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胸腰弯型脊柱侧凸矫形器修型的量化分析
1
作者 孙亚龙 王磊 +6 位作者 胡泽里龙 王新宇 杨洁萌 张莹莹 赵立伟 都承斐 莫中军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77,共7页
目的研究矫形器修型量对脊柱侧弯矫正效果及支撑界面压力的影响。方法建立脊柱侧弯有限元模型模拟矫形器装配效果。矫形器简化为4个施力区(左肋区、右肋区、左前区和右后区),模拟6种修型工况:模型1、2、3左前、右后区修型量保持20 mm,... 目的研究矫形器修型量对脊柱侧弯矫正效果及支撑界面压力的影响。方法建立脊柱侧弯有限元模型模拟矫形器装配效果。矫形器简化为4个施力区(左肋区、右肋区、左前区和右后区),模拟6种修型工况:模型1、2、3左前、右后区修型量保持20 mm,左、右肋区均分别施加20、25、30 mm位移载荷;模型4、5、6左、右肋区修型量保持25 mm,左前、右后区均分别施加15、20、25 mm位移载荷,计算侧凸脊柱Cobb角、顶椎旋转角度(apical vertebra rotation,AVR)和支撑界面压力。结果模型1、2、3中Cobb角矫正度数分别为8.94°、15.62°、17.91°,AVR矫正度数分别为7.53°、6.69°、5.87°;模型4、5、6 Cobb角矫正度数分别为14.55°、15.62°、16.09°,AVR矫正度数分别为5.25°、6.69°、8.63°。模型6的Cobb角和AVR矫正率分别为45.48%和41.22%,综合矫形效果最明显,其最大支撑界面压力为26.51 kPa。结论修型量对脊柱侧凸Cobb角和AVR的矫正具有积极影响;左、右肋区施力对Cobb角的矫正起主要作用,左前、右后区施力对脊柱去旋转起主要作用;各区域修型量为25 mm可产生较好的矫正效果。本研究可为临床矫形器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矫形 生物力学建模仿 修型量 COBB角 椎体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聚合物在功能性服装面料中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奕春 许艳清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1-1822,共2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升级,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的保暖遮蔽功能,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功能性与智能性。传统功能性面料主要依赖化学改性或后整理工艺,在提升织物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持久性差、生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升级,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的保暖遮蔽功能,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功能性与智能性。传统功能性面料主要依赖化学改性或后整理工艺,在提升织物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持久性差、生物相容性不足等问题。自然界中的生物材料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结构精密、性能优异的独特体系。这些生物材料展现出的特殊性能为开发新一代功能性服装面料提供了重要启发。仿生材料科学将生物学原理与材料科学相结合,通过模仿生物材料的结构特征、化学组成和作用机理,设计开发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原理 新型材料 仿生材料 功能性面料 模仿生物 消费需求 材料科学 后整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元网络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
作者 陈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51-51,共1页
经过廿年摸索人工神经元网络终于在近五年内得到突破性进展。它引起工程、哲学、生理及心理学各界极大关注,纷纷寻求它在各自领域内应用的可能。 人工神经元网络模仿生物系统的神经元和脑,对信息进行分布式异步并行处理,可用高速集成电... 经过廿年摸索人工神经元网络终于在近五年内得到突破性进展。它引起工程、哲学、生理及心理学各界极大关注,纷纷寻求它在各自领域内应用的可能。 人工神经元网络模仿生物系统的神经元和脑,对信息进行分布式异步并行处理,可用高速集成电路实现。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元网络 模仿生物 并行处理 电力系统 神经网络 训练算法 模式识别 时变系统 经济负荷 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技术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32
4
作者 高大启 杨根兴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5,共5页
详细阐述了电子鼻技术的基本原理 ,介绍了它的研究历史、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指出了这门信息新技术实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重点展望了它在香料香精、卷烟。
关键词 电子鼻 气体传感器阵列 生物嗅觉模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材料化学》专辑序言——向大自然学习构筑新材料与新体系 被引量:1
5
作者 侯旭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共2页
从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材料——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每一次的重大突破都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每一种新材料的诞生,都有可能颠覆以往的技术手段,加速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因而,设计开发具有独特性能的新材料成为材料、化学... 从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材料——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每一次的重大突破都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每一种新材料的诞生,都有可能颠覆以往的技术手段,加速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因而,设计开发具有独特性能的新材料成为材料、化学、物理等领域科学家们的共同目标。20世纪60年代,"仿生"一词开始出现和使用,标志着仿生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顾名思义,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的科学,自然界的生命体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几乎完成了精细结构构筑和智能操控的所有过程,为材料化学家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向自然学习是新材料与新体系发展的永恒主题。"仿生材料化学"作为仿生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物理化学性质及相互作用机制,为材料、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当前,仿生材料化学正蓬勃发展,受不同生物结构启发的各种仿生材料体系层出不穷,推动着能源环境、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加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材料 工程技术 仿生学 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交通运输 模仿生物 相互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业中的仿生栽培 被引量:1
6
作者 许俊华 《农村新技术》 2016年第3期4-7,共4页
如今,随着人们对养生愈加重视,一些原生态、有机、自然条件生长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市场价格也较同类农产品高。如大棚种植的铁皮石斛鲜条,市场售价为每千克600元左右,而仿野生种植的平均每千克售价为6000元左右,价格翻了近10倍。因... 如今,随着人们对养生愈加重视,一些原生态、有机、自然条件生长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市场价格也较同类农产品高。如大棚种植的铁皮石斛鲜条,市场售价为每千克600元左右,而仿野生种植的平均每千克售价为6000元左右,价格翻了近10倍。因此,近几年以根据植物生长发育习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模拟植物个体内在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的生态关系进行的仿生栽培逐渐兴起并受到追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生态环境 生长发育规律 大棚种植 水平沟 牧草品种 栽培生产 果园面积 果园生草 模仿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个可重配置自组织激光器问世
7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04-104,共1页
通过模仿生命系统的特征,自组织激光有望带来用于传感、计算、光源和显示器的新材料。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展示了第一个自发自组织激光设备,它可以在条件变化时重新配置。这项创新将有助于开发能更好地模仿生... 通过模仿生命系统的特征,自组织激光有望带来用于传感、计算、光源和显示器的新材料。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展示了第一个自发自组织激光设备,它可以在条件变化时重新配置。这项创新将有助于开发能更好地模仿生物特性的智能光子材料,如响应性、适应性、自我修复和集体行为。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的里卡多·萨皮恩扎教授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理工学院 自我修复 激光设备 伦敦大学学院 集体行为 光子材料 响应性 模仿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与仿生学
8
作者 王永祥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0年第5期64-64,51,共2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科学家海勒姆·马克西姆从蝙蝠的超声导航系统得到了启发而想象到创制雷达,当时尽管在实验室里“仿生学”思想已经成熟了,但是“仿生学”这个名词还没有提出,仿生学的正式诞生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即1960年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科学家海勒姆·马克西姆从蝙蝠的超声导航系统得到了启发而想象到创制雷达,当时尽管在实验室里“仿生学”思想已经成熟了,但是“仿生学”这个名词还没有提出,仿生学的正式诞生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即1960年开始,所以说它是一门新的科学,是模仿生物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导航系统 马克西姆 模仿生物 海勒 鹰眼 技术系统 侧抑制 中央凹 光感受器 高频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 EXPO-JAPAN“爱·地球博”之风景园林新领域 被引量:1
9
作者 涌井史郎 沈悦 张安 《中国园林》 2006年第7期1-5,共5页
世博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年以前,每一次的风景园林设计都在其中大放光彩。但是,2005年的“爱·地球博”中风景园林设计所起到的作用,与以往的世博会完全不同。经过长达5年对环境的评估及其保全方法的探讨后,才正式确立了这些方案... 世博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年以前,每一次的风景园林设计都在其中大放光彩。但是,2005年的“爱·地球博”中风景园林设计所起到的作用,与以往的世博会完全不同。经过长达5年对环境的评估及其保全方法的探讨后,才正式确立了这些方案。配套于会场建设“3R”方针(Reduce,Reuse,Recycle)的造园设计、为了充分体现世博会主题“自然之睿智”而进行了会场用材的研发。在此之上,在“生物肺”和“日本庭园”等会场的重要设施中,提案、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等处也考虑到了上述要点。这样的尝试是21世纪风景园林设计的前沿所在,预示了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模仿技术”和“生物应用技术”的重要地位,如果将这种技术运用到空间设计中,这样的空间会引导市民产生一种自我参与的共鸣。基于这种观点“,爱·地球博”会场设计概念定义为“从工业博览会到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世博会 规划设计 环境保全 生物模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