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地面积比例梯度下景观组成和构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梁国付 卢训令 +1 位作者 贾振宇 丁圣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96-2904,共9页
以黄河中下游郑州地区为研究区域,根据林地面积比例高低,把确定的260块景观区域划分为林地面积比例高(>50%)、中等(50%—30%)、低(30%—10%)和非常低(<10%)共4个不同类型;采用概率连接度指数(PC)表征林地栖息地可用性程度。利用R... 以黄河中下游郑州地区为研究区域,根据林地面积比例高低,把确定的260块景观区域划分为林地面积比例高(>50%)、中等(50%—30%)、低(30%—10%)和非常低(<10%)共4个不同类型;采用概率连接度指数(PC)表征林地栖息地可用性程度。利用R软件里的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了10、50、100、250、500、1000、2000 m和3000 m物种不同扩散能力下,反映林地景观组成和构型特征的林地面积比例(PA),以及林地面积比例(PA)与林地斑块数量(NP)、林地平均斑块大小(PS)、林地斑块隔离度(PI)组合作用对栖息地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林地面积比例高的区域,林地面积比例是决定栖息地可用性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林地面积比例中等的区域,除林地面积比例外,林地斑块隔离度和平均斑块大小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林地面积比例低和较低时,依据物种扩散能力的不同,需要考虑平均斑块大小和林地斑块数量的影响。景观中不同林地面积比例情况下,生物保护措施和管理要依据林地面积比例、林地斑块数量、林地平均斑块大小、以及林地斑块隔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景观异质性 概率连接度指数 郑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