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理论中“模仿论”的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健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81-84,共4页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理论中“模仿论”的特征张健伟“模仿论”作为西方艺术发展史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特别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不同角度对“模仿论”进行了多方位的理论探讨,使“模仿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宽泛的发...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理论中“模仿论”的特征张健伟“模仿论”作为西方艺术发展史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特别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不同角度对“模仿论”进行了多方位的理论探讨,使“模仿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宽泛的发展,具有了丰富的理论指向。本文将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时期 模仿 绘画理论 达·芬奇 模仿自然 “镜子说” 艺术家 绘画艺术 绘画作品 透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菲尔丁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理论 被引量:5
2
作者 武月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87-90,共4页
亨利·菲尔丁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他具有比较系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思想,主要表现为他的散文体喜剧史诗理论与严格模仿自然理论。他在小说中所遵循的这些创作原则,使他的小说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现实主义特征。
关键词 亨利·菲尔丁 现实主义小说 亚理斯多德 散文体 模仿自然 理查逊 小说创作 英国小说 《诗学》 安德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语音与词义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念 《外国语文》 1993年第2期55-58,共4页
语言表达离不开词,英语当然也不例外,它的任何一个词都是声音与意义的结合。那么在其语音和意义之间是否存在着一种必然的、对应的联系呢?就绝大多数英语词来说,这种联系是不存在的。某个词的意义用一定的语音形式来表现,是一种社会的... 语言表达离不开词,英语当然也不例外,它的任何一个词都是声音与意义的结合。那么在其语音和意义之间是否存在着一种必然的、对应的联系呢?就绝大多数英语词来说,这种联系是不存在的。某个词的意义用一定的语音形式来表现,是一种社会的约定俗成,是在长期的语言运用过程中固定下来的。但是在英语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拟声词。它们模仿自然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语音 词义 语言运用过程 语言表达 语音形式 约定俗成 模仿自然 英语词 词的意义 拟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形传神与以形现形——中西方艺术、美学区别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可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75-79,共5页
艺术是人类的审美文化。翻开艺术的史册,中西方民族不同的审美倾向在这里清晰地呈现。古希腊石雕《观景殿的阿波罗》,将人体连贯的动作凝固于一瞬之间,并表现出准确的人体结构。该雕像的右腿支撑全身,左腿屈起,造成肌肉起伏变化,步伐轻... 艺术是人类的审美文化。翻开艺术的史册,中西方民族不同的审美倾向在这里清晰地呈现。古希腊石雕《观景殿的阿波罗》,将人体连贯的动作凝固于一瞬之间,并表现出准确的人体结构。该雕像的右腿支撑全身,左腿屈起,造成肌肉起伏变化,步伐轻快敏捷的既优美又自然的动态。而在中国汉代石雕《马踏匈奴》中,马有着不成比例的阔胸和大头,被踏倒在地的匈奴人有着过份矮小的身躯。这里没有强调应有的激烈动态和紧张气氛,却以简略粗犷的线条渲染浑然一体的遒劲气势。同是石雕,前者通过精细雕刻使石料的物质质地让位于细腻的人体肌肤之表现;后者则通过尽可能因势象形的粗线条处理,使石料厚重粗涩的纹理成为烘托勇猛气氛的有机组成部分。乔尔乔内(Giorgione)的《田园合奏》和马远的《踏歌图》,均是以欢快的人物置于大自然背景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前者色彩清新明快,丰富的色阶变化以及焦距透视的取景表现出明朗多彩、景物清晰的田园。后者笔墨凝重,水墨擦染而形成的层次感和游动视点取景造成了隐隐松林、屋宇半藏的风景。前者画中的人物自然写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形传神 中西方艺术 艺术形象 绘画作品 西方民族 艺术作品 传神论 美学命题 审美文化 模仿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画写生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世宁 《艺苑(美术版)》 1996年第3期41-43,共3页
时下外出进行油画写生的人不多见了,很多画家到山村乡间、名山大川,随身携带的已不再是油画箱画布之类的重武器,而是背着照相机轻装上阵,一路走马观花。甚至连美术院校的学生也不愿到生活中去写生了,跑东奔西几乎与旅游者差不多,拍上几... 时下外出进行油画写生的人不多见了,很多画家到山村乡间、名山大川,随身携带的已不再是油画箱画布之类的重武器,而是背着照相机轻装上阵,一路走马观花。甚至连美术院校的学生也不愿到生活中去写生了,跑东奔西几乎与旅游者差不多,拍上几卷胶片,回来后冲洗放大,直接画照片,煞是轻松。我曾经在云南怒江山脉遇到一位北京同行,他指着拍摄的十来卷胶片颇为得意地说:“有了这些,我可以画上十年”。前两年,我到东京访问考察时,听过两位中国旅日画家的一段对话,A君对B君说:“近来你的画作大有长进,有何高招?”B君很干脆地答道:“因为我最近买了一架尼康高级相机”。当时我只能一笑置之,后来不断看到一些曾在国内挺有影响的中国画家的作品,也不知是观念更新还是追求经济效益,越画越象照片,以至整个构图布局都显然在照搬照片,艺术水准每况愈下。再看国内,画照片的人数也是可观,一个比一个画得细,一直画到连笔触的流动、丰富的色彩变化、生活的造型都见不到了。这就有问题了,照片作为绘画的参考无可厚非,而且在一些有经验的同行手中还很有作用。但是,如果从照片到照片,以模仿自然形态为目的,那就从根本上失去绘画的意义了。 无独有偶,一些同行虽也进行油画写生,但观念上却与画照片的画家一脉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写生 绘画 造型意识 模仿自然 中国画家 启示 观念更新 表现语言 立体主义 马蒂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肉”发展现状及对农业科技的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北珂 《黑龙江粮食》 2020年第7期20-22,共3页
"人造肉"概念由来已久,顾名思义就是以人工手段模仿自然肉类感官特性的工业肉制品。最近几年由于素食主义盛行,环保压力凸显,健康意识普遍提升,"人造肉"研究方兴未艾,尤其是生物合成技术的突破,使其成为未来食品科... "人造肉"概念由来已久,顾名思义就是以人工手段模仿自然肉类感官特性的工业肉制品。最近几年由于素食主义盛行,环保压力凸显,健康意识普遍提升,"人造肉"研究方兴未艾,尤其是生物合成技术的突破,使其成为未来食品科技研发热点和资本"宠儿"。从制造路径上,"人造肉"分为两类:一是在培养基中利用动物干细胞,进行一定条件的培养制造出动物肉,即"培养肉";二是通过植物蛋白以及其他植物性成分合成全素的"植物肉"。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商业化的"人造肉"几乎可全划归为"植物肉",而来自生物细胞的"培养肉"实现商业化尚需一段路要走,这不仅存在技术上的难题,伦理道德、食品安全以及消费者接受程度均需要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食主义 食品科技 植物蛋白 食品安全 感官特性 植物肉 生物细胞 模仿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池塘中茜草的反向作用及对策
7
作者 何济升 梁先强 冯燕玲 《海洋与渔业》 2022年第5期92-93,共2页
“养虾先养水,养水先养茜”,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淡水池塘栽种茜草养虾是一种模仿自然水域环境的拟生态养殖模式,可降低塘水富营养化、净化水质、改善底质,茜草还可保护脱壳虾的安全,提高放养密度。为推广罗氏沼虾拟生态养殖模式,提高食... “养虾先养水,养水先养茜”,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淡水池塘栽种茜草养虾是一种模仿自然水域环境的拟生态养殖模式,可降低塘水富营养化、净化水质、改善底质,茜草还可保护脱壳虾的安全,提高放养密度。为推广罗氏沼虾拟生态养殖模式,提高食用虾品质和养殖效益,在渔业社会化服务中通过检测池塘养殖水质理化指标和浮游生物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富营养化 罗氏沼虾 淡水池塘 水域环境 茜草 社会化服务 模仿自然 池塘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