根残差RMSEP与文献报道的其他模型传递方法的结果相当或更优。SWSRA方法具有模型参数少、稳健、简便易行等优点,可以在同类型近红外光谱仪器之间实现模型的无标样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比值分析 波长筛选 无标样模型传递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信号回归法对中试在线近红外定量模型的模型传递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安冬 吴志生 +3 位作者 贾一飞 张盈盈 詹雪艳 马长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82-1088,共7页
模型传递使在特定条件下建立的模型能够应用于新的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或仪器状态。本研究在中药金银花中试在线水提过程中,以水提液中的绿原酸含量为研究对象,建立绿原酸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针对由金银花来源不同带来的模型失效问题... 模型传递使在特定条件下建立的模型能够应用于新的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或仪器状态。本研究在中药金银花中试在线水提过程中,以水提液中的绿原酸含量为研究对象,建立绿原酸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针对由金银花来源不同带来的模型失效问题,从光谱背景校正的角度出发,提出以KS算法挑选待传递样本中的代表性样本,结合正交信号回归(OSR)光谱背景校正方法,对不同来源样本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光谱背景校正,并深入探讨OSR方法实现近红外定量模型在不同来源中试样本间传递的应用原理。经模型传递后,模型对新批次样本预测的RSEP由14.91%下降到7.11%,RPD由2.95上升到5.36,预测准确度明显提高。实验证明,选择代表性样本的KS算法结合OSR光谱背景校正的模型传递方法不仅能减小不同来源原料药之间的偶然误差,同时消除了中试制剂过程和算法本身的系统误差,因此能够有效地改善因样本来源差异而造成的模型失效现象。该研究充分阐释了OSR模型传递方法的应用原理,以光谱背景校正与挑选代表性样本回归的方法实现了近红外定量模型在不同来源原料药中试样本之间的模型传递,增强了模型应对原料药批次间变动的能力,提高了模型的稳健性,为多来源原料药中试在线制剂过程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快速实时监测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信号回归(OSR) 模型传递 近红外 中试在线水提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R的傅里叶变换型近红外光谱仪间数学模型传递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龙莲 李军会 +2 位作者 张文娟 王建才 张录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99-2303,共5页
近红外分析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数学模型。不同的近红外光谱仪间由于对同一个样品响应的差异,导致一台仪器上建立的数学模型不能直接用于另一台仪器上样品的分析,需要进行模型传递。文章以两台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为实验研究对象,以玉... 近红外分析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数学模型。不同的近红外光谱仪间由于对同一个样品响应的差异,导致一台仪器上建立的数学模型不能直接用于另一台仪器上样品的分析,需要进行模型传递。文章以两台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为实验研究对象,以玉米粉末样品为实验材料,采用移动窗口支持向量回归机(SVR)方法,把一台仪器上建立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数学模型传递到另一台仪器上:当SVR回归的窗口大小为31个波长点,传递样品个数为15个时,模型传递效果较好,以"主机"所建蛋白含量的数学模型分析"从机"上修正后的光谱,化学测定值和近红外预测值间的相关系数提高到0.9434,相对标准差为4.23%。表明采用移动窗口SVR法进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间数学模型的传递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传递 近红外 支持向量回归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傅里叶近红外仪器间(积分球漫反射测量)的模型传递及误差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宇恒 胡文雁 +5 位作者 宋鹏飞 束茹欣 杨凯 王萝萍 赵龙莲 李军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4-968,共5页
模型传递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中一个关键的共性基础技术问题,通过在同一工作原理的两台仪器之间寻求可行的数学方法,使得在一台仪器上建立的模型能够应用于另外一台仪器样品光谱响应的预测,对近红外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150... 模型传递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中一个关键的共性基础技术问题,通过在同一工作原理的两台仪器之间寻求可行的数学方法,使得在一台仪器上建立的模型能够应用于另外一台仪器样品光谱响应的预测,对近红外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150份烤烟作为试验样品,以两台布鲁克公司MPA近红外光谱仪,一台热电公司Antaris近红外光谱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积分球漫反射检测技术获得光谱数据。采用一阶导数(first-order derivative, 1st Der)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算不同仪器间光谱的残差值、残差一阶矩、残差信号概率密度和最大信噪比等参数,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建立烤烟总糖含量数学模型,检验模型传递效果。结果表明,一阶导数具有降低残差一阶矩,将仪器偏差信号转换为标准高斯分布的优点,但同时会降低信噪比。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同样可以降低一阶矩,同时可大幅度提高信噪比,但无法将仪器偏差信号转换为标准高斯分布,需要进一步的信号处理。一阶导数与SNV相结合可保留两种方法的优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每种方法单独处理的缺点,是一种可以消除以积分球漫反射作为光谱测量方式的因仪器厂家或型号不同、使用年限不同等原因所产生的噪声的处理方法,可实现傅里叶型近红外光谱仪之间的模型传递效果的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传递 一阶导数 标准变量正态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传递用于解析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谱图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琳 张黎明 +2 位作者 李燕 胡兰萍 王俊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14-1617,共4页
基于模型传递的原理,建立了一种可对存在背景干扰,谱峰严重混叠的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re-motesensing Fouriertrans for minfrared:RS-FTIR)谱图进行解析的方法。分别用4组分气体混合物的EPA红外标准谱图和RS-FTIR谱图,建立校正和预测模... 基于模型传递的原理,建立了一种可对存在背景干扰,谱峰严重混叠的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re-motesensing Fouriertrans for minfrared:RS-FTIR)谱图进行解析的方法。分别用4组分气体混合物的EPA红外标准谱图和RS-FTIR谱图,建立校正和预测模型,经过正交信号校正(OSC)处理后,用EPA红外谱图数据所建立的校正模型,对RS-FTIR谱图数据进行预测,得到的丙酮、甲醇、苯和三氯甲烷的均方根预测误差(RMSEP)分别为:0.0085,0.0180,0.0640,0.0028。未经OSC处理时的RMSEP依次是0.0856,0.0479,1.0653,0.0142。经优化,支集选择的方法为Kennard-Stone法,OSC在实现过程中循环次数为3时得到的预测结果最好。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克服背景和校正模型给RS-FTIR监测大气污染物带来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信号校正 模型传递 谱图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的光谱分析无标模型传递方法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晓羽 李庆波 张广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9-1433,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stability 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SCARS)的无标模型传递方法。利用有用信息标准即稳定度指数(定义为回归系数除以其标准偏差的绝对值)和传递后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 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stability 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SCARS)的无标模型传递方法。利用有用信息标准即稳定度指数(定义为回归系数除以其标准偏差的绝对值)和传递后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选择重要的、受测样参数影响不敏感的波长变量,能够消除或减少不同仪器或测量条件对样本信息反应差异,提高模型传递效果。此外,在该方法中,光谱变量被压缩、降维,从而使模型传递更稳定。采用该方法对谷物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在不同仪器之间进行传递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消除仪器间的大部分差异,较好地实现模型传递效果。与正交信号校正法(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OSC)、蒙特卡罗结合无用信息变量消除法(Monte Carlo 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MCUVE)、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的比较表明,SCARS不仅在传递精度上能取得比OSC、MCUVE及CARS更好的效果,而且能有效地对光谱数据进行压缩,简化并优化传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 无标样 模型传递 波长筛选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