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RES-可拓学理论的岩体质量评价与预测——以普朗铜矿区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朝义 柯超 +3 位作者 羊劲松 周鹏超 沙有财 吴益平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科学准确地开展矿区岩体质量评价研究,对于矿区的可崩性评价、地下空间工程结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以普朗铜矿区为研究区,通过收集普朗铜矿勘探区的地质资料、钻孔信息和岩心信息,建立了普朗铜矿区地质模型,并采用钻孔超声波成像... 科学准确地开展矿区岩体质量评价研究,对于矿区的可崩性评价、地下空间工程结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以普朗铜矿区为研究区,通过收集普朗铜矿勘探区的地质资料、钻孔信息和岩心信息,建立了普朗铜矿区地质模型,并采用钻孔超声波成像和光学成像测井测试方法,结合岩心实物资料和室内岩石试验所获取的岩体质量评价指标参数,基于提出的模糊岩石工程系统(RES)理论-可拓学理论评价模型对矿区单个钻孔及区域岩体质量进行了评价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普朗铜矿区17个钻孔中15个钻孔整体岩体质量为Ⅱ级,仅2个钻孔的岩体质量分别为Ⅱ~Ⅲ级和Ⅲ级;矿区3种岩性岩体质量均为Ⅱ级,其中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岩体质量良好(Ⅰ、Ⅱ级)段岩体占比更高,角岩岩体质量劣质(Ⅲ、Ⅳ、Ⅴ级)段岩体占比更高;工作区整体岩体质量为Ⅱ级;与RES-云模型和简单关联函数-可拓学模型相比,模糊RES-可拓学理论评价模型对某工程岩体质量的评价结果与实际工程岩体质量等级能够较好吻合,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模糊RES-可拓学理论评价模型在岩体质量评价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质量评价 概率模糊集理论 岩石工程系统(RES)理论 可拓学理论 普朗铜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