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游离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路路 张志超 +1 位作者 吴诉诉 尚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7-593,共7页
探讨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源肝癌细胞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甘油三酯调节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采用油红染色检测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 探讨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源肝癌细胞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甘油三酯调节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采用油红染色检测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脂滴含量的影响,并同时检测其对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作用。DCFH-DA法检测Q3GA对HepG2细胞脂质蓄积引起的活性氧(ROS)的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RT-PCR分析脂肪酸氧化相关的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PPARα)、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A)、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MCAD)、细胞色素P450 4A11(CYP4A11)、乙酰辅酶A氧化酶(ACO)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Q3GA可剂量依赖性降低FFA诱导的Hep G2细胞脂质蓄积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但未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同时可改善脂肪酸氧化引起ROS,MDA的升高以及SOD的降低。另外,Q3GA在一定浓度下可上调脂肪酸β氧化相关基因PPARα、CPT1A、MCAD的表达,而对CYP4A11和ACO的表达没有促进作用。综上所述,Q3GA可抵抗脂肪酸氧化引发肝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HepG2细胞,降低游离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蓄积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其调节机制可能与其对HepG2细胞中游离脂肪酸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 HEPG2细胞 脂质沉积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蜀葵花总黄酮胶囊中的金丝桃苷和槲皮素-3’-葡萄糖苷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安全 周正华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9年第3期104-106,共3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蜀葵花总黄酮中金丝桃苷和槲皮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以乙腈-0.5%磷酸水溶液(22∶78)为流动相,流量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60nm。金丝桃苷和槲皮素-3’-葡萄糖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2.232~73.392μ...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蜀葵花总黄酮中金丝桃苷和槲皮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以乙腈-0.5%磷酸水溶液(22∶78)为流动相,流量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60nm。金丝桃苷和槲皮素-3’-葡萄糖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2.232~73.392μg/mL,11.044~66.264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9,检出限分别为200,180ng/g。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73%,100.7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6%,1.48%(n=6)。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为黄蜀葵花总黄酮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蜀葵花总黄酮胶囊 金丝桃 皮素-3’-葡萄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3-O-葡萄糖苷抑制α-乳白蛋白非酶糖基化机制分析
3
作者 张露 徐林菊 +5 位作者 彭春彦 王佩欣 谢作桦 谢星 贾晓燕 涂宗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8-34,共7页
以牛α-乳白蛋白(bovineα-lactalbumin,α-La)和果糖为非酶糖基化模型,分析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Q3G)对α-La非酶糖基化过程中果糖胺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形成及游离氨基含... 以牛α-乳白蛋白(bovineα-lactalbumin,α-La)和果糖为非酶糖基化模型,分析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Q3G)对α-La非酶糖基化过程中果糖胺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形成及游离氨基含量和褐变度的影响,然后结合分子对接和质谱鉴定技术进一步揭示其对非酶糖基化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Q3G能显著减轻糖基化过程中的褐变程度,增加游离氨基含量,抑制果糖胺和5-HMF的形成,延缓糖基化反应的进程,且Q3G添加量为2 mmol/L时效果最好。分子对接结果表明Q3G可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与α-La的活性氨基酸残基进行结合,影响α-La和果糖的糖基化反应,缓解糖基化反应的进程。同时,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串联质谱分析也发现Q3G屏蔽了糖基化的潜在活性位点Lys93和Lys108,且新增糖基化位点Lys98的糖基化活性较弱,可达到抑制非酶糖基化的作用。本研究可为Q3G作为潜在抗糖基化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3-O-葡萄糖 Α-乳白蛋白 分子对接 糖化位点鉴定 非酶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杠板归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及槲皮素的含量 被引量:4
4
作者 范东生 赵超 +4 位作者 陈华国 周欣 龚小见 赵杨 杨世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36-1440,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杠板归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采用Lichrosher 5-C18色谱柱,以甲醇-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8 nm,柱温为25℃,2种化合物在30 min内...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杠板归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采用Lichrosher 5-C18色谱柱,以甲醇-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8 nm,柱温为25℃,2种化合物在30 min内均得到较好分离。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和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7 6~3.920 0 mg和0.004 2~0.440 0 mg,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2.509、0.282 ng和6.272、0.702 ng,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和98%。运用该方法对不同产地杠板归药材中的2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并得出二者含量的比例。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杠板归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板归 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 皮素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铁锁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5
5
作者 秦学玲 杨崇仁 +2 位作者 杨庆雄 钱子刚 杨璐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研究金铁锁提取物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金铁锁根粉乙醇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及RP-C8、RP-C18反相硅胶反复柱层析,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HPLC法对其含量及... 目的:研究金铁锁提取物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金铁锁根粉乙醇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及RP-C8、RP-C18反相硅胶反复柱层析,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HPLC法对其含量及纯度进行测定:色谱柱为Liehrospher 100 RP-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0-5min,乙腈15%-20%;5-55min,乙腈20%-55%;55-65min,乙腈55%-85%;65-90min,乙腈85%。检测波长210nm,流速0.5mL/min,柱温30℃。结果:所制备的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纯度为98.38%。对金铁锁原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含量为3.75%,线性范围0.615-3.712μg(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100.4%,RSD为0.69%(n=6)。结论:该法灵敏、准确可靠,制得的化舍物可作为衡量金铁锁提取物质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铁锁 HPLE 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改善L6细胞胰岛素抵抗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陆明暘 张岭 +4 位作者 马洁桃 来伟旗 刘臻 李卫 王茵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813-818,共6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对L6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消耗;脂肪酸消耗以及对PPARα、PPARγ、GLUT4表达量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250μmol/L的脂肪酸诱导形成L6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以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干预... 目的观察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对L6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消耗;脂肪酸消耗以及对PPARα、PPARγ、GLUT4表达量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250μmol/L的脂肪酸诱导形成L6肌管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以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干预24 h后,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气相色谱法(GC)检测脂肪酸消耗量,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以及PPARα、PPARγ的表达量。结果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处理可提高L6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P<0.01),降低细胞脂肪酸摄入(P<0.05),上调GLUT4和PPARγ蛋白表达量(分别为P<0.01和P<0.05),但对PPARα的表达量无明显影响。结论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可提高L6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消耗量,降低脂肪酸摄入,调节PPARγ、GLUT4的表达,这些可能是受试物缓解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3-o-新橙皮糖 葡萄糖转运蛋白4 PPAR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桑叶中金丝桃苷及其异构体分离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贵会 刘佳洁 赵金梅 《现代食品》 2022年第23期171-174,共4页
应用色谱分离法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研究药桑叶中金丝桃苷及其异构体分离制备方法。结果表明,药桑叶95%醇提物经乙酸乙酯萃取,过已活化的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经中压柱色谱可得到金丝桃苷及其异构体的混合物。将混合物用高效制备液相分... 应用色谱分离法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研究药桑叶中金丝桃苷及其异构体分离制备方法。结果表明,药桑叶95%醇提物经乙酸乙酯萃取,过已活化的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经中压柱色谱可得到金丝桃苷及其异构体的混合物。将混合物用高效制备液相分离,制备液相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300 mm×21 mm,10μm),流动相为95%乙腈-5%水(含0.1%甲酸),上样量100 mg,流速15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85 nm,得到纯度为98.7%、97.8%以上两种纯物质,经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金丝桃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桑叶 中压柱色谱 高效制备液相色谱 金丝桃 皮素-3-O-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荷花中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双双 孙瑜 +3 位作者 井凤 段文娟 杜金华 王晓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44-1248,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了荷花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荷花粗提物先经过硅胶柱色谱初步分离,得到黄酮含量高的组分,再经过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以乙酸乙酯-乙醇-水-乙酸(4∶1∶5∶0.025,v/v/v/v)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 采用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了荷花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荷花粗提物先经过硅胶柱色谱初步分离,得到黄酮含量高的组分,再经过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以乙酸乙酯-乙醇-水-乙酸(4∶1∶5∶0.025,v/v/v/v)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800 r/min、流速2.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条件下,从150 mg样品中一次性分离制备得到6.1 mg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I),14.8 mg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II)和20.2 mg紫云英苷(III),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分别为97.0%、95.4%、96.3%,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该方法简便、快速、节省溶剂,可以对荷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快速有效的分离纯化,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为荷花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柱色谱 高速逆流色谱 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 杨梅素-3-O-β-d-葡萄糖 紫云英 荷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季花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蕾 符玲 +2 位作者 敬林林 阿有梅 贾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57-2461,共5页
以活性追踪为指导分离和纯化了月季花中具有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成分.从月季花中分离得到了10个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它们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以活性追踪为指导分离和纯化了月季花中具有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成分.从月季花中分离得到了10个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它们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2,4和9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化学成分 皮素3-O-(2" 6"-二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化芪蛭益肺颗粒水提醇沉工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文平 倪健 +6 位作者 冷新 杨春静 游龙泰 刘艺 塞那 梁潇 尹兴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9期71-75,共5页
目的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芪蛭益肺颗粒的最佳提取及醇沉工艺。方法以黄芪中黄芪甲苷、葶苈子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的提取率及干膏得率为指标,优选芪蛭益肺颗粒的提取工艺;以黄芪甲苷、槲皮素-3-O-β-D-葡萄... 目的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芪蛭益肺颗粒的最佳提取及醇沉工艺。方法以黄芪中黄芪甲苷、葶苈子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的提取率及干膏得率为指标,优选芪蛭益肺颗粒的提取工艺;以黄芪甲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的保留率为指标,优选最佳醇沉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1.5 h,共提取3次。最佳醇沉工艺为: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10(60℃),加乙醇至60%醇沉。结论本试验优选的水提醇沉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该制剂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蛭益肺颗粒 水提醇沉 黄芪甲 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盏银盘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勇 蒋海强 张清华 《食品与药品》 CAS 2012年第7期270-273,共4页
目的研究金盏银盘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不同溶剂提取,硅胶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盏银盘中得到单体9个,用化学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6个,分别为:(Z)-6-O-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 目的研究金盏银盘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不同溶剂提取,硅胶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盏银盘中得到单体9个,用化学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6个,分别为:(Z)-6-O-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即海生菊苷(maritimetin)Ⅰ,槲皮素(quercetin)Ⅱ,6-O-(6″-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Z-6-O-(6″-propionyl-β-D-glucopyranosyl)-6,7,3′,4′-tetrahydroxy-auron)Ⅲ,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对香豆酸(4-O-(2″-O-acetyl-6″-O-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yl)-p-coumaricacid)Ⅳ,三十烷酸(triacontanoic acid)Ⅴ,豆甾醇(stigmasterol)Ⅵ。结论化合物Ⅲ,Ⅴ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Ⅰ,Ⅱ,Ⅳ,Ⅵ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盏银盘 海生菊 皮素 Z-6-O-(6″-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 7 3′4′-四羟基橙酮 三十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对TMAO-Fe(II)体系中TMAO热分解的影响
12
作者 李颖畅 杨钟燕 +3 位作者 王亚丽 惠丽娟 汤轶伟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53,共9页
以氧化三甲胺-铁(Ⅱ)(trimethylamine oxide-Fe(Ⅱ),TMAO-Fe(Ⅱ))体外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对TMAO热分解的影响,并从自由基角度研究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抑制TMAO-Fe(Ⅱ)体系中TMAO的热分解,... 以氧化三甲胺-铁(Ⅱ)(trimethylamine oxide-Fe(Ⅱ),TMAO-Fe(Ⅱ))体外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对TMAO热分解的影响,并从自由基角度研究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抑制TMAO-Fe(Ⅱ)体系中TMAO的热分解,显著降低体系中三甲胺、二甲胺和甲醛含量。质量分数越大,抑制效果越显著,槲皮素-3-D-半乳糖苷抑制效果优于绿原酸;随温度的升高,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对TMAO热分解有显著抑制作用。加热时间小于75 min,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抑制效果显著。槲皮素-3-D-半乳糖苷和绿原酸p H值分别为8.0和5.0时,抑制TMAO热分解效果最好。TMAO-Fe(Ⅱ)体系中TMAO的热分解过程中产生了自由基,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质量分数越高,则(CH3)3N自由基信号越弱;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来抑制甲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叶多酚 绿原酸 皮素-3-d-半乳糖 TMAO-Fe(Ⅱ)体系 TMAO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药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贵会 王贺 +1 位作者 何春秋 杨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20-224,共5页
采用色谱分离技术从药桑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NMR)和高效液相-串联质谱(HPLC-MS-MS)鉴定其结构。分离得到四个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表征为芦丁(1)、槲皮素-3-O-葡萄糖苷(2)、金丝桃苷(3)、山奈酚-3-O-... 采用色谱分离技术从药桑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NMR)和高效液相-串联质谱(HPLC-MS-MS)鉴定其结构。分离得到四个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表征为芦丁(1)、槲皮素-3-O-葡萄糖苷(2)、金丝桃苷(3)、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4)。其中化合物(3)、(4)首次从新疆药桑叶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桑叶(Morus nigra L.) 黄酮 结构鉴定 皮素-3-O-葡萄糖 金丝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的云南甜柿叶中三种黄酮的含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梅为云 李娜 +4 位作者 刘录 陈继坤 黄靳翔 高汪荣 周志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44-247,共4页
利用回流提取法对不同采收期的云南甜柿叶进行预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具体方法为: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45%乙醇,液固比20∶1,提取4次... 利用回流提取法对不同采收期的云南甜柿叶进行预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具体方法为: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45%乙醇,液固比20∶1,提取4次,提取时间90 min;液相色谱条件为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分离,甲醇-0.4%磷酸溶液为洗脱系统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5 nm;三种黄酮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平均回收率均在99%以上。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较高的稳定性,适用于用来分析不同采收期的云南甜柿叶中上述三种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三种黄酮在叶中积累具有规律性,随柿果实成长不断积累,并且果实成熟时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柿 高效液相色谱法 山奈酚-3-O-β-d-葡萄糖 山奈酚-3-O-β-d-半乳糖 皮素-3-O-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清肺颗粒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沾枚 张艳 +8 位作者 刘雪松 郝敬友 苏景 唐伟 刘彦凯 孙洪杰 徐丽 张备 史同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44-49,共6页
为研究改良清肺颗粒的稳定性,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检测清肺颗粒中葶苈子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含量并使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分别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稳定性试验来考察清肺颗粒在... 为研究改良清肺颗粒的稳定性,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检测清肺颗粒中葶苈子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含量并使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分别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稳定性试验来考察清肺颗粒在光照、高温及高湿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湿度是影响改良清肺颗粒的主要因素,高湿度环境导致改良清肺颗粒颜色加深,放置10 d后水分提高19.37%(P <0.01),粒度降低9.3%(P <0.05),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含量降低3%(P <0.05)。在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中,改良清肺颗粒的性状、水分含量、粒度、溶化性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含量变化不显著。综上所述,改良清肺颗粒稳定性良好,于室温保存12个月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兽药典》稳定性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清肺颗粒 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 高效液相色谱法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