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3-O-芹菜糖基芦丁糖苷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黎明 李云峰 +3 位作者 刘艳芹 杨明 赵毅民 宫泽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抗抑郁剂槲皮素-3-O-芹菜糖基芦丁糖苷(代号:CTN-986)对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运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所培养的细胞特性进行鉴定。用MTT法和^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法分...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抗抑郁剂槲皮素-3-O-芹菜糖基芦丁糖苷(代号:CTN-986)对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运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所培养的细胞特性进行鉴定。用MTT法和^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法分别观察CTN0986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所培养的细胞具有神经前体细胞的特性,药物研究发现,氟西汀和CTN-986(2~250μmol·L^-1)作用4d,可以促进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同时给予5-HT1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WAY-100635(0.1μmol·L-1)可以对抗CTN-986诱导的促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结论CTN-986可以促进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并且该作用的发挥与激活5-HT1A受体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3-o-芹菜糖基芦丁糖苷 抗抑郁剂 神经前 体细胞 5-HT1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游离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路路 张志超 +1 位作者 吴诉诉 尚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7-593,共7页
探讨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源肝癌细胞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甘油三酯调节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采用油红染色检测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 探讨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源肝癌细胞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甘油三酯调节和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采用油红染色检测Q3GA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脂滴含量的影响,并同时检测其对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作用。DCFH-DA法检测Q3GA对HepG2细胞脂质蓄积引起的活性氧(ROS)的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RT-PCR分析脂肪酸氧化相关的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PPARα)、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A)、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MCAD)、细胞色素P450 4A11(CYP4A11)、乙酰辅酶A氧化酶(ACO)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Q3GA可剂量依赖性降低FFA诱导的Hep G2细胞脂质蓄积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但未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同时可改善脂肪酸氧化引起ROS,MDA的升高以及SOD的降低。另外,Q3GA在一定浓度下可上调脂肪酸β氧化相关基因PPARα、CPT1A、MCAD的表达,而对CYP4A11和ACO的表达没有促进作用。综上所述,Q3GA可抵抗脂肪酸氧化引发肝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HepG2细胞,降低游离脂肪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蓄积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其调节机制可能与其对HepG2细胞中游离脂肪酸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 HEPG2细胞 脂质沉积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3-O-葡萄糖苷抑制α-乳白蛋白非酶糖基化机制分析
3
作者 张露 徐林菊 +5 位作者 彭春彦 王佩欣 谢作桦 谢星 贾晓燕 涂宗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8-34,共7页
以牛α-乳白蛋白(bovineα-lactalbumin,α-La)和果糖为非酶糖基化模型,分析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Q3G)对α-La非酶糖基化过程中果糖胺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形成及游离氨基含... 以牛α-乳白蛋白(bovineα-lactalbumin,α-La)和果糖为非酶糖基化模型,分析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Q3G)对α-La非酶糖基化过程中果糖胺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形成及游离氨基含量和褐变度的影响,然后结合分子对接和质谱鉴定技术进一步揭示其对非酶糖基化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Q3G能显著减轻糖基化过程中的褐变程度,增加游离氨基含量,抑制果糖胺和5-HMF的形成,延缓糖基化反应的进程,且Q3G添加量为2 mmol/L时效果最好。分子对接结果表明Q3G可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与α-La的活性氨基酸残基进行结合,影响α-La和果糖的糖基化反应,缓解糖基化反应的进程。同时,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串联质谱分析也发现Q3G屏蔽了糖基化的潜在活性位点Lys93和Lys108,且新增糖基化位点Lys98的糖基化活性较弱,可达到抑制非酶糖基化的作用。本研究可为Q3G作为潜在抗糖基化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3-o-葡萄糖苷 Α-乳白蛋白 分子对接 糖化位点鉴定 非酶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杠板归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及槲皮素的含量 被引量:4
4
作者 范东生 赵超 +4 位作者 陈华国 周欣 龚小见 赵杨 杨世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36-1440,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杠板归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采用Lichrosher 5-C18色谱柱,以甲醇-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8 nm,柱温为25℃,2种化合物在30 min内...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杠板归中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采用Lichrosher 5-C18色谱柱,以甲醇-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8 nm,柱温为25℃,2种化合物在30 min内均得到较好分离。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和槲皮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7 6~3.920 0 mg和0.004 2~0.440 0 mg,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2.509、0.282 ng和6.272、0.702 ng,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和98%。运用该方法对不同产地杠板归药材中的2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并得出二者含量的比例。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杠板归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板归 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 皮素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caspase-3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季凤清 李宝红 +2 位作者 孙海梅 曾晓蓓 唐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35-437,共3页
为观察槲皮素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 3 (caspase 3 )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采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检测caspase 3基因蛋白的表达 ,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发现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 为观察槲皮素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 3 (caspase 3 )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采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检测caspase 3基因蛋白的表达 ,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发现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细胞caspase 3基因蛋白表达明显增强 ,槲皮素预保护可降低caspase 3基因蛋白的表达。提示 :槲皮素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 ,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caspase 3基因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 皮素 CASPASE-3基因 大鼠 基因蛋白表达 心肌细胞 caspase—3 半胱氨酸蛋白酶-3 发现 图像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3’-氨基酸酯盐酸盐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于姝燕 杨跃 +5 位作者 郑永胜 郭举 吴成龙 罗娟 田之悦 成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1-635,共5页
The synthetic route of 3’-amino carboxylate hydrochloride of quercetin is improved.Using benzyl bromide to partly protect the hydroxyl groups,the protected quercetin then react with a series of Boc protected amino ac... The synthetic route of 3’-amino carboxylate hydrochloride of quercetin is improved.Using benzyl bromide to partly protect the hydroxyl groups,the protected quercetin then react with a series of Boc protected amino acids to afford the 3’-amino carboxylate,hydrogenised and treated with HCl(g),a series of 3’-amino carboxylate hydrochloride of quercetin are synthesized in good yields.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are confirmed by means of their m.p.,mass spectra and 1H N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 溴化苄 皮素-3-氨基酸酯盐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吡啶基)-2-巯基咪唑修饰金电极一阶微分线性扫描伏安法直接测定复方鱼腥草片中槲皮素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明艳 许兴友 +2 位作者 马卫兴 曹志凌 许瑞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25-1128,1131,共5页
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了4-(3-吡啶基)-2-巯基咪唑修饰金电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抗坏血酸和槲皮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电极对两反应物均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在抗坏血酸和槲皮素混合溶液中,采用一阶微分线性扫描伏安... 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了4-(3-吡啶基)-2-巯基咪唑修饰金电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抗坏血酸和槲皮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电极对两反应物均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在抗坏血酸和槲皮素混合溶液中,采用一阶微分线性扫描伏安法进行检测,发现两物质氧化峰相差240 mV,建立抗坏血酸存在下槲皮素的直接测定方法。在抗坏血酸和槲皮素的共存溶液中,槲皮素峰电流的一阶微分与其浓度在2.0~200μ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1.0μmol.L-1。方法的回收率在98.8%~102.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扫描伏安法 修饰金电极 4-(3-吡啶基)-2-巯基咪唑 抗坏血酸 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7-硫酸酯钠盐对重组人肌醇磷脂3-激酶p110β催化亚基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文 梁念慈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5-357,共3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7硫酸酯钠盐(SQMS)对重组人肌醇磷脂3激酶(PI3K)p110β催化亚基的直接作用。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方法获得PI3Kp110β催化亚基。用PtdIns(4,5)P2,[γ32P]ATP与重组PI3Kp110β催化亚基一起保温的方法测定PI3K的活性;32P... 目的观察槲皮素7硫酸酯钠盐(SQMS)对重组人肌醇磷脂3激酶(PI3K)p110β催化亚基的直接作用。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方法获得PI3Kp110β催化亚基。用PtdIns(4,5)P2,[γ32P]ATP与重组PI3Kp110β催化亚基一起保温的方法测定PI3K的活性;32P标记的磷脂用氯仿和甲醇抽提,加闪烁液于液闪计数仪计数。结果SQMS对重组人PI3Kp110β催化亚基有抑制作用,IC50为1314μmol·L-1。结论SQMS是PI3K的抑制剂。重组人PI3Kp110β催化亚基可作为一种较为简便地筛选和开发有效的PI3K抑制剂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磷脂3-激酶 重组蛋白 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帕司他与槲皮素对3-脱氧葡萄糖醛酮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江国荣 张露蓉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与槲皮素对3-脱氧葡萄糖醛酮(3-DG)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3-DG还原酶反应体系,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λ=530 nm)检测底物3-DG剩余量反映酶活性。结果反应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DG剩余量明显减少(P<0.01)。依...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与槲皮素对3-脱氧葡萄糖醛酮(3-DG)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3-DG还原酶反应体系,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λ=530 nm)检测底物3-DG剩余量反映酶活性。结果反应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DG剩余量明显减少(P<0.01)。依帕司他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反应组比较,3-DG剩余量明显增多(P<0.01)。槲皮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DG剩余量明显减少(P<0.05);与反应组比较,剩余量明显增多(P<0.01)。结论依帕司他可完全抑制3-DG还原酶活性,槲皮素可部分抑制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帕司他 皮素 3-脱氧葡萄糖醛酮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3-葡萄糖苷对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敏 陈志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7-227,共1页
目的槲皮素-3葡-萄糖苷(quercitrin-3-glucoside,QG)是一种黄酮单体化合物,为槲皮素3位葡萄糖苷的衍生物,槲皮素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但迄今为止未见QG对心肌缺血的影响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药物诱导的小鼠心肌缺血、小鼠气管夹闭... 目的槲皮素-3葡-萄糖苷(quercitrin-3-glucoside,QG)是一种黄酮单体化合物,为槲皮素3位葡萄糖苷的衍生物,槲皮素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但迄今为止未见QG对心肌缺血的影响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药物诱导的小鼠心肌缺血、小鼠气管夹闭致心肌缺氧、冠状动脉结扎致小鼠和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研究QG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诱导的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延长气管夹闭小鼠心电持续时间。结论 QG对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增加一氧化氮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抗心肌缺血作用 皮素-3 保护作用 葡萄糖苷 心肌缺血性损伤 冠状动脉结扎 心肌缺血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通过影响吲哚胺-2,3-双加氧酶活性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薇 何龙 +2 位作者 刘潇忆 韩琴 葛啸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OD_(480)值,反映色氨酸代谢及犬尿氨酸的生成情况;qPCR法检测IDO1的mRNA表达;表达、纯化IDO1蛋... 目的研究槲皮素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OD_(480)值,反映色氨酸代谢及犬尿氨酸的生成情况;qPCR法检测IDO1的mRNA表达;表达、纯化IDO1蛋白并进行体外酶活性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色氨酸和犬尿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槲皮素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引起G0/G1细胞周期阻滞;槲皮素抑制色氨酸的代谢;槲皮素能够明显抑制IDO1的体外酶催化活性,但不影响IDO1的表达;外源性添加色氨酸的代谢产物犬尿氨酸可以逆转槲皮素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IDO1的酶催化活性,影响细胞色氨酸的代谢,这可能是槲皮素发挥其抗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 色氨酸代谢 犬尿氨酸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HELA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调控p38 MAPK/NF-κB/NLRP3信号通路对大鼠分泌性中耳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月田 刘鑫国 杨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2-678,共7页
目的 探究槲皮素(quercetin, Que)对大鼠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性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Que组(100 mg·kg^(-1))、Que+p38 MAPK激动剂组(100 mg... 目的 探究槲皮素(quercetin, Que)对大鼠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性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Que组(100 mg·kg^(-1))、Que+p38 MAPK激动剂组(100 mg·kg^(-1)Que+2 mg·kg^(-1)Anisomycin),每组各12只。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取腹腔注射卵清蛋白复制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进行相应干预21 d。给药干预结束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中耳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IL-1β、IL-18及中耳灌洗液中IFN-γ、IL-4水平;实时定量PCR (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中耳黏膜组织p38 MAPK/NF-κB/NLRP3信号通路相关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表现中耳内黏膜层增厚,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IL-18及中耳灌洗液中IL-4增加,IFN-γ降低(P <0.01),中耳黏膜组织p-p38MAPK/MAPK、p-NF-κB/NF-κB、NLRP3、ASC、pro-caspase-1、cleaved-caspase-1、IL-1β、IL-18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1)。与model组相比,Que能够明显改善中耳内黏膜增厚,抑制炎性细胞浸润,降低TNF-α、IL-6、IL-1β、IL-18、IL-4及中耳黏膜组织p38 MAPK/NF-κB/NLRP3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IFN-γ(P <0.05或P <0.01)。与Que组相比,Anisomycin能够逆转Que对SOM大鼠的保护作用。结论 Que能够有效改善SOM发生、发展,其机制与抑制p38 MAPK/NF-κB/NLRP3信号通路介导的炎性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 分泌性中耳炎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核转录因子-ΚB NOD样受体蛋白3 炎性反应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苷通过PI3K/AKT通路对免疫性骨髓衰竭小鼠血小板凋亡和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乐敏 余海 +2 位作者 金喆 丁洁 余和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37-1442,共6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苷(QG)通过PI3K/AKT通路对免疫性骨髓衰竭小鼠模型血小板凋亡和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免疫性骨髓衰竭小鼠模型,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环孢素(CsA)、QG共4组,每组10只。正常组及模型组小鼠... 目的:探讨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苷(QG)通过PI3K/AKT通路对免疫性骨髓衰竭小鼠模型血小板凋亡和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免疫性骨髓衰竭小鼠模型,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环孢素(CsA)、QG共4组,每组10只。正常组及模型组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灌胃,CsA组给予0.027 g/kg CsA灌胃,QG组给予0.2 g/kg QG灌胃。造模3 d后处死小鼠并从尾静脉处抽血,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并制备洗涤血小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AX、BAD、caspase-9、磷脂酰丝氨酸(PS)、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P-选择素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I3K、p-PI3K、AKT、p-AKT的蛋白含量;运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法检测PI3K mRNA、AKT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中小鼠外周血小板数明显减少,洗涤血小板中的BAX、BAD、caspase-9、PS、PAC-1、P-选择素明显升高(P<0.05),同时,PI3K、p-PI3K、AKT和p-AKT蛋白含量以及PI3K mRNA和AKT 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CsA组及QG组洗涤血小板中的BAX、BAD、caspase-9、PS、PAC-1、P-选择素明显下降(P<0.05),而PI3K、p-PI3K、AKT和p-AKT蛋白水平以及PI3K mRNA及AKT 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QG能减少免疫性骨髓衰竭小鼠血小板凋亡,并参与部分血小板活化功能的调节,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3-葡萄糖醛酸苷 PI3K/AKT 血小板 凋亡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祖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被引量:46
14
作者 孙军 温昌明 +1 位作者 张保朝 暴向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e)对氧化应激情况下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诱导分化人脐血EPCs,随机分为对照组;过氧化氢(H_2O_2)组:加入500μmol·L^(-1)的H_2O_2,建...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e)对氧化应激情况下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诱导分化人脐血EPCs,随机分为对照组;过氧化氢(H_2O_2)组:加入500μmol·L^(-1)的H_2O_2,建立氧化应激损伤EPCs模型;Que干预组:先分别加入浓度为60、90μmol·L^(-1)的Que预处理30 min后,再加500μmol·L^(-1) H_2O_2共同培养,培养12、24、48 h后,WST-1法观察EPCs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PI3K、Akt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对比,经过H_2O_2处理的EPCs增殖能力明显降低,且EPCs的Ak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I3K、AKT3 mRNA明显下降(P<0.01,P<0.05)。加入60、90μmol·L^(-1) Que处理12、24、48 h后,损伤的EPCs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明显升高EPCs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P<0.05),以及PI3K、AKT3 mRNA表达(P<0.01)。结论槲皮素对H_2O_2诱导血管EPCs氧化应激损伤起到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氧化应激对脑血管病灶的影响,促进脑血管EPCs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 内皮祖细胞 氧化应激 脑缺血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磷酸化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石榴叶天然成分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蕾 李晓帆 +1 位作者 张雅鸥 蔡国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5-708,共4页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天然成分槲皮素、槲皮素-3-O-(6″-芥子酸)-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6″-eru-coyl)-β-D-galactopyranoside,QEG)及槲皮素-3-O-(6″-阿魏酸)-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6″-feruloyl)-β-D-ga-lactop...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天然成分槲皮素、槲皮素-3-O-(6″-芥子酸)-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6″-eru-coyl)-β-D-galactopyranoside,QEG)及槲皮素-3-O-(6″-阿魏酸)-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6″-feruloyl)-β-D-ga-lactopyranoside,QFG)对小鼠3T3-L1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诱导3T3-L1细胞成脂分化,油红O染色法测定脂滴含量,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丝氨酸蛋白酶脂肪因子adipsin,CCTTA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EBPα和PPARγ的蛋白表达。结果 QFG和槲皮素都能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而QEG对此没有作用。QFG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成脂分化,并且降低adipsin、C/EBPα和PPARγmRNA及后两者蛋白表达,而对ERα和ERβmRNA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 QFG抑制细胞成脂分化的能力比槲皮素强,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C/EBPα和PPARγ的表达而实现的,而且可能与雌激素受体途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叶 皮素-3-o-(6″-阿魏酸)-β-D-吡喃半乳糖苷 皮素 成脂分化 C/EBPΑ PPARγ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浆中槲皮素及其主要代谢产物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增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0-753,共4页
目的建立人口服槲皮素后血浆中槲皮素及其部分代谢产物定量测定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酸酸化,乙腈沉蛋白,乙腈及甲醇提取后,提取液浓缩至干,流动相溶解后进样。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 1.7μm);流动相A为1%甲酸水溶... 目的建立人口服槲皮素后血浆中槲皮素及其部分代谢产物定量测定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甲酸酸化,乙腈沉蛋白,乙腈及甲醇提取后,提取液浓缩至干,流动相溶解后进样。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 1.7μm);流动相A为1%甲酸水溶液,B为1%甲酸乙腈溶液,柱温40℃,体积流量0.4 mL/min;电喷雾离子源,四级杆质谱检测器,选择离子监控模式,检测离子质荷比为301.1(槲皮素),477.1(槲皮素-3-O-葡萄糖苷酸),463.2(槲皮素-3-O-葡萄糖苷),491.2(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酸),269.1(芹菜素)。结果槲皮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酸,槲皮素-3-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酸的线性范围为5~1 280μg/L;槲皮素-3-O-葡萄糖苷酸,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酸的日间、日内相对标准差均小于6%;相对回收率97.54%~104.03%,提取回收率73.28%~81.32%。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有效地测定出人血浆中槲皮素及其主要代谢产物,为进行含槲皮素中药及其复方的药动学研究以及血样浓度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 皮素-3-o-葡萄糖苷酸 皮素-3-o-葡萄糖苷 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酸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及其代谢物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敏 刘保林 国旭丹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56-260,共5页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试材,用棕榈酸(PA)建立氧化应激与炎症模型,考察槲皮素和其代谢物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对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与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A刺激诱发了内皮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胞内ROS的增加和线粒体膜电位的...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试材,用棕榈酸(PA)建立氧化应激与炎症模型,考察槲皮素和其代谢物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对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与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A刺激诱发了内皮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胞内ROS的增加和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槲皮素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能有效减少ROS的过量生成并逆转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从而发挥抑制内皮氧化应激的功能。PA刺激引起内皮细胞中IKKβ与NF-κB的活化并导致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蛋白合成,槲皮素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能有效下调IKKβ与NF-κB的磷酸化水平,降低IL-6和TNF-α的蛋白合成,从而发挥抑制内皮炎性反应的功能。因此,槲皮素和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可以有效抑制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预示含有槲皮素的植物原料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可能与槲皮素代谢物抑制内皮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 皮素-3-o-葡萄糖醛酸 氧化应激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毒胡萝卜素诱导的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岳雯 姚树桐 +3 位作者 鲍颖 王家富 杨娜娜 商战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8-523,共6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ue)对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1μmol/L TG作用RAW264.7细胞24 h诱导内质网应激,不同浓度Que(80、120或160μmol/L)与TG共同作用后,MT...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ue)对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1μmol/L TG作用RAW264.7细胞24 h诱导内质网应激,不同浓度Que(80、120或160μmol/L)与TG共同作用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及[Ca^(2+)]_i,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及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Que(160μmol/L)和(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13K)抑制剂LY294002(15 nmol/L)与TG共同作用时GRP78和CHOP的表达。结果:Que能够抑制TG诱导的RAW264.7细胞内质网应激损伤,与TG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凋亡率降低(P<0.05),[Ca^(2+)]_i,降低(P<0.05),GRP78及CHOP表达减少(P<0.05);LY294002单独作用可抑制TG诱导的GRP78及CHOP表达上调(P<0.05),但与Que联合应用与二者单独使用时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Que可以抑制TG诱导的RAW264.7细胞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P13K信号通路从而降低CHOP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素 内质网应激 巨噬细胞 细胞凋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对TMAO-Fe(II)体系中TMAO热分解的影响
19
作者 李颖畅 杨钟燕 +3 位作者 王亚丽 惠丽娟 汤轶伟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53,共9页
以氧化三甲胺-铁(Ⅱ)(trimethylamine oxide-Fe(Ⅱ),TMAO-Fe(Ⅱ))体外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对TMAO热分解的影响,并从自由基角度研究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抑制TMAO-Fe(Ⅱ)体系中TMAO的热分解,... 以氧化三甲胺-铁(Ⅱ)(trimethylamine oxide-Fe(Ⅱ),TMAO-Fe(Ⅱ))体外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对TMAO热分解的影响,并从自由基角度研究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抑制TMAO-Fe(Ⅱ)体系中TMAO的热分解,显著降低体系中三甲胺、二甲胺和甲醛含量。质量分数越大,抑制效果越显著,槲皮素-3-D-半乳糖苷抑制效果优于绿原酸;随温度的升高,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对TMAO热分解有显著抑制作用。加热时间小于75 min,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抑制效果显著。槲皮素-3-D-半乳糖苷和绿原酸p H值分别为8.0和5.0时,抑制TMAO热分解效果最好。TMAO-Fe(Ⅱ)体系中TMAO的热分解过程中产生了自由基,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质量分数越高,则(CH3)3N自由基信号越弱;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来抑制甲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叶多酚 绿原酸 皮素-3-D-半乳糖苷 TMAO-Fe(Ⅱ)体系 TMAO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QQ/MS法分析比较不同品种苦荞麦代表性成分含量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迪 邓放 +3 位作者 李阳倩 高蒨 章津铭 邹亮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3-66,72,共5页
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UPLC-QQQ/MS)同时测定川荞1号、西荞1号、米荞1号、迪苦4个不同品种苦荞麦中6种代表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品种之间含量差异进行分析与评价。所测6种成分葫芦巴碱、芦丁、山奈酚-3-O-芸... 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UPLC-QQQ/MS)同时测定川荞1号、西荞1号、米荞1号、迪苦4个不同品种苦荞麦中6种代表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品种之间含量差异进行分析与评价。所测6种成分葫芦巴碱、芦丁、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山奈酚、大黄素在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5.27%~107.31%。4个品种苦荞麦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主要为黄酮类成分,其在米荞1号中含量最高,远高于川荞1号和西荞1号(P <0.01)。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及灵敏度高,可用于不同品种苦荞麦6种成分的测定,为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苦荞麦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UPLC-QQQ/MS) 葫芦巴碱 芦丁 山奈酚-3-o-芸香糖苷 皮素 山奈酚 大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