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0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与粒子群算法的LBM多相流模型优化
1
作者 侯亚祺 张玮 +2 位作者 张鸿 高飞雨 胡嘉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0-1132,共13页
在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模拟低毛细数的弹状流流动时,由于气泡发展过程复杂,模型控制参数选择难度大,当所选参数不当时,会产生错误的非物理现象,从而降低计算精度。通过机器学习建立LBM多相流过程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机器学... 在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模拟低毛细数的弹状流流动时,由于气泡发展过程复杂,模型控制参数选择难度大,当所选参数不当时,会产生错误的非物理现象,从而降低计算精度。通过机器学习建立LBM多相流过程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机器学习模型的超参数,进一步优化LBM建模过程中的控制参数,建立了LBM-机器学习-粒子群算法耦合多相流数值模拟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T型微通道内弹状流流动参数对气泡演化过程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所建LBM多相流模型能预测复杂条件下气泡伸长率,在此基础上通过伸长率分析找到了最优气液两相进口流速关系,有效解决了低毛细数下弹状流流动不稳定性问题,显著提高了模拟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法 微通道弹状流 机器学习 粒子群算法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DE-PatchTST模型的柑橘冷藏效率时序预测模型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信廷 郭向阳 +2 位作者 韩佳伟 刘彤 杨霖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6-404,共9页
柑橘低温贮藏过程中果实温度波动是引发果品品质安全风险与增加制冷能耗的关键因素,同时果品品质与制冷能耗也是评判柑橘冷藏效率的重要评价指标,实现两者动态预测可为科学预知与精准优化柑橘冷藏效率提供可靠支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Pat... 柑橘低温贮藏过程中果实温度波动是引发果品品质安全风险与增加制冷能耗的关键因素,同时果品品质与制冷能耗也是评判柑橘冷藏效率的重要评价指标,实现两者动态预测可为科学预知与精准优化柑橘冷藏效率提供可靠支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PatchTST的柑橘冷藏效率时序预测模型。首先,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和独立预测方法(Channel independent,CI)构建基础PatchTST模型;其次,通过融合基础PatchTST模型与TiDE模型中的协变量特征提取模块,实现对多元时序数据集中全部序列的特征提取,并有效改进模型预测精度;最后,基于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冷库制冷参数与能耗、柑橘温度的相关性,确定TiDE-PatchTST模型输入参数,并基于5000组实验数据实现多种模型训练与测试,对比验证TiDE-PatchTST模型的准确性与优越性。结果表明,基于TiDE-PatchTST模型的冷库能耗预测值与实验值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3.645 W·h和10.421 W·h,柑橘温度预测值与实验值的MAE和RMSE分别为0.034℃和0.042℃,相比Transformer模型,能耗预测的MAE和RMSE最高分别下降41.43%和39.27%,柑橘温度预测的MAE和RMSE最高分别下降46.03%和28.81%。本研究可为柑橘冷藏过程温度波动与能耗动态感知与优化调控等提供可靠方法支持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冷藏效率 时序预测模型优化 PatchTST T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泄漏扩散实验与高斯预测模型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钱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164,共11页
众所周知,掌握天然气扩散规律是天然气泄漏监测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其中利用高斯模型来预测天然气泄漏扩散规律已成为天然气事故风险评估和安全疏散的重要技术,但目前还没有适用于天然气等轻气泄漏扩散浓度测量的实验装置。为解决高斯... 众所周知,掌握天然气扩散规律是天然气泄漏监测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其中利用高斯模型来预测天然气泄漏扩散规律已成为天然气事故风险评估和安全疏散的重要技术,但目前还没有适用于天然气等轻气泄漏扩散浓度测量的实验装置。为解决高斯预测模型对天然气泄漏扩散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采用天然气扩散浓度监测实验平台,借由阵列布置的激光甲烷浓度探头测量不同风速和不同泄漏速率下,扩散下游空间内不同高度和位置的甲烷浓度,进一步修正了高斯扩散模型中的抬升高度和侧向、垂向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①自主设计的甲烷浓度监测实验平台,可实现下游扩散空间内任意位置的泄漏气云捕捉和分布式浓度测量;②天然气泄漏的气云抬升现象不明显,仅在无风、泄漏速率较小时出现了明显的气云向上抬升。结论认为,通过实验优化后的高斯扩散模型计算精度显著提升,对比查表获取的经验参数,本研究优化后的高斯模型预测扩散浓度偏差由33%降低至16%,显著降低了预测误差,成果对天然气泄漏风险评估与泄漏监测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泄漏扩散实验 高斯模型优化 抬升高度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卷积和模型优化的电弧故障检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艳丽 王浩 张帆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49,共12页
在电动汽车电路系统中,直流串联电弧故障通常发生在接触点松动或线路连接损坏处,会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为进行电动汽车中的串联型电弧故障研究,首先,搭建了电动汽车电弧故障实验平台,详细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干路电流波形变化的原因与... 在电动汽车电路系统中,直流串联电弧故障通常发生在接触点松动或线路连接损坏处,会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为进行电动汽车中的串联型电弧故障研究,首先,搭建了电动汽车电弧故障实验平台,详细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干路电流波形变化的原因与规律。由于电弧故障检测的高实时性需求,本研究采用了轻量型的卷积操作,即深度可分离卷积,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搭建了电弧故障检测网络,实现了电动汽车电弧故障的检测与故障线路的判别。然后,针对低维度空间中深度可分离卷积特征提取能力受限的问题,本研究对其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特征表达能力更加优越的卷积操作:分组可分离卷积。最后,采用了递进式的阶梯结构,从网络浅层至深层,分组可分离卷积内每组的卷积核数量逐渐下降,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前提下,实现了网络架构的精简与优化。进一步地,对检测模型进行了卷积核尺寸调优,并在结构中添加了轻量化注意力机制。在模型的训练过程中,应用了动态学习率调整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模型优化措施,系统性地增强了模型的运行效率与检测精度。模型的检测准确率达到96.76%,同时具有较好的泛化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轻量型卷积操作 深度可分离卷积 分组可分离卷积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Knothe时间函数的开采沉陷预计模型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苗伟 安士凯 +3 位作者 徐燕飞 薛博 赵得荣 李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58,共6页
淮南矿区煤层埋深达800~1200 m,开采影响传播时间长,在使用原始分段Knothe时间函数模型预计该地区地表沉陷动态过程时,存在的不足为:预计的地表沉陷无启动阶段,下沉速度达到最大时对应的地表沉陷值并不等于最大下沉值的1/2,时间因素影... 淮南矿区煤层埋深达800~1200 m,开采影响传播时间长,在使用原始分段Knothe时间函数模型预计该地区地表沉陷动态过程时,存在的不足为:预计的地表沉陷无启动阶段,下沉速度达到最大时对应的地表沉陷值并不等于最大下沉值的1/2,时间因素影响系数(c)以及地面点最大下沉速度对应的时刻(τ)无法实现自适应取值。通过理论研究以及资料分析,应用地表沉陷启动时间t_(0)以及修正模型对Knothe时间函数模型进行优化,并结合淮南矿区地质特征以及概率积分模型相关理论构建了c、τ求解模型,提出了适合淮南厚冲积层矿区的分段Knothe时间函数优化模型。以淮南某矿1613(3)工作面为例,采用所提优化Knothe时间函数模型、原始分段Knothe时间函数模型、分段Knothe时间函数模型分别进行了地表沉陷预测。结果表明:以地表点的实测值作为参考,所提出的优化模型在预计地表形变时,预计标准差为295.8 mm,总体精度较原始分段Knothe时间函数提高了49%,较分段Knothe时间函数提高了53%,证明了所提优化模型的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Knothe 时间函数 动态预计 模型优化 沉陷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网络在线异常检测跨域耦合模型优化方法
6
作者 孙旋迪 申晓红 +2 位作者 王海燕 闫永胜 锁健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61-3273,共13页
图网络在线异常检测模型在导弹系统网络通信模式监控、雷达系统恶意攻击识别,以及战机控制系统网络活动监测等应用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检测模型将图谱域信号处理模型与时域检测模型相耦合,其高阶非线性处理过程给以高精度检... 图网络在线异常检测模型在导弹系统网络通信模式监控、雷达系统恶意攻击识别,以及战机控制系统网络活动监测等应用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检测模型将图谱域信号处理模型与时域检测模型相耦合,其高阶非线性处理过程给以高精度检测为导向的跨域耦合异常检测的模型优化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图网络在线异常检测跨域耦合模型优化方法。该方法关注高阶非线性跨域耦合检测模型处理信号空时相关性,通过对图网络跨域耦合模型处理信号统计特性的精细推导,揭示该检测模型的空时耦合机理及耦合过程对检测性能的影响,为模型中关键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弥补了该领域以往仅依赖简化模型和经验进行参数选择的不足。仿真及外场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优化方法在确保图网络异常检测稳健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检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信号处理 异常检测 跨域耦合 空时相关性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病害检测深度学习模型优化及应用
7
作者 尤相骏 赵霞 +3 位作者 龙四春 王嘉伟 郑颖 邝利军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101,共6页
本文针对地铁隧道中渗漏水、裂纹裂缝、结构抹灰开裂及剥落掉块4种常见病害,研究了基于激光雷达扫描点云数据和深度学习的地铁隧道病害检测方法。首先,引入ACmix注意力模块,使网络兼顾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提升对裂纹、裂缝等小目标的检... 本文针对地铁隧道中渗漏水、裂纹裂缝、结构抹灰开裂及剥落掉块4种常见病害,研究了基于激光雷达扫描点云数据和深度学习的地铁隧道病害检测方法。首先,引入ACmix注意力模块,使网络兼顾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提升对裂纹、裂缝等小目标的检测效果;然后,优化回归损失函数,提高收敛平稳度和回归精度,降低检测误差;最后,实现正射投影图像预处理、批量检测、结果融合及检测结果报表的一体化生成,提高大尺度正射投影图的病害检测率。试验结果表明,在选取IoU阈值为0.5的条件下,改进后的YOLOv8算法在隧道病害测试检测中正确率由90.65%提升至91.18%,基本实现了基于激光雷达扫描的地铁隧道4类常见病害的智能检测,并在实际隧道运维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模型优化 检测方法 隧道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轴风力机气动转矩模型优化研究
8
作者 张琳 刘旭东 +3 位作者 常佳飞 艾超 陈立娟 陈文婷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9,共10页
为得到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控制精准的控制指令,基于控制需求探究风力机的输出特性规律,并对其气动转矩进行精准建模。将实测数据与ANSYS仿真相结合,对AH-30 kW变桨距风力发电机叶片形变受典型材质影响和输出特性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得到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控制精准的控制指令,基于控制需求探究风力机的输出特性规律,并对其气动转矩进行精准建模。将实测数据与ANSYS仿真相结合,对AH-30 kW变桨距风力发电机叶片形变受典型材质影响和输出特性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型风力机因叶片材质不同而产生的弹性形变为细微形变,对风力机转矩模型和机组控制影响可忽略。风力机输出转矩受风影响存在较大波动和抖颤,需全面考虑多源扰动对机组控制性能的影响。利用实测数据与Fluent仿真相结合手段,修正后的风力机气动转矩数学模型与Fluent仿真输出误差为5.6%,能够较好反映真实风力机输出特性,为风电机组的并网发电控制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叶片材质 运行特性 气动转矩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地面车辆补充采集的三维重构模型优化
9
作者 杨东辉 王昱昊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0-659,共10页
为解决无人机单独采集图像生成三维(3D)重构模型存在破损和孔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地面车辆补充采集的3D模型优化方法。该方法耦合基于模型分辨率、三角网格结构和人工选点3种方法提取待优化区域,生成3D包围框和法向量信息,并利... 为解决无人机单独采集图像生成三维(3D)重构模型存在破损和孔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地面车辆补充采集的3D模型优化方法。该方法耦合基于模型分辨率、三角网格结构和人工选点3种方法提取待优化区域,生成3D包围框和法向量信息,并利用3D重构质量启发式方法生成补充采集视点。结果表明:在该方法优化下,粗糙3D模型的低质量区域得到了显著改善,模型投影像素尺寸平均减少66%;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了3D模型重构质量,为室外大规模精细3D重构领域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3D)重构 模型优化 几何代理 视点规划 无人地面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量虚拟景观的三维模型优化与漫游 被引量:22
10
作者 罗陆锋 邹湘军 +2 位作者 刘天湖 孙爽 王红军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54-1657,共4页
由于大面积虚拟景观的三维模型数据过于庞大,从选择建模工具、降低模型的冗余度和复杂度、降低模型文件大小三个方面对建模过程中三维模型的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虚拟景观漫游系统的体系结构,从三维模型数据转换、漫游路径和视角... 由于大面积虚拟景观的三维模型数据过于庞大,从选择建模工具、降低模型的冗余度和复杂度、降低模型文件大小三个方面对建模过程中三维模型的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虚拟景观漫游系统的体系结构,从三维模型数据转换、漫游路径和视角设计、漫游系统集成等方面阐述漫游系统的实现过程,给出了数据压缩和转换算法。最后在Visual C++软件平台上实现了大数据量的虚拟校园漫游系统,该系统具有很好实时交互性和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景观 大数据量 三维模型优化 数据转换 漫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线材多道次轧制过程的静力隐式有限元模拟及模型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原思宇 张立文 +5 位作者 廖舒纶 李茂 于永泗 齐民 甄玉 郭书奇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57,共4页
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采用三维热机耦合有限元模型和静力隐式算法,对多道次连轧稳态轧制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模型中轧辊间距采用真实尺寸。基于静力隐式算法的特性,在优化模型中引入刚性推动体,实现模型的简化。比较优化前后两种... 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采用三维热机耦合有限元模型和静力隐式算法,对多道次连轧稳态轧制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模型中轧辊间距采用真实尺寸。基于静力隐式算法的特性,在优化模型中引入刚性推动体,实现模型的简化。比较优化前后两种有限元模型的模拟结果及参数,表明该文所建立的优化模型可以在保证较好的计算精度前提下,显著地提高运算效率。应用优化模型模拟粗轧六道次连轧过程,温度变化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线材 连轧 静力隐式 有限元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预处理在农产品近红外模型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吴静珠 李慧 +2 位作者 王克栋 陈媛媛 徐云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8-181,共4页
在农产品品质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光谱预处理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所建品质模型的稳健性和准确性。为此,使用132个小麦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集为例,分别对于原始光谱集和添加不同比例高斯白噪声的光谱集建模,比较了几种常见的光谱预处理方法(... 在农产品品质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光谱预处理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所建品质模型的稳健性和准确性。为此,使用132个小麦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集为例,分别对于原始光谱集和添加不同比例高斯白噪声的光谱集建模,比较了几种常见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小波消噪、光程校正、导数、基于遗传算法的谱区挑选、正交信号校正)对建模的影响。从实例中得出:在光谱信号较好的前提下,谱区挑选是首选的预处理方法;矢量归一化预处理能够比较有效地去除高斯白噪声;在噪声较大的情况下,预处理方法组合明显提高了模型的质量,但是组合顺序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光谱预处理 模型优化 农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凝析气井临界携液模型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朝 吴晓东 +2 位作者 刘雄伟 黄成 汤敬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100,145-146,共4页
以Turner模型为代表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在预测积液位置和表面张力方面均存在不足,导致积液预测结果与凝析气井实际情况偏差较大。为提高积液预测精度,考虑临界携液流量和表面张力沿井筒的差异分布,取井筒中临界携液流量的最大值作为积... 以Turner模型为代表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在预测积液位置和表面张力方面均存在不足,导致积液预测结果与凝析气井实际情况偏差较大。为提高积液预测精度,考虑临界携液流量和表面张力沿井筒的差异分布,取井筒中临界携液流量的最大值作为积液判断标准,并根据不同温度、压力条件计算对应的表面张力。同时,考虑井筒中存在气体、凝析油和地层水三相,建立凝析气井井筒温压耦合计算模型。实例验证表明,改进后的4种临界携液流量模型与原始模型相比,均提高了积液预测精度,其中改进的李闽模型预测精度提高的幅度最大,预测精度最高,适合于雅克拉—大涝坝深层凝析气井的积液预测。该研究对现场开展积液判断和排液工艺优选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井 积液预测 临界携液流量 模型优化 温压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品质近红外光谱法分析中定标样品选择与模型优化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陆艳婷 张小明 +2 位作者 叶胜海 祁永斌 金庆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3-828,共6页
通过对粳型水稻精米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和氨基酸含量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的定标样品数量和优化的分析,用新复极差检验对不同样品组的粳稻精米粉直链淀粉含量和谷氨酸、亮氨酸含量的近红外建模效果校正决定系数(R2)和交叉检验均方误差(RMSE... 通过对粳型水稻精米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和氨基酸含量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的定标样品数量和优化的分析,用新复极差检验对不同样品组的粳稻精米粉直链淀粉含量和谷氨酸、亮氨酸含量的近红外建模效果校正决定系数(R2)和交叉检验均方误差(RMSECV)进行了评价,发现样品数为216份、114份、81份的直链淀粉含量样品组间无显著差异,200份、132份、91份谷氨酸和200份、113份和70份亮氨酸含量的样品组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优选合适的样品及数量,并对模型进行优化,不仅可保持定标方程的精度,也可节约成本、减少工时。在本试验中,直链淀粉、谷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分别选择81、91、70份分布均匀的样品,可满足各自的建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水稻 样品数量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风险预警模型优化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胡娟 闵颖 +3 位作者 李华宏 许迎杰 李超 李湘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4期110-115,共6页
以怒江州为例,采用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优化云南省目前业务应用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并根据灾情点的地理信息对地质灾害风险区划进行了更新。研究表明,怒江州降水型地质灾害以连续性降水导致的灾害为主,受到短期强降水的... 以怒江州为例,采用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优化云南省目前业务应用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并根据灾情点的地理信息对地质灾害风险区划进行了更新。研究表明,怒江州降水型地质灾害以连续性降水导致的灾害为主,受到短期强降水的激发,并且地质灾害区域性分布明显。用2015年地质灾害实例对优化后的预警模型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发现优化后的预警模型能有效降低原预警模型中高风险预警等级的空报率,提高风险预警的空间分辨率,使得预警服务效果更具备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预警指标 模型优化 对比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光谱的油茶籽油三元体系掺假检测模型优化 被引量:17
16
作者 莫欣欣 周莹 +2 位作者 孙通 吴宜青 刘木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81-3884,共4页
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油茶籽油三元体系掺假进行定量检测研究。将菜籽油和花生油按不同比例掺入纯油茶籽油中,获得掺假样本。采集纯油茶籽油及掺假样本在350~1 800nm范围内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随机分为校正... 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油茶籽油三元体系掺假进行定量检测研究。将菜籽油和花生油按不同比例掺入纯油茶籽油中,获得掺假样本。采集纯油茶籽油及掺假样本在350~1 800nm范围内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随机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并从不同建模波段、预处理方法及建模方法角度对掺假预测模型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菜籽油、花生油和总掺伪量的最优建模波段及预处理方法分别为750~1 770,900~1 770,870~1 770nm和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归一化处理(SNV)和二阶微分,而最优的建模方法均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对于最优掺假模型,菜籽油、花生油和总掺伪量的预测集相关系数(Rp)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63,0.982,0.993和2.1%,1.5%,1.8%。由此可见,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用于油茶籽油的三元体系掺假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掺假检测 油茶籽油 三元体系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采沉陷动态预计的分段Knothe时间函数模型优化 被引量:37
17
作者 张兵 崔希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1-548,556,共9页
针对分段Knothe时间函数在理论上存在的不足,为了扩展其应用范围,改善其在地表动态下沉预计时的精度,通过理论分析和对比研究,对该时间函数存在的理论缺陷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进而构建了一种新的、适... 针对分段Knothe时间函数在理论上存在的不足,为了扩展其应用范围,改善其在地表动态下沉预计时的精度,通过理论分析和对比研究,对该时间函数存在的理论缺陷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进而构建了一种新的、适用范围更广、预测精度更高的分段Knothe时间函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构建解决了原时间函数在分段点处函数值与理论值不一致的问题以及原时间函数值最终不能收敛于1的问题;新的函数模型在应用上也摆脱了原模型对预计参数选取的某些特殊限制,扩展了利用该模型在不同地质采矿条件下进行动态预计的适用性。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对比预测,证明采用该时间函数模型进行预测的精度比采用原时间函数进行预测的精度有所提高,并且地表下沉的终态预计值在达到最大下沉值后不会再随着下沉时间的增加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动态预计 Knothe时间函数 分段时间函数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扣件图像检测中的RBF-SVM模型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甲甲 王凯 +2 位作者 袁建英 江晓亮 李柏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15期30-33,41,共5页
在开发的铁路扣件检测系统中,RBF-SVM被作为扣件图像分类识别的分类器。核参数的选择是RBF-SVM模型优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将量子粒子群算法应用于参数的优化选择,在(cγ)参数可调范围内产生初始种群,将种群中的个体作为RBF-SVM的参数... 在开发的铁路扣件检测系统中,RBF-SVM被作为扣件图像分类识别的分类器。核参数的选择是RBF-SVM模型优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将量子粒子群算法应用于参数的优化选择,在(cγ)参数可调范围内产生初始种群,将种群中的个体作为RBF-SVM的参数进行学习;经过多次迭代获得最佳参数对(cγ),并将该参数对作为RBF-SVM的核参数训练支持向量机。实验表明,QPSO的性能优于传统的PSO算法,该方法在解决支持向量机优化方面表现出了高效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并且在该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铁路扣件检测算法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粒子群算法 径向基函数 支持向量机 模型优化 铁路扣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塑料换热器传热特性实验研究与模型优化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钢 陈袁 +4 位作者 牛晨巍 满孝增 王怡 任英杰 徐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97-2303,共7页
氟塑料换热器优良的耐腐蚀特性,为电厂低温烟气余热回收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针对氟塑料换热器开展实验研究,氟塑料换热管束表面光滑对层流边界层的附加扰动较弱,管外对流传热系数较金属换热材料偏低。茹卡乌斯卡斯经典关联式直接应用... 氟塑料换热器优良的耐腐蚀特性,为电厂低温烟气余热回收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针对氟塑料换热器开展实验研究,氟塑料换热管束表面光滑对层流边界层的附加扰动较弱,管外对流传热系数较金属换热材料偏低。茹卡乌斯卡斯经典关联式直接应用于塑料换热器存在约40%偏差。结合风洞实验数据,得到换热器在不同风速下的总传热系数、管外对流传热系数、空气阻力特性和各环节热阻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塑料 换热器 传热模型优化 传热性能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无动力船舶码头系泊防台计算模型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甘浪雄 佘运友 +3 位作者 刘成勇 郑元洲 张磊 王晓晨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4,共6页
当大型无动力船舶主机推进设备缺失或发生故障时,码头系泊防台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同时,国内外船舶系泊防台数值计算模型均只给出风、流作用下的系缆力计算公式,计算不够准确。对此,首先运用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对船舶码头系泊防台进行建... 当大型无动力船舶主机推进设备缺失或发生故障时,码头系泊防台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同时,国内外船舶系泊防台数值计算模型均只给出风、流作用下的系缆力计算公式,计算不够准确。对此,首先运用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对船舶码头系泊防台进行建模仿真,证明船舶缆绳系泊防台方案的可行性和局限性;然后针对缆绳系泊方案提出大型无动力船舶码头组合系泊优化防台方案,并以30万吨级超大型油船(Very Large Crude Carrier,VLCC)为研究对象,运用MATLAB工具比较其在采用优化方案前后的受力变化规律;最后结合组合系泊优化防台方案成功应用于友联船厂的实际经验,证明该方案的全面性和实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无动力船舶 系泊防台 系缆力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