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流模分量特性的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网线路纵联保护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新岗 邹越越 +5 位作者 马志鹏 贾勇 赵蕊 朱磊 王梅林 张金京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6,共8页
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网因在供电可靠性方面极具优势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对于直流线路保护中故障的快速、可靠识别成为其急速发展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设计了一种利用电流模分量特性的直流线路纵联保护方法。该方法利用故障时正... 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网因在供电可靠性方面极具优势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对于直流线路保护中故障的快速、可靠识别成为其急速发展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设计了一种利用电流模分量特性的直流线路纵联保护方法。该方法利用故障时正极电流线模分量方向来判别区内外故障,以不同故障条件下故障点正极电流零模分量平均值的差异来构造保护判据,从而判别故障类型,形成保护策略。最后,在PSCAD/EMTDC4.5上搭建了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网模型,对保护判据及关键影响要素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方法能够有选择性地快速、可靠识别区内外故障及故障类型,且具有较好的耐过渡电阻与抗噪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网 线模分量 模分量 故障识别 线路纵联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分量解耦解法的树型配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束洪春 许承斌 陈学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1-64,共4页
基于模式分析和分布参数电路理论,借助多频激励诊断方法,提出树型配电线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和两相接地的模分量解耦分析法故障测距,利用树网单端信息完成故障分支识别、故障定位和过渡电阻定值。大量故障测距的计算机模拟和于故障... 基于模式分析和分布参数电路理论,借助多频激励诊断方法,提出树型配电线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和两相接地的模分量解耦分析法故障测距,利用树网单端信息完成故障分支识别、故障定位和过渡电阻定值。大量故障测距的计算机模拟和于故障模型仿真线上的故障测距试验表明,该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模分量解耦解法 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接地短路故障中零模分量的依频关系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友军 徐丽娜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4-8,23,共6页
通过介绍零模的概念,从各个方面分析了零模行波波头依频变化的关系。得到了零模波头的频谱曲线、零模行波传播的衰减系数依频关系曲线、故障距离和零模波头中最大频率分量的关系曲线以及零模波速度和频率的关系曲线,并就分别利用零模波... 通过介绍零模的概念,从各个方面分析了零模行波波头依频变化的关系。得到了零模波头的频谱曲线、零模行波传播的衰减系数依频关系曲线、故障距离和零模波头中最大频率分量的关系曲线以及零模波速度和频率的关系曲线,并就分别利用零模波头中最大频率分量和零线模波速差法的故障测距方法做了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分量 频率分析 行波 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模分量模型参数识别的三相重合闸永久故障判别 被引量:2
4
作者 邵文权 张望妮 +2 位作者 陈林峰 吴波 刘媛 《陕西电力》 2015年第1期28-32,38,共6页
现有固定时限的三相重合闸存在盲目重合于永久故障或未熄弧瞬时故障的危险,三相重合闸不成功可对系统带来严重危害。三相重合闸前对永久故障和未熄弧瞬时故障进行识别,有利于提高三相重合闸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以熄弧后瞬时性故障线模分... 现有固定时限的三相重合闸存在盲目重合于永久故障或未熄弧瞬时故障的危险,三相重合闸不成功可对系统带来严重危害。三相重合闸前对永久故障和未熄弧瞬时故障进行识别,有利于提高三相重合闸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以熄弧后瞬时性故障线模分量模型为计算模型,构建关于并联电抗器电感的参数识别方程,利用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差异来区分永久故障和瞬时故障。瞬时故障时,故障模型与计算模型一致,计算值与实际值差异很小;永久故障时,故障模型与计算模型不一致,计算值与实际值差异明显。ATP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判别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对相间故障、接地故障等故障性质进行有效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输电线路 并联电抗器电流 三相重合闸 参数识别 线模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模分量的矿井高压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建文 陈佳丽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2-69,共8页
矿井高压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快速识别故障区段对矿井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现有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研究鲜少涉及矿井高压电网,而传统稳态法用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时存在定位死区,暂态法需配合选相装置使用且存... 矿井高压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快速识别故障区段对矿井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现有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研究鲜少涉及矿井高压电网,而传统稳态法用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时存在定位死区,暂态法需配合选相装置使用且存在故障特征量随时间衰减的缺点。通过分析矿井高压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附加状态下经Clark变换得到的电流一模分量特征,得出故障点上游电流一模分量明显大于故障点下游、电流一模分量不受故障相及消弧线圈电流影响的结论,从而提出一种无需选相、基于一模分量的矿井高压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Clark变换得到矿井高压电网故障附加状态下各监测点的电流一模分量,计算各区段两侧的电流一模分量幅值差值,根据故障路径在分支节点处的电流一模分量幅值差值最小确定故障路径,再依据故障区段两侧电流一模分量幅值差值在故障路径上最大确定故障区段。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矿井高压电网任一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均能实现准确的故障定位,不受故障初始角、故障接地电阻、故障位置和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高压电网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故障区段定位 单相接地故障 故障一模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分量差动保护动作性能研究
6
作者 苏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45-50,共6页
传统分相式差动保护应用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时,很大的分布电容电流导致其灵敏度和可靠性严重下降.利用模分量构成的模分量差动保护从原理上能根本消除分布电容电流的不利影响.该文对模分量差动保护的动作性能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理论分析... 传统分相式差动保护应用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时,很大的分布电容电流导致其灵敏度和可靠性严重下降.利用模分量构成的模分量差动保护从原理上能根本消除分布电容电流的不利影响.该文对模分量差动保护的动作性能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动作性能基本不受分布电容电流的影响,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灵敏性,并且具有准确的选相动作能力,较强的抗过渡电阻能力和抗CT饱和能力.通过对晋东南至荆门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线路进行大量的EMTDC仿真,验证该保护的高灵敏性和高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分量差动保护 分布电容电流 故障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模故障分量的选相原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武盖 郑志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5-168,共4页
分析了各种类型简单故障条件下电流模故障分量在短路点和保护安装处的特征,根据双侧电源系统阻抗及分流系数变化,分析了线模分量与序阻抗及分布系数的可能变化,提出了利用电流模故障分量的选相元件,该元件在故障发生后可快速动作。通过... 分析了各种类型简单故障条件下电流模故障分量在短路点和保护安装处的特征,根据双侧电源系统阻抗及分流系数变化,分析了线模分量与序阻抗及分布系数的可能变化,提出了利用电流模故障分量的选相元件,该元件在故障发生后可快速动作。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故障分量 分流系数 序阻抗 选相元件 线模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模故障分量选相元件的一些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林湘宁 刘沛 +1 位作者 刘世明 杨春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0-75,共6页
根据故障时系统参数的可能变化详细分析了模故障分量选相元件在各种类型故障情况下的性能 ,通过与相电流差突变量选相元件的比较 ,指出 ,对于实际故障 ,该选相元件并不能达到理论上的选择性 ,而且其在弱电源侧依然存在灵敏度不足的问题 ... 根据故障时系统参数的可能变化详细分析了模故障分量选相元件在各种类型故障情况下的性能 ,通过与相电流差突变量选相元件的比较 ,指出 ,对于实际故障 ,该选相元件并不能达到理论上的选择性 ,而且其在弱电源侧依然存在灵敏度不足的问题 ,但整体性能比前者稍优。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选相方案。最后 ,利用EMTP仿真验证了新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选相元件 故障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电压模故障分量的选相元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兴国 黄少锋 刘千宽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2-46,99,共6页
针对系统参数可能的变化,分析了各种类型故障条件下电压模故障分量在故障点和保护安装处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压模故障分量的选相元件,该元件利用电压故障分量,故障发生后可以快速动作。在此基础上,针对线路末端经高阻单相接地时该... 针对系统参数可能的变化,分析了各种类型故障条件下电压模故障分量在故障点和保护安装处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压模故障分量的选相元件,该元件利用电压故障分量,故障发生后可以快速动作。在此基础上,针对线路末端经高阻单相接地时该元件灵敏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选相方案。ATP仿真和MATLAB分析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电压故障分量 选相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线路经验模式分解单端保护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超 牛元有 +3 位作者 王龙 奚鑫泽 刘明群 魏荣智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132,共11页
针对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T区边界不明显,现有保护难以实现线路全线速动保护,本文提出一种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单端保护方案。首先分析整流侧边界和线路末端逆变侧边界频率特性,根据T区两侧线路电流线模分量突变量极性的差... 针对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T区边界不明显,现有保护难以实现线路全线速动保护,本文提出一种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单端保护方案。首先分析整流侧边界和线路末端逆变侧边界频率特性,根据T区两侧线路电流线模分量突变量极性的差异,提出故障方向判据;然后,利用Teager能量算子计算故障电流线模第1个固有模态分量的瞬时能量,通过该分量瞬时能量的最大值与整定值比较,判断线路首端整流侧及线路末端逆变侧区内外故障,提出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案。最后,搭建昆柳龙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所提保护方案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保护方案能准确判断故障位置,实现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 线路保护 瞬时能量 TEAGER能量算子 线模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功率差的风电经直流外送系统源端交流线路纵联保护
11
作者 王亚臣 马瑞辰 +2 位作者 张佳丽 李艳 马静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3-821,共9页
针对送端交流线路受风场及直流系统接入影响,故障特征迥异,以及传统继电保护原理难以适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功率差的风电送出线路纵联保护新原理。首先,在单机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风场各设备间的相互作用,推导双馈风场短路电流表达式... 针对送端交流线路受风场及直流系统接入影响,故障特征迥异,以及传统继电保护原理难以适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功率差的风电送出线路纵联保护新原理。首先,在单机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风场各设备间的相互作用,推导双馈风场短路电流表达式。结合直流系统网络拓扑,建立送出线路背侧系统馈入线路模功率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区外故障网络拓扑变化引起模功率异变的特性,构造模功率差与模型差异性相关联的保护判据,用以识别交流线路区内外故障。最后,基于RT-LAB平台的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直流外送系统 双馈风场 纵联保护 模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点不接地柔直配电网的单极接地故障暂态过程分析及保护新方案
12
作者 张艳霞 宋金孺 张子扬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2,共9页
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的柔直配电网分析了直流馈线发生单极接地故障的暂态过程,提出了单极接地保护新方案,能有效解决现有直流线路保护不能反应中性点不接地柔直配电网的单极接地故障问题。在单极接地故障的分析中,将故障发展过程分为子模... 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的柔直配电网分析了直流馈线发生单极接地故障的暂态过程,提出了单极接地保护新方案,能有效解决现有直流线路保护不能反应中性点不接地柔直配电网的单极接地故障问题。在单极接地故障的分析中,将故障发展过程分为子模块电容放电阶段和交流重新馈入充电阶段。基于叠加原理分析了子模块电容放电阶段的电流流通路径、直流馈线暂态零模电流的电流成分和变化规律,得到故障馈线暂态零模电流主要呈现衰减非周期分量特征、非故障馈线暂态零模电流主要呈现振荡衰减分量特征的结论;利用牛顿迭代法推导了交流重新馈入充电的时刻,分析了影响因素并计算了过渡过程持续的最短时间。基于子模块电容放电开始时刻至交流重新馈入充电时刻这一段的暂态特征提出单极接地保护方案。该方案利用直流母线出现的零模电压启动保护,利用零模电压极性实现故障选极,利用故障馈线暂态零模电流绝对值的第一个积分时段值大于非故障馈线的值、且呈现衰减非周期分量特征选出故障馈线。搭建仿真模型,对故障分析结果和保护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直配电网 直流中性点不接地 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单极接地故障 暂态特性 模分量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识别的三相重合闸永久性故障判别 被引量:14
13
作者 梁振锋 索南加乐 +2 位作者 宋国兵 姚李孝 石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85,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模型识别的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三相重合闸永久性故障判别方法。该方法以选相结果为基础,以瞬时性故障π形模型为识别模型,将并联电抗器电流作为已知量,求取本端及对端线模电压和电容电流的线模分量,进而求解两端并联电抗... 提出一种基于模型识别的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三相重合闸永久性故障判别方法。该方法以选相结果为基础,以瞬时性故障π形模型为识别模型,将并联电抗器电流作为已知量,求取本端及对端线模电压和电容电流的线模分量,进而求解两端并联电抗器电流和电容电流线模分量之和。瞬时性故障时,故障模型与识别模型一致,求解值等于0;永久性故障时,故障模型与识别模型不一致,求解值不等于0。据此可以判别是否为永久性故障。电磁暂态分析程序(EMTP)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永久性故障,可靠实现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的三相自适应重合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识别 线模分量 输电线路 并联电抗器 三相自适应重合闸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量电容参数识别的永久性故障判别方法 被引量:19
14
作者 梁振锋 索南加乐 +1 位作者 宋国兵 石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6-922,共7页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提出一种三相重合闸永久性故障判别方法。在输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且两侧断路器跳开后,该方法以并联电抗器电流作为已知量,瞬时性故障线模T形模型为参考模型建立参数识别方程,将电容参数...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提出一种三相重合闸永久性故障判别方法。在输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且两侧断路器跳开后,该方法以并联电抗器电流作为已知量,瞬时性故障线模T形模型为参考模型建立参数识别方程,将电容参数作为待求参数,利用求解值与实际值的差异来区分永久性故障和瞬时性故障。瞬时性故障时,故障模型与求解模型一致,求解值与实际值差异很小;永久性故障时,故障模型与求解模型不一致,求解值与实际值差异明显。EMTP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判别永久性故障,能实现带并联电抗器输电线路的三相自适应重合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继电保护 并联电抗器电流 三相自适应重合闸 参数识别 线模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arke矩阵的不对称输电线路相模变换矩阵求解 被引量:12
15
作者 贾鹏 张庆超 +1 位作者 贾新华 未超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53-2657,共5页
输电线路在参数不对称时,传统的分析方法如对称分量法失效,此时需要采用模分量方法,此方法的核心在于求解相模变换矩阵。为求解该相模变换矩阵,从标准Clarke变换矩阵出发,通过矩阵变换,得到适用于不对称线路模分量分析的相模变换矩阵,... 输电线路在参数不对称时,传统的分析方法如对称分量法失效,此时需要采用模分量方法,此方法的核心在于求解相模变换矩阵。为求解该相模变换矩阵,从标准Clarke变换矩阵出发,通过矩阵变换,得到适用于不对称线路模分量分析的相模变换矩阵,即改进的Clarke变换矩阵。将上述矩阵应用于不对称输电线路的模分析,可以有效减少计算量。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输电线路 变换 改进的Clarke矩阵 模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识别的带并补电抗输电线路三相重合闸无故障识别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邵文权 张望妮 +1 位作者 夏经德 刘毅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30-1635,共6页
针对带并补电抗输电线路的三相重合闸,提出了一种利用模型识别的三相重合前无故障识别方法。以熄弧后瞬时性故障模型作为无故障识别基准模型,利用测量精度高的并联电抗器电流计算各模分量模型中电抗器电流与电容电流之和,由模相变换得... 针对带并补电抗输电线路的三相重合闸,提出了一种利用模型识别的三相重合前无故障识别方法。以熄弧后瞬时性故障模型作为无故障识别基准模型,利用测量精度高的并联电抗器电流计算各模分量模型中电抗器电流与电容电流之和,由模相变换得到各相电流之和实现无故障识别。瞬时性故障熄弧后即无故障时,实际模型与基准模型一致,三相电流之和均为0;故障未消失时,由于故障回路的存在,故障相电流之和不为0,能够进行故障相别的确认。该方法不依赖于故障选相,能够实现三相重合前无故障的可靠识别,对于未消失故障尤其是实质永久故障能够避免盲目重合,同时能够识别故障相。ATP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高三相重合闸重合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输电线路 并联电抗器电流 三相重合闸 型识别 模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扰法的不换位输电线路相模变换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庆超 易乐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23,共6页
传统的对称分量法适用于理想换位的三相对称输电线路,对于不对称程度较大的不换位单回输电线路,其结果误差较大。为获得更精确的结果,采用模分量法,该方法的关键是求解相模变换矩阵。考虑了架空地线对不换位线路阻抗矩阵的影响,并运用... 传统的对称分量法适用于理想换位的三相对称输电线路,对于不对称程度较大的不换位单回输电线路,其结果误差较大。为获得更精确的结果,采用模分量法,该方法的关键是求解相模变换矩阵。考虑了架空地线对不换位线路阻抗矩阵的影响,并运用微扰理论,通过构造因不换位造成的阻抗矩阵微扰量,可以求解出不同精度的相模变换矩阵。将求得的变换矩阵用于模分量理论进行故障分析,所得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误差很小,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换位输电线路 变换 模分量 微扰法 故障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称分量变换的暂态电流极性方向比较保护算法 被引量:16
18
作者 和敬涵 范瑜 +1 位作者 薄志谦 张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6-120,136,共6页
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暂态电流极性比较的方向保护技术。使用对称分量变换对三相暂态电流行波信号进行解耦,然后用其电流模量小波变换后的模极大值极性关系,辨识区内或区外故障:线路内部故障时线路两端的电流模量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极性相同... 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暂态电流极性比较的方向保护技术。使用对称分量变换对三相暂态电流行波信号进行解耦,然后用其电流模量小波变换后的模极大值极性关系,辨识区内或区外故障:线路内部故障时线路两端的电流模量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极性相同,而线路外部故障时则相反。该算法用单一模量对各种故障类型都可以给出正确的结果,较好地克服了以往采用Clark变换和Karrenbauer变换使用单一模量情况下对某些故障不能正确反应等缺陷。EMTDC仿真实验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电流行波 对称分量变换 极大值 极性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谱无功分量补偿的水面水下目标分辨
19
作者 王超 王忠康 魏善义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93-198,共6页
针对水面水下目标分辨的问题,可从波导中不同布放深度的2个接收水听器的声压互谱的正负判决来分辨水面水下目标。但如果2个接收水听器的位置选择不当,正负判决的临界深度会随着声源与接收之间的距离变化而起伏变化,从而对结果产生干扰... 针对水面水下目标分辨的问题,可从波导中不同布放深度的2个接收水听器的声压互谱的正负判决来分辨水面水下目标。但如果2个接收水听器的位置选择不当,正负判决的临界深度会随着声源与接收之间的距离变化而起伏变化,从而对结果产生干扰。本文从简正波模型出发,分析声压互谱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与目标深度的关系,提出用无功分量来对有功分量进行补偿,能得到不随距离变化而起伏变化的临界深度,从而提升水面水下目标分辨的正确率。本文进行的抗噪声分析说明,将本文方法应用于垂直阵在噪声干扰下仍能得到较好结果。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都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压互谱 模分量 无功分量 目标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algorithm via partial sum of the tensor nuclear norm and direction residual weighting
20
作者 SUN Bin XIA Xing-Ling +1 位作者 FU Rong-Guo SHI Liang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8,共12页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faces low contrast between the background and the target and insufficient noise suppression ability under the complex cloud background,an infrared small targe...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faces low contrast between the background and the target and insufficient noise suppression ability under the complex cloud background,an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tensor nuclear norm and direction residual weighting was proposed.Based on converting the infrared image into an infrared patch tensor model,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ow-rank nature of the background tensor,and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difference in contrast between the background and the target in different directions,we designed a double-neighborhood local contrast based on direction residual weighting method(DNLCDRW)combined with the partial sum of tensor nuclear norm(PSTNN)to achieve effective background suppression and recovery of infrared small targets.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s effective in suppressing the background and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ability of the targ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infrared patch tensor model partial sum of the tensor nuclear norm direction residual weigh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