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ewmark模型的地震滑坡概率危险性分析——以南迦巴瓦地区为例
1
作者 张艺 方韬 +4 位作者 叶青 朱国豪 任烨 倪友忠 钟卫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76,共14页
潜在地震滑坡的概率危险性分析主要是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和Newmark位移模型相结合,以滑坡失稳概率为危险性指标,给出潜在地震滑坡的危险性区划结果。根据南迦巴瓦地区工程地质岩性及地形高程数据,参考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本... 潜在地震滑坡的概率危险性分析主要是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和Newmark位移模型相结合,以滑坡失稳概率为危险性指标,给出潜在地震滑坡的危险性区划结果。根据南迦巴瓦地区工程地质岩性及地形高程数据,参考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本文给出了研究区50年10%超越概率水平下潜在地震滑坡的失稳概率。根据所得结果将南迦巴瓦地区潜在地震滑坡的概率危险性划分为低危险区(P(f)≤0.2)、中危险区(0.2<P(f)≤0.3)和高危险区(0.3<P(f)≤0.4),其中,中、高危险区主要分布于南迦巴瓦峰附近以及沿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江、则普曲和金珠藏布江等河谷两侧坡度较大的区域。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地震地质防灾规划和应急预案制定提供依据,为重大工程建设安全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迦巴瓦地区 NEWMARK 位移模型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地震滑坡概率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TAS模型的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
2
作者 陈力波 陈良鹏 周健鸿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3,共12页
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对主震发生后的地震风险评估至关重要。经典的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基于Reasenberg-Jones(R-J)模型建立,但R-J模型对复杂的地震序列可能存在预测失效的问题,因此,将对真实余震序列描述较好的传染型余... 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对主震发生后的地震风险评估至关重要。经典的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基于Reasenberg-Jones(R-J)模型建立,但R-J模型对复杂的地震序列可能存在预测失效的问题,因此,将对真实余震序列描述较好的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pidemic-type aftershock sequence,ETAS)结合到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中,以2008年汶川7.9级余震序列和2014年鲁甸6.2级余震序列为例,评估余震危险性的重要性以及探讨ETAS模型相对于R-J模型在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差异。结果表明:余震危险性水平与主震震级大小有关,主震震级越大,余震危险性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久,对于震级较大的强主震事件,主震发生后早期的余震危险性不容忽略。对于汶川7.9级和鲁甸6.2级地震事件,在余震发生率预测效能上ETAS模型优于R-J模型,而在余震危险性评估中,余震危险性的大小取决于余震发生率,基于R-J模型计算的余震发生率大于ETAS模型计算的余震发生率,因此,在余震危险性评估中使用R-J模型相比于ETAS模型会造成对余震危险性水平的高估,ETAS模型可用于改进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评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AS模型 R-J模型 余震序列 余震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wmark模型的概率地震滑坡危险性分析方法研究——以甘肃天水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雪婧 高孟潭 徐伟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5-808,共14页
本文以天水地区为研究区,结合地震潜在震源区模型和Newmark位移预测方程,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计算了该地区50年超越概率10%水平下的Newmark位移。同时,根据天水地区50年超越概率10%下的阿里亚斯烈度,并结合Newmark位移与阿里亚... 本文以天水地区为研究区,结合地震潜在震源区模型和Newmark位移预测方程,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计算了该地区50年超越概率10%水平下的Newmark位移。同时,根据天水地区50年超越概率10%下的阿里亚斯烈度,并结合Newmark位移与阿里亚斯烈度的关系式,计算了天水地区在遭受50年超越概率10%下的阿里亚斯烈度影响时,潜在滑坡体产生的Newmark位移分布。通过比较上述两种方法得到的天水地区不同Newmark位移的分布特征,本文认为二者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但其空间分布特征均能反映天水地区每个场点处的相对滑坡危险性。对滑坡危险性水平进行分区的结果显示,天水地区60%以上的区域具有高地震滑坡危险性,50%以上的区域具有甚高地震滑坡危险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天水地区地震危险性及风险评估的参考资料,也可以作为天水地区城市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地震应急准备以及其它公共政策制定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mark位移 地震诱发滑坡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天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损失概率预测研究中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傅征祥 姜立新 王晓青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文基于假定未来某段时间内研究地区或场地上地震烈度影响事件遵从贝努利(Bernoulli)随机独立试验过程,利用历史地震烈度一频度统计关系,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震损失概率预测的危险性分析方法。
关键词 地震损失 概率 预测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震时空丛集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徐伟进 吴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10-3118,共9页
本文以东北、华北及川滇地区为例,系统研究了余震时空丛集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采用基于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TAS)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模拟了包含余震和不包含余震的两套地震序列,然后以模拟地震目录为基础输入,采用基于空间光... 本文以东北、华北及川滇地区为例,系统研究了余震时空丛集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采用基于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ETAS)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模拟了包含余震和不包含余震的两套地震序列,然后以模拟地震目录为基础输入,采用基于空间光滑地震活动性模型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计算了两套地震危险性结果——PGA(Peak Ground Acceleration,峰值加速度),通过分析比较这两套PGA的绝对差值和相对差值来研究余震时空丛集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余震对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的影响均值为6%左右,最大可达10%,并且随着超越概率水平的提高,余震影响也越大.弱地震活动区余震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要高于强地震活动区.研究结果还进一步揭示两套PGA结果绝对差值的最大值约为15 cm·s^(-2),且出现在高PGA区,这意味着余震对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地震区划或一般性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可考虑不用删除余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影响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蒙特卡罗模拟 ET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及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胥广银 高孟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一般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震源(潜在震源)简化为点源或者是线源.但对于较大震级的地震,仍然采用点源或线源模型来描述潜在震源显然是不合理的.为此,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本文提出了潜...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一般把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震源(潜在震源)简化为点源或者是线源.但对于较大震级的地震,仍然采用点源或线源模型来描述潜在震源显然是不合理的.为此,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本文提出了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并以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7.6级地震的车笼埔断层为例,探讨了其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①采用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是合理的,因为它可以模拟地震破裂面与地震动影响场的三维展布特征,尤其适用于较大震级地震的近场区域;②潜在地震破裂面源的大小、产状,对近震源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结果有明显的控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震源 地震破裂面产状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不确定性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高玉峰 谢康和 +2 位作者 曾国熙 颜志平 王朝晖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5期590-596,共7页
自从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问世以来,不确定性就突出地存在.从该方法本身分析,认为潜在震源区范围、地震动衰减关系、震级上限、年发生率、b值、起算震级是6个不确定性因素.计算结果表明,不确定性因素对地震烈度的影响较小,对... 自从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问世以来,不确定性就突出地存在.从该方法本身分析,认为潜在震源区范围、地震动衰减关系、震级上限、年发生率、b值、起算震级是6个不确定性因素.计算结果表明,不确定性因素对地震烈度的影响较小,对峰值加速度的影响较大.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对计算结果造成系统偏差,可通过权系数P进行校正,并给出了具体的校正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概率分析 地震烈度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三维断层源和二维潜在震源区的随机抽样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算法研发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鲲 高孟潭 +4 位作者 俞言祥 徐伟进 杜义 李雪靖 陆东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454,共20页
文中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抽样方法,研发了一套融合传统二维潜在震源区(下文简称“潜源”)和三维断层源的概率地震危险性算法。该算法不仅适用于传统的区域面源,同时还能考虑地震的破裂尺度并兼容三维断层源的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文中研发... 文中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抽样方法,研发了一套融合传统二维潜在震源区(下文简称“潜源”)和三维断层源的概率地震危险性算法。该算法不仅适用于传统的区域面源,同时还能考虑地震的破裂尺度并兼容三维断层源的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文中研发的算法可高效实现断层源地震事件集的三维模拟,并将地震破裂尺度引入到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中,显著提高了近断层地区地震危险性计算的合理性。为了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算法采用预先在平面潜源中充填网格点的方式随机模拟地震事件在潜源内的均匀分布。对于椭圆衰减的地震危险性计算,算法采用了预先构建不同震级、距离及不同场点与潜源长轴方向夹角下的短轴距的三维矩阵,通过查表和插值方式直接获得相应场点的短轴距,避免了循环迭代逼近短轴距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分别利用五代图的概率地震危险性程序和文中研发的算法,计算了湖南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所处的中强地震活动环境的区域地震危险性以及近断层源的常德、株洲2个场点在不同概率水平下(重现期分别为50a、 475a和2 475a)的地震危险性。比较研究表明,五代图的程序低估了三维断层源附近的地震危险性,且随着概率水平的降低,低估的程度越来越高。最后,利用太平洋地震工程中心(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PEER)验证概率地震危险性程序的算例(数据集1案例10)验证了文中算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潜在震源区 三维断层源 蒙特卡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危险性估计中不确定性的概率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胡聿贤 陈汉尧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危险性估计中存在的随机、知识不完备(模型)、模糊这三类不确定因素以及当前对这三类因素处理的几种方法;然后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即这三类看来性质不同的不确定因素,归根到底,都来自知识不完备,或为了简化而不求完...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危险性估计中存在的随机、知识不完备(模型)、模糊这三类不确定因素以及当前对这三类因素处理的几种方法;然后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即这三类看来性质不同的不确定因素,归根到底,都来自知识不完备,或为了简化而不求完备;接着说明了这三类因素的不确定性都可以用概率密度表示,随机因素用客观概率,后两类用主观概率;最后指出,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这三类因素可以统一按Bayesian方法综合处理,从而避免了过去采用的超越概率曲线的分位数曲线这种概率的概率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危险性 概率分析 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宝一 龚平 王丽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9-213,共5页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在MapGIS软件上的实现方法。并以三峡坝区某工程场地为例对程序进行了测试。GIS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易于掌握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流程和数据。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用...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在MapGIS软件上的实现方法。并以三峡坝区某工程场地为例对程序进行了测试。GIS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易于掌握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流程和数据。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用户对复杂地震危险性分析过程的认知能力,可以帮助用户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从空间数据中挖掘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余震危险性概率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文豪 杨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4-663,共10页
本文介绍了余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概念,完整列出其相关公式的解析表达式并阐述了余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具体方法。以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为例,首先,求得该地震余震序列的相关参数,结果显示:九寨沟M_S7.0地震余震序列理论最大余震震级约... 本文介绍了余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概念,完整列出其相关公式的解析表达式并阐述了余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具体方法。以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为例,首先,求得该地震余震序列的相关参数,结果显示:九寨沟M_S7.0地震余震序列理论最大余震震级约为ML5.3;b值约为0.784 1,明显低于中国西南地区同类型的其它地震,表明九寨沟地震余震区应力水平相对较高;p值约为1.109 7,明显高于中国西南地区同类型的其它地震,表明九寨沟地震余震序列随时间衰减较快。其次,计算此次地震余震与主震释放能量的比例关系,结果显示:在九寨沟M_S7.0地震事件中,截止到10月22日约99.69%的能量为主震所释放,0.31%的能量为余震所释放。最后,利用九寨沟M_S7.0余震序列参数结果并结合衰减关系,分别计算了主震后0—1天、1—10天、10—30天和90—100天内不同断层距内不同水平的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的超越概率,结果显示:随着断层距增加,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超越概率的值呈下降趋势;在震后第一天内余震危险性最高,随着震后时间增加,相应的超越概率值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表明九寨沟M_S7.0地震余震危险性主要来自早期余震。本文的相关成果可以为震后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并为短时间内应急救援及灾后重建提供辅助决策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危险性 概率分析 九寨沟地震 衰减关系 超越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在核电站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光辉 张明 王永杰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5-239,共5页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是结合对地震地质条件的认识和地震活动性资料,以定量的方式给出将来遭遇到超过给定地震动参数的概率。结合核电站的特殊性,采用点源地震危险性分析模型及经改进的方法根据场地条件可得到供设计参考的地震动参数。最...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是结合对地震地质条件的认识和地震活动性资料,以定量的方式给出将来遭遇到超过给定地震动参数的概率。结合核电站的特殊性,采用点源地震危险性分析模型及经改进的方法根据场地条件可得到供设计参考的地震动参数。最后通过我国东部某核电站的实例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简便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地震 概率分析 核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大工程结构设计地震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山有 廖振鹏 《工程抗震》 1999年第3期18-21,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PSHA)确定重大工程结构设计地震的方法 ,建议设计地震在场地产生的地震动应满足以下条件 :(1)加速度峰值等于PSHA确定的给定超越概率加速度峰值 ;(2 )反应谱值不能超越PSHA确定的一致概率反应谱 ...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PSHA)确定重大工程结构设计地震的方法 ,建议设计地震在场地产生的地震动应满足以下条件 :(1)加速度峰值等于PSHA确定的给定超越概率加速度峰值 ;(2 )反应谱值不能超越PSHA确定的一致概率反应谱 ,同时又不小于某一给定下限值。由本方法确定的设计地震是相对合理的 ,工程设计人员容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分析 设计地震 概率 psha 工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场点地震海啸危险性概率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昱莹 温瑞智 +1 位作者 任叶飞 杨智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060-1064,共5页
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在我国已趋于成熟,而海啸危险性分析则刚刚起步。论文从介绍海啸危险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出发,基于数值模拟技术,针对我国南部沿海的大鹏湾附近场点开展地震海啸危险性概率分析,给出了超越概率曲线,为实现我国沿... 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在我国已趋于成熟,而海啸危险性分析则刚刚起步。论文从介绍海啸危险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出发,基于数值模拟技术,针对我国南部沿海的大鹏湾附近场点开展地震海啸危险性概率分析,给出了超越概率曲线,为实现我国沿海地区地震海啸危险性区划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啸 危险性概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某工程场址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
15
作者 张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1年第A01期75-76,94,共3页
以郑州某工程场址为例,从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方法、震源区的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地震危险性概率的计算及对工程场址危险性的评价几方面阐述如何对工程场址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
关键词 工程场址 地震 概率分析 危险性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和纠正(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振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9-297,共9页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PSHA)是目前最广泛应用于地震灾害与风险性评估的方法。然而它在计算中却存在着一个错误:把强地面运动衰减关系(一个函数)的条件超越概率等同于强地面运动误差(一个变量)的超越概率。这个错误导致了运用强地面运动误...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PSHA)是目前最广泛应用于地震灾害与风险性评估的方法。然而它在计算中却存在着一个错误:把强地面运动衰减关系(一个函数)的条件超越概率等同于强地面运动误差(一个变量)的超越概率。这个错误导致了运用强地面运动误差(空间分布特征)去外推强地面运动的发生(时间分布特征)或称之为遍历性假设,同时也造成了对PSHA理解和应用上的困难。本文推导出新的灾害计算方法(称之为KY-PSHA)来纠正这种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 强地面运动 强地面运动衰减关系 强地面运动误差(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场地效应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以玉溪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梅伟 顾世祥 +2 位作者 童保林 谢波 杜文琪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6-522,541,共8页
为了定量表征场地效应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SHA)结果的影响,采用OpenQuake软件计算方法,针对玉溪地区,开展了考虑场地效应的PSHA分析,生成了基于基岩场地和实际场地的玉溪市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和0.5秒反应谱加速... 为了定量表征场地效应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SHA)结果的影响,采用OpenQuake软件计算方法,针对玉溪地区,开展了考虑场地效应的PSHA分析,生成了基于基岩场地和实际场地的玉溪市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和0.5秒反应谱加速度(Sa(0.5 s))危险分布图。结果表明:考虑场地效应(实际场地)的PGA和Sa(0.5 s)危险值分别分布在0.12g~0.45g和0.15g~0.55g区间;场地效应显著增大了玉溪市东部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原因是该区域地势平坦且上覆软土层;考虑场地效应的PSHA结果可用于生成针对某一特定场地的一致危险性反应谱。因此,应重点关注软弱土层场地放大效应对PSHA结果的影响,从而更为合理、科学地表征地震动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空间光滑地震活动性 一致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物震后火灾发生与蔓延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模型 被引量:36
18
作者 赵振东 余世舟 钟江荣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3-187,共5页
本文探讨了建筑结构物震后可能发生的次生火灾的不确定性,给出分析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与建筑结构地震破坏状态相关的次生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危险性概率模型。通过对相关参数的初步量化分析,结合城市防灾工作中广泛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给出... 本文探讨了建筑结构物震后可能发生的次生火灾的不确定性,给出分析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与建筑结构地震破坏状态相关的次生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危险性概率模型。通过对相关参数的初步量化分析,结合城市防灾工作中广泛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给出了用于城市建筑物震后可能发生火灾或使火灾蔓延的危险性分析和次生火灾高危险区域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次生火灾 危险性分析 概率模型 量化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杰 江建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87-92,共6页
建议了一个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模型。利用民事火灾的统计分析结果,给出了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发牛车的修正公式。在此基础上建议了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并以超越概率曲线的方法表达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的结果。结合... 建议了一个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模型。利用民事火灾的统计分析结果,给出了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发牛车的修正公式。在此基础上建议了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并以超越概率曲线的方法表达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的结果。结合实际工程,给出了分析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火灾 危险性分析 概率 泊松过程 城市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基于BPT模型的时间相依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伟进 吴健 高孟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05-5018,共14页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区划图编制、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以及地震风险管理等领域的重要依据,地震时间活动性模型则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本研究中基于布朗过程时间(Brownian passage time(BPT))模型,计算了不...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区划图编制、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以及地震风险管理等领域的重要依据,地震时间活动性模型则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本研究中基于布朗过程时间(Brownian passage time(BPT))模型,计算了不同情况下中国大陆特征地震震源区时间相依的地震发生率,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方法,选择合适的地震动模型,评估了中国大陆地区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并与基于泊松模型的地震危险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时间相依的地震活动特征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具有显著影响,在那些地震离逝时间相对较长,离逝率较大(大于1)的震源区,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结果相较于基于泊松模型的地震危险性结果显著增大,增大幅度最大可达50%以上.相反,在那些刚发生地震不久,地震离逝时间较短的震源区,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结果相较于泊松模型显著减小,减小幅度最大可达50%左右.地震复发间隔的变异系数对地震危险性结果也有显著影响,选择合适的变异系数对时间相依地震危险性分析十分重要,后续应该加强对地震复发间隔不确定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还表明,时间相依的地震活动特征对不同超越概率下的地震危险性结果的影响是一致的,不随超越概率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本文研究结果对地震风险管理、地震保险以及相关防震减灾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时间相依 BPT模型 地震活动性模型 中国内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