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SSI概率统计分布的室内定位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石荣 李飞腾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9-124,130,共7页
针对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时变现象影响WLAN室内定位精度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RSSI概率统计分布(Statistic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PD)的加权K最近邻(Weighted K-Nearest Neighbo... 针对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时变现象影响WLAN室内定位精度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RSSI概率统计分布(Statistic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PD)的加权K最近邻(Weighted K-Nearest Neighbor,WKNN)方法——SPD-WKNN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SPD方法得到指纹点RSSI向量区间;然后运用SVM算法选取测试点K个近邻指纹点,计算测试点RSSI向量到每个近邻指纹点的最小欧氏距离;最后结合WKNN算法获取定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SPD-WKNN方法与NN、KNN、WKNN、SVR和LSSVM方法相比定位误差分别降低了47.3%、41.6%、31.9%、27.1%和16.3%,呈现了良好的定位效果;利用SVM算法的稀疏性明显减小了运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室内定位 概率统计分布 加权K最近邻(WKNN) 支持向量机(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扫描磁信号特征对光磁复合方位探测统计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甘霖 王科 +2 位作者 许子涵 张凝希 张合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5-243,共9页
针对超近程来袭目标方位探测统计分布问题,研究了光磁复合方位测量方法周期扫描磁信号对探测精度的影响机理。建立了永磁体旋转扫描空间磁场数学模型,推导出周期扫描磁信号方程,结合磁信号特征和恒阈值时间测量方法,推导出周期扫描磁信... 针对超近程来袭目标方位探测统计分布问题,研究了光磁复合方位测量方法周期扫描磁信号对探测精度的影响机理。建立了永磁体旋转扫描空间磁场数学模型,推导出周期扫描磁信号方程,结合磁信号特征和恒阈值时间测量方法,推导出周期扫描磁信号时间测量概率统计分布函数解析式。研究了扫描周期、磁场强度、阈值电压和噪声对时间测量概率统计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扫描周期和磁场强度的增加,概率分布函数对称性不受影响,概率分布半宽会随之减小,且分布峰值随之呈现0.75~1.88范围内的增加。随着阈值检测电压的提高,概率分布首先呈现半宽减小、峰值提升0.48态势,进而出现半宽增大、峰值降低0.54现象,且在峰值前后分布曲线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出现不同走势。随着等效噪声电压的增加,概率分布函数对称性不受影响,但分布半宽会随之增大,且分布峰值随之减小0.4~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探测 光磁复合 磁扫描信号 概率统计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电网变压器套管运行数据的统计分布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鸿铃 乔胜亚 +3 位作者 李光茂 熊俊 罗锋 黄敬侠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74-178,共5页
统计分析了广州电网2010年至2020年11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套管运行数据电容变化率和介损值分布规律,建立电容变化率和介损值现场测试数据概率分布统计及累积概率分布,得到电容变化率、介损密度函数分别符合近似正态分布、近似对数... 统计分析了广州电网2010年至2020年11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套管运行数据电容变化率和介损值分布规律,建立电容变化率和介损值现场测试数据概率分布统计及累积概率分布,得到电容变化率、介损密度函数分别符合近似正态分布、近似对数正态分布特征,以及90%/95%分位点数值。提出套管电容变化率关注值为±3%,110、220、500kV套管介损关注值可分别为0.5%、0.5%、0.6%,并分析不同电压等级、不同运行年限、不同变压器厂家等3个因素对变压器套管数据分布规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套管 介损值 电容变化率 概率分布统计 关注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FOST模型的华北冬小麦动态长势评估指标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郑昌玲 侯英雨 +1 位作者 吴门新 张蕾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6-753,共8页
为构建基于WOFOST作物模型主要输出要素地上部生物量(TAGP)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华北平原冬小麦长势评估指标,利用华北平原冬小麦主产区农业气象站冬小麦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和土壤湿度等观测资料以及河北固城站、河南郑州站和山东泰安站... 为构建基于WOFOST作物模型主要输出要素地上部生物量(TAGP)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华北平原冬小麦长势评估指标,利用华北平原冬小麦主产区农业气象站冬小麦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和土壤湿度等观测资料以及河北固城站、河南郑州站和山东泰安站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冬小麦生物量观测资料,完成WOFOST模型参数本地化和适应性分析。利用华北平原354个气象站2001-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驱动模型,根据不同时段15年地上总生物量(TAGP)和叶面积指数(LAI)要素及其与15年平均值的距平百分率的概率统计分布,确定冬小麦长势动态评估指标;利用冬小麦田间观测资料,检验指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1)试验站观测值与模拟值对比显示,冬小麦生育期模拟误差绝对值平均为3.7d,地上部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的误差为3.8%~11.7%,WOFOST模型可较为准确地模拟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其生物量的动态累积过程,在华北平原适用性良好;(2)基于指标的动态长势评估等级与观测数据对比,2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点的指标评估结果与观测资料一致性较好,1个站点的结果则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呈波动状态,总体上基于LAI的长势评价指标与观测资料对比相关系数高于基于TAGP的评价指标;(3)基于WOFOST模型的冬小麦长势评估指标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冬小麦长势状况,可用于业务中进行实时、动态和定量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长势 动态评估 WOFOST模型适应性 平均生物量 概率分布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