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现代物流理论体系模块化框架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美羽 王喜富 +1 位作者 张喜 冯雪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15,共11页
文章对现代物流理论研究文献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结合我国学科分类和钱学森的系统科学层次模型,构建了"模块化"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框架。即由物流理论基础模块、物流核心理论模块、物流技术科学理论模块构成的技术科学层,... 文章对现代物流理论研究文献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结合我国学科分类和钱学森的系统科学层次模型,构建了"模块化"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框架。即由物流理论基础模块、物流核心理论模块、物流技术科学理论模块构成的技术科学层,和由物流运营管理理论模块、物流工程技术理论模块、物流产业理论模块、物流服务理论模块构成的理论应用层。通过对各"模块化"研究的中外差异分析,表明我国应进一步加强物流理论基础研究,注重物流产业(行业)理论与应用的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工程 模块化框架 扎根理论 现代物流 理论体系 物流理论 物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侧移半刚性连接箱式模块化框架的稳定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曹轲 李国强 陆烨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9,共7页
基于《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利用三柱子框架模型推导了无侧移半刚性连接箱式模块化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方程,给出了基于分析假定的柱计算长度系数理论解,提出了针对无侧移半刚性连接箱式模块化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实用计... 基于《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利用三柱子框架模型推导了无侧移半刚性连接箱式模块化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方程,给出了基于分析假定的柱计算长度系数理论解,提出了针对无侧移半刚性连接箱式模块化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实用计算公式;通过对比理论计算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验证了实用计算公式的精确性与适用性;研究了无侧移半刚性连接箱式模块化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柱计算长度系数除了受到半刚性节点刚度变化的影响外,还受到上下相邻模块框架梁对框架柱约束系数比值的影响;当上下相邻模块框架梁对框架柱约束系数的比值均为1时,柱计算长度系数不随节点刚度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长度系数 稳定分析 半刚性连接 无侧移箱式模块化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尺柱承重模块化钢框架稳定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曹轲 翟思源 +3 位作者 李国强 王卫永 吕一凡 陈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5-384,共10页
为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柱承重模块化钢框架的受力性能、破坏机理及模块间节点对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模块间节点静力受弯试验与足尺2层单跨模块化钢框架竖向静力加载试验,分别得到模块间节点的刚度属性及模块化钢框架的整体稳... 为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柱承重模块化钢框架的受力性能、破坏机理及模块间节点对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模块间节点静力受弯试验与足尺2层单跨模块化钢框架竖向静力加载试验,分别得到模块间节点的刚度属性及模块化钢框架的整体稳定承载力与破坏模式。最后,考察了模块间节点对模块化钢框架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并验证了结构稳定承载力理论计算模型与数值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模块间节点的半刚性属性对模块化钢框架的稳定承载力影响较大,设计时应加以考虑;竖向荷载作用下模块化钢框架破坏模式为上下层模块角柱整体失稳;子结构模型能够较好地计算柱承重模块化钢框架的整体稳定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半刚性节点 模块框架 足尺静载试验 子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钢框架单元新型盒式连接节点及其设计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秦佳俊 谭平 +2 位作者 尚继英 李一明 戴淑丹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3,共7页
提出一种模块化钢框架单元(以下简称“模块单元”)的连接方法,采用盒式连接组件(BCC-1和BCC-2)、连接板即可实现2、4、8个模块单元的全螺栓连接。分析节点的受力机理,并基于中国规范给出模块单元新型盒式连接节点(以下简称:“盒式节点”... 提出一种模块化钢框架单元(以下简称“模块单元”)的连接方法,采用盒式连接组件(BCC-1和BCC-2)、连接板即可实现2、4、8个模块单元的全螺栓连接。分析节点的受力机理,并基于中国规范给出模块单元新型盒式连接节点(以下简称:“盒式节点”)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以某11层模块化钢框架办公楼为例,分别对一角节点和边节点进行设计,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节点进行循环往复加载,以验证节点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角节点、边节点的塑性铰均先在BCC-1、BCC-2腹板上形成,可以在震后快速更换BCC-1、BCC-2,以恢复节点使用功能;角节点和边节点均符合ANSI/AISC 360-10规范对半刚性节点的要求,且节点滞回曲线均饱满,抗震性能好;节点极限抗弯承载力预测值与有限元结果的比值均大于90%,说明盒式节点构造、设计理念以及提出的连接设计方法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框架 盒式连接节点 节点刚度 抗震性能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机器人自主探索与物体感知算法
5
作者 吴关 夏熙 +1 位作者 曹合智 刘利刚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52-1862,共11页
针对如何在未知室内场景的探索中高效感知物体的问题,提出一种机器人自主探索与物体感知算法.利用深度强化学习让机器人通过与环境交互的方式学会利用场景的布局规律和语义信息获得更加高效、高质量的探索策略.算法使用模块化的方式解... 针对如何在未知室内场景的探索中高效感知物体的问题,提出一种机器人自主探索与物体感知算法.利用深度强化学习让机器人通过与环境交互的方式学会利用场景的布局规律和语义信息获得更加高效、高质量的探索策略.算法使用模块化的方式解决强化学习训练困难的问题,分为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模块、全局探索模块、路径规划模块和局部探索模块.首先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模块根据传感器所得数据构建地图;然后全局探索模块根据当前地图决策长期目标点,规划机器人将要探索的区域;接着路径规划模块根据机器人当前位置和长期目标点规划行进路径;最后局部探索模块基于机器人周围的局部地图信息规划每一步行进时传感器的朝向并更新地图.在Habitat仿真环境中与SC和ANS这2种先进算法在Gibson和Matterport3D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小、中、大和超大场景中的物体感知率分别为0.942, 0.866, 0.652和0.506,表现出对场景良好的感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探索 深度强学习 物体感知 模块化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轮叶片多轴铣削加工的集成知识云服务实现 被引量:5
6
作者 阴艳超 常斌磊 姬常杰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9-360,共12页
为了解决云模式下转轮叶片铣削加工知识资源的按需共享和优化配置问题,在分析云模式下转轮叶片铣削加工特征、知识服务难点及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转轮叶片铣削加工的集成化知识云服务模式和实现方法。首先,构建了转轮叶片多轴铣削的本体... 为了解决云模式下转轮叶片铣削加工知识资源的按需共享和优化配置问题,在分析云模式下转轮叶片铣削加工特征、知识服务难点及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转轮叶片铣削加工的集成化知识云服务模式和实现方法。首先,构建了转轮叶片多轴铣削的本体库和知识库,完成了知识资源与加工任务的本体组织结构描述,在此基础上搭建集成信息输入、工艺规划、刀轨计算、仿真分析及参数优化等环节的转轮叶片多轴铣削过程模块化集成框架,建立了铣削过程的集成知识云服务模式;然后,针对集成框架的关键环节,采用基于业务需求—服务活动—协调规则的知识服务集成工作流来控制多个耦合服务任务的协同运行,并建立转轮叶片铣削过程的集成知识服务流模型;最后,搭建面向转轮叶片铣削加工过程的集成知识云服务平台,实现了知识资源与铣削加工业务流程的柔性集成,为云制造模式下转轮叶片的高效加工提供了思路和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轮叶片 多轴铣削加工 集成知识云服务 知识本体 模块集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面站辅助的无人机自主架线系统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强 胡士强 +2 位作者 罗灵鲲 刘冰 方元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4-642,共9页
将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技术用于实现电力线展放正逐步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研究无人机自主架线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和保障工人安全。但现阶段无人机架线技术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大多数无人... 将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技术用于实现电力线展放正逐步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研究无人机自主架线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和保障工人安全。但现阶段无人机架线技术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大多数无人机依赖人工操控或地面站发布航点控制,智能化水平低,长期作业会给电力工人带来较强负荷;2)无人机缺乏自主避障能力且感知能力不足,电线、电杆等障碍物会对其造成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构建了无人机自主架线系统的硬件框架和以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机器人操作系统)为基础的模块化软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架线任务规划算法和架线弓检测算法等,使无人机具备稳定的自主架线能力。然后,利用碰撞检测方法构建了无人机碰撞模型,并提出了无人机路径规划算法,同时引入地面站辅助避障策略,以有效提高无人机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无人机自主架线系统的软、硬件框架合理,架线任务规划算法能帮助无人机高效稳定地完成自主架线任务;地面站能够实时监控无人机状态,并在必要时及时辅助无人机避障,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无人机的安全。所设计系统安全可靠,可满足实际电力架线作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自主架线系统 模块软件框架 架线弓检测 地面站辅助避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