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模块化变电站预制舱隔震设计及隔震效果分析
1
作者
程智余
胡晨
+4 位作者
曾天舒
胡广润
朱灿
冯玉龙
曾志豪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8-600,共13页
变电站属于生命线工程,某模块化变电站的一次设备预制舱底部设有钢构架,舱内设备单列布置,有必要研究并提升这种带钢构架预制舱结构及设备的抗震性能。首先,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地震作用下非隔震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然后,对该工...
变电站属于生命线工程,某模块化变电站的一次设备预制舱底部设有钢构架,舱内设备单列布置,有必要研究并提升这种带钢构架预制舱结构及设备的抗震性能。首先,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地震作用下非隔震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然后,对该工程进行隔震设计并对比了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最后,考虑钢构架刚度和隔震支座位置2个因素,在隔震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非隔震结构,经设计的隔震结构延长了结构基本周期,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加速度和位移控制效果;针对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钢构架截面采用H140结构会通过钢构架变形耗散地震能量,隔震支座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相比于隔震支座布置于柱顶结构,布置于柱底结构具有更好的设备加速度和舱体位移控制效果,然而隔震支座会出现拉力。因此,建议此类结构隔震设计时,隔震支座的下部钢构架应具备一定刚度(当构架上部舱体重量为25 t时,底部构架刚度建议不小于3615 kN/m),隔震支座位置需综合考虑隔震支座受力和隔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变电站
预制舱
隔震设计
地震响应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0kV模块化变电站无功补偿配置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振作
《农村电气化》
2020年第4期16-18,共3页
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110 kV模块化变电站的并联电容器的配置问题。首先从变电站所供较轻负荷和较重负荷两种情况考虑来确定无功补偿的总容量,接下来从电压波动、负荷变化、电网背景谐波含量来确定分组容量,最后利用无功平衡和调相调压计...
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110 kV模块化变电站的并联电容器的配置问题。首先从变电站所供较轻负荷和较重负荷两种情况考虑来确定无功补偿的总容量,接下来从电压波动、负荷变化、电网背景谐波含量来确定分组容量,最后利用无功平衡和调相调压计算来验证并联电容器选型方案的合理性。经计算分析本文所用方法能够满足变电站的运行要求,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对类似工程有着广泛地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kV
模块化变电站
并联电容器
无功补偿
功率因数
分组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精准送风系统能效管理优化策略
3
作者
尹康
黄昕颖
+2 位作者
李丽
钟婷婷
斯扬华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19,共8页
针对现有模块化智能变电站中智能控制柜内部环境控制不均衡、存在局部温度超出设备安全运行范围且较少考虑能效的问题,提出一种模块化智能变电站精准送风系统能效管理优化策略。首先建立空调系统热交换和管道系统空气流量数学模型,在此...
针对现有模块化智能变电站中智能控制柜内部环境控制不均衡、存在局部温度超出设备安全运行范围且较少考虑能效的问题,提出一种模块化智能变电站精准送风系统能效管理优化策略。首先建立空调系统热交换和管道系统空气流量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控制系统运行能耗最低为目标函数,提出了精准送风系统能效管理优化方法。采用高效的求解器CPLEX求解,得到能耗最低的控制策略。并通过ANSYS Icepak进行稳态过程分析,验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对智能控制柜内部环境的精准控制,达到了系统绿色低碳运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
化
智能
变电站
精准送风系统
温湿度控制
能效管理
稳态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模块化变电站预制舱隔震设计及隔震效果分析
1
作者
程智余
胡晨
曾天舒
胡广润
朱灿
冯玉龙
曾志豪
机构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合肥工业大学
出处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8-600,共13页
基金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项目(521209220006)。
文摘
变电站属于生命线工程,某模块化变电站的一次设备预制舱底部设有钢构架,舱内设备单列布置,有必要研究并提升这种带钢构架预制舱结构及设备的抗震性能。首先,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地震作用下非隔震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然后,对该工程进行隔震设计并对比了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最后,考虑钢构架刚度和隔震支座位置2个因素,在隔震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非隔震结构,经设计的隔震结构延长了结构基本周期,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加速度和位移控制效果;针对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钢构架截面采用H140结构会通过钢构架变形耗散地震能量,隔震支座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相比于隔震支座布置于柱顶结构,布置于柱底结构具有更好的设备加速度和舱体位移控制效果,然而隔震支座会出现拉力。因此,建议此类结构隔震设计时,隔震支座的下部钢构架应具备一定刚度(当构架上部舱体重量为25 t时,底部构架刚度建议不小于3615 kN/m),隔震支座位置需综合考虑隔震支座受力和隔震效果。
关键词
模块化变电站
预制舱
隔震设计
地震响应
时程分析
Keywords
Modular substation
Prefabricated cabin
Vibration isolation design
Earthquake response
Time history analysis
分类号
TU352.1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10kV模块化变电站无功补偿配置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振作
机构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出处
《农村电气化》
2020年第4期16-18,共3页
文摘
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110 kV模块化变电站的并联电容器的配置问题。首先从变电站所供较轻负荷和较重负荷两种情况考虑来确定无功补偿的总容量,接下来从电压波动、负荷变化、电网背景谐波含量来确定分组容量,最后利用无功平衡和调相调压计算来验证并联电容器选型方案的合理性。经计算分析本文所用方法能够满足变电站的运行要求,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对类似工程有着广泛地参考价值。
关键词
110kV
模块化变电站
并联电容器
无功补偿
功率因数
分组容量
分类号
TM72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精准送风系统能效管理优化策略
3
作者
尹康
黄昕颖
李丽
钟婷婷
斯扬华
机构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出处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1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52005442)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部科技项目(GC71-20-007)
35-220kV模块化建设变电站设计技术深化及建设成效体系研究(SGSDJY00SJJS2000043)资助项目。
文摘
针对现有模块化智能变电站中智能控制柜内部环境控制不均衡、存在局部温度超出设备安全运行范围且较少考虑能效的问题,提出一种模块化智能变电站精准送风系统能效管理优化策略。首先建立空调系统热交换和管道系统空气流量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控制系统运行能耗最低为目标函数,提出了精准送风系统能效管理优化方法。采用高效的求解器CPLEX求解,得到能耗最低的控制策略。并通过ANSYS Icepak进行稳态过程分析,验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对智能控制柜内部环境的精准控制,达到了系统绿色低碳运行的目的。
关键词
模块
化
智能
变电站
精准送风系统
温湿度控制
能效管理
稳态过程分析
Keywords
modular smart substation
precision winding system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low energy consumption
stable process analysis
分类号
TM6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模块化变电站预制舱隔震设计及隔震效果分析
程智余
胡晨
曾天舒
胡广润
朱灿
冯玉龙
曾志豪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10kV模块化变电站无功补偿配置
孙振作
《农村电气化》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精准送风系统能效管理优化策略
尹康
黄昕颖
李丽
钟婷婷
斯扬华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