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樟蚕姬蜂属一新种——膜翅目:姬蜂科,肿跗姬蜂亚科
1
作者 王淑芳 张连翔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80-481,共2页
本文记述辽宁省樟蚕属Habronyx Foerster指名亚属Habronyx(s.str.)中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单眼樟蚕姬蜂Habronyx majorocellus Wang新种 雌蜂:前翅长15毫米,雄蜂:不详。 休红色。脸和唇基黄色。额带褐色。中... 本文记述辽宁省樟蚕属Habronyx Foerster指名亚属Habronyx(s.str.)中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单眼樟蚕姬蜂Habronyx majorocellus Wang新种 雌蜂:前翅长15毫米,雄蜂:不详。 休红色。脸和唇基黄色。额带褐色。中胸盾片中叶、中胸侧板中下方至腹面、腹部第2节背板背部纵纹均为黑色。后足胫节的最端部带褐色。翅脉黑褐,翅痣黄褐,翅黄褐色透明。 体被浅色毛。头部宽于胸部;侧单眼明显大,与复眼相距很近;额部具皱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蚕姬蜂属 单眼樟蚕姬蜂 姬蜂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绢丝昆虫樟蚕线粒体全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洪桂云 姜绍通 +3 位作者 于淼 杨英 刘彦群 魏兆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5-501,506,共8页
采用Long-PCR方法,克隆并测定了樟蚕(Eriogyna pyretorum)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樟蚕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为15,327bp,基因组碱基组成为39.17%A,11.55%C,7.63%G,41.65%T,共有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AT富含区(A... 采用Long-PCR方法,克隆并测定了樟蚕(Eriogyna pyretorum)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樟蚕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为15,327bp,基因组碱基组成为39.17%A,11.55%C,7.63%G,41.65%T,共有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AT富含区(A+T-rich区)。樟蚕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与鳞翅目其他昆虫相同。除cox1和cox2基因外,其他蛋白编码基因含有典型的ATN起始密码子;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有11个使用TAA作为终止密码子。预测了22个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发现除trnS1(AGN)缺少DHU臂外,其他的tRNA具有典型的三叶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昆虫 樟蚕 鳞翅目 蚕蛾总科 线粒体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蓖麻蚕、樗蚕和樟蚕酯酶同工酶遗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斌 黄乃辉 +1 位作者 魏洋 陈元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46-53,共8页
根据垂直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家蚕、蓖麻蚕、樗蚕和樟蚕体液酯酶(EST)同工酶的研究结果指出;1)家蚕EST同工酶至少由3个基因座控制;2)家蚕二化性和多化性品种以及中国系统和日本系统品种之间的EST酶谱类型分布频率存在明显差异... 根据垂直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家蚕、蓖麻蚕、樗蚕和樟蚕体液酯酶(EST)同工酶的研究结果指出;1)家蚕EST同工酶至少由3个基因座控制;2)家蚕二化性和多化性品种以及中国系统和日本系统品种之间的EST酶谱类型分布频率存在明显差异;3)蓖麻蚕和樗蚕具有相同的酶谱类型,蓖麻蚕A染色区的酶带是由Est-A基因座上2个等位基因编码的双链分子;4)樟蚕的EST同工酶由2个基因座编码,Est-2A基因座编码的桃红色酶带在迁移位置上有差异,由此推测广州地区的樟蚕可能是一个混合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蓖麻蚕 樗蚕 樟蚕 酯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蓖麻蚕、樗蚕和樟蚕酸性磷酸酶同工酶遗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斌 黄乃辉 +1 位作者 魏洋 陈元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40-45,共6页
根据垂直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家蚕、蓖麻蚕、樗蚕和樟蚕体液酸性磷酸酶(ACP)同工酶的结果指出:1)家蚕A染色区的4条ACP酶带由2个基因座上的4个等位基因支配;2)多化性品种和中国系统二化性品种的ACP同工酶具有明显的起源同源性... 根据垂直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家蚕、蓖麻蚕、樗蚕和樟蚕体液酸性磷酸酶(ACP)同工酶的结果指出:1)家蚕A染色区的4条ACP酶带由2个基因座上的4个等位基因支配;2)多化性品种和中国系统二化性品种的ACP同工酶具有明显的起源同源性;3)蓖麻蚕的ACP同工酶是2个基因座上3个等位基因编码的单链分子,樗蚕和蓖麻蚕具有相似的酶谱类型;4)种蚕的ACP同工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蓖麻蚕 樗蚕 樟蚕 酸性磷酸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蓖麻蚕、樗蚕、樟蚕核型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元霖 李晓彤 +1 位作者 曾寰 王泉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9-95,共7页
探讨了蚕类染色体制片方法和分带技术,分析了家蚕、蓖麻蚕、樗蚕和樟蚕的核型,并对染色体的识别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家蚕 蓖麻蚕 樗蚕 樟蚕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蚕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尹安亮 张家胜 +1 位作者 赵俊林 李先德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0,共3页
2004—2005年,对樟蚕江西亚种Eriogyna pyretorum cognata Jordan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幼虫取食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蚕江西亚种在云南省昌宁县1 a发生1代,以蛹在茧内在树上越冬。幼虫期取食鲜核桃叶。取食量最大为42.3 g,最小... 2004—2005年,对樟蚕江西亚种Eriogyna pyretorum cognata Jordan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幼虫取食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蚕江西亚种在云南省昌宁县1 a发生1代,以蛹在茧内在树上越冬。幼虫期取食鲜核桃叶。取食量最大为42.3 g,最小为39.4 g,平均41.5 g。吡虫啉、粮虫克粉剂喷粉,高效氯氰菊酯喷雾防治该虫,死亡率分别达到90.2%,91%和91.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蚕 形态 生物学特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历
7
作者 和凌云 《河北果树》 2011年第2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褐斑病 病牛 肢病 樟蚕 银杏大蚕 枯叶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香害虫名录及3种主要害虫的防治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潘爱芳 黄以平 +5 位作者 何学友 张少青 蔡守平 陈伟 曾丽琼 林钧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8期106-109,共4页
文章对福建省枫香害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并查阅大量文献,记述我国枫香害虫、害螨80种,分属2纲7目35科。从分类系统看,以鳞翅目(35种)、鞘翅目(18种)、半翅目(16种)为多,各占43.8%、22.5%和20.0%,并列出了每种害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和危害部... 文章对福建省枫香害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并查阅大量文献,记述我国枫香害虫、害螨80种,分属2纲7目35科。从分类系统看,以鳞翅目(35种)、鞘翅目(18种)、半翅目(16种)为多,各占43.8%、22.5%和20.0%,并列出了每种害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和危害部位;同时介绍缀叶丛螟、樟蚕及长须刺蛾3种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为控制枫香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相关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香害虫 调查 缀叶丛螟 樟蚕 长须刺蛾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杉毛虫两种姬蜂近缘种的触角超微形态观察与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欢 梁运 +5 位作者 高俐华 唐缙涵 田欣 覃冬兰 盖新敏 梁光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7-193,共7页
樟蚕软姬蜂与樗蚕黑点瘤姬蜂常栖于同一生境,共同寄生于柳杉毛虫幼虫-蛹期,对该寄主具有相似的搜索与寄生能力,观察两种寄生蜂触角形态,既有助于二者的形态鉴别,并为将来探析其搜索与寄生行为机制以及种间关系奠定基础。采用体视显微镜... 樟蚕软姬蜂与樗蚕黑点瘤姬蜂常栖于同一生境,共同寄生于柳杉毛虫幼虫-蛹期,对该寄主具有相似的搜索与寄生能力,观察两种寄生蜂触角形态,既有助于二者的形态鉴别,并为将来探析其搜索与寄生行为机制以及种间关系奠定基础。采用体视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法,重点观察并比较了二者触角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两种寄生蜂触角呈丝状,其中樟蚕软姬蜂触角基部和端部偏黑,中段呈黄色,在长度上存在性二型现象,而樗蚕黑点瘤姬蜂整体呈黑色;从超微结构比较,二者均有6种常见类型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板形感器、B9hm氏鬃毛和刺形感器在感器形态上相似,但腔锥形感器与锥形感器的形态差异明显,可能在其特异性搜索其它寄主和求偶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蚕软姬蜂 樗蚕黑点瘤姬蜂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