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游离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路路 张志超 +1 位作者 吴诉诉 尚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7-593,共7页
探讨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源肝癌细胞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甘油三酯调节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采用油红染色检测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 探讨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源肝癌细胞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甘油三酯调节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采用油红染色检测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脂滴含量的影响,并同时检测其对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作用。DCFH-DA法检测Q3GA对HepG2细胞脂质蓄积引起的活性氧(ROS)的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RT-PCR分析脂肪酸氧化相关的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PPARα)、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A)、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MCAD)、细胞色素P450 4A11(CYP4A11)、乙酰辅酶A氧化酶(ACO)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Q3GA可剂量依赖性降低FFA诱导的Hep G2细胞脂质蓄积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但未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同时可改善脂肪酸氧化引起ROS,MDA的升高以及SOD的降低。另外,Q3GA在一定浓度下可上调脂肪酸β氧化相关基因PPARα、CPT1A、MCAD的表达,而对CYP4A11和ACO的表达没有促进作用。综上所述,Q3GA可抵抗脂肪酸氧化引发肝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HepG2细胞,降低游离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蓄积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其调节机制可能与其对HepG2细胞中游离脂肪酸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 HEPG2细胞 脂质沉积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杠板归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及槲皮素的含量 被引量:4
2
作者 范东生 赵超 +4 位作者 陈华国 周欣 龚小见 赵杨 杨世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36-1440,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杠板归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采用Lichrosher 5-C18色谱柱,以甲醇-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8 nm,柱温为25℃,2种化合物在30 min内...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杠板归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采用Lichrosher 5-C18色谱柱,以甲醇-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8 nm,柱温为25℃,2种化合物在30 min内均得到较好分离。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和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7 6~3.920 0 mg和0.004 2~0.440 0 mg,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2.509、0.282 ng和6.272、0.702 ng,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和98%。运用该方法对不同产地杠板归药材中的2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并得出二者含量的比例。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杠板归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板归 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 皮素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制备及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
3
作者 欧沛思 古洺赫 +1 位作者 林爱华 刘奕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6-935,共10页
目的建立黄柏碱(PHE)代谢产物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M1)的制备方法,探讨M1调节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肠微粒体体外孵育法结合高效液相、质谱、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完成对M1的制备、提取... 目的建立黄柏碱(PHE)代谢产物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M1)的制备方法,探讨M1调节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肠微粒体体外孵育法结合高效液相、质谱、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完成对M1的制备、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以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考察M1低(25μmol·L^(-1))、中(50μmol·L^(-1))、高(100μmol·L^(-1))剂量给药IR-HepG2细胞24 h对其葡萄糖消耗量、糖吸收、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讨M1与IRS1/PI3K/AKT通路各关键因子胰岛素表面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PI3K、AKT2的结合能力。采用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1对IRS1/PI3K/AKT通路各关键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经NMR确认分离纯化所得产物为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纯度为95%)。与模型组相比,M1在各给药浓度均可显著提高IR-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P<0.01,P<0.001)及糖吸收水平(P<0.001),且作用比PHE更强(P<0.001);在中、高给药浓度可显著降低细胞TG及TC含量(P<0.001),其中在TG水平上其改善作用优于PHE(P<0.01);在各浓度均明显降低LDL-C含量(P<0.001),提高HDL-C含量(P<0.01,P<0.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1与通路关键因子INSR、IRS1、PI3K、AKT2具有良好结合活性。与模型组相比,M1给药组不同程度提高INSR、IRS1、PI3K、AKT2、GLUT2 mRNA的表达,并且下调p-IRS1/IRS1蛋白表达(P<0.001),上调PI3K、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P<0.05,P<0.001)。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制备高纯度M1,M1通过调控IRS1/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从而缓解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碱-11-o-β-d-葡萄糖 制备方法 IR-HepG2细胞 糖脂代谢 IRS1/PI3K/AKT信号通路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铁锁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6
4
作者 秦学玲 杨崇仁 +2 位作者 杨庆雄 钱子刚 杨璐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研究金铁锁提取物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金铁锁根粉乙醇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及RP-C8、RP-C18反相硅胶反复柱层析,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HPLC法对其含量及... 目的:研究金铁锁提取物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金铁锁根粉乙醇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及RP-C8、RP-C18反相硅胶反复柱层析,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HPLC法对其含量及纯度进行测定:色谱柱为Liehrospher 100 RP-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0-5min,乙腈15%-20%;5-55min,乙腈20%-55%;55-65min,乙腈55%-85%;65-90min,乙腈85%。检测波长210nm,流速0.5mL/min,柱温30℃。结果:所制备的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纯度为98.38%。对金铁锁原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含量为3.75%,线性范围0.615-3.712μg(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100.4%,RSD为0.69%(n=6)。结论:该法灵敏、准确可靠,制得的化舍物可作为衡量金铁锁提取物质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铁锁 HPLE 3-o-6'-o-甲基-β-d-葡萄糖丝石竹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律宁胶囊中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浓度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淑琴 崔东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6-449,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心律宁胶囊中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浓度,探讨影响心律宁胶囊中齐墩果酸-3-O-β-D-喃葡萄糖醛酸苷浓度测定的各种因素。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心律宁胶囊中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浓度,探讨影响心律宁胶囊中齐墩果酸-3-O-β-D-喃葡萄糖醛酸苷浓度测定的各种因素。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浓度。色谱柱为HypersilC18柱(4.6mm×250.0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1%冰醋酸(56:44),检测波长为210nm,速流为I.00mL·min^-1,柱温30℃。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齐墩果酸-3-O-β-D-喃葡萄糖醛酸苷的分离效果良好,在14.80~26.64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结论:采用HPLC法测定心律宁胶囊中齐墩果酸-3-O-β-D-喃葡萄糖醛酸苷浓度简便、准确、专属性强,HPLC可作为心律宁胶囊浓度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宁胶囊 齐墩果-3-o-β-d-吡喃葡萄糖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苷通过PI3K/AKT通路对免疫性骨髓衰竭小鼠血小板凋亡和活化的影响
6
作者 夏乐敏 余海 +2 位作者 金喆 丁洁 余和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37-1442,共6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苷(QG)通过PI3K/AKT通路对免疫性骨髓衰竭小鼠模型血小板凋亡和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免疫性骨髓衰竭小鼠模型,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环孢素(CsA)、QG共4组,每组10只。正常组及模型组小鼠... 目的:探讨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苷(QG)通过PI3K/AKT通路对免疫性骨髓衰竭小鼠模型血小板凋亡和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免疫性骨髓衰竭小鼠模型,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环孢素(CsA)、QG共4组,每组10只。正常组及模型组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灌胃,CsA组给予0.027 g/kg CsA灌胃,QG组给予0.2 g/kg QG灌胃。造模3 d后处死小鼠并从尾静脉处抽血,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并制备洗涤血小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AX、BAD、caspase-9、磷脂酰丝氨酸(PS)、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P-选择素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I3K、p-PI3K、AKT、p-AKT的蛋白含量;运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法检测PI3K mRNA、AKT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中小鼠外周血小板数明显减少,洗涤血小板中的BAX、BAD、caspase-9、PS、PAC-1、P-选择素明显升高(P<0.05),同时,PI3K、p-PI3K、AKT和p-AKT蛋白含量以及PI3K mRNA和AKT 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CsA组及QG组洗涤血小板中的BAX、BAD、caspase-9、PS、PAC-1、P-选择素明显下降(P<0.05),而PI3K、p-PI3K、AKT和p-AKT蛋白水平以及PI3K mRNA及AKT 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QG能减少免疫性骨髓衰竭小鼠血小板凋亡,并参与部分血小板活化功能的调节,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3-葡萄糖 PI3K/AKT 血小板 凋亡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浆中槲皮素及其主要代谢产物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增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0-753,共4页
目的建立人口服槲皮素后血浆中槲皮素及其部分代谢产物定量测定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酸酸化,乙腈沉蛋白,乙腈及甲醇提取后,提取液浓缩至干,流动相溶解后进样。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 1.7μm);流动相A为1%甲酸水溶... 目的建立人口服槲皮素后血浆中槲皮素及其部分代谢产物定量测定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酸酸化,乙腈沉蛋白,乙腈及甲醇提取后,提取液浓缩至干,流动相溶解后进样。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 1.7μm);流动相A为1%甲酸水溶液,B为1%甲酸乙腈溶液,柱温40℃,体积流量0.4 mL/min;电喷雾离子源,四级杆质谱检测器,选择离子监控模式,检测离子质荷比为301.1(槲皮素),477.1(槲皮素-3-O-葡萄糖苷酸),463.2(槲皮素-3-O-葡萄糖苷),491.2(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酸),269.1(芹菜素)。结果槲皮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酸,槲皮素-3-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酸的线性范围为5~1 280μg/L;槲皮素-3-O-葡萄糖苷酸,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酸的日间、日内相对标准差均小于6%;相对回收率97.54%~104.03%,提取回收率73.28%~81.32%。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有效地测定出人血浆中槲皮素及其主要代谢产物,为进行含槲皮素中药及其复方的药动学研究以及血样浓度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 皮素-3-o-葡萄糖 皮素-3-o-葡萄糖 异鼠李素-3-o-葡萄糖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露梅中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提取富集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俊焱 李成慧 +3 位作者 左文明 李锦萍 刘力宽 曾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60-466,共7页
本研究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金露梅枝叶中槲皮素-7-O-β-D-葡糖苷酸提取分离,并通过13 C NMR鉴定其化学结构,最后采用以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的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检测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 本研究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金露梅枝叶中槲皮素-7-O-β-D-葡糖苷酸提取分离,并通过13 C NMR鉴定其化学结构,最后采用以4-硝基酚-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的酶抑制剂筛选模型检测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和类型。结果显示:槲皮素-7-O-β-D-葡糖苷酸分布在20%乙醇大孔吸附树脂(AB-8)洗脱液中,采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槲皮素-7-O-β-D-葡糖苷酸2481.8 mg,纯度为97.95%。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槲皮素-7-O-β-D-葡糖苷酸对α-葡萄糖苷酶的最大抑制率为94.67%,IC 50为0.259 mmol/L,抑制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阿卡波糖,且抑制剂类型为竞争性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露梅 皮素-7-o-β-d-葡糖苷 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 提取富集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及其代谢物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敏 刘保林 国旭丹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56-260,共5页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试材,用棕榈酸(PA)建立氧化应激与炎症模型,考察槲皮素和其代谢物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对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与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A刺激诱发了内皮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胞内ROS的增加和线粒体膜电位的...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试材,用棕榈酸(PA)建立氧化应激与炎症模型,考察槲皮素和其代谢物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对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与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A刺激诱发了内皮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胞内ROS的增加和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槲皮素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能有效减少ROS的过量生成并逆转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从而发挥抑制内皮氧化应激的功能。PA刺激引起内皮细胞中IKKβ与NF-κB的活化并导致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蛋白合成,槲皮素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能有效下调IKKβ与NF-κB的磷酸化水平,降低IL-6和TNF-α的蛋白合成,从而发挥抑制内皮炎性反应的功能。因此,槲皮素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可以有效抑制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预示含有槲皮素的植物原料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可能与槲皮素代谢物抑制内皮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 皮素-3-o-葡萄糖 氧化应激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石榴叶天然成分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蕾 李晓帆 +1 位作者 张雅鸥 蔡国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5-708,共4页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天然成分槲皮素、槲皮素-3-O-(6″-芥子酸)-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6″-eru-coyl)-β-D-galactopyranoside,QEG)及槲皮素-3-O-(6″-阿魏酸)-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6″-feruloyl)-β-D-ga-lactop...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天然成分槲皮素、槲皮素-3-O-(6″-芥子酸)-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6″-eru-coyl)-β-D-galactopyranoside,QEG)及槲皮素-3-O-(6″-阿魏酸)-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6″-feruloyl)-β-D-ga-lactopyranoside,QFG)对小鼠3T3-L1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诱导3T3-L1细胞成脂分化,油红O染色法测定脂滴含量,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丝氨酸蛋白酶脂肪因子adipsin,CCTTA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EBPα和PPARγ的蛋白表达。结果 QFG和槲皮素都能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而QEG对此没有作用。QFG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成脂分化,并且降低adipsin、C/EBPα和PPARγmRNA及后两者蛋白表达,而对ERα和ERβmRNA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 QFG抑制细胞成脂分化的能力比槲皮素强,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C/EBPα和PPARγ的表达而实现的,而且可能与雌激素受体途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叶 皮素-3-o-(6″-阿魏)-β-d-吡喃半乳糖苷 皮素 成脂分化 C/EBPΑ PPARγ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荷花中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双双 孙瑜 +3 位作者 井凤 段文娟 杜金华 王晓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44-1248,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了荷花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荷花粗提物先经过硅胶柱色谱初步分离,得到黄酮含量高的组分,再经过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以乙酸乙酯-乙醇-水-乙酸(4∶1∶5∶0.025,v/v/v/v)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 采用硅胶柱色谱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了荷花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荷花粗提物先经过硅胶柱色谱初步分离,得到黄酮含量高的组分,再经过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以乙酸乙酯-乙醇-水-乙酸(4∶1∶5∶0.025,v/v/v/v)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800 r/min、流速2.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条件下,从150 mg样品中一次性分离制备得到6.1 mg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I),14.8 mg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II)和20.2 mg紫云英苷(III),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分别为97.0%、95.4%、96.3%,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该方法简便、快速、节省溶剂,可以对荷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快速有效的分离纯化,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为荷花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柱色谱 高速逆流色谱 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 杨梅素-3-o-β-d-葡萄糖 紫云英苷 荷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季花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蕾 符玲 +2 位作者 敬林林 阿有梅 贾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57-2461,共5页
以活性追踪为指导分离和纯化了月季花中具有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成分.从月季花中分离得到了10个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它们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以活性追踪为指导分离和纯化了月季花中具有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成分.从月季花中分离得到了10个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它们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2,4和9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化学成分 皮素3-o-(2" 6"-二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杠板归药材薄层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龙尚祥 周欣 +1 位作者 赵超 龚小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建立杠板归药材的聚酰胺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杠板归经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后,以甲醇∶甲酸(100∶2)为展开剂,对杠板归中的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进行聚酰胺薄层鉴别。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能够有效鉴别杠板归中的槲皮... 目的:建立杠板归药材的聚酰胺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杠板归经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后,以甲醇∶甲酸(100∶2)为展开剂,对杠板归中的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进行聚酰胺薄层鉴别。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能够有效鉴别杠板归中的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稳定,专属性强,可有效鉴别杠板归药材,为其质量标准提升打下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板归 聚酰胺薄层色谱鉴别 皮素-3---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白平肺颗粒中南葶苈子包煎提取方法考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雪峰 徐振秋 +5 位作者 韦迎春 商晶 米慧娟 陶永华 王秀海 萧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3期493-497,共5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考察不同包煎方法提取对芪白平肺颗粒中的南葶苈子成分煎出的影响,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南葶苈子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提取率与提取出膏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包煎前后及不同装样量对芪白... 目的:本研究主要考察不同包煎方法提取对芪白平肺颗粒中的南葶苈子成分煎出的影响,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南葶苈子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提取率与提取出膏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包煎前后及不同装样量对芪白平肺颗粒中南葶苈子提取的影响,并选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倍数对南葶苈子药材中指标成分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在中试生产规模下采用1/4装量进行药材包煎效果最佳,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2 h,提取溶剂倍数8倍。结论:芪白平肺颗粒中的南葶苈子采用包煎提取方法,能有效的提高药材中指标成分的提取率,该工艺合理、可行,为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葶苈子 包煎 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 Box-Behnk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红外光谱结合HPLC对不同产地南葶苈子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璐 韩盼盼 +6 位作者 王若晨 赵博宇 周春亚 刘瑞娜 张瑞 张雨晴 董诚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62,I0017,I0018,共7页
目的创建一种能够快速测定南葶苈子药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sinapine thiocyanate,SH),槲皮素-3-O-β-D-葡萄糖-7-0-β-D-龙胆双糖苷(quercetin-3-O-beta-D-glucose-7-O-beta-D-gentiobioside,QGG),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sorha... 目的创建一种能够快速测定南葶苈子药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sinapine thiocyanate,SH),槲皮素-3-O-β-D-葡萄糖-7-0-β-D-龙胆双糖苷(quercetin-3-O-beta-D-glucose-7-O-beta-D-gentiobioside,QGG),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O-glucoside,IG),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QG)4种成分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南葶苈子样品中SH、QGG、IG、QG的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PLS)建立南葶苈子中SH、QGG、IG、QG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所创建的QGG、QG、IG、SH的定量分析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70、0.9266、0.8086、0.8289;校正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分别为0.0100、0.00263、0.00313、0.111;验证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0139、0.00715、0.00395、0.0860。其中SH的特征光谱为9100~6100 cm-1;QGG的特征光谱为7300~5500 cm-1;IG的特征光谱为9500~6700 cm-1;QG的特征光谱为8200~5100 cm-1。结论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建立的定量模型,能够对南葶苈子药材中QGG、QG、IG、SH的含量进行无损测定。此外通过近红外光谱PCA分析发现道地产地南葶苈子与非道地产地南葶苈子的差异较大,道地产地南葶苈子之间的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葶苈子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法 皮素-3-o-β-d-葡萄糖-7-0-β-d-龙胆双糖苷 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 芥子碱硫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桃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周荣光 杨兆祥 +2 位作者 王金 田立文 张颖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17-1219,共3页
从芒果属植物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is C.Y.Wu et T.L.Ming)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没食子酸甲酯(1),没食子酸(2),3,4-二羟基苯甲酸(3),槲皮素(4),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3-O-... 从芒果属植物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is C.Y.Wu et T.L.Ming)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没食子酸甲酯(1),没食子酸(2),3,4-二羟基苯甲酸(3),槲皮素(4),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和芒果苷(7)。其中化合物1、3、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 芒果属 没食子甲酯 3 4-二羟基苯甲 山奈酚-3-o-β-d-葡萄糖 皮素-3-o-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的云南甜柿叶中三种黄酮的含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梅为云 李娜 +4 位作者 刘录 陈继坤 黄靳翔 高汪荣 周志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44-247,共4页
利用回流提取法对不同采收期的云南甜柿叶进行预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具体方法为: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45%乙醇,液固比20∶1,提取4次... 利用回流提取法对不同采收期的云南甜柿叶进行预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具体方法为: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45%乙醇,液固比20∶1,提取4次,提取时间90 min;液相色谱条件为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分离,甲醇-0.4%磷酸溶液为洗脱系统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5 nm;三种黄酮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平均回收率均在99%以上。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较高的稳定性,适用于用来分析不同采收期的云南甜柿叶中上述三种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三种黄酮在叶中积累具有规律性,随柿果实成长不断积累,并且果实成熟时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柿 高效液相色谱法 山奈酚-3-o-β-d-葡萄糖 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 皮素-3-o-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鬼针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万仲贤 吴建国 +3 位作者 吴飞 郑良栋 覃鸿恩 吴锦忠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研究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及C18反相硅色谱分离纯化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以1H-NMR、13C-NMR以及质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花鬼针草醇提物中分离、纯化、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 目的:研究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及C18反相硅色谱分离纯化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以1H-NMR、13C-NMR以及质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花鬼针草醇提物中分离、纯化、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奥卡宁4′-O-β-D-(2″,4″,6″-三乙酰基)-吡喃酮葡萄糖苷(2)、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原儿茶酸(6)。结论:6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白花鬼针草中分离得到,其中,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4个化合物属于首次从鬼针草数药用植物植物中分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鬼针草 化学成分 皮素-3 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 奥卡宁4′-o-β-d-(2″ 4″ 6″-三乙酰基)-吡喃酮葡萄糖 4-o-(6″-o--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香豆 4-o-(2″-o-乙酰基-6″-o--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香豆 邻苯二甲异丙酯 原儿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杜仲叶中4种黄酮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鹏 何兵 +1 位作者 刘盼 田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5-701,共7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杜仲叶中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的含有量。方法杜仲叶5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Thermo 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杜仲叶中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的含有量。方法杜仲叶5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Thermo 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以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苷为内标,计算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他3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再测定其含有量。结果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分别在5.37~161.00(r=0.999 9)、0.43~12.84(r=0.999 9)、1.58~47.33(r=0.999 8)、0.42~12.65(r=0.999 7)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7%、96.10%、95.30%、96.72%,RSD分别为1.90%、1.12%、1.07%、1.37%。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接近于外标法。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杜仲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 芦丁 皮苷 紫云英苷 一测多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清肺颗粒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薛沾枚 张艳 +8 位作者 刘雪松 郝敬友 苏景 唐伟 刘彦凯 孙洪杰 徐丽 张备 史同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44-49,共6页
为研究改良清肺颗粒的稳定性,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检测清肺颗粒中葶苈子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含量并使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分别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稳定性试验来考察清肺颗粒在... 为研究改良清肺颗粒的稳定性,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检测清肺颗粒中葶苈子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含量并使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分别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稳定性试验来考察清肺颗粒在光照、高温及高湿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湿度是影响改良清肺颗粒的主要因素,高湿度环境导致改良清肺颗粒颜色加深,放置10 d后水分提高19.37%(P <0.01),粒度降低9.3%(P <0.05),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含量降低3%(P <0.05)。在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中,改良清肺颗粒的性状、水分含量、粒度、溶化性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含量变化不显著。综上所述,改良清肺颗粒稳定性良好,于室温保存12个月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兽药典》稳定性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清肺颗粒 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