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榆林窟第25窟壁画藏文题记释读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0
1
作者 陆离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54-57,共4页
榆林窟第25窟壁画完成于吐蕃统治河陇时期,该壁画藏文题记中的shangshevi实际是汉文"尚书"的音译,是指总制河陇地区的吐蕃东道节度使。该壁画藏文题记提到的曹姓(dzevu)开窟人在吐蕃统治时期不可能担任僧政一职。
关键词 榆林窟第25窟 藏文题记 shang shevi 东道节度使 僧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窟第25窟八大菩萨曼荼罗图像补遗 被引量:9
2
作者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24,I0002,I0003,共9页
对20世纪40年代初罗寄梅在敦煌所拍洞窟资料的检索,发现了罗氏拍于当时的榆林窟第25窟主室正壁八大菩萨曼荼罗壁画全图,洞窟现有壁画残毁不全,故而该照片的资料价值非常珍贵。以此为依据,结合洞窟现有壁画、罗氏照片以及华尔纳、谢稚柳... 对20世纪40年代初罗寄梅在敦煌所拍洞窟资料的检索,发现了罗氏拍于当时的榆林窟第25窟主室正壁八大菩萨曼荼罗壁画全图,洞窟现有壁画残毁不全,故而该照片的资料价值非常珍贵。以此为依据,结合洞窟现有壁画、罗氏照片以及华尔纳、谢稚柳等人早年的记载,对该铺八大菩萨曼荼罗进行了缀合复原。在完整图像的基础上,就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第25窟 八大菩萨曼荼罗 罗寄梅照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华严法界救度思想的开展——兼论榆林窟第25窟卢舍那佛与药师、地藏的组合 被引量:5
3
作者 赖文英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法界"是华严义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华严造像——法界人中像,被赋予的重要象征意义即是"法界"。菩萨遍入法界救拔众生,是华严行者的广大行愿,也是法界人中像传达的重要讯息。唐代法界人中像与药师佛... "法界"是华严义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华严造像——法界人中像,被赋予的重要象征意义即是"法界"。菩萨遍入法界救拔众生,是华严行者的广大行愿,也是法界人中像传达的重要讯息。唐代法界人中像与药师佛、地藏菩萨产生或对应、或组合的关联,反映出华严救度思想与当时的思想潮流相结合,将华严的教化具体融入法界,说明佛法不离世间法,更符合华严法界的意义。此一发展让法界人中像的图像意涵更为明确,也使法界人中像定位为卢舍那佛的性格更为彰显。榆林25窟卢舍那佛虽以大日如来形象呈现,但与药师佛、地藏菩萨的组合,与法界人中像所传达的概念一脉相承,就是华严法界的救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 法界救度 榆林窟第25窟 卢舍那佛 药师佛 地藏菩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座反映唐蕃关系的“纪念碑”式洞窟(上)——榆林窟第25窟营建的动机、思想及功德主试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沙武田 《艺术设计研究》 2012年第4期10-17,共8页
榆林窟第25窟是敦煌石窟吐蕃期洞窟的代表作,通过对洞窟藏文题记的再研究,结合吐蕃在处理唐蕃关系时建寺等佛教活动的传统、洞窟营建的历史背景、窟内壁画内容及其艺术特色,最终表明榆林窟第25窟很有可能是776年瓜州陷蕃后、786年沙州... 榆林窟第25窟是敦煌石窟吐蕃期洞窟的代表作,通过对洞窟藏文题记的再研究,结合吐蕃在处理唐蕃关系时建寺等佛教活动的传统、洞窟营建的历史背景、窟内壁画内容及其艺术特色,最终表明榆林窟第25窟很有可能是776年瓜州陷蕃后、786年沙州陷蕃前,身为瓜州节度使、沙州作战前沿总指挥尚乞心儿的功德窟,或者说是与他有密切关系的洞窟,而建窟的主要目的是吐蕃人为了"纪念"对瓜州的占领,又是为了通过佛教手段向瓜沙地区的汉人表示友好,因此该窟实为——"纪念碑性"洞窟,具有很强的"秘密性",但其建窟的模式未得到广泛的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第25窟 唐蕃关系 纪念碑性 尚乞心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窟第25窟T形榜子再探 被引量:2
5
作者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34,共7页
敦煌石窟中书写藏汉文字的T形榜子颇具时代特征,榆林窟第25窟八大菩萨曼荼罗造像中的T形榜子更具研究价值,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作研究:1.为什么榆林第25窟T形榜子仅出现在八大菩萨曼荼罗造像中?2.为什么该T形榜子中未写藏文?3.为什么主尊... 敦煌石窟中书写藏汉文字的T形榜子颇具时代特征,榆林窟第25窟八大菩萨曼荼罗造像中的T形榜子更具研究价值,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作研究:1.为什么榆林第25窟T形榜子仅出现在八大菩萨曼荼罗造像中?2.为什么该T形榜子中未写藏文?3.为什么主尊T形榜子中汉文题名"清净法身卢舍那佛",而与主尊本身的大日如来形象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第25窟 T形榜子 清净法身卢舍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座反映唐蕃关系的“纪念碑”式洞窟(下)——榆林窟第25窟营建的动机、思想及功德主试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沙武田 《艺术设计研究》 2013年第1期16-23,共8页
榆林窟第25窟是敦煌石窟吐蕃期洞窟的代表作,通过对洞窟藏文题记的再研究,结合吐蕃在处理唐蕃关系时建寺等佛教活动的传统、洞窟营建的历史背景、窟内壁画内容及其艺术特色,最终表明榆林窟第25窟很有可能是776年瓜州陷蕃后、786年沙州... 榆林窟第25窟是敦煌石窟吐蕃期洞窟的代表作,通过对洞窟藏文题记的再研究,结合吐蕃在处理唐蕃关系时建寺等佛教活动的传统、洞窟营建的历史背景、窟内壁画内容及其艺术特色,最终表明榆林窟第25窟很有可能是776年瓜州陷蕃后、786年沙州陷蕃前,身为瓜州节度使、沙州作战前沿总指挥尚乞心儿的功德窟,或者说是与他有密切关系的洞窟,而建窟的主要目的是吐蕃人为了"纪念"对瓜州的占领,又是为了通过佛教手段向瓜沙地区的汉人表示友好,因此该窟实为一"纪念碑性"洞窟,具有很强的"秘密性",但其建窟的模式未得到广泛的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第25窟 唐蕃关系 纪念碑性 尚乞心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蕃统治下一位唐人画师的民族情结——以瓜州榆林窟第25窟婚嫁图和老人入墓图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雨 沙武田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9-26,共8页
瓜州榆林窟第25窟的婚嫁图与老人入墓图,同在石窟主室北壁弥勒经变中。通过对两幅图像的仔细对照,发现了一些相似度很高的细节:出现同戴透额罗幞头的一身男子像、同行叉手礼的一身男子像、同画并排站立的三位唐装女子、画面构图中心的... 瓜州榆林窟第25窟的婚嫁图与老人入墓图,同在石窟主室北壁弥勒经变中。通过对两幅图像的仔细对照,发现了一些相似度很高的细节:出现同戴透额罗幞头的一身男子像、同行叉手礼的一身男子像、同画并排站立的三位唐装女子、画面构图中心的转移。以此现象为中心,具体分析两幅图像中的人物,相互之间应该具有密切的关系,各自可以理解为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人生场景再现。尤其是在婚嫁图中行叉手礼、着吐蕃装的吐蕃新郎,而到了老人入墓图中却是身着唐服的形象,图像本身可以认为是一幅反映吐蕃人汉化的历史图像,但实际上并不是历史的真实写照,而是表达画师对吐蕃统治下"辫发易服"民族同化政策的不满与抵触,同时似乎赋予恢复唐人统治的政治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第25窟 婚嫁图 老人入墓图 民族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蕃清水会盟在敦煌石窟中的历史遗迹——瓜州榆林窟第25窟功德主新解 被引量:2
8
作者 马俊锋 沙武田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2,共8页
瓜州榆林窟第25窟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代表洞窟,在唐蕃艺术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洞窟功德主的考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清水会盟前后唐蕃关系、榆林窟第25窟洞窟形制以及吐蕃式图像出现的相关历史背... 瓜州榆林窟第25窟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代表洞窟,在唐蕃艺术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洞窟功德主的考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清水会盟前后唐蕃关系、榆林窟第25窟洞窟形制以及吐蕃式图像出现的相关历史背景,我们初步认为榆林窟第25窟北壁弥勒经变藏文题记中提到的"尚书"或有可能为促成唐蕃"清水会盟"的吐蕃大相兼东道节度使尚结赞。榆林窟第25窟实为某位曹姓人士为身为吐蕃大相兼东道节度使的尚结赞(783年任吐蕃大相兼东道节度使)而建,纪念和赞颂他促成唐蕃清水会盟使唐蕃和好的功德,具体建窟时间应在783年唐蕃清水会盟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窟第25窟 清水会盟 功德主 尚结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噶玉采会盟寺(de ga g·yu tshal gtsigs kyi gtsug lag khang)考——再论该寺非榆林窟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维忠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3-99,共7页
德噶玉采会盟寺(de ga g·yu tshal gtsigs kyi gtsug lag khang)是一座见于敦煌藏文文献P.T.16和IOLTIB J751I中的寺院名。因P.T.16和IOL TIB J751I这一组文献与唐蕃长庆会盟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学界对... 德噶玉采会盟寺(de ga g·yu tshal gtsigs kyi gtsug lag khang)是一座见于敦煌藏文文献P.T.16和IOLTIB J751I中的寺院名。因P.T.16和IOL TIB J751I这一组文献与唐蕃长庆会盟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学界对德噶玉采会盟寺地望的考证也很重视,曾有专文探讨。笔者在评析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德噶玉采会盟寺的地望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该寺位于汉藏交界的同谷地区,IOL TIB J689III中出现的孔古寺为该寺的另一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噶玉采会盟寺 榆林窟第25窟 雅摩塘 孔古梅如 孔古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