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概念翻译的格义、立名与正名——以understanding的汉译为例
1
作者 方兴 周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8-173,共6页
哲学的核心问题是概念考察,概念翻译成为哲学翻译的核心问题。哲学概念因其含义丰富而使翻译尤其困难,其译名从诞生到接受往往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借用美国修辞学家伯克的新修辞学思想,以洛克认识论核心概念“understanding”... 哲学的核心问题是概念考察,概念翻译成为哲学翻译的核心问题。哲学概念因其含义丰富而使翻译尤其困难,其译名从诞生到接受往往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借用美国修辞学家伯克的新修辞学思想,以洛克认识论核心概念“understanding”汉译史上先后出现的“悟性”“理解”“认识”“理智”等几个代表性译名为例探讨哲学概念翻译过程中的格义、立名与正名现象,并对其中的动因及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对哲学翻译,尤其是哲学概念的翻译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翻译 概念翻译 UNDERSTANDING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共同体”到“社区”——社会学核心概念“community”的中国化
2
作者 范梦栩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1,共9页
考察西方理论在中国的旅行,厘清理论涉及的核心概念在中文语境中的演变过程是重要一环。本文从西方理论的引入到中文语境中的本土化,详细分析了“community”从最初的“共同体”到最终确立为“社区”的译法过程。研究追溯了该概念在20世... 考察西方理论在中国的旅行,厘清理论涉及的核心概念在中文语境中的演变过程是重要一环。本文从西方理论的引入到中文语境中的本土化,详细分析了“community”从最初的“共同体”到最终确立为“社区”的译法过程。研究追溯了该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引入中国后的多次变迁,讨论了中国社会学家如何将西方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研究方法。通过对这一概念旅行历程的还原,揭示了中国学术界对西方理论的吸收、重构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翻译 术语翻译 概念 社区 社会学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学概念的译介——以“天”的翻译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31,159,共6页
十六、十七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的"四书"西译活动实为"儒学西传"的源头,其译文直接奠定了欧洲启蒙思想家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解。在《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里,"天"这一儒学概念在跨文化译介过程中,其"名&q... 十六、十七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的"四书"西译活动实为"儒学西传"的源头,其译文直接奠定了欧洲启蒙思想家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解。在《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里,"天"这一儒学概念在跨文化译介过程中,其"名"与"实"在语境更迭中出现了分离断裂,继而由译者凭借自身的神学知识及价值取向重新进行人为设定,原文与译词表面一一对应的背后掩盖的是中西异质文化之下不同的天人观。结合"礼仪之争"的历史背景,亦可从译文中切实了解到耶稣会士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以及他们如何为自己采取宽容适应儒家文化的传教政策进行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概念翻译 耶稣会 经院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